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天心明月 20· 富贵常在、慧命永存

  富贵常在、慧命永存

  

 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,心理上都有一种矛盾;一方面觉得要修行,便要视黄金如毒蛇、视富贵如浮云。可是另方面心理又还是痒痒的,好机会当前,如果错过了也实在太可惜。我认为如只用压抑、逃避的方式,而反装出自命清高的外表,是不可能得到内心真正的清净。

  

  打开天窗说亮话

  

  所以今天我愿就佛法及世间法的观点,来谈富贵的问题,希望大家听过之后能从更广泛的角度,来疏散此心中很死的结。

  

  钱从那里来

  

  首先讲:一般人提到富贵,直接想到的就是财富,钞票、存款、股票、字画、田地等等。财富的种类,不需要我来介绍。但有一点我们可要详细去讨论:用什么方法得到财富?在我的观念里不认为有钱便是罪恶,故不需要以无钱而自命清高,我们常听一个故事:说庞居士学佛时,将家里所有的钱,用三只船,载到大江中将之沉没。我觉得未必要如此,因为有钱未必是罪恶,也未必障道。但我们要追究的是:这钱从那里来?其大概有两大类:

  

  一、是由掠夺而来。掠夺我们当然很容易想到偷啊!抢啊!其实现在技术高明的人,不用偷、不用抢,而得到的反更多。或奸商垄断、或贪官剥削,一进来就是好几千万。尤其在工商时代,金融犯罪层出不穷。若由掠夺而有的财富,就佛法来看,是业、是罪。

  

  二、由服务而有的财富。如一位医生由医疗别人而得一些合理的报酬,这是佛法与世间法皆共同认可的。于是因技术高明,看诊的人多,因此,财富就慢慢增加了,这其实对自己或社会都是有效益的。同样的,如建筑业,若盖出来的房子品质好,价钱公道,受到大众的欢迎,因此,很快的也赚到一批财富,这在佛法上也没错。所以我不认为赚大钱就一定是错。如果以服务社会大众为前提而得到合理的报酬,我认为是应该的。

  

  看钱的心态

  

  其次是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财富:有的人兴趣只在堆积财富,故愈堆愈多,他就愈看愈高兴。这以佛法来说就是贪心、悭心,一把把进来很高兴,一点点出去就很痛苦;如果用累积的观念来看财富,他一定是守财奴、一定是悭贪鬼。

  

  因此,钱是该拿来用的,或用在个人、用在家庭、用在社会大众。应该用的要好好去用,这才是真正的富有。若只是累积,把很多骨董堆在房子里,久了就跟垃圾一样;如只把钱存在银行里,看数字多一个零、少一个零,对自己、对家人、对社会大众,都没有实质的意义。所以财富除了多少外,更牵涉到你用什么方法得到财富?以及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财富?

  

  环保

  

  第二、所谓的富有,还包括我们的环境。如果今天我很有钱,虽可以买一幢好房子,里面具足豪华的设备。可是一出门就看到垃圾,一坐车,马上就是交通阻塞,到处都是噪音、脏乱。这样算富有吗?这样到最后只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很豪华的监狱中。

  

  今天台湾社会已经觉悟到环保问题。但我觉得,我们的环保大部份还只注意物质的环境。因此,现在我们再谈人情伦理的环保。今天治安混乱,我相信很多女众不敢一个人半夜搭计程车,也不敢一个人走黑巷。现在很多国家到了晚上就戒严,而台湾虽解严了,但很多人却自己戒严起来。所以人际关系愈来愈生疏,人情愈来愈淡薄,甚至充满混乱、暴力的环境里,光有钱,又有何意义?环保,其实更相关切要的,是「人」的问题。

  

  如进一步更讲到社会的文化:今天我们看报纸、看杂志、电影、电视,有多少是健康的?到处充满黑色、红色、灰色、各式各样的脏毒,不看还好,看了就反感。所以,如果整个大环境不好,我们还是贫穷的。

  

  健康

  

  第三、是指我们的健康。健康消极的说,是一个人可以不用打针、不用吃药。今天即使因有保险制度,在医药的负担,可减轻不少。可是在积极的意义上,身体不好就不能看很多书,不能做很多事,不能跑很多地方,这还是种很大的亏损。所以身体的健康,也是顶重要的财富。但今天看到很多人,为了赚钱,却把自己身体弄坏了。钱赚到了!身体弄垮了!这样总加起来,他是富有了?还是贫穷了?如果就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率递减。钱赚得愈多,效用愈少。而身体本已很不健康了,你再给它一点不健康,其实损失是更大的。所以如把富只看在财产上,就会造成其他方面无形的损失,此自己初不知道,而等到知道时,大概都已太晚了。这是第三种财富──健康的身体。

  

  人缘

  

  第四、是人缘。如果一个人人缘好,则可到处走,到处自在,做什么都能得心应手。反过来说人缘不好,则处处碰壁。所以人缘也是种很大的财富。目前的社会,人跟人的空间距离愈来愈近,可是心灵的距离却愈来愈远。我们每天见到很多人,可是都很陌生!即使在一栋公寓,同住了好几年,偶而见了面还打个招呼,但其实还是不了解啊!所以人缘在目前的社会,是一个很大的资产。我昨天从杂志上看到一则满好玩的新闻:日本现在新起一种行业,就是租给人当儿女!有些老人家虽很有钱,可是儿孙都不在家,于是他就花钱去租个儿子、女儿来陪他。不是陪一个月,不是陪一周,而是只扮个下午就要花上十五万日币!现代的人寂寞到这个地步,实在很难想象!但这还是比较光明正大的,有的人还不得不到红尘、到酒色财气的地方去讨人缘!所以在此现实的社会,如人缘不好,无形中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。可是很多人却往往为赚一点钱、为争一口气,就跟自己的家人、朋友闹得不可开交。于是本来的好朋友,都变成冤家了。初衷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富,结果却只更贫穷而已

  

  智能

  

  第五、是关于知识、技术方面的。很多人都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,各式各样的新知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,但是以我目前所看到的台湾人则未必。我们在初中,为了考高中啃书!补习啊!高中为了升大学也是拼命呀!但到了大学之后就有的用功、有的不用功啦。等大学毕业,有的人走的是专业路线,所以他还要念一点本行的书。但本行以外的就慢慢疏远了。而后又等他在公司里待上三、五年,慢慢的,该知道的都已知道得差不多了,于是,他又不看书了。如果看则经常看些趣味性的、消遣性的,而不会再拿硬书来看。所以虽说这个时代的书很多,但就知识来讲,我们还是贫穷的。

  

  艺术

  

  第六、是艺术,人活着不只是要有理性的知识,也要有感性的创造。知识就像钢架一样,可以把建筑物撑起来,而艺术却像色彩一样,可以将这个世界抹上更鲜艳的光泽。然现代的人,往往在太功利、太现实的夹缝里打转,而埋没了艺术的气质。如果有的话,也变得太商业化了。因此,还是贫穷的。

  

  宗教

  

  最后,我要讲的是宗教,很多人以为宗教不过是礼拜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对象,所以都离不开神的观念。事实上,真正的宗教是种高尚的情操。而这情操又可分为两大类:

  

  第一、生命的终极关怀。对于我们的生命,有的人,尤其是现代人,只能看到三五年后的发展,目光很浅,少数人能看到十年廿年后的远景。能做一生规划的人,已是少之又少。而在无限的延续里,能认定得一个不变的目标,这乃太稀奇了。现在的人常持有「断见」,认为人死如灯灭,死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,于是这一生再怎么富贵!他到底还是贫穷的!因为这一生在无尽的时空中,又算什么!因此,能建立一种连续生死的观念,就如佛法所说的「六道轮回」,对我们而言,已是一种太大的富有。生生世世,延续不断,这就是一种很大的安定力量。因此,所谓的「终极」关怀,其实不是终极而是超越!超越短短的一生,而成全无穷的时空。

  

  第二、悲天悯人的器度。一个人如果看到的、关心的只是他自己、或他的家庭。那他在本质上就是个贫穷的人。我们要能从整个大体上去看人、去看事,才能于无为中,自成就不尽的富有。

  

  因此,生命的终极关怀,是从时间的延续来增加我们的富有。而悲天悯人的器度,则是从空间的广延来全成我们的生命。这样超越时空,才是真正的富有。在佛法里常讲到小乘与大乘。小乘注重解脱,是致力于生命的终极关怀。而大乘注重弘法利生,则是用心于空间的广延。时间的延续,加上空间的广延,才是完整立体的生命观。

  

  本末之间

  

  因此,如能从这个泡沫幻化的生命里,去建立起一种广大无限的总体观。即他事实上,已比前面所说的艺术、知识等!富足无穷倍了。如更能于无穷的轮转里,去参出其不变的本质,那他更将归宿于永恒的富足中。我们常听说:「富贵如浮云。」那是只看到富贵的枝叶,而没看到富贵的根本。故当然如浮云一般起有落、幻化不定。总之,我们今天讲富,重点不在于怎样去赚钱,而是透过不同的角度,来了解所谓的「富」是什么?其包括外在有形的大环境,人缘、身体的健康,及内在的知识、艺术、宗教。又内在的是根本,外在的为枝叶。因此,在富有之中,我们要再剖析四种形态:

  

  占有与享有

  

  一、占有与享有。有些人对财富是求堆积、占有。但占有却不一定是享有,而享有也非得要占有。禅诗有云:「春有百花秋有月。夏有凉风冬有雪。」大自然的景象,是谁都能享有而不能占有的。山上的空气很好,你能把它包回去吗?所以,从广大的时空来看,我们能享有的实在很多,但很多人却宁可拼命去占有,结果为了占有,把人缘搞坏了,把身体搞坏了,故即使占有了,却未必能安享。譬如能娶得漂亮的太太,但未必能相处得和谐。是可跟人家炫耀:这是我太太,够漂亮吧!但大家都知道,他们是经常吵架的。所以要能享有而非去占有。

  

  不足与有余

  

  二、富而不足与贫而有。有些人虽富有余,可是因为贪心,所以总还是不足,以不足故,还是贫穷,所以经常还要向人…

《天心明月 20· 富贵常在、慧命永存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