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温馨。无畏者,因无我故无畏也!
何以谓「礼多必诈」?为有我也!
在佛教中,讲到布施乃有:财施、法施和无畏施。云何为「无畏施」呢?如中国有句话曰「礼多必诈」,你对别人太好,别人反而愈怕你─这个人一定居心不良,不然为何须对我这么好呢?
所以有畏!畏什么呢?畏你啊!因为人与人间,很难作到全无防备之心。故很多人即使有困难,还宁可闭口而不肯告诉别人。因此,一个人除非在修行上已证得无我,别人对他才能完全信任,而成就「无畏施」。不只有困难,愿意去找他;就是他布施了,也能坦然接受也。
因此以我的看法,法布施还不难,现在大家都爱聒聒叫,爱到处发表言论─也不管有没有效益。倒是无畏施,才最难,因为必跟无我相应,才能真无畏。故以无我而布施,这才是世间最难得者!至于「遭难而行法,富贵修远离」,也是当从出世的角度去解码也。
云何以智慧求财
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时有天子,容色绝妙,于后夜时,来诣佛所,稽首佛足。其身光明,遍照祇树给孤独园。时彼天子说偈问佛:
「云何人所作,智慧以求财?等摄受于财,若胜若复劣。」
尔时世尊说偈答言:
「始学功巧业,方便集财物,得彼财物已,当应作四分。
一分自食用,二分营生业,余一分藏密,以拟于贫乏。
营生之业者,田种行商贾,牧牛羊兴息,邸舍以求利,
造屋舍床卧,六种资生具,方便修众具,安乐以存世。
如是善修业,黠慧以求财,财宝随顺生,如众流归海。
如是财饶益,如蜂集众味,昼夜财增长,犹如蚁积堆。
不付老子财,不寄边境民,不信奸狡人,及诸悭吝者。
亲附成事者,远离不成事,能成事士夫,犹如火炽然。
善友贵重人,敏密循良者,同气亲兄弟,善能相摄受。
居亲眷属中,标显若牛王,各随其所应,分财施饮食,
寿尽而命终,当生天受乐。」
时彼天子复说偈言:「久见婆罗门,逮得般涅槃,一切怖已过,永超世恩爱。」时彼天子闻佛所说,欢喜随喜,稽首佛足,即没不现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291
这部经是说─天子问佛:云何人所作,智慧以求财?尔时世尊说偈答言:一分自食用,二分营生业,余一分藏密,以拟于贫乏。
如何理财?相信各位都比我专精。尤其在座中,有的是在金融机构服务,有的还是专业的会计师。故对理财的技俩,我岂敢班门弄斧呢?
不过这部经却说错对象了,因只有世间人,才有理财的需要;对于「天人」而言,乃从生下后,想吃就有得吃,要穿就有得穿,那来「自食用.营生业及藏密」的顾虑呢?天人根本不用储存,以防备那天匮乏。除非「天人五衰」福报享尽,要下堕了,想防也防不了也。
但最后,我要提醒的是:是善于理财者有福报呢?还是不善理财者有福报呢?其实,擅长理财者,不见得就是有福报的。如有些人乃很会理财,虽拥有很多,却不能享有,这算有福报吗?「采得百花成蜜后,不知辛苦为谁忙?」还不如某些人,虽「拥有的不多,但需要时就有」来得有福报也。
善解世名字,平等假名说
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时有天子,容色绝妙,于后夜时,来诣佛所,稽首佛足。身诸光明,遍照祇树给孤独园。时彼天子说偈问佛:
「若罗汉比丘,自所作已作,一切诸漏尽,持此后边身,
记说言有我,及说我所不?」
尔时世尊即说偈答:
「若罗汉比丘,自所作已作,一切诸漏尽,持此后边身,
正复说有我,我所亦无咎。」
时彼天子复说偈言:
「若罗汉比丘,自所作已作,一切漏已尽,持此最后身,
心依于我慢,而说言有我,及说于我所,有如是说不?」
尔时世尊说偈答言:
「已离于我慢,无复我慢心,超越我我所,我说为漏尽。
于彼我我所,心已永不着,善解世名字,平等假名说。」
时彼天子复说偈言:「久见婆罗门,逮得般涅槃,一切怖已过,永超世恩爱。」时彼天子闻佛所说,欢喜随喜,稽首佛足,即没不现。
──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(下)p.245 ~ p.246
说我及我所,未必有「我见」,也未必有「我慢」。善解世间相,平等假名说。
所谓「证无我」,非灰身灭智,才称为「证无我」。而是于缘起法中,了了知其「非主宰.无界限」之本来面目。
这部经主要是讲到一个问题:既佛教再三强调「无我」,可是在世间的言语法中,很难不用「我」这个名相。譬如佛经,即皆以「如是我闻」而开始的。于是云何「无我」,而曰「我闻」呢?其实,说我及我所,未必有「我见」,也未必有「我慢」。因为能「善解世间相,平等假名说」故。
因此无我,不是什么都没有了,才证得无我。「我」是指主宰、界限的意思。故能于互动的过程中,既消除单方面想主宰的意志,也消除彼此划分界限的痼习;这虽仍有身心的变化,却能与无我不相违背也。
所以不是灰身灭智,才称为「证无我」。也不是绝口不说「我」字,才能「证无我」。从缘起的知见,去勘破生命空幻的本质,就可以跟无我相应了。
给孤独长者
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寒林中丘冢间。时给孤独长者,有小因缘,至王舍城,止宿长者舍。夜见长者告其妻子、仆使、作人言:「汝等皆起,破樵燃火,炊饭作饼,调和众味,庄严堂舍。」给孤独长者见已,作是念:今此长者何所为作?为嫁女、娶妇耶?为请宾客、国王、大臣耶?念已,即问长者:「汝何所作?为嫁女、娶妇?为请宾客、国王、大臣耶?」时彼长者答给孤独长者言:「我不嫁女、娶妇,亦不请呼国王、大臣,唯欲请佛及比丘僧,设供养耳。」
时给孤独长者闻未曾闻佛名字已,心大欢喜,身诸毛孔,皆悉怡悦。问彼长者言:「何名为佛?」长者答言:「有沙门瞿昙,是释种子,于释种中剃除须发,着袈裟衣,正信非家,出家学道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名为佛。」给孤独长者言:「云何名僧?」彼长者言:「若婆罗门种,剃除须发,着袈裟衣,信家非家而随佛出家,或剎利种、毗舍种、首陀罗种善男子等,剃除须发,着袈裟衣,正信非家,彼佛出家而随出家,是名为僧。今日请佛及现前僧,设诸供养。」给孤独长者问彼长者言:「我今可得往见世尊不?」彼长者答言:「汝且住此,我请世尊来至我舍,于此得见。」
时给孤独长者,即于其夜,至心念佛,因得睡眠。天犹未明,忽见明相,谓天已晓,欲出其舍,行向城门。至城门下,夜始二更,城门末开。王家常法,待远使命来往,至初夜尽,城门乃闭;中夜已尽,辄复开门,欲令行人早得往来。尔时给孤独长者见城门开,而作是念:定是夜过,天晓、门开、乘明相出于城门。出城门已,明相即灭,辄还暗冥。给孤独长者心即恐怖,身毛为竖,得无为人及非人,或奸狡人恐怖我耶?即便欲还。
尔时城门侧有天神住,时彼天神即放身光,从其城门至寒林丘冢间,光明普照。告给孤独长者言:「汝且前进,可得胜利,慎勿退还!」时彼天神即说偈言:「善良马百匹,黄金满百斤,骡车及马车,各各有百乘,种种诸珍奇,重宝载其上,宿命种善根,得如此福报。若人宗重心,向佛行一步,十六分之一,过前福之上。是故长者!汝当前进,慎勿退还!」即复说偈:「雪山大龙象,纯金为庄饰,巨身长大牙,以此象施人,不及向佛福,十六分之一。是故长者!当速前进,得其大利,非退还也。」复说偈言:「金菩阇国女,其数有百人,种种众妙宝,璎珞具庄严,以是持施与,不及行向佛,一步之功德,十六分之一。是故长者!当速前进,得其胜利,非退还也。」
时给孤独长者问天神言:「贤者!汝是何人?」天神答言:「我是摩头息揵大摩那婆,先是长者善知识。于尊者舍利弗、大目揵连所起信敬心,缘斯功德,今得生天,典此城门。是故告长者:但当进前,慎莫退还,前进得利,非退还也。」
时给孤独长者作是念:佛兴于世,非为小事。得闻正法:亦非小事。是故天神劝我令进,往见世尊。时给孤独长者寻其光明,径至寒林丘冢间。尔时世尊出房,露地经行。给孤独长者遥见佛已,即至其前,以俗人礼法,恭敬问讯:「云何世尊,安隐卧不?」尔时世尊说偈答言:
「婆罗门涅槃,是则常安乐,爱欲所不染,解脱永无余。
断一切希望,调伏心炽燃,心得寂止息,止息安隐眠。」
尔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往入房中,就座而坐,端身系念。尔时世尊为其说法,示教、照喜已。世尊说诸法无常,宜布施福事,持戒福事,生天福事。欲味,欲患,欲出远离之福。给孤独长者闻法已,见法,得法,入法,解法,度诸疑惑,不由他信,不由他度,入正法律,心得无畏。即从座起,正衣服,为佛作礼,右膝着地,合掌白佛言:「已度,世尊!已度,善逝!我从今日,尽其寿命,归佛、归法、归比丘僧,为优婆塞,证知我!」
尔时世尊问给孤独长者:「汝名何等?」长者白佛:「名须达多,以常给孤贫辛苦故,时人名我为给孤独。」世尊复问;「汝居何处?」长者白佛言:「世尊!在拘萨罗人间,城名舍卫,唯愿世尊来舍卫国,我当尽寿供养──衣被、饮食、房舍、床卧、随病汤药。」佛问长者:「舍卫国有精舍不?」长者白佛:「无也,世尊!」佛告长者:「汝可于彼建立精舍,令诸比丘往来宿止。」长者白佛:「但使世尊来舍卫国,我当造作精舍、僧房,令诸比丘往来…
《佛法原典 八众诵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