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扇一挥,孙悟空飞到三十三天外,抱紧天柱才止住,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,但仔细想一想,世上许许多多的人昼夜奔波忙碌为的是什么?──生活、钱财。上至达官贵人,下至贩夫走卒,很少不见钱眼开的,那孙悟空就好比我们的心,动一妄念,又何止三十三天呢?尤其碰到财利当前,贪心一起,往往被八宝公主的芭蕉扇一挥,不说上天,就是下地,也有人会不顾生命之危,受了一扇黑风而昏头昏脑地争名夺利哩!诸位!静下心来自我检讨,你是否堪受「钱财」之风的扇动呢?
罗剎,属三十六鬼王之一。据云:男罗剎身黑发红而眼睛青绿,状极丑陋,女罗剎长得美丽无比,但男女罗剎皆是吸血鬼,足以危害众生之命。
罗剎,你也不必心怀恐怖,怕遇上青面獠牙的罗剎鬼,或许,有些时候,我们也曾亲身经历成了一位「罗剎」而不自知,待听完下列这则故事,才为自己下个评论,看我们是否真正身为罗剎而不自知。
唐朝有位宰相,辞官退隐湘阳,参访童州紫云山的道通禅师,禅师正开讲普门品,当他讲到「假使黑风吹其船舫,飘堕罗剎鬼国」时,宰相忽然说道:「禅师!依我所看,佛教经典都打妄语,无一句实话,所说的事情,与事实不合,像这段经文所说,到底什么人可以证明说他见过罗剎鬼,遇到黑风了」?禅师明知对方身份,伸手一指呵道:「你这个无赖汉,根本目不识丁,还敢在此乱说一场」。宰相见道通禅师这么不客气的待他,气得七孔冒烟,咬牙切齿,他心想:你只不过是有眼无珠的穷和尚,竟敢骂我是个无赖汉,目不识丁,太渺视我的宰相地位,恨不得抽剑砍下禅师的头颅。禅师微笑地拿了一面镜子照着相爷的面说:「这就是被黑风吹其船舫,飘堕罗剎鬼国的事实了」。宰相听了,转怒为羞,急忙跪下求师原谅说:「我已深知自己过错,毁谤佛法,祈诸佛菩萨及法师能谅解我的不是,如今,我已了解,罗剎鬼便是自心的显现,何须求心外罗剎呢」。
「万法唯心」,岂只罗剎是心所现而已,一个人想成佛作祖,也是由一念善心的缘故啊!我们如果起一念贪心,即成饿鬼面,起一念愚痴,便成畜生面,十法界尽在此心中,并不只限于现罗剎鬼而言。道通禅师也趁此开示宰相一番,宰相听到这个解释,不但了解经中之意,也更尊敬道通禅师,这位禅师,可说是最善说法的人了,假定当时他作何解释,了不了解是个问题,信不信受亦是个问题,这样为之说法,不但了解得真,亦复信仰得切!
诸位,既知万法系于一心,那就得时刻防患这颗易贪、易瞋、易痴的心,善用此心作为成佛之枢,勿让三毒充塞其中。
以是因缘,名观世音。
无尽意问观世音菩萨得名的因缘,佛陀对他作如上种种的解说,除去众生心里的疑垢,而使大家信仰得更切,称念菩萨的名号也更加虔诚认真,所以佛陀在此总结地说「以是,自在因由的缘故,所以名叫观世音」。
若复有人,临当被害,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彼所执刀杖,寻段段坏,而得解脱。
这是第四刀杖难。
刀为刀刃,能割宰生命体;杖是棍棒,用来打人,轻则可伤害身体,重则能致人于死。古时,如违犯国法,需受官府制裁,若处死刑,就得受杀头之罪。若犯法较轻,或打,或受夹棍,都称为杖。受刀杖刑,也等于受了灾难,此难亦是人人所畏,必需设法避免,若不幸犯了国法,或受人加害,或遇上盗贼被打,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,受害者若能一心一意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则彼手执刀杖想加害你的人,因你称念菩萨名号的缘故,其所执刀杖,寻段段坏,而使你保全性命,得到解脱。
「寻」有二种说法:(一)很快或立刻的意思。(二)古时八尺为一寻,此作八分或八寸讲。照第二种讲法,即是显示观世音菩萨之灵感不可思议,你想想,刀杖断了,应该长短不齐,那有每段每段的长度都一样长,这不是菩萨的威德之力而是什么?
在我国唐朝时代,有一位智觉禅师,没出家前,官拜太守。当其做太守时,辖区遇到一次空前大饥荒,百姓饿得连树皮草根都吃光了,真是苦到极点!可是政府的谷仓中,存有许多的粮食。国家存粮,本为救饥荒用的,但要动用,得先请示皇上,太守恐怕奏请费时,等到圣旨下来,百姓恐已饿死。于是动起悲心,先发米谷救济,后再奏报皇上,用心当然是好的。但未得皇上许可,总是犯了国法,于是皇上除去他的官职,并解往国都予以杀头。但这位太守是位清官,素有清誉,皇上知其为人,所以到临刑时,特别关照行刑的人,注意太守的言行态度。太守自然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,可是为了急救饥饿中的老百姓,明知故犯,早将生死置之度外。所以临受刑时,不特没有痛苦的表情,且很欢喜的说:「将此一命,供养众生!」执刑的人听他这样说,觉得很奇怪,就不杀他,去报告皇上。皇上立刻叫他进见,问他为什么这样做,他很干脆的回答:「没有别的什么原因,只是不忍见百姓受饥饿之苦,出于一念同情而已!」皇上知他为善,赦免他的罪刑。太守经过这次事故,觉得人生没有意义,于是发心出家,法名叫智觉。由此可知:一个人临当被害,只要生起一念善心或慈悲心,其心与菩萨相应,就可得菩萨救济而免刀杖之难!
这是从事上来说有形的刀杖,现在从理上说无形的刀杖。
这个无形的刀杖是指害人的骄慢瞋恚之杖及妒嫉之刀。骄是自高自大,慢是恃己凌他。瞋是怒目,恚是怒心。这种骄慢瞋恚的心,就是打人的杖!标榜己能,毁谤他人,对比自己好的人,生嫉妒之心,或是出口伤人,这便是杀人的刀。瞋恚、骄慢、嫉妒、恶口等无形的刀杖,将会戕杀我们的法身慧命,如果有人用这种心来压迫我们,而我们却以慈悲心去对待他,那他的刀杖,自然就等于断坏,无法发生作用。设若自己常用此刀杖去伤害人,那么,从今起,生一念回光反照的心,时时反省自己,检讨自己,才不会让此无形刀杖伤了自己的慧命。
在江苏江都地方,有一个老太太王氏,年青时就茹素学佛,信奉观音菩萨非常虔诚。十八岁的时候,嫁给刘文藻为妻,生了三子一女,后来其夫过世,她独自一人,为人洗衣烧饭,含莘茹苦地把孩子抚养成人,并且为长男娶了媳妇霍氏。霍氏自小娇生惯养,加上娘家富有,入门以后,骄横傲慢,气势凌人,常常目无尊长,欺侮王氏,晨起即指桑骂槐,要不然便东跑西聊,不尽媳妇之责。王氏一点也不为意,反而以观音的悲心为己心,温言奖誉,备至推崇。有一天,邻人看不过去,向王老太太说:
「你的儿媳,怎敢如此忤逆你?」
「我家的儿媳非常贤良,她并没有忤逆我的地方!」
霍氏刚串完门子,从外归来,在房外听到婆婆王氏的话,良心顿发,非常惭愧懊悔,从此,她那像刀杖的心,就被王氏的柔软妙方所折断了。
这种忍是从什么生起的呢?是从平等大悲的一念心中所生起的。法华经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,很可做我们的榜样。常不轻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不论见到什么人都拜,并且常说:「我不敢轻汝等,汝等皆当作佛」。你纵使辱骂他,或不客气的以瓦砾沙石回敬他,他还是高声的说:「我不敢轻慢汝等,汝等皆当作佛」,因为他常说这种话,所以大家都喊他「常不轻」。
「汝等皆当作佛」这句话,是对每个人的人格尊重,不是说着好玩的。能够尊重别人的人格,就不会对人生起骄慢瞋恚之心。普通善瞋善嫉的人,病在不尊重别人的人格。常不轻菩萨虽遭人投以刀杖瓦石,但因尊重人的关系,结果,所有接触他的人,都受了他的感化而信奉佛教。俗话说:「柔能克刚」诚然不虚。
此一念慈心,即是平等心,平等慈心,就是观音的心,如果有这种心,别人如何能加诸于刀杖呢?以这种平等大悲的心,愿意把自己的一切,甚至生命都施给一切众生,那生死之苦,在他的眼中,自然是毫无所谓了。
「平等大悲」,是我们所行的道,唯有这个道,才是永远的正道。为着这个永恒的正道,我们应该欢欢喜喜地献出自己的生命。
记得,用此慈悲平等的心去克服一切险恶,刀杖虽然能致人伤亡,但慈心能化干戈为玉帛的,纵使再凶狠的武器,在一个柔和忍辱者面前,完全失去其效用,所以寻段段坏,灭却心头的瞋嫉之火,放下舌根刀,退一步想想「以柔克刚」的至理名言,心中泰然自得,这便是「解脱之道」啊!
若三千大千国土,满中夜叉,罗剎,欲来恼人,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是诸恶鬼,尚不能以恶眼视之,况复加害?
于七难中,此是第五恶鬼难。
观音菩萨不但能救众生脱离水难、火难、风难……等,同样的他也能救众生脱离恶鬼之难。
这段经文从事上解说也没有特殊深奥处,它的意思就是说:
假使在三千大千的国土里,有许许多多的夜叉,罗剎,时时刻刻地要来恼乱人的时候,只要受害者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,那罗剎,夜叉一听到观音菩萨的圣号,是诸恶鬼,想以恶眼看这人一眼都不敢,那里还敢杀害呢?经文中也稍有地方须略加解释的如:
「三千大千国土」,就是宇宙的意思。假定拿我们现在人所居的地球为一小世界,那么,集合一千个小世界,便是一小千世界。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,为一中千世界,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,就成一大千世界;总称这大千世界,中千世界,小千世界叫做三千大千世界。三千大千国土即表示着国土之多和广,若把这个定为一佛的教化区,只不过是把抽象的观念具体化罢了,不必拘泥于确定的数目。
「三千大千国土」真的如此宽广遥远吗?从理上讲,它并不如吾人所想象的那么遥远无际哩!诸位想想,吾人的妄念之心,剎那之间就有三千变幻之多,所谓「心猿」是也。妄念一起,就足以跨越三千大千世界了,仔细思量一下,你…
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(贤顿和尚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