..续本文上一页。走路去、骑脚踏车、坐计程车、坐公车、坐高铁,这是方法。方向是朝北。只要方向对、方法对,我们就可以到达台北。如果要往南的话,我们就往南走,至于方法的话,就有车子或者是走路都可以。
各位回想一下子,很多让我们痛苦的,回想起来是为什么?因为我们错误的认知,然后错误的追求,结果导致我们身心不平。佛家就用「无明」两个字,没有智慧。世间有一句话:「有钱难买早知道。」 为什么你不早知道呢?就是没智慧。我们信佛学佛就是学聪明,修智慧、修福德。这个就是说智慧很重要。
心地法门:「学者万病,只一个『静』字治得。」
为什么会没有智慧?因为我们定不下来,沉不住气,耐不住住孤寂。我们无量劫来已经养成一个习惯,我们随顺我们的妄念来为人处世,每一生每一世都是作妄念的奴隶。然后这个念动了,心动又不如行动;心一动,嘴巴就动,手脚就动了。我们每一生每一世就是被这个妄念指挥,随着它起舞。
之所以不能安下来,佛法说是「无明」。 我们有一种病,叫「无明病」 ,心安不下来,对身心世界不了解,甚至有错误的认知,而这个错误的认知就导致错误的追求,导致身心的痛苦。如果想断除这个无明,在佛法来说,就是修戒定慧三无漏学。我们要想学戒定慧,一个办法就是学「定」这个功夫,先让心定下来。所以我常常讲,要打理事情之前,一定要先打理心情。因为我们的心太乱了,动怒发脾气、妄念纷飞,这个智慧就没有了。尤其是动怒的时候,我们的心智IQ变成五岁的小孩子。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,像疯子、像野兽,是很可怕的。
这个就是说,我们众生就是心定不下来,这是最大的毛病,所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。有句话说:「宁静致远」,就是说我们能定下来的时候,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生命意义价值何在。
请问各位,我们怎么静?如果现在没有书本、没有佛像、什么都没有,只有你一个人,没电视、没电脑,请问我们怎么静?观呼吸。我们只是静静的了解吸气、吐气、吸气、吐气,快慢粗细,从这个呼吸当中让心息相依,呼吸跟心结合在一起,马上就定下来了。
各位写一个字:自己的「自」,下面加一个「心」,自、心,合起来就是「息」。自己的心就是自己的呼吸。当呼吸停止,人就死亡,身心崩溃了。你呼吸停止的时候,你的万贯家财变别人的,然后父母妻子儿女大家都不认识。因为你呼吸停止了,他不能喊你爸爸,不能喊你妈妈,你也不能叫他儿子、媳妇,都不行。所以这个呼吸非常重要。
我们想学定,一个最简单最简单的方法,没有宗教的仪式,也没有宗教信仰的差别,只要注意呼吸马上就定下来了。
你看这个「静」字,一边是「青」山绿水,一边是战「争」。这个心要定下来,是要我们自己下功夫去争来的,佛不能给我们心静下来,别人不能使你心静下来,要自己下一番功夫去「争」来的,心才能定下来。当心定下来的时候,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「青」山绿水,就是安祥的、宁静的、喜悦的、和谐的。所以古代人造字有意思的。
心地法门:「心体澄澈,常在明镜止水之中,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。意气平和, 常在丽日光风之内,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。」
有些信徒常常会问他们证到什么了吗?「师父啊,我修行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地步了吗?证到初果了吗?二果了吗?」我说:「真正的证悟不要去问别人,自己能够清清楚楚。」
真正有所证悟的人,可以用刚才我们念的那一段文来作为觉者的标准。你修行的功夫愈高,你不会讨厌任何的事情,所有事情你都会有承担的勇气,你不会逃避责任。一个证悟的人也不会讨厌任何人,即使再坏的人,他也不会动一个恶念说:「这个人该死」。所以天下没有可厌的事,天下也没有可恨的人,这是一个证悟的人他的心定了。
如果我们能够修到这个程度,就跟佛法沾到一点边了。如果我们信佛学佛以后,觉得事情很烦,这个人很讨厌,那个人很可恶,你的内心里面都是可厌可恶,那别人看到你也是可厌可恶。因为你的内心对世间一切事情感到可厌可恶,所以 诚于中,形于外,别人看到你的面目也是感到可厌可恶。
世间有句话:「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」,你如果不好好修行、不好好的反省、自己检讨,自己让心静下来,整天都是在原地当中打滚,整天都在恩怨是非当中打滚的时候,久而久之,人家看到你的脸会害怕,那个送福气的神看到你就退避三舍。所以,我们说一个人的长相很有福相的人,做什么都赚钱。为什么呢?满腔欢喜。他没有觉得可厌的事情、可恶的人,在他的内心里面是光明的、宁静的、喜悦的。
所以我们不要去请师父跟你印证,我是证到初果?我证到二果?我证到三果?师父不会帮你印证的。每一个人去印证自己:我信佛学佛以后是不是有进步呢?心安的下来吗?事情能不能承担?事乱心不乱,事忙心不忙,处在这个乱世当中,我的心是光明、宁静、喜悦的,这是功夫。
这地方讲到「心体澄澈,天下就没有什么可厌的事情了。意气和平,天下自无可恶之人。」这个是告诉我们,一切问题来自于我们的心;心安,处处都是安;心不平,处处都不平。
心地法门:「事必有自,理有固然,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。」
世间的事情之所以发生,不会无缘无故的,所谓「无风不起浪」,世间的事情一定是有因、有缘、有果报。「有因有缘世间集,有因有缘世间灭」,世间的事情之所以发生、之所以消灭,一定有它具足的因缘条件排列组合。如果这些条件没有排列组合在一起,就不会发生;即使有原因,但是没有助缘也不行。一颗很好的种子,你把它放在桌子上,它不会发芽。只有种在泥巴、有阳光的地方,浇浇水,有这些助缘才能发芽,才能开花,才能结果。
所以,佛法讲「因果」 是简略了,真正我们要用四个字,叫做「因、缘、果报」。有因、有助缘,才结果。
我们常常讲,一个人时时喜欢发脾气,脾气来,福气就走掉了;如果常常欢喜心,很认真的做事情,这个福气就来了;因为你广结善缘。 所以有因、有缘事情才会成就。有些人不了解这个因缘的关系,买了几块饼干到寺院拜拜,求土地公,希望中乐透奖;这有可能吗?你一定要发善愿,种善念,多行善事,不要去想那意外之财,只要你身体健康那就是无上的财富了。你有健康的身心、健康的心灵,以正当手段赚钱,财富才能够进来。
这个地方告诉我们「事必有自,理有固然」,世间一切事情一定有它的原因条件 排列组合才能造成。所以佛一再强调:命自己作,福自己植。我们的一生,一切一切一定要靠自己。你想法对了,作法对了,态度对了,幸福、财富才能跟着我们。你看世间有一句话叫「理财」,你不理它,财不理你,一定有原因的。这是让我们了解:世间没有侥幸。
我们看社会上很多车祸、飞机失事了,大水灾、大风灾、土石流了,有没有原因啊?有,杀业共业。南部的这些同胞们说来也是很可怜,为了糊口而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鱼;为了养这些牲畜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抽地下水;地下水一抽以后,地层下陷了。或是为了糊口,到深山里面种那些槟榔、山葵、高山茶、高山水果,那根本就是不能种的地方,但是平地的土地、房子太贵了,只好往深山里面跑,种了这么多的山葵、槟榔。一下雨以后,土石流了;这是共业啊。
所以说:「事必有自」,一定有它的原因。原因跟境因合在一起,大家共同来承担这个共业。有些人共业当中在劫在数难逃;有些人在共业当中死里逃生了;有些则是发了台风财。北部人不是发了台风财吗?石门水库、翡翠水库本来干旱,轮流供水,台风来了以后,水库满了,不要轮流供水了,北部人就发了台风财。所以共业当中有不共业。你有那个福报,在任何时空当中,即使是一时大的灾难,你还是平安无事。如果是你造了恶业,一个小车祸走了,一个小事故死了,这个是在劫难逃,劫数难逃。
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动善念,为受难者祈福,为他诵经,为他念佛。每当有灾难来的时候,你不要看这个台风往南部就可以不管它,这样不可以哦。只要有灾难,我每次都回向,希望这个台风带来的雨不要太多。台风,我们叫台湾,遇到「台 」就「湾」,湾到太平洋去了,不要让我们受伤害,带点雨来就好了,不要太大的风;我每次的回向都是这样子。
每次有什灾难的时候,我们都要回向。出家人是每天敲钟敲鼓在回向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。你不要以为我们这个是小小的心念,可是大家都动这个善念,这个善念就会扭转乾坤。大家动善念,我们台湾的劫难就会消弭消失;如果我们动恶念 ,打口水战,讲坏话、动恶念,这个恶业愈积愈多的时候,灾难就愈频繁降临,因为一切的行为来自于内心。所以我们要多动善念,对自己好,对国家、对世界都是好,因为无形的力量非常非常大。
世间的事情一定有它的原因,如果我们不从原因上去下功夫,舍本逐末,治标不治本,这一切都是罔然的。
心地法门: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形而上的问题中,而扰乱心境的安宁。」
我们世间人去辩论没有意义的事情,譬如说「先有鸡?还是先有蛋?」「先有苹果树?还是先有苹果?」问这些有意义吗?或是问「世界是谁创造的?创造的人住在什么地方?」 这些形而上的问题, 佛经里面有两个字,叫「戏论」。
也就是说,没有意义的逞口舌之辩,对人生完全没有帮助的事情,我们不要去探讨。我们最重要是怎么样的把握当下,我的身心要如何的能够健全,能够正知正见,去利益别人,这个才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。
《追求快乐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