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对位与流行,观法界之庄严
从对位与流行,观法界之庄严
金字塔的模式
气脉的启示
阴阳五行
五行
对位
五行学说
架构的建立
对位
对位的应用
流行
《论语》
邵康节
佛法的态度
天眼
《野性的思惟》
中学为体
先天与后天
调心之要一
调心之要二
调心之要三
阶级的升退
从对位与流行,观法界之庄严
今天这题目,主要是讲思想架构的问题,跟实修比较没有直接的关系。而这问题,乃包括两个主题:第一是「从对位与流行,观法界之庄严」。第二是「从上求与下化,发菩萨之行愿」。
金字塔的模式
从法相归纳出法理:首先说,这问题是从那里来?我于前面讲到佛法架构时,经常用到「金字塔」的模式。以金字塔下面宽广的基础,比喻为世学的部分,也就是世间万象森罗的法相;然后再从诸法相里,更去归纳出较一贯的原则来,而称为法理。
从法理参究得法性:以法理,也有种种不同的适用范围,故还非最高究竟者;于是乎必得更向上去参究,以期最后能觉悟那一以贯之的大道理,而称为法性也。
有没有较明确的模式呢?然而从法相而提升为法理,从法理而参究得法性,这都还只是个很笼统的原则。至于在实际运作时,有没有一种较明确而可行的参考模式呢?
当然每个人都可有他不同的作业系统。而对我个人而言,最初却未深刻地去思惟这个问题。只是认定:当如金字塔一般,去一层层地提高尔。
气脉的启示
外延,则从一分作五;内摄,则合五归为一:然去年于瑞芳闭关时,有一次于禅坐间,却又想到这个问题。而那时候,气也刚好走到手心;当其再从手心而分向五指的剎那间,我即领悟到这「内摄外延」的模式。
这怎么讲呢?从手心到手指头,乃为向外。故从手心的一,而向外分作五。故外延者,从一分做五。反之,若气到手指尖后再回头,即为内摄也。而内摄者,乃合五归为一也。
阴阳五行
其实,气从手心到指头,这乃是很平常的经验,怎能建立起一个思想架构呢?然这个思想架构,却非我原创的。因为在中国,早就有这个架构;而这架构即是「阴阳五行」的学说。
现代的中国人,已很少人再注意到阴阳五行的学说。可是在中国历史上,它曾发挥过相当广泛的影响。
五行者─金.木.水.火.土:首先讲到五行,就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事实上五行,只是不同属性的象征,而非狭指有形的金或木。同样,阴阳也是不同属性的象征。比如天为阳、地为阴,君为阳、臣为阴,夫为阳、妇为阴等,有很多不同的差别相。
阴阳者─内摄者为阳,外延者为阴:然若只从气脉的角度来审视阴阳,则气于内摄时为阳,外延时为阴。
这讲法,似乎跟前面所讲的不太一样,因为前乃说是:气浮于表者,为阳;至内摄入骨,才为阴。
内摄者为阳─上升为君,乃不动的统一性:何以谓「内摄为阳」呢?主要是为,若内摄到极点,即变成上升;而上升到最高点,即成为君脉也─也就是不动的统一性。
以「五」是差别相,而「一」是统一性。故合五归一,即从阴而转为阳;反之,分一作五,即从阳而转为阴。
外延者为阴─下化为臣,则变化的差别相:这就像官僚系统一般。最高者的君,为不动的统一者。而向下,则愈分愈细,有文武百官,以至于百姓众生;而这些皆是变动的差别相也。
五行
火为太阳,金为少阳:如从阴阳的变化,再详细分,则为五行也;故五行者,即是于同一层次里的差别相也。这即是前已再三说过的:气脉于同层次中,乃有五个周天,故以五行代表五个周天。
而在五个周天的脉里,又可以就阴阳区分。其中,阳分最多者,称为太阳,在五行中,即是火也。其次,阳分次多者,称为少阳。如果我们用数学来剖析,则太阳,阳分中可有八、九、十成的比率;而少阳,阳分中乃有七或八成的比率。
土为阴阳适中;木为少阴,水为太阴:至于土,乃阴阳近于对中的状态,大致是在四、六成之间。同理少阴、太阴的比率,亦如前述。
对位
五行间,既相生,也相克:然若只以阴阳的比率来区分五行,这还不稀奇。在中国五行的学说里,更重要的是:在五行间,既互为相生,也彼此相克。
五行间的生克关系,大致如图上所示:首先是水生木,也许是因为有水,所以树木才能得到滋润而茁壮。第二是木生火,若木头燃烧,则成火也。第三是火生土,火为什么会生土呢?也许是因燃烧之后而化为灰烬,故曰生土吧!第四土生金,第五金生水。然后又是水生木,而形成一个循环,这称为五行的相生也。
然后我们再看相克的关系,首先是金克木,用斧头可以把树木砍倒。其次是木克土,有树木的地方,土壤便比较不会流失。第三土克水,如果用土来作堤,水便被挡住了。第四水克火,第五火克金─以火来销融金属。
所以从五行的生克图来看,既每一点,都有能生、所生,也有能克、所克,故能在生克之间,形成平衡。这才是五行学说中,最殊胜之处。因为一般人多只能从单一事相去观察万物;而此乃能从整体关系中,去观察万物。所以智慧才能愈高明也。
五行学说
这五行的学说,其实我也未能深入了解;但我引用之,主要为说明思想架构间上下与对位、流行之关系。下面一些资料,是我临时去找来的;只是作为说明的例子而已!故对各位而言,未必很重要,除非你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。
我们首先看,五行者,若应用于五脏,则木为肝脏,火是心脏─这心,上次已说过,乃指大脑也。以我们主要是透过大脑,而有思惟、抉择的作用。故中医称之为「君火」也。至于相火,才是指心脏;以血液的运输,乃受神经所控制者,故称为相火。所以当人兴奋时,他的心跳速度也会加快。
第三、土是脾脏,其实广义的脾脏,是指跟消化系统有关系者。而消化系统又牵涉到循环系统,因为食物在肠胃消化.吸收后,即会先送到心脏,再输往全身各处,这皆是广义的脾脏功能。
其次,再看金对肺,肺主要是指呼吸的作用。而最后水,所对的是肾脏;而肾上次也说过,是指跟生殖有关系的器官。所以肾衰会影响大脑,因为大脑、骨髓以及生殖系统,乃有互为表里的关系。
以上是讲到五行对五脏者,而五脏者,又有其所对应的六腑也。六腑大致是跟消化、排泄有关系者:其中肝跟胆是成对的,心跟小肠也是对应的。然后脾跟胃,肺跟大肠,肾跟膀胱,都是对应的脏腑。而这膀胱,也非泌尿系统里的膀胱,而是指输精的器官尔。如瑜珈上谓:骨生髓,髓生精。因此从髓生精,而产生生殖的作用者,即是肾与膀胱也。
至于应用于皮肉筋骨间,则木对的是筋,火对的是脉。这脉,若君火,即指神经系统;至于相火,则指血管也。然后土所对的是肉,金所对的是皮毛;至于水,则对应于骨也。
下面再看,五行既内对五脏,也外对五官。而这五官的对法,乃木对的是眼根,火对的是舌根,土对的是唇,金对的是鼻,水对的是耳。
五行如应用在情绪上,则木对的是怒,所以一个人怒火上升时,将会伤肝。火对的是喜,土对的是思─过度思惟则消化不良,将伤及脾胃。金对的是悲。水对的是恐。同样在中医上又说到,五行也对应着「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」。
我个人于禅坐时,又发觉五行,还跟我们按摩的手法有关。首先火所对应者,乃是直推─即沿着脉路,往前直推。其次,金所对应者,乃是横按─即沿着脉路,左右按摩。第三土所对应者,乃是捻─即沿着顺转与逆转的方向,而反复捻之。第四木所对应者,乃是拍或压,用手指去拍,或用指节去压。最后水所对应者,乃是捶,用拳头去捶也。
下面我们再看,五行对应于天地之间。色有五色,木所对者是青色,这青色即近于绿色也。火所对者是赤色,像光辉灿烂的太阳一般。土所对者是黄色,金所对者是白色,而水所对者是黑色。
同样在中医上,又把五行对应于五味中。详细是:木对的是酸,火对的是苦,土对的是甘─即是甜也,金对的是辛─包括辣也,而水对应的乃是咸。
又在一年四季里,若以五行区分,则春生,对应于木。夏长,对应于火。在夏跟秋之间,可分出另一个季节,而称为长夏。长夏为化,是指从开花到结果;故长夏化,对应于土。到了秋天,才收获果实,而对应于金。最后冬天,万物萧条,而称为冬藏;乃对应于水。
于是更以一年四季中的节气,来对应五行。则风属春天,而对应于木。暑属夏天,而对应于火。湿为长夏,而对应于土。到了秋天,秋高气爽而为燥,乃对应于金。至冬天,天寒地冻,而对应于水。
最后五行,又可对应于五音,而名为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。可是我在禅坐时,所发觉对应的音,却是「啊、伊、呜、耶、喔」的五音。在六字大明咒的后五个音:嘛.呢.叭.昧.吽,即是相近于我所说的「啊、伊、呜、耶、喔」,不是吗?
在印度瑜伽中乃谓:我们身上共有五十个脉音。而这五十个脉音,大致是从啊、伊、呜、耶、喔的韵母而变化出来的。所以持咒,即能从咒音的共振效果,而帮助打通气脉。
因此不同的咒,即能通调不同的脉,而对治各式的疾病。这听来,好象很神秘;其实乃法尔如此也。
目前的物理学,已确认在人身上,不同的部位,即有不同的共振音频。但要以持咒来调脉,却非念几遍即可。在密宗里持一个咒,都是以十万…
《涟珠甘露 从对位与流行,观法界之庄严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