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其实不会,其实佛教讲心包太虚,亮周刹界。如果说总是愿意跟人计较的话,那我们就是鼠目寸光,那样我们就是背著各种各样沉重的负担来学佛,我们背著枷锁、背著房屋、背著地、背著家庭,背著各种各样沉重的负担,不用说到极乐世界,就是说你到火车站,你也未必能走得了。所以我们必须放下我们一切的包袱。
但是你不要误会,放下不是放弃,是在我们行为观念上的一种突破,这正是最重要的。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要反思、反省、转变自己。
因为往往作为我们人来讲,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,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,我们就好像每人都戴著一副眼镜一般,这个眼镜是有色的。我们戴了各种各样的有色眼镜,所以我们产生了争论、产生了矛盾。
一个戴红色眼镜的人对一个戴绿色眼镜的人讲:“世界是红色。”戴绿色眼镜的人说:“世界是绿色。”这两个人争论起来没完没了,最后打起来了。他们有意义吗?他们毫无意义。
我们某些佛教徒就是这样毫无意义,就说这个法门好,那个法门好,其实毫无意义,你们本身就戴著眼镜看世界。所以我们要给别人机会,要包容别人,有一天你明白了,我戴的眼镜本身就是有色的,所以你也应该给别人机会,否则别人也不允许你的红色眼镜成功,所以你应该包容别人。第一点是应该包容。如果一个佛教徒不包容别人,老说自己是对的或者别人是错的,根本不行,你不是学佛的人。
第二点,我们在包容的同时,也要把眼镜摘掉,因为只有摘下来之后,你才会知道,原来不论什么颜色的眼镜都是错误的。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、反省,不然的话你一直会跟人计较,你就觉得我对呀,我一直很对呀。我就反问他:“既然你是对的,你为什么还有烦恼?还要生气?”他说:“我对我才烦恼。”我说:“那你最好不要对了。”
当年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,好像我们的红卫兵曾经要把我们的红旗呀、红色传遍五湖四海,其中把毛主席像章戴到驻北京的国外外交官身上去,最后弄成了外交事件。这是一厢情愿的呀,你认为他是你心中的红太阳,别人不一定接受。所以成了外交事件。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来讲,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:应该改变我们原来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念。
我们在家里学佛,就要统理这个家庭,希望这个家庭都学佛,其实这样是错误的,如果你有那样的一种想法,你也得需要一个过程,让别人了解你、理解你,最后才能够选择你的信仰。不然的话,人家会相信你的信仰吗?你自己在家里就怪怪的,简直就是一个佛盲,你这个佛盲给人的感觉就是:“原来佛教徒都是这样!”非常错误,所以我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加在别人身上,因为你们的眼镜不一样。所以要给别人机会,要包容别人。
正是因为如此,我们不一定对,别人不一定错。正是因为如此,有一些友人赞叹你,你千万不要得意忘形。为什么?因为别人无论怎样赞美你,其实你不一定是那么好,你记住;同样别人无论怎样抵毁你,你也不一定那么坏。你难道不就很坦然了吗?有人说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我听得出来,这里边有无奈的成份,无可奈何才说:“顺其自然呀,平常心吧。”其实佛教的平常心是平等心,就像我刚才说的:你赞叹我和你抵毁我,我的感受是相等的、平等的,这才叫平常心。不然你总是觉得赞叹比抵毁好,那这还是不平等。所以这还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事情。
第三点:依“三法印”来学佛。
很多佛教徒他学了十几年、二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学佛,但是他不知道“三法印”为何物。当我说:“如果说一个佛教徒他不知道“三法印”是什么,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。”的时候,他茫然了,他说:““三法印”到底是什么?”
“三法印”就是印证佛教的标准,他是不是佛教,用“三法印”来一印,就知道了。有人如果想混水摸鱼,如果你要明白“三法印”,那混水摸鱼的人就根本没有市场。为什么?因为你有法宝。不然的话,你就纯在那儿上当受骗,这是肯定的。
什么是“三法印”?第一是“诸行无常”;第二是“诸法无我”;第三是“涅槃寂静”。就这样简单。非常非常简单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。我觉得非常遗憾。
“诸行无常”指的是世界上所有所有的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物,都是在不停不停的变化著的,有人说这是“辩证法”,没错,正是由于永远不停、迁流不住的变化著,我们感觉到过去的事情不会再回来,就像我们昨天见到一条河,我们的观念里那是长江、那是黄河、那是什么永定河等等,我们观念意识是这样的,所以我们今天又去了,我们的观念里还是那条河,其实我们错了,为什么?因为昨天的河已经流过去了,而且在我们探讨的当下,这条河又流过去了,而且我们还可以说,不仅仅是这条河流过去了,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在流过去,我们每个人都在变化著,这就是“诸行无常”。正是因为“诸行无常”,才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,我们会发现即使昨天我做错了什么,今天我重新开始,依然可以改造我们的命运,如果说永恒不变,那就是佛教讲的“宿命论”,在这个世界上,还没有发现不变的东西,一直都在变。
有个禅师叫白云首端禅师,他做了一首诗,他说:“夏日拥芳丛,游来趣不同。”就是说:夏天的时候我们在一个花坛的旁边,站在那里。“游来趣不同”说是每天每时感受肯定是不同的。“发从今日白,花是去年红”无论你的年龄,你是小孩也罢,你是老年人也罢,你的白发就从现在开始,不是说你的白发到老了突然间出现了,你突然一天变老了,哪有这样的事?得有一个过程。“发从今日白,花是去年红”,人们老是觉得现在的东西不好,当你拥有的时候,你总觉著你拥有的东西不如你想像的那么完美,所以去年的花比今年的好。“何须待零落,然后始知空。”就是说没有必要等到那个花非要落下来,然后你才说一切都是空的,都是假,都是如幻如化。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,他揭示了“诸行无常”,所以学佛的人必须在“诸行无常”上去下功夫。如果不能在“诸行无常”上去下功夫,我们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的。这是佛教的“三法印”的第一个法印。
“诸法无我”,“诸法”是宇宙万法,这个“我”人们常常不大清楚。“我”是“主宰意、实在意”,也就是说我们总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主宰,有一个实在,在冥冥中来主宰我们,我们学佛了,我们在求佛、拜佛的时候说:“哎呀,老佛爷,你保佑保佑我吧!”其实你就是感觉到有一个主宰,佛在主宰我。我觉得不对,因为佛是觉者,佛告诉我们,也应该做觉者,那个时候,你是自己主宰自己,应该是这样的,我告诉诸位,佛不是万能的。
你不要悲哀,佛不是万能的,但佛最有希望,所以“诸法无我”就告诉我们任意宇宙万法没有实在,也没有主宰,它们都是不固定的。你不要悲哀,真的是没有固定的东西。但是反思我们现在我们都有“我”,人为什么不能成佛?因为有“我”,有“我”你才恐惧,有“我”你才担心,有“我”你才害怕,有“我”你才幻得幻失,所以老子说:“我有大幻,唯我有身”,人有这个身体,麻烦就来了,然后挣钱呀,然后买什么药洗澡呀,要穿衣服呀,各种各样的这些待遇,然后就在维护它,但是你怎样拼命的维护它,可以这么讲,这个身体都是慢慢、慢慢地变坏,也没有办法。
所以我要说的一句话:我们人类的身体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,你只能去使用它。我们甚至对很多事情都无可奈何,我们可以把一个茶杯放得远一点,也可以近一点,这可能是还有办法的。但是你说我想没有病,你不可能,你说我想不死,还是妄想,所以人无可奈何。正是因为这些无可奈何,所以人才学佛。但是学佛,刚开始的时候,你说学佛,我要长生不老,这些诸多种种的解决不了的问题,希望佛陀来帮助你,可以,但是如果你永远有这种想法,那你就错了。最初的因缘,可以因为不同的因缘而走进佛门中来,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抱著一种迷信的或者似是而非的观念来学佛,几乎说可以没有希望。因为希望是要我们看破,希望我们放下,这种看破、放下的最好的工具就是“三法印”。所以我如果一旦认识到我只是四大五蕴结合的人,那么我们还会再坚持认为我有理吗?我想你不会。你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,四大地水火风。是因为骨骼是坚硬的,把它比喻为地;火是我们身体的温度,把它比喻为火;水是因为我们身体血液的流动,把它比喻成为水;风是因为我们的风气,所以比喻为风。我们的身体就是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。有人说:“四大皆空,哪四大?”有人说:什么家庭呀,什么各种各样的大呀(也有说酒色财气是四大的)。
人不理解佛教,所以就这样误会,说“四大皆空”是这样一种“四大”,因为是由这四种零件组成我们的身体,你说那一种零件是我们的身体。比如说: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,既然是宇宙,于“诸法无我”,我们不仅仅探讨人无我了,还有法无我呢,比如说“氢二氧一”,人们都说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,是啊,我们一碰到电的时候,水就分解了。就变成了氢和氧,分离出来了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去问大家:“你说氢是水,还是氧是水呢?”我可以这样讲:“氢也不是水,氧也不是水。”因为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:世界是一合相,是一缘起,聚组起来的一个相,所以我们人是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,对不对?你认为有主宰吗?没有主宰。所以你不要一厢情愿,你只能延缓衰老,但是你不能永远不老。如果你九十岁、一百岁,还长得像小孩一样,你认为正常吗?我们就觉得不正常。正常的自然法则是生老病死。这是一个无法替代的自然法则,这是没有办法的,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是挲婆世界,堪忍,还可以忍耐。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,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知道这个“诸法无我”,所以从“诸法无我”之中我们就走出来了,我们…
《如何学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