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欢喜看生死▪P1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精」力练成「气」,「气」再练到一个阶段可成「神」,再持续练下去便可成「仙」。这时候,神魂就会脱离躯体而去(道家称此为遗蜕),达到不死的目的。

  

  但这样的事情只存在于个人的信仰中,真有如此的仙人吗?好象没有。

  

  道家所练的外丹功,就是用汞、金、银等金属提炼的药丹,又称丹鼎之术。在一、二千年前这是一种科技,对中国人后来的冶金技术有正面的帮助。但是,用炼丹术炼出来的丹丸,却从来没有成功地让服用者长生。唐、宋时期,许多皇帝王侯服用这类丹药后,初期似乎真有强身、壮阳的功用,但长期食用后,肝肾等器官因重金属中毒,反而死得更早。到了现代,大众不再相信死后复生及炼丹长生的神效,转而「顺乎自然」,以健康食品、维他命、补品、运动等方法延年益寿。这些观点,原则上我是认同的,但若仔细推敲,其实很难给「顺乎自然」下一个妥当又合适的定义。如果人人像树一样生长于山野森林,看起来最是自然,另方面却把自己暴露于危险中。例如《祥林嫂》这部电影,剧中描述寡妇祥林嫂由于贫困,带着孩子住在山上讨生活,后来孩子竟被狼咬走了。所以,人毕竟是人,需要一些适当的保护设施,无法与其他动物一样那么「自然」地在野外求生。

  

  所以,我个人认为「自然」是中庸之道,它的内涵是纯朴、简单、整洁和心境的安宁,无论衣食住行都不要过度物质化,动静适时适地,这样应该对延长寿命有一定助益。

  

  有一天,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先生跟我聊起该舞团团员的生活,我觉得那就是一种「自然」-简朴、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云门的财务一向不宽裕,曾经因为经济困难休息了几年;近些年来国民生活水准普遍提高,懂得观赏的人多了,不过舞者的收入还是不高,平常吃的、穿的、用的都非常简单,即使没有公演,每天依旧练舞。如果用营养专家的标准来看,他们的营养应该难以负荷这么大的活动量,但是在为理想以及对舞蹈的喜爱和毅力下,却可以日以继日地跳下去。那矫健敏捷的动作,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有的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。

  

  知死是重要的

  

  问:既然人终会一死,那么「知死」重要吗?因为孔老夫子一句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,对中国人面对死亡的态度,影响很大。

  

  答:孔子这句话有它的作用,因为一般人在生时对「法」(世间万物更替之现象)浑然不觉,很少人会去深究生命从哪里来,既然不去思考生前死后的问题,那么就好好过现在这一生吧。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」这种思想也是劝人珍惜生命、爱护身体,不过份冒险,而使生命受到伤害。

  

  如果人都只有现在生的生命,那么儒家的生死观,与佛教所讲的道理便有许多相通之处。但问题在于,人生的过程中有吉凶、福祸、顺逆、贫贱、富贵等问题,而且这些问题都是苦乐掺杂。如何面对、处理这些曲折的人生处境,同时保持心境的平和,用慈悲、智慧对待人与事呢?在这方面,假使你能将生命的长度上下延伸,相信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三世因果轮转,那么这一生的死亡只是下一生的另一个开始,你的人生态度会更从容来面对曲折的人生处境,以及各种生与死的问题,这是儒家与佛教不同的地方。

  

  我举例来说明。当我还在服役时,有一位排长跳升一级,被上级拔擢为连长,由于违背军中人事的伦理,副连长及其他排长十分不服气。这位受擢升的新任连长知道袍泽有怨气,一天,他对大家说:「我知道你们都比我能干,可是我运气好,这个人事命令是上级指定的,我也没有钻营而向上奉承。」大家听了,就没话讲了。

  

  运气是什么?是老天无眼,看不到你洋溢的才华吗?不是的。这是在过去生中,你跟人结的善缘少,所以今生在与人共事时,就得不到助力,甚至障碍重重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,你今生更要加倍努力,来生才会有好的果实采收。若能如此想,你的人生就会开朗宽阔,拥有一片光明未来。

  

  我在三十多岁,与其他的法师出席法会或聚会时,大家一一介绍,我总是最后一个被介绍。信众听到「这是某某法师」,通常都会热切地说「久仰」,或者也有人向他顶礼;而信众听到我的法号时,多半的反应是默然,甚至也有不看我一眼的。那时候,我知道这是自己福报不够,所以从来不跟人比较、相争,内心也不会难过。

  

  有一次,我的师父东初老人告诉我,「圣严啊,你前世种福不足,现在应该多结人缘。」我回答,过去生结的缘少也无妨,今生我不害人就好了。这是我当时的态度。

  

  因此,相信有过去世,当遭逢逆境时才不会起忿恨心。其实,由于我自小出家,本来就有这种信念,所以小时后候就勉励自己多与人结善缘,我很小心地不与人结怨。虽然如此与人结缘,还是不受人恭敬、供养,也没关系,我既不会生气,也不会认为一定要受恭敬供养。倒是这个观念,连结了此生之前的过去,也延伸到此生之后的未来,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连贯,也就有了更开阔、更完整的格局,这是佛教的生命观。

  

  俗话说:「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;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。」此「时辰」若是限定于此生此世,那就会发现世上反而常有「好人不长寿,祸害遗千年」的事例。但是,我们若把这个「时辰」延长到过去和未来,那么所有的因果,都要经过三世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才得圆满,以此心态来看待世间的现象,也就能够将心安置在宁静的海洋中,不随际遇而起波涛。

  

  一位西方记者曾经问达赖喇嘛,这个世界哪有真正的公义?到处充满不公平的事情。譬如,像你这么慈悲的好人,也落到流亡海外数十年的地步。达赖喇嘛回答他:「如果你相信有过去,相信有未来,你就会感到平安。想着永远的过去,想着永远的未来,你的内心就会平衡、快乐。」

  

  至于过去从哪里来?未来到哪里去?在生前很难清楚明白。

  

  三世永续的生命

  

  问:那么,死后会不会就很清楚、很明白呢?

  

  答:(摇摇头)不容易。

  

  首先,我们必须了解一个状况,新生婴儿的脑细胞是空白一片。如同还没有输入任何程式、内容的磁碟片一样,新生儿只带着父母给他的基因出世,却没有把前生的记忆带来。因为在前生临死时,脑中的细胞全死了,无法留下一丝痕迹。

  

  要是有人知道前世种种,那靠的不是脑细胞的功能,而是神通。神通有生得、有修得;「生得」是前世强烈的毅力或福德力所遗留的力量,借着这个力量而知道前生的部分情形;「修得」是依修定、持诵、观想等方法而发起神通力,但若不能妥善处理神通,反而会带来生活上的烦恼。

  

  我遇到许多有这种能力的人,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过去世。三个月前(一九九九年底),当时我在美国纽约的象冈道场,有一位从北京到美国留学的女子和她母亲来看我。这位母亲是佛教徒,她女儿则不是。

  

  这位年轻女学生告诉我,她本来跟普通人没两样,可是有一天,她突然就看到自己的过去世,而且也可以预知未来。通常这种异能,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,但至于未来则只能知道一部分。她甚至有透视人内心和内脏的能力,而且不必面对面,只要通个电话,跟她接触就可以知道对方心意如何、身体状况如何。

  

  自从她有这种异能之后,生活步调就被打乱了,因为她时而在现在,时而又好象回到了过去,时空发生错乱。对此生父母的感觉也没有过去那么亲近,不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,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双亲,不是她「原来」的父母。

  

  她告诉我虽未信佛,却相信此生有过去,此后有未来,因为她看到了。我劝她最好不要使用这种能力,用多了就可能变成灵媒一样,对自己对别人没有多大益处。我也鼓励她学习佛法,用佛法的知见来看待它,渐渐把这种能力淡化,不用它、不理它。

  

  在我的皈依弟子中,也有一些人有类似的能力,即所谓第三眼,我都劝他们不要用、不理它,慢慢地这种异能就淡化了。

  

  一般有第三眼或第六感的人,很自然会相信生命的轮回,但有这种异能的人毕竟是少数。大多数人只有依靠宗教信仰,才能相信有过去和未来。这就是对生死最好的准备,也可以在现在生的生命过程中,得到吉凶祸福的平衡点。九二一大地震,顷刻间家破人亡,受难者内心的哀伤、震惊,岂是旁人三言两语就能抚平?但是,如果他们有宗教信仰,相信有过去和未来,那么即使他们一时间无法接受痛苦的事实,但在心理上还会存有安慰和希望。

  

  因为从佛教的教理中,他们会逐渐体会出世间无常、国土危脆、四大苦空、五蕴无我、生灭变异的道理;对于生命骤然间的消逝,也就会慢慢释怀,走出悲伤的情境。而且因为相信生命三世相续不断,所以亲人虽过世,但不是就这样消失,而是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,或转生天上、佛国,或者转世再来做人。这样的信念,能让受难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慰藉与支持,有足够的勇气继续完成生命的旅程。

  

  问:根据学者的研究,台湾民众对死亡的联想都是非常负面。我曾经看过一篇学者的研究报告,她致力研究青少年、儿童对死亡的认知长达十年。她在多次的调查中发现,台湾青少年一提到死亡,就联想到阴森、恐怖、地狱、害怕、孤独等非常负面的情绪。这种想法与国外(主要是美国)同年龄的孩子相比,显然偏于阴暗。虽然她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,其实大人对死亡的想法也差不多。

  

  为什么台湾的人会特别怕死呢?

  

  答:这与汉文化对死亡的描述有关。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传述,人死后都会变成鬼,都要赴阴曹地府受阎罗王审判。中国人又相信,横死的人会变成厉鬼,无人祭祀的亡者就变成孤魂野鬼。这些都只是民间传说…

《欢喜看生死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学佛群疑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