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从中观看唯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而迷惑、造业、烦恼、生死。

  

  末那识,又称为「无间灭意」。因为它近于梗梗长存,无始相续。然而也因为如此,一般人反不容易觉察得它的存在。

  

  在唯识系统里,又认定此识是「既恒又审」的。恒是谓无始相续,从不间断。审是谓能思量、抉择;为已「现行」故。

  

  注:这在《八识规矩颂》中,即谓为「恒审思量我相随」。

  

  因此在八识里,乃可分为两大类:一、为藏识;二、为转识。已现行,已启动的,都归为转识。所以前五识、第六识、第七识,都是转识。

  

  注:这在《八识规矩颂》中,即谓为「渊深七浪境为风」。以境为缘,而起七识之现行。

  

  末那识,如用电脑作比喻,即相当于「作业系统」。这称呼和由我见而造业受报,又恰恰对应也。

  

  在电脑中,一切开启档案、储存档案、输入、输出,乃皆由「作业系统」来掌控。同理,前五识、第六识的熏习、现行,亦皆通过末那识而能成行。

  

  注:有谓末那识,乃执藏识中的「见分」为我。然而藏识中的「见分」,又是什么东东呢?在电脑中,既一切开启档案、储存档案、输入、输出,乃皆由「作业系统」来掌控。则末那识,乃执根身、藏识,与一切熏习、现行的作业为我。而根身者,为色;现行者,为受;熏习者,为想、行;藏识者,仍识。简言之,乃执五阴为我也。

  

  在电脑中,「作业系统」能以「关机」,而得退出。但在众生中,其「末那识」就不能以「关机」,而得退出。顶多是「待命」而已!故前述的深睡、昏迷、无记或入无想定,乃只是「待命」,而非「关机」。

  

  在唯识系统里,有个名相─「阿陀那识」,很多人都搞不太清楚。因为它既类似阿赖耶识,有储存种子的相状;又似末那识,有执取根身的功能。

  

  「阿陀那识」,拜科技文明之赐,可用电脑比喻得很清楚:此即硬碟中有关「作业系统」的档案。因此它只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。然被启动后,即成「末那识」,而有执取根身的功能。

  

  这执取根身,就像电脑中,以「作业系统」来掌管所有硬体的插进、退出。

  

  前曰「末那识」就不能以「关机」,而得退出。其实不只活着时不能「关机」,就算死后,也不能「关机」。因为它还得负责、操制有关业识出窍和入胎的工作。

  

  从生到死

  

  于经典上谓:「寿、暖、识」此三者须互相依持,生命方得以持续。故三者如缺一,即会命终。

  

  其中「寿」是指命根。而命根的存在与否?乃与身体的健康有关。如病得严重,命根即摇摇欲坠矣!

  

  其次「暖」者,狭义是指体温;广义则指能量也。我们活着不只语言动作,需要能量。甚至心脏的跳动,血液的循行,神经的传导,都需要能量。故能量耗尽,即活不成矣!

  

  最后「识」,则指藏识尔。若藏识离身,亦将命终也。

  

  这三者,如用电脑为喻:则「寿」相当于硬体,「暖」相当于电力,「识」相当于硬碟里─包括作业系统等的一切档案。

  

  a.电脑的硬体坏了,如非主机板或硬碟等重要零件,其实还可运作,只是功能不太齐全。

  

  同理,人的身体病了,或残障了,如非心肝脑肺等重要器官,其实还可活着,只是功能不太齐全。

  

  而重要器官的坏了,又可分为「顿坏」与「渐坏」。像「心肌埂塞」殆属于「顿坏」,一发作,人就死了。如肝硬化或癌症者,则为「渐坏」。

  

  「顿坏」则不能「预知时至」。「渐坏」则高明的医师就能「预知时至」,不过也未必能那么精准。

  

  b.电脑的电力若耗尽了,当不能运作。然在将耗尽之前,通常会先提出警告。

  

  同理,人的能量将耗尽之前,也会先提出警告。这警告,即是「预知时至」也。

  

  很多人都以为:若是大修行人,必能「预知时至」。其实未必,如果其命终是因为重要器官的「顿坏」,就不能预知时至矣!

  

  或者你也可以反驳道:既是大修行人,就不会有如此遭遇。

  

  这就很难说,否则目犍连怎会被外道打死呢?

  

  当然在历史上,确实有很多大禅师,都能健康地活到最后一分钟;且能「预知时至」。

  

  其实,就算能「预知时至」,也有「功力」的差别:有的三年前即知,有的三个月前能知,有的三天前才知。

  

  譬如在《六祖坛经》中谓:

  

 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,仍命促工。次年夏末落成。七月一日集徒众曰:「吾至八月欲离世间,汝等有疑,早须相问…。」

  

  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:「吾欲归新州,汝等速理舟楫。」大众哀留甚坚。师曰:「诸佛现,犹示泹盘。有来必去,理亦常然。吾此形骸,归必有所。」

  

  这即表示:六祖惠能大师在一年多前,即能「预知时至」也。

  

  听说,不只大修行人,能预知时至;甚至「寿终正寝」者,亦能预知时至。何以故?

  

  为「寿终正寝」者,亦是为电力耗尽故命终的;故在电力将耗尽前,也会先提出警告。

  

  然若非福德深厚者,云何能「寿终正寝」呢?

  

  c.因为藏识离开身体而命终的,就一般人而言,殆不可能。除非两种极端:

  

  在父精母卵和合后所成的胚胎,若无业识去投胎,便会很快流产。

  

  若修行人已修到「生死自主」的境界,才能「作意」使藏识离开身体,而取命终。关于这点,有以下两个案例:

  

  

  

  

  

  《汾阳善昭禅师》

  

  龙德府尹李侯与师有旧,虚承天寺致之,使三反不赴。使者受罚,复至曰:「必欲得师俱往,不然有死而已。」师笑曰:「老病业已不出山,借往当先后之,何必俱邪?」使曰:「师诺,则先后唯所择。」师令馔设,且俶装曰:「吾先行矣!」停箸而化,阇维收舍利起塔。

  

  从公案看善昭禅师的圆寂,既非硬体坏了,又非能量耗尽。故当属于「作意」使藏识离开身体,而取命终的。

  

  尊者陀骠摩罗子于佛前取般涅槃

  

 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。尔时尊者陀骠摩罗子诣佛所,稽首佛足,退住一面。白佛言:「世尊!我愿于佛前取般涅槃!」世尊默然。如是三启,佛告陀骠摩罗子:「此有为诸行,法应如是。」尔时尊者陀骠摩罗子,即于佛前入于三昧,如其正受,向于东方,升虚空行,现四威仪──行、住、坐、卧。入火三昧,身下出火,举身洞然,光焰四布,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颇梨、红色。身下出火,还烧其身,身上出水,以洒其身;或身上出火,下烧其身,身下出水,上洒其身。周向十方,种种现化已,即于空中内身出火,还自焚其身,取无余涅槃,消尽寂灭,令无遗尘。譬如空中然灯,油、炷俱尽。陀骠摩罗子空中涅槃,身、心俱尽,亦复如是。尔时世尊即说偈言:

  

  「譬如烧铁丸,其焰洞炽然,热势渐息灭,莫知其所归。如是等解脱,度烦恼淤泥,诸流永已断,莫知其所之,逮得不动迹,入无余涅槃。」

  

  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
  

  同理,于经文中尊者陀骠摩罗子,也是以「作意」使藏识离开身体,而取涅槃的。

  

  d.就一般人而言,多属于命根坏而命终的。

  

  至于因「作意」使藏识离开身体,而取涅槃的。在证量上,又得比「预知时至」者高很多才行。

  

  从死到生

  

  当人死后,业识即会离开身体,再去投胎,而成为新生命。故《八识规矩颂》曰:「去后来先作主公」。

  

  但仔细想想,其并非这么单纯!以下先审思「出窍」的状况:

  

  1.有些经典谓:当人死后,若其一生修善培福;则身体从脚下先冷,渐至胸口,最后头部才冷。这即表示:其业识乃是从头部「出窍」的,且能往生天道。

  

  其次,若人一生有善有恶;则其死后,脚下、头部先冷,渐至颈腹,最后胸口才冷。这即表示:其业识乃是从胸部「出窍」的,且将往生人道。

  

  最后,若人一生善少恶多;则其死后,头部先冷,渐至胸膛,最后小腹、脚下才冷。这即表示:其业识竟是从脚底「出窍」的,必将堕落三恶道。

  

  于是我们由此寻思:

  

  若业识纯属「心法」,既不占空间,也无质体;则云何有「去来」?更何况能选择「窍门」以离体?

  

  必色法才能有去来,色法才能从色法中出窍。

  

  2.其次,在电脑的比喻中,我们乃将「业种」比喻为「档案」。而一切的「档案」都须要有硬体的基础,才能储存与开启。

  

  甚至在两部电脑,作「大量档案」的复制或移动;也须要有硬体的基础,以作为「仲介」之用。

  

  尤其在两部电脑间,或空间的距离很远,或时间的距离很长时,更须要有硬体的基础,以作为「仲介」之用。

  

  而从业识离体到入胎间,其时空的距离可能都很大;故绝对须要有「色法」的基础,以作为「仲介」之用。

  

  3.再用中观的思考方式,心色乃互相缘起,不即不离;故既不存在纯粹的色法,也不存在纯粹的心法。

  

  综观以上三点,即知:业识非纯粹的心法,其必有色法的基础,以作为依托。

  

  或问:业识竟以何种色法,而作为依托呢?

  

  答曰:以我思惟,当是「细身」尔!故人死后,出窍入胎者,当是细身;且业识即附着其中也。

  

  细身与中阴身

  

  或问:那粗身、细身间,其相状与关系为何?

  

  答云:粗身如固态,细身如气态。因此天身、鬼神身,乃都是细身。以细身较无质碍故,非唯刀枪不入,水火不妨,且得成相似的五神通。

  

  其次,粗身、细身间,其关系如图书馆中「藏书」与「目录」的对应。又如「建筑」与「蓝图」间的对应关系。

  

  「藏书」和「建筑」,当就很粗重了。至于「目录」与「蓝图」,则轻细多了。然他…

《从中观看唯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