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壁上一张观音菩萨圣像,于是就对女儿说:「你的问题,为父的我也不知该怎么回答你,不过你的母亲,常到浅草区的佛寺礼拜观音菩萨,也常持念观音圣号,甚至把生死都托付给菩萨,你走了以后,可以去找观音大士,让她指点你,引导你走向一个光明安乐的地方。」
这个久病的女孩听了父亲的话,双手合掌地念一声观音菩萨的名号就安详离开了人间。
宗光由于女儿的一问,而觉悟到生死问题的重要,便皈依佛教,潜心向佛。宗光认为这是观音菩萨化身来度化他的。
以上所说二则记载,是观音菩萨示现男童女度众的实例,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受用。
应以天、龙、夜叉、干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侯罗伽、人非人等身得度者,即皆现之而为说法。
此文明能应八部,佛经上常说的天龙八部,就是佛门的护法众,捍卫佛法,不遗余力。若详读,应分八段。
「应以天身得度者,即现天身而为说法;应以龙身得度者,即现龙身而为说法;应以夜叉身得度者,即现夜叉身而为说法;应以干闼婆身得度者,即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;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,即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;应以迦楼罗身得度者,即现迦楼罗身而为说法;应以紧那罗身得度者,即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;应以摩侯罗伽身得度者,即现摩侯罗伽身而为说法」。今将此八部一一解说如下:
「天」:梵语提婆,译为天。天是光明的意思。在三界中,说有二十八天,但这里所说的天,主要的是指欲界地居天,包括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天人。在前面我们也曾提过天,但那是约个别说,现在总说为天,所以略有不同。
世间所有的宗教,除佛教外,他们的终极目标,都是希望生天,他们认为天是最高的,是永恒不变的,殊不知,天也只是凡夫境界,未离轮回,未了生死,将来天福享尽,仍要堕落由业力支配而受生的。佛门弟子,主要是求生佛国,若求升天,便是走错了路头。
天人耽着欲乐,沉醉在糜烂的生活中,退失了智慧与德性,而忘记了修行的重要性。从前,帝释(忉利天王)亦曾请佛说法,可是回天不久,连佛所说的教诲,半句也记不起来了,等到五衰相现,才心生畏惧,拜佛、求佛。所以,佛弟子当爱惜人身,闻法修行,切莫落在欲乐深渊,忘却了生死大事。
楞严经云:「若有诸天,乐出天伦,我现天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」,这段文与我们现在所讲的「若有众生,应以天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现天身为其说法」的意思相吻合。
天既是光明之意,那么我们的心若坦荡无私,处事磊落光明,也可称做「天」了,何必一定要求升天上呢!
「龙」,印度话叫「那伽」。龙的种类很多,有兴风作浪的海龙;有守护天宫的天龙等,在法华经里列有八大龙王之名,所谓难陀龙王,跋难陀龙王,婆伽罗龙王,和修吉龙王,德叉迦龙王,阿那婆达多龙王,摩那斯龙王,优钵罗龙王,此八龙王皆龙众之上首,但不管那一类龙,我们从未见过。但是自古以来,中印两国皆有龙的传说,我们不能不承认有龙的存在。
龙因宿世福报的招感,能到处隐显自在,但由于前生瞋心过重,心地不正,而且顽劣好斗,不守戒法,所以沦为龙身,备受:一、热沙炙身。二、风坏宫衣。三、金翅鸟食啖。三种苦报,因此,龙也冀望脱离龙身,投生善处。
楞严经云:「若有诸龙,乐出龙伦,我现龙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」此文与「应以龙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现龙身,为说舍离瞋心之法,使得解脱」是同样的道理。
「夜叉」,是印度话,译中文叫「勇健」,或称「能啖鬼」、「捷疾鬼」,有地行、空行、飞行三种,更有善恶夜叉之分,如专喜食人,危害众生的名恶夜叉;护持佛法,拥卫修行者的是善夜叉。
观音菩萨怜愍一切众生,发愿度一切众生,所以说:「若有一类众生,应以夜叉身才能得度的,观音菩萨就示现夜叉身为其说法」。
「干闼婆」,梵语「彦闼缚」译为寻香、嗅香、食香、香神等多种,以香为食,居须弥山南,金刚窟中,能飞行虚空,作众伎乐,是帝释天王的奏乐神,每当帝释要听音乐时,便点起一支香,干闼婆即寻香而至,受其差使。
观音菩萨无所不现,无所不度,若干闼婆根机成熟,想脱离乐神之身,观世音菩萨即为其说脱离放逸之法,使修中等十善,转放逸心为精进佛道心,转唱天乐音成演清净赞佛音,令脱离干闼婆而生诸善道。
「阿修罗」,梵语「阿素洛」,译为「非天」,意谓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。亦名「无端正」,谓其国中男丑女美之意。又名「无酒」,言阿修罗曾采百花欲酿大海水为酒,花被海中鱼虾所食,酿酒不成,只得戒酒。
阿修罗有天道所摄的化生阿修罗,有人道所摄胎生阿修罗,有鬼趣所摄的卵生阿修罗,和畜生道所摄的湿生阿修罗。因阿修罗依附天、人、鬼、畜四趣而生,所以有人将六道轮回判作天、人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五趣而略去阿修罗。
阿修罗前世也修五戒十善,但因我慢心高,猜忌念盛,死后堕阿修罗道,与帝释天互相憎嫉斗争,日受三时铜镬、剑戟之苦。
传说阿修罗与帝释本极为友好,因阿修罗嫉疑心重,而伤了彼此间的和气。
据闻阿修罗王有女名舍脂、貌美无比,帝释属地居天,未断男女之欲,见舍脂甚爱之,娶为王妃,婚后情感弥笃,一日,帝释与宫女相逢于花园,舍脂见状,不问青红,大起嫉妒,即向阿修罗王哭诉,阿修罗王瞋恨心发,下令攻天,从此,结下怨仇。
舍脂因妒,铸下大错,诸位妇女,当以此为戒。因丈夫在外,难免应酬,偶与女性谈话,并无不可,切莫如舍脂,不问是非,受嫉妒心左右,不计后果,乱想一通,那家庭就永无幸福安宁之日了。
做人好争强斗胜,怀疑心重,喜爱面子,这种人就是人道阿修罗。大家静思一下:自己有几分像阿修罗?
观音菩萨碰到瞋忌好斗的众生,即现阿修罗身为其说「柔和慈顺,谦卑忍辱」之行,令离阿修罗道。
「迦楼罗」,梵音「揭路荼」,译为「金翅鸟」或「妙翅鸟」,又称「迦楼罗王」,是印度神话中的怪鸟,为一切鸟中之王,俗称为「大鹏鸟」。居于须弥山北方的大铁树间。据经载:此鸟两翼呈金黄色,其相隔距离,有三百六十万里。每见东方日出即欲食龙,故日日巡视盘旋于须弥山下,欲食龙时,用其金翅,一拨海水,便能使海水一分为二,详见龙宫,捕龙而食。龙王不堪其扰,藉佛海边习定之便,告了一状,并祈佛代为作主保护。佛陀慈悲,即将所着袈裟,分与龙王,教其分成细条,披于龙子龙孙之身,可免金翅鸟攫食之难。金翅鸟欲捕食时,见佛袈裟,不敢时之,仍往白佛:饥不得食,求佛开恩。佛开示道:你若皈依三宝,持不杀戒,我当令佛弟子,在供佛受食时,以米或饭七粒,布施你及旷野鬼神和罗剎鬼子母,除你等饥渴之苦。故佛子每供佛出食,必念:「大鹏金翅鸟,旷野鬼神众,罗剎鬼子母,甘露悉充满。」缘于此。
大鹏金翅鸟头上有如意珠,常从口中吐大火焰,故亦名「迦楼罗炎」。
金翅鸟生虽有食不得苦,但死更苦,据说其将死时,寻食不得,从金刚山顶受风轮所吹跌至须弥山下,如是飞跌七次而死,悲惨之至。
若有众生,好杀成性,观世音菩萨即为说仁慈爱物之法,启其善性,令得身心解脱。
「紧那罗」,译中文为疑神或疑人。此类众生形体似人,而头生一角,常令人有似人非人之感,故得此名。专司歌乐,以娱帝释,是乐神之一。
紧那罗居须弥山北,因前生布施功德,住七宝宫殿,能歌善舞,但其身似人非人,有马首人身的,亦有人首鸟身的,形体怪诞,苦不堪言,故想脱此身,头胎善趣。观世音菩萨若知此类众生欲脱此伦,即现紧那罗身为说远离戏乐,勤修十善之法,以满其愿。
「摩侯罗伽」,正音是「牟陀洛迦」,译为「大蟒蛇神」或「大腹行」,是人形蛇首,亦名「地龙」。
此类众生系前生含怨报复心重,今世始堕落为摩侯罗伽身,所以,为人必须宽宏大量,所谓「得饶人处且饶人」;万万不可心胸狭窄,事事计较,结怨在心,若如是,定遭恶果报,堕为蛇类。
生为此类众生,也是痛苦难当的,急欲寻求出离,观音菩萨即现其同类,为说忍辱修慈,柔和修慧之法,导其舍除瞋心,脱离大蟒蛇身的苦报,转生人天乐趣。
天龙八部,略释完毕。这些多系印度神话,因佛未出世前,其国人民均以神鬼作为信仰对象,佛陀成道后,观机说法,权巧摄化,将一切人非人等含容于内,予一平等之法,使得解脱机会。
「人非人等」这句话总摄前面所说天龙八部。八部众中,有似人身而非人身的,如紧那罗,摩侯罗伽。有完全不是人的如龙等,所以说人非人等;又有说人是指四大部洲的人群,非人是指人鬼神等,但若依此部经来解释,前者说法较后者妥切。
「人非人」,若更彻底的解释它,那就是存「仁」心者则名人,不存「仁」心者,则名「非人」。儒家说:「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」,由此可见,「仁者即人也」,若无恻隐之心,人皆耻之,言其「人面兽心」,所以我们应扩大自己的心胸,发挥仁心,做个名符其实的人。
六道众生,唯人道是最好的修行处。佛陀曾说:地狱众生太苦,天道众生太乐,太苦则无法修行,太乐则放逸懈怠,均不能成就道业,独有人道众生,苦乐参半,逢逆境可激发道心,遇顺境能安心办道。所以古德说:「整心虑,趣菩提,唯人道能为。」道理在此,希望今后诸位能珍惜人身,以此虚假之色体而修恒常真如身。
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,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。
执金刚神是佛法的护法神,因其手中常执金刚宝杵的缘故,…
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(贤顿和尚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