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止住。」尔时世尊默然受请。时长者知佛世尊默然受请已,从座起,稽首佛足而去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257 ~ p.260
这部经文字蛮长的,乃提到给孤独长者最初见佛的因缘。我想故事的部分,不用我详细解析。因为其中当然有真实的部分,大概也有不少添油加醋的成分;但大致看来,与道业无关紧要,故不再赘言也!
夜叉相应
到针毛鬼住处夜宿
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摩竭提国人间游行,到针毛鬼住处夜宿。尔时针毛鬼会诸鬼神,集在一处。时有炎鬼,见世尊在针毛鬼住处夜宿,见已往诣针毛鬼所,语针毛鬼言:「聚落主!汝今大得善利!今如来、应、等正觉,于汝室宿。」针毛鬼言:「今当试看,为是如来为非?」
时针毛鬼与诸鬼神集会已,还归自舍,束身冲佛。尔时世尊却身避之。如是再三,束身冲佛,佛亦再三却身避之。尔时针毛鬼言:「沙门怖耶?」佛言:「聚落主!我不怖也,但汝触恶。」
针毛鬼言:「今有所问,当为我说。能令我喜者善,不能令我喜者,当坏汝心,裂汝胸,令汝热血从其面出;捉汝两手,掷恒水彼岸。」佛告针毛鬼:「聚落主!我不见诸天、魔、梵,沙门、婆罗门,天神、世人,能坏如来、应、等正觉心者,能裂其胸者,能令热血从面出者,执其两臂掷着恒水彼岸者。汝今但问,当为汝说,令汝欢喜。」时针毛鬼说偈问佛:
「一切贪、恚心,以何为其因?不乐身毛竖,恐怖从何起?
意念诸觉想,为从何所起?犹如新生儿,依倚于乳母。」
尔时世尊说偈答言:
「爱生自身长,如尼拘律树,展转相拘引,如藤绵丛林。
若知彼所因,当令鬼觉悟,度生死海流,不复重增有。」
尔时针毛鬼闻世尊说偈,心得欢喜,向佛悔过,受持三归。佛说此经已,针毛鬼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332 ~ p.333
这部经是说释迦牟尼佛曾到针毛鬼住处夜宿,其实祂是否真的去了?对我们的修行而言,根本不重要。但是佛教于世谛的流传中,乃不免有越来越多这类的经典。虽亦代表佛教广大包容,能方便导引外道归佛;可是也不免于广大包容的方便中,而忘失了重点。
舍利弗为鬼所打
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。是时尊者舍利弗、尊者大目揵连,住耆阇崛山中。时尊者舍利弗,新剃须发。时有伽咤及优波伽咤鬼,优波伽咤鬼见尊者舍利弗新剃须发,语伽咤鬼言:「我今当往打彼沙门头。」伽咤鬼言:「汝优波伽咤莫作是语!此沙门大德,大力,汝莫长夜得大不饶益苦。」如是再三说,时优波伽咤鬼再三不随伽咤鬼语。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头,打已寻自唤言:「烧我,伽咤!煮我,伽咤!」再三唤已,陷入地中,堕阿毗地狱。
尊者大目犍连闻尊者舍利弗,为鬼所打声已,即往诣尊者舍利弗所,问尊者舍利弗言:「云何尊者!苦痛可忍不?」尊者舍利弗答言:「尊者大目揵连!虽复苦痛,意能堪忍,不至大苦。」尊者大目犍连语尊者舍利弗言:「奇哉!尊者舍利弗,真为大德大力。此鬼若以手打耆阇崛山者,能令碎如糠会,况复打人而不苦痛?」尔时尊者舍利弗语尊者大目犍连:「我实不大苦痛。」
时尊者舍利弗、大目犍连,共相慰劳。时世尊以天耳闻其语声,闻已,即说偈言:「其心如刚石,坚住不倾动,染着心已离,瞋者不反报。若如此修心,何有苦痛处?」
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345 ~ p.346
这也一样,说有个鬼恶心去打舍利弗的头,即马上现世报下地狱去了。这样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?我们也难以判定!不过,既与法义无关,就不必太认真了!
林相应
盗香贼
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时有异比丘,在拘萨罗人间,止一林中。时彼比丘有眼患,受师教,应嗅钵昙摩花。时彼比丘受师教已,往至钵昙摩池侧,于池岸边迎风而坐,随风嗅香。时有天神主此池者,语比丘言:「何以盗华?汝今便是盗香贼也。」尔时比丘说偈答言:「不坏亦不夺,远住随嗅香,汝今何故言,我是盗香贼?」
尔时天神复说偈言:「不求而不舍,世间名为贼。汝今人不与,而自一向取,是则名世间,真实盗香贼。」
时有一士夫,取彼藕根,重负而去。尔时,比丘为彼天神而说偈言:「如今彼士夫,断截分陀利,拔根重负去,便是奸狡人,汝何故不遮,而言我盗香?」时彼天神说偈答言:「狂乱奸狡人,犹如乳母衣,何足加其言,且堪与汝语。袈裟污不现,黑衣墨不污,奸狡凶恶人,世间不与语。蝇脚污素帛,明者小过现;如墨点珂贝,虽小悉皆现。常从彼求净,无结离烦恼,如毛发之恶,人见如泰山。」
时彼比丘复说偈言:「善哉!善哉说!以义安慰我,汝可常为我,数数说斯偈。」时彼天神复说偈言:「我非汝买奴,亦非人与汝,何为常随汝,数数相告语?汝今自当知,彼彼饶益事。」时彼天子说是偈已,彼比丘闻其所说,欢喜随喜,从座起去。独一静处,专精思惟,断诸烦恼,得阿罗汉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354 ~ p.355
这是讲到有位比丘因眼疾,所以须于莲花池畔,随风嗅香以治病。时有天神主─此池者对曰:「你为何盗花香呢?」比丘说:「我只是坐于池边,随风嗅点花香而已,你怎能诬说我是盗香呢?」于是天神乃郑重告曰:「不求而不舍,世间名为贼。汝今人不与,而自一向取,是则名世间,真实盗香贼。」既无人答应给,而你自取者,便是贼也。
过段时间,有位凡夫不只去嗅香,甚至把花连根拔去了,这天神反而无关痛痒、不理不睬。比丘乃怪之曰:「我只是嗅香,你就诬我是贼;那人连根拔去了,你反而不理不睬?」天神答曰:「那人心已像抹布一般,脏得一塌糊涂了,所以不用再去管他死活。而你是修行人,当对你的期待会高一些。」于是比丘听了,道心大增,精进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也。
于是我们就来探讨这问题─「于池岸边迎风而坐,随风嗅香。」就算盗香吗?就生态学来看,花为什么会香呢?乃是为了钩引蜜蜂、蝴蝶来采蜜,而达成「授粉」的目的。所以花香,乃不是要给人闻的;因人闻得老半天,也不能达到授粉的效果。
故人嗅香,却与这目的不相应。于是乎,这就算盗香了吗?「汝今花不与,而自一向取,是则名世间,真实盗香贼。」
那蜜蜂、蝴蝶,就不算盗香吗?如它们虽在那边,搔头弄姿,翩翩起舞,却未完成授粉的目的,便也算是盗香贼了!如用这个角度去看世界,就未免太现实、太刻板了。
其实「心为境转」,才是修道过程中最主要的禁忌。
其实这部经主要是说:心为境转,即是贼也。而这贼,不是去盗花香、不是去偷钱财,而是自耗损于智慧与福德也。
于空林中入昼正受
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有异比丘,在拘萨罗国人间,止住一林中,入昼正受。身体疲极,夜则睡眠。时彼林中止住天神,作是念:此非比丘法,于空林中入昼正受,夜着睡眠,我今当往觉悟之。尔时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说偈言:
「比丘汝起起,何以着睡眠?睡眠有何利,病时何不眠?
利刺刺身时,云何得睡眠?汝本舍非家,出家之所欲,
当如本所欲,日夜求增进,莫得堕睡眠,令心不自在。
无常不恒欲,迷醉于愚夫,余人悉被缚,汝今已解脱,
正信而出家,何以着睡眠?已调伏贪欲,其心得解脱,
具足胜妙智,出家何故眠?勤精进正受,常修坚固力,
专求般涅槃,云何而睡眠?起明断无明,灭尽诸有漏,
调彼后边身,云何着睡眠?」
时彼天神说是偈时,彼比丘闻其所说,专精思惟,得阿罗汉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349 ~ p.350
这部经是说有位行者于树林间修行,却常睡觉。于是天神就去警告他要精进用功,最后他也因专心用功而证得阿罗汉果。所以这些经文,法义愈来愈稀薄;而内容却越来越离奇,从人间到天上,梵天、帝释天…等,数得出来的天神、夜叉,大概都会变成佛教的护法。
而我所以会引用这些经文者,乃为让大家了解:佛教如何于漫长的流转过程中,变成这么多支派,旁生出这么多枝末来。很多方便法,在原始佛教中早已有端倪,更不用说后来的大乘佛教了。以上我引述的还只是少部分而已,如要逐篇检讨,那就更得遍体鳞伤了!所以我还是「点到为止」吧!
《佛法原典 八众诵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