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春天,我因牙疾就医,医生在执行根管治疗时,使用消毒药剂不小心,把我的舌头烫掉一层皮。糟糕的是伤口在侧边,吃饭、讲话都会磨到牙齿,其痛无比。我又因白血球数量过低,免疫力不好,医生不准我吃抗生素,三个星期伤口才愈合,多吃了些苦头。俗话说英雄就怕病来磨,何况我又不是英雄,精神、体力又耗掉一回。年纪大了,就是不能病,体力消耗了就回不来。
所以,人的体能旺盛时间很短,能量有限,要好好运用及珍惜。正因四大无常,更应警惕;人的生命随时会结束,不是只有老病而死,什么时候死、怎么死都不知道,没有定数。难怪有人形容人生的短暂像沙漠的植物,一遇雨水,很快就发芽长出地面,开出五彩鲜艳的花朵;然后花谢了结子,水分耗尽,母体就枯萎而死了。中国人也用石火光影形容短暂的人生,犹如两石相击,迸出火花、照射的影子,一闪而过。
在宇宙无穷的时间里,人的生命真是短得有如瞬间。若能够懂得珍爱利用,则此生虽短,其价值的延伸是无穷的;如果浪费、糟蹋,不但此生短暂,对未来也没有价值可言。人总是需要在努力中获得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快乐。
佛教又说五蕴非我,这五蕴指的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是人的生理、心理及精神的全部。
色讲的是所有的物质,也就是四大。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的四大组合,扩大来说,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大身体,而这个大身体也是由四大所合成,它存在于无限的宇宙之中,与远大的宇宙对比之下,地球的寿命也算是短暂的,所以地球也是无常的。
受是感受、觉受,是心理作用。
想是思惟,当你有感受之后,大脑就会开始作用,有了思惟。
行是行动、作为。有了思想、想法,人自然根据这些主意起反应,去做一些事情。
识有两种功能,一是认知性的、辨别的;另一种是持续的作用,让人的前一念到下一念,念念相续,形成绵绵不绝的念,也就是一般说的心。
色蕴(四大)强调人体的形成,其余四蕴则指出,生命现象中,心理和精神功能的重要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少了其中一项功能,生命也就不完整。例如得了失忆、失智症的人或是植物人,四大虽在,五蕴则已不全,这就不是正常、完整的生命现象。
放下执着
五蕴非我的意义是说,人的生命现象是由五蕴构成,离开五蕴,根本没有一个「我」的实体存在。人若能悟到五蕴非我,就能解脱成圣人了。
「五蕴非我」不是对事物、环境没有感觉和反应,也不是完全否定人的心理、精神作用,而是放下自我的执着中心,不以自我为认知、判断的中心。例如有人骂你,是他在骂,你这个人并没有挨骂,因为他骂的其实是你的五蕴。也许是你的言语、行为(行),或者哪根筋不对了(想),惹人家有此激烈反应。那么自己反省一下,如果自己没错,就不用生气了;如果说错、做错,那下次叫自己的五蕴别犯错就好了。如果你也跟着生气,想骂回去,那么你又犯了双重的错了。
五蕴非我,不是否定自我,而是不执着一个「我」-一个固定的、绝对的形式或准则。大凡世界上所有的宗教,都有一个绝对的真理、最高的信念,但佛教没有。所以,佛法无定法,一切都是相对的。佛教说人要有正念,正念是没有偏见,什么是没有偏见?这也因人而异、因时而异。
几年前有个人,非常疼狗。有一天,他抱着狗来寺里,见到我就说:「师父啊,你看,我这只狗多乖多可爱啊。」我就先摸摸它,主人一定要我抱它,我就抱了起来,而且一边对它说:「好可爱呀,你一定有善根,要多念阿弥陀佛啊!」
其实,我摸那只小狗,等于摸它主人的心,我赞叹它,等于赞叹它的主人。
后来,有个信徒抱了一只狗来,说要送我。我告诉他:「寺院里的出家人是不准养宠物的,这是戒规。」
「师父,因为您喜欢狗啊,您不可以装啊,我上次看到您抱狗,很喜欢的样子,人要真心啊,您怎么变来变去。我不相信您不喜欢狗,这只狗您收下吧!」
「阿弥陀佛。上次我那么做,是为了度那个抱着狗来看我的人啊。」
又例如,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三岁的孩子来见我,我也不看那两个大人,而是先跟小朋友打招呼,跟他玩一会儿,称赞他健康乖巧;然后跟他爸妈说,这孩子真好,要教他念佛、拜佛。这样做是希望他们全家能跟佛结好缘,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,要他念佛拜佛,等于也鼓励大人念佛拜佛。从这两件事,要说我是爱狗、爱小孩,那是错的;但若要说我讨厌狗、讨厌小朋友,那也是错的。
五蕴非我,是不以自己看到的我为我,要以他为我;如果不断地以「我」为出发点,以「我」代替他、以「我」来要求他、以「我」责备他,这是强烈的自我中心在作怪,当然就不是「无我」了;而且这个「我」还很大呢,更是个烦恼的我。这种「我」先是伤害人,然后反过来伤害自己。
然而,以他为我,这个「他」是没有特定对象的。有些父母会说:「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,在我生命中,子女是最重要,只要他们好就好,我自己无所谓。」这样的父母是以子女为我,所以也并非「无我」。
「以他为我」的「他」,不是指特定的某人或一群人,也没有固定的形式,连观念上也不局限任何层次、种类。所以我学习着跟什么人都谈得来,人家谈运动,我也谈;谈艺术,我也聊;就是赌博,我也谈。这不是因为我喜欢运动、艺术、赌博,而是因为对方喜欢。谈着谈着,只要转个弯,就可以与佛法相通。如此,我弘扬佛法、利益人间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问:佛法和赌博怎么相通?
答:哪样事物不是在赌博?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大赌博,随时都在下赌注,但高明的赌徒不会盲目地孤注一掷,总要有了五成以上的把握,才会放手一搏。企业家、政治人物也在赌,只不过用的不是纸牌、骰子。我也是在下赌,因为我的弘化工作,没有一件事我敢说一定能百分之百完成;事情要圆满,除了个人的条件、努力,也得有其他因缘的促成。像我们要办一场露天的弘化活动,预估五万人来,准备的工夫需达半年到一年,要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。活动当天要是遇到狂风暴雨怎么办?对于天候,无人能够掌控,这事要做,但同时也担着风险,所以我也在赌。
人生中许多重大的决定,例如念什么科系、入什么行、和谁结婚,要不要买房子等等,都是赌博,都有得失。而佛法中教导我们坦然面对因缘、面对无常的智慧,可以让我们在人生赌局中离苦得乐。
问:法师先前提到人身难得,这是为什么?
答:不是有句话说,百鸟在林………?
问:不如一鸟在手。
答:(击掌)对呀!很多人说「将来」要做这个做那个,我此生的理想做不到,来世再做。其实那真是做大梦啊!现在得到这个生命很珍贵,此生之后的下一次,能不能再有这个身体,你有把握吗?这是完全不知道的,所以说人身难得。
问:如果我是一只鸟、一条鱼、一只狗,我的生命也很难得。
答:没错,但是它们没有学习知识的能力、没有奉献所学的能力;它们只能自然的生与死,最多奉献自己的肉给其他的动物吃,或者只能为人看门、陪人玩耍。
我曾遇见一个认为做工很辛苦的年轻人,看到旁边一只狗在玩,他说好羡慕那条狗,不必工作就有饭吃,不像他那么辛苦,下辈子他想要当狗。
问:对,很多人在受苦痛折磨时,情绪低落,都会脱口而出说:「下辈子不做人了,做只鸟呀、蚂蚁好了。」
答:(点头)我告诉这个年轻人,当狗是好,但是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工作,你可以离开,可以选择别的工作,或者再进修;不过这条狗就没得选择,你还愿意当狗吗?他想想,就说不要了。
身为人是可贵的,现代人更可贵,因为现代社会渐渐民主化、自由化,这是趋势,各国皆然,不像过去的祖先常受政治及强权的压迫;即使在不太民主的地方,只要你有才能有智慧,一样会受尊敬。只要学习能力强、贡献多,抱持着「以他为我」的态度,你跟全世界的人就是结合在一起;因为你的付出所发散的能量,会影响全世界所有人,尽管他们不知道你的名字。「无我」是智慧的,带给人正面的影响;「有我」是烦恼的,从有我出发做出来的事、说出来的话,虽然不一定全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,但往往好坏夹杂,不一而足。
成长自己,成就他人
问:从这个观点,您认为生命的意义何在?
答:不断地学习、奉献;使自己成长,并成就他人。
问:「成就他人」的内涵是什么?要做到什么地步才算成就了他人?
答:我们的着力点,离不开时、空两个因素。空间是我们身处的大环境,而时间上,也离不开过去和未来。由这两个因素观察,人不是孤立的;只有单独个体存在时,不但不会进步,而且危险。不要以为只有一个人,就能享有最大的自由,殊不知危机很可能从四面八方潜涌而来。许多动物、昆虫都是群居的,道理如此。
其实,我们贡献他人的时候,获利最多的往往是自己,这好比身陷危境时你只求自救,就算安全了,却不知前面还有什么危险正等着你,以你一人之力,难以应付这些潜藏的危机;但如果你自救之后,再去救了一群人脱险,纵然危机四伏,靠着众人的智慧和力量便能应付,自己也能得到真正的安全。
在实践上观察,有些人行事散漫马虎,觉得小小的错误,无伤大雅,也不见得需为此负责。但是,久而久之,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,便会在意识中形成很不好的惯性。一旦如此,这种人生会愈走愈辛苦。反之,多做自利利…
《欢喜看生死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