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反之,为满足病态的需求,而发展出来的科技,即与人文有冲突也。这就像刚才所讲的,很多人喜欢玩GAME。玩GAME有什么意思呢?这些对生命的提升,有任何意义吗?或如色情光碟之类。
现代的年轻人都喜欢比看「谁炫」,但炫不炫却不是从有知识、有智慧去比,而是都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节上比来比去,这当然不是常态的需求,但现代的科技也以满足这些需求为己任,这就免不了恶化这世界了。
或者,有些科技产品,虽能满足常态的需求;但有蛮严重的后遗症。而在「商业挂师」中,还是生产上市矣!这便与人文相冲突也!
然而何者是常态的需求?何者是病态的需求?靠谁来判断呢?
以上科技跟人文冲不冲突,症结在于它能满足那些需求?以及它所造成的后遗症有多严重呢?这是就理论上说,可是实际上,靠谁来判断呢?
我们不可能靠立法院投票,来表决这产品要不要发展?要不要上市?甚至在社会中,也寻不出一个具公道的权威人士,可以来判定。通常见到的,都是专家们「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」。甚至他们是否真够权威、真够公道,都是个问题呢!
以没有一个公定、客观的标准可判定:什么是常态的需求?什么是病态的需求?这是人文上最大的缺失。因为科技产品的性能,虽很容易用仪器,就可鉴定出来;但其对人类的功过,有时候过了几百年都还不能定论哩!
没有智慧的人,根本无能力判断也─靠直觉.本能
因此什么是常态的需求?什么是病态的需求?没有智慧的人,那有能力去判断呢?其实说白一点,没有智慧的人根本不用判断─因为他根本未意识到:有判断的需要。于是一切靠直觉、甚至靠本能去反应,而直觉跟本能却经常是错的。
但是在「商业挂帅」一切向钱看的共业中,乃以「能促销」者,为判断的准则
不只必把病态当作常态;而且还把常态搞成病态
以愈病态,就愈需求,就愈赚钱
但是在目前,却通用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:就是能够赚钱者,就是好商品。故一个产品开发出来,如市场反应热络,就表示这产品已开发成功。于是乃有更多人朝这方向努力,以开发出更多相似的产品来。
但是很多人购买、很多人需要,不见得就代表「它很健康」。这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:能一呼百应者,乃为你与共业相应尔!但这只能用在修行人身上,作为自我检点的准则。
而在商场上乃要一呼百应,因为必越多人买,才能越赚钱尔!因此以商品的销售量,而作为判断标准的话,必然会有很大的偏失。就以需求而言,如属于常态的需求,大部分会有较大的弹性空间,比如穿衣服,若只为蔽体或保暖,则选择空间会蛮大的。
但如果演变成病态的需求时,便只能任人宰割。比如时髦的服饰,再贵你也非买不可。比时髦,在我们看来是不太健康的心理,但是商人就是要把这种心理扩大。为什么呢?因为越扩大,就有越多的待宰羔羊。
所以在「商业挂帅」一切向钱看的共业中,商人不只要把病态的需要,当作常态者来经营;更且要把常态的需求,搞成病态。因为越病态,才需求性越高。而需求性越高,他就可以既厚利又多销。
因此,科技的发展本来是属于中性的,没有所谓的价值判断。但如以科技而从事商业行为,它就不是中性的。以科技的发展到今天,我却有蛮大的感叹:像录影带好了,以今天的科技当可制作出非常完美的录影带─这完美,我乃指画质而已!可是内容呢?却没什么可看的。
为什么现代人只醉心于技术上的发展,却在人文方面,反如此浅薄呢?同理,我们要听贝多芬音乐,只要小小的收音机便可满足了。甚至双声道的音质,就已不错了。但是现代人就是非得花上几十万、上百万去搞音响。听音乐跟搞音响,是两回事啊!何以现代人宁可花大钱去搞音响,而不愿静下心来好好听音乐,这岂非也是不可思议的事呢?其实,却非不可思议。因为一切都是商人搞的鬼!
而今日的商场,乃瞄准「年轻人」为促销对象;而年轻人的心智,唯愈不成熟尔
到今天为止,我们又可以看到:很多资讯产品乃是瞄准年轻人为促销对象,而年轻人在我们看来心智却是未成熟也。于是既不成熟,却愈去迎合他们、去满足他们。其实对整个人文的发展、心智的提升皆是有负面的影响。
故从发展科技以来,比较敏感的人便慢慢发觉:科技与人文之间,有些鸿沟。但问题的症结究竟是什么呢?却未必能透彻明白。故某些乡愿人士还宁可说:科技与人文间,毫不冲突。
其实症结乃在:科技的发展虽是为满足人性的需求,但人性的需求有时候却是不健康的。
愈先进的科技,愈服侍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
放眼今日的资讯产品,我有一种蛮深的感慨:很多最新的科技,其实是去服侍于人类最原始的本能。如果你不相信,且去看看现在什么光碟最畅销,什么GAME最受欢迎?大概不出色情、暴力或角色扮演之类。
虽这些都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,但是直接去满足它,却与禽兽没两样。这些人类最原始的本能,需要经过人文的素养才能提升,甚至需要经过修行的功夫才能粹化;而提升、粹化之后,也文明才能进步。
科技的发展,却造成道德的沦落与文明的解体
所以如果社会大众皆只停留在原始的本能中,而科技又唯命是从地去服侍它。我相信会加速道德意识的沦落、瓦解,以至于文明最后也必慢慢分崩离析。其实,这不用我多讲,各位经常看报纸、看电视新闻的,感触应比我还多。
现在大家都可感觉到:目前的社会,乃存在着很大的危机。然这危机不是为科技已发展到尖端,而没办法继续发展下去;也不是为经济愈来愈不景气,以至于三餐不继。而是为科技的发展,却造成社会的不安、冲突、暴力;而使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分裂跟瓦解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乃为人性不只未提升,反而更堕落也。
至于后遗症的问题,则不胜枚举
大体是环境的破坏。族群:有种种「症候群」
至于科技发展之后,又已造成那些后遗症呢?这大家也都很清楚,大体上是环境的破坏,而局部者,则有种种的症候群。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,有高楼症候群。经常上网的,有网客症候群。既由科技而发展出不同的族群来,则不同的族群就有不同的症候群也。
个人则过度倚靠.过度沉迷;既愈来愈娇,也愈来愈暴戾
由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,过度的依赖、过度的沉迷于这些科技产品,因此心态上也变得很偏端。
云何偏端?首先是愈来愈娇。比如以走路为例,我们天生下来本就是当走路的;而现在有人统计,许多人一天步行不到三百步,因为一出门就是汽车,而汽车停下后就改坐电梯,又电梯出来就是住家或办公室。这一天下来,能走几步路呢?故如必须在外途跋涉,却走不到一公里、两公里就四肢乏力了。或如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空调设备,调得不冷不热。故在无空调处,我们就很容易焦燥不安、心烦如麻。这即是愈来愈娇也。
其次,也愈来愈暴戾。当周遭环境不合所求时,很少人会自我调适,而多只责怪他人。责怪到后来,便将显现出怨怒、暴戾的个性出来。其实后遗症太多了,无法一一列举。但相信各位对这些,必已深切明白矣!
小结
科技与人文的冲突,来自于舍本逐末,反客为主
主人既迷,客得其便
从前面讲到这里,其实重点很确定,就是「本跟末」而已。我认为:科技是末,因既称为尖端科技,当然是枝末。而人文才是本。
故今天社会之所以失调,就是因为过分强调科技的发展,而使很多人迷失了「人文才是本、以及智慧才是本」的座标。
于是主人既迷,客得其便。最后竟造成反客为主,而舍本逐末也。所以人心的不安、社会的冲突,甚至文明的解体;归根究柢乃为「舍本逐末」而已!接着,再谈舍本逐末的困境。
舍本逐末的困境
无常迅速,紧迫逼人;视野狭窄,目光如豆
有人想:你说末就末吧!我们且还乐此不疲也。可是如继续向枝末发展的话,原则上变化速度会越来越快。因此现代的科技产品,替换的速度非常地快,像我的电脑是用WINDOWS 98的作业系统。其实,WINDOWS 98早就已落伍了。因WINDOWS XP又已上市了。这对我们用的人来说,就已难适应了。在WINDOWS 98都未熟练时,WINDOWS 2000却已出来了;而还在犹豫要不要升级为WINDOWS 2000时,却WINDOWS ME和 WINDOWS XP像连珠炮似的,打得我们头晕目眩。不要说买,就是白送你也来不及学。
同样数位相机亦然,我狠下心来,买个三百万像素的新机型。正高兴未了,一看四百万、五百万、七百万像素的新机型,又像连珠炮似的,打得我驼背不起。既功能更强、又价钱更便宜。真不是滋味!
这替换速度太快,对我们使用者,就已是很大的压力了;至于对卖者,对研发、制造者压力当然更百千倍也。这替换速度越来越快,快到最后连自己都没办法喘息了。
其次,既越发展越趋向于枝末,则视野也必越来越狭隘。所以越「尖端」者,其实乃越「狭隘」尔!我个人之所以会从科技的世界转身为出家的生涯,便是从此而回头是岸的。
我本在水泥厂工作,以当年而言,水泥厂已算是较高所得的行业也。但我从水泥厂而回到现实生活时,才觉得有够「狭隘」的,因为绝没有人愿意听你讲:水泥如何!如何!故即使我在那范围内已成为顶尖的专家;但只要一离开那范围,我就什么都不是了。所以在水泥厂任职一年后,就决定出家,为…
《法云灌顶 安心立命于资讯时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