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破茧而出 信徒在那

  信徒在那

  

  信徒在那

  迂回颠倒

  学佛三要

  信门

  民主时代的宗教观

  对净土的评议

  悲门

  对慈济的评议

  戒门

   对戒门的评议

  定门

  朝山者的低调

  全民禅坐

  对定门的提升

  慧门

  资讯的狂流

  慧门的提升

  小结

  

  

  信徒在那

  前章虽说:应由发菩提心与出离心而进入佛门,始为正途。但事实上,很多信众却未必由此而入。所谓「方便有多门,归元无二路」。信众还曾从其他门路而进入佛门,于是潜在的信徒在那?我们又如何导引其进入求知求觉的菩提道中,便是此章的课题。

  

  迂回颠倒

  在佛教中,尤其是北传佛教里,常有很多俗谓的「法会」,比如经忏.朝山.超荐之类。于是我们要问:那真有用吗?比如超荐,人都已断气了,三魂渺渺,六识茫茫;你再诵经,他听得到吗?听得懂吗?最后真对其有帮助吗?其实谁也不知道!即使以诵经念佛故,而显现出未曾有的相好,谁又确定其与亡者的超度有关连呢?然大家宁可信其有者,为你已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也!至于朝山,几十部游览车的信徒,皆整齐划一地三步一拜.朝礼而上,单看场面,就已让人感动不已!至于或因虔诚的礼拜,或为身体的运动,而使身心有异乎寻常的觉受,这也是可理解的。然此与心性的提升竟有何干系?最后说经忏能消灾,你是确知有其灾再来消,还是未知其有灾就来消?若未知其有,则究竟已消.未消,又从何可知?然大家宁可信其有者,至少求个心安吧!

  

  所以对真研习过经教,听闻得正法的人,皆知那没有什么大用!因超荐与否?但看听者是否相应!若能相应于经义,则心转业消,有助于往生善道。反之,听得不相应,甚至大为反感;则非唯不利,或以害之。

  

  于是有人道:对亡者虽未必有用,但对生者有用─其眷属或因此因缘而接触到僧众,于是可方便接引其入佛门。同理,即使朝山的仪轨也只是让大家运动一下,但若由此而能接引众生入于佛门,还是有其相当的价值。

  

  当然我不能全盘否定说:完全没用!因确有某些信徒实因此而接入佛门,而步上修学之途。但我以为用此方式:一者,来者不善;二者,太过迂回。所谓来者不善,我相信若必因此才进入佛门者,必才质不佳。因为一个真理性者,或真有心于求知求觉者,那肯盲目地追随别人的脚步而三步一拜地朝礼去。如果你说:且不说朝山,就算运动吧!他也会说:要运动方式很多,或游泳,或体操,何必朝山才行呢?你说:超荐果有瑞相。他还要你解释:瑞相何与超荐有因果关系?故只有感性者,只有盲信者,才肯人云亦云地相信朝山与超荐有功德。

  

  所以若想以经忏.朝山.超荐等方式而接引信众入佛门。则我宁可相信:因此来的人,远比因此走的人多(然因来的人看得到,可计其数;走的人看不到,不计其数。故很多人便因短视近利而错乱了。)又因此而来的人才质较差.层次较低;因此而走的人才质较佳.层次较高。

  

  其次,即使说:先以方便接引入佛门后,再种种开导,使步入修学的正途。但你真有如此把握吗?又即使正直舍方便,而开示其正道的佛法;但过去于方便法中所熏习的习气,确也不是旦夕就能除了的。所以即使能先以方便接引入佛门后,再种种开导使步入修学的正轨。我也以为过程未免太迂回了吧!徒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。所以再怎么看,怎么算,我都觉得不可理喻!

  

  要接引信众入佛门,难道没有更直接有效的方便吗?有!以下我就试从时代的共业中,来分析潜在的信徒在那,且又如何导引其步入求知求觉的菩提道中。

  

  学佛三要

  当代佛学泰斗印顺导师曾著书曰《学佛三要》,其将信众入佛之门归为三类:信愿.慈悲.智慧。而我觉得仍有余门,故将入道之途析为五门:信门.悲门.戒门.定门.慧门。以下乃依次序分门解析:

  

  信门

  西方社会待文艺复兴及科技发达后,很多人便以为宗教,或是无知愚蠢人类的迷信─譬如对河神.雷神的信仰;或以为宗教只低能萎弱者惯用的吗啡─譬如对天堂的向往及对造物主的低声下气;或以为宗教是专制君主教化百姓的愚民政策─譬如对地狱的描述。于是乎很多狂人便宣布:上帝死了,宗教的黑暗时代已曾为过去;新新人类是典型的无神论者。

  

  于是在此旗帜的号召下,果然很多人宁可上酒巴喝酒而不愿上教堂听道;宁可到生物实验室去分析遗传基因的密码,而不可能再盲目相信创世纪的神话。一时间内传统的宗教流失了大半的信徒,而曾帷握人类心灵的宗教师,却成为不识时务.不合时宜的老古董。眼看着科技的洪流即将把宗教的殿堂摧毁.埋没。

  

  不意于本世纪初,宗教却反呈现出复苏的气象,不只返回宗教的人士愈来愈多,且舆论.学者对祂的凭价也愈来愈高。于是很多「未来学」的学者皆已预言:下个世纪将是个「宗教狂热」的世代。何以科技最初虽曾造成对宗教的冲击与损伤,而后却反转成对宗教的回流与狂热呢?因为即使有再丰盛的物质享受,却也未能弥补心灵的空虚与创伤─分工专职的生命视野,日以继夜的工作压力,早使现代人如遑遑之犬矣!

  

  然而即使已能意识到提升心灵层次的重要性,很多人却已不能再回到神的座下。于是形成他们能接受别人的宗教信仰,甚至也劝别人去信仰宗教,而自己却不信教的矛盾。

  

  民主时代的宗教观

  我们即使同意人们不能不有宗教信仰,却也未必苟同要现代人再回到神的怀抱中,因为在民主时代的浪涛中,上帝不得不死:一神论乃君权神授时代的梦魇。所谓君权神授乃谓君主的权力乃上帝所授,于是他即使再残暴.无能,还必尽忠于他。同样,上帝天生为上帝,故任何人即使尽一生一世的努力,甚至多生多劫的精修,也只能葡伏其座下,当个顺从的羔羊而已!

  

  现代君权神授的社会已慢慢被民主的思潮所取代,于是一神论的上帝也不得不为人所唾弃。一神论的信仰在民主的潮流中注定成为昨日黄花。我们可明显看到:现代人所信赖.所推崇的已不是天生的君主或贵族;而是经过努力学习过程而成就的专家或权威。

  

  在佛教中,释迦牟尼佛从小一样初生为人,而经过努力的学习,甚至出家寻道的过程,终于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而开创佛教。此从发心到成道的过程正符合着民主时代的典范,尤其佛教的理想是教化众生使各个成佛,乃更相应于民主时代『众生平等』的心声。因此我十足的相信,现代或未来的众生,如要抉择信仰,除佛教外是不可能寻得更相应.更高明的宗教─除非井底之蛙或夜郎自大。

  

  对净土的评议

  在佛经中虽说:佛有十力.四无畏.十八不共法。故即使不是万能的造物主(佛不能改变万法的因果关系),但还足为众生之庇护。但我们信佛.学佛,却非为了得到佛菩萨的庇护而已。我们乃为学习佛的智慧.解脱和圆满;如喻言中点石成金的故事,我们宁可去苦练点石成金的指头,而非只要现成的黄金而已!「愿众生皆觉悟成佛,而非只永沦为信徒而已!」这是佛教与神教的根本歧异处。

  

  因此净土宗在教理上,虽较偏重于对佛菩萨的他力信仰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志趣;却不能不回归到佛教求知求觉的终极目标。因此虽不妨以信愿的「持名」为入门方便,却应在持名之后更去参究佛心─以佛之所以成为佛,不只因为他有此名号,更且是因为他已觉悟诸法实相。所以持名念佛,非只如小孩子叫妈妈的心态;而是当把持名当摄心之方便。而待心稍定之后,才好更进一步去参禅,以觉明佛心。

  

  其次,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更非徒为享受,如黄金铺地不愁吃穿,或寿命无量而已!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乃为进一步去修学佛法。阿弥陀佛之所以庄严极乐世界者,乃为使众生有一更清净殊胜的修学道场─极乐世界在修学上,除诸善人聚会一处,共亲闻佛菩萨说法外,尤其还保证不退转。所以能对信心不足者,提供更大的保障。所以当以菩提心的前提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。

  

  再其次,及时闻法,非待来生。很多净土行者,虽也强调往生极乐世界后能亲闻佛菩萨说法,但在此生的修学意向里,却是不肯看经,不想闻法。他们只鼓励一心持名,而其余的一切皆等待来生─好似守株待兔.孤注一掷一般。

  

  其实,此生看经闻法不只不会妨碍往生,且往生后还能莲品高升。在净土三辈九品的分野中,大致是以福慧的高低来定莲品的,而非以持名计数而区分的。因此理会得大乘的见地,反保证其必为上品;而苦口婆心一厢情愿持名者,却顶多为中品尔。所以还当于现生的因缘中,多去听闻正法,如理思惟;求从净心中而转化净土,才是学佛的正宗。

  

  悲门

  台湾这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,终使我们的社会从贫困而趋向于小康与繁荣。于是也使很多念兹在兹为日谋三餐.夜谋一宿而埋头苦干的升斗小民,从求自给自足而不能到有能力.有意愿来回馈社会。而欲回馈社会,一般人最直接想到的就是济饿救贫。看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发展,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目前号称有三百万会员的历程,正可说明在经济发展之后,不只使人有能力,更且有意愿来从事慈善事业。毕竟推己及人的心,人皆有之;尤其又有组织较健全,且具公信力的宗教团体来领导,更能得到一呼百应之效果。现慈济功德会不只赢得本地人的肯定,更且受到世界性的期许。

  

  对慈济的评议

  但是我从「求知求觉的菩提道」来审视,总觉得有所不足。经典上说『诸施中,法施功德最大』─唯有法身慧命的安养,才是最究竟圆满的。虽然我们不能否认:必身安,才道隆。对一般众生而言,必先维护其色身的安康,才能期许他作心灵层次的提升。但如果只停顿在济饿救贫的层次里…

《破茧而出 信徒在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