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(演培法师)▪P2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通,是报得通,功用不大,只能见到人鬼二道的少分。天仙具有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五通,功用虽比鬼神大得多,但仍然是很狭小的,而且烦恼全在未断,佛法认为最重要的漏尽通,他们还未获得。因而有时动起杀机来,利用他的神通,那所造的罪恶就大了!出世的二乘圣者,不但具有一般的五通,亦得佛法说的漏尽通。其所发生的作用,虽胜过天仙的有漏神通百千万倍,但因未获究竟的关系,所以二乘的天眼通,只能见此三千大千世界,天耳通,只能听此三千大千世界,神足通,只能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得到自在,宿命通,只能了知八万劫以内的事情,他心通,只能知道六凡众生的心念。登地的菩萨,破了一品无明,所以他们的天眼天耳二通,不但能见闻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而能见闻百个三千大千世界,其神通所发生的功用,较之二乘要广大到百倍,但还不能算是具足神通。佛的天眼通,能见无量无数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,佛的天耳通,能听无量无数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,佛的宿命通,了知久远劫前的事,就好象在今天一样。彻法底源,究竟具足。观世音菩萨,在前已说过,是早就成佛的正法明如来,已证圆通妙体,当与初成菩萨道的不同,所以具足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。

  

  正法明如来示现的观世音菩萨,不但具有神通妙用,而且「广修」大「智」慧,大「方便」。大智慧,是指胜义智说的,契证诸法性空的真理,为他的唯一特能;大方便,是指世俗智说的,适应众生根机而说法,为他的唯一功用。二智兼运,无不具足,称为广修。没有胜义智,决不能证真理,没有世俗智,决不能度群迷。在菩萨的立场上,这二智是不可偏废的,而且要有胜义智,才能发生权巧的世俗智。

  

  大悲观音,既然具有神通力及方便智,当然就可以在「十方」世界,一切「诸国土」中,「无」一「剎」土而「不」示「现」其各种应化「身」,以度化各类不同的众生。剎在印度叫做剎摩,中国译为土田,经中或叫做国,或叫做土,其义都是一样的。如称佛剎,是即显示一佛所教化的世界。现身,谓佛菩萨能化现种种不同的身分。如本经长行说观音菩萨现三十三应身,是即现身义。应是随感而应,谓由众生所感,自然而然以应,本此可以知道:以度生为本愿的观世音菩萨,不如一般人所想家的是供在寺庙庵堂里,而是活生生的在十方国土到处现身说法的。

  

  无剎不现身的观音菩萨,究竟是在那些地方示现?谓于「种种诸恶趣」中,皆可现身的。诸恶趣,通常是指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的三恶趣;亦有于三恶趣外,加一阿修罗趣,称为四恶趣的。所以称为恶趣者,是说众生以各自的恶业,当趣恶处,名为恶趣。亦有以人与天(修罗偏于诸趣)加入三恶趣,称为五恶趣的,所以名诸恶趣。人天被称为恶趣,这是约在生死轮回中说的。以佛法的出世观点说,凡是没有超出三界的,都可说是在恶趣中。

  

  以「地狱」说:众生堕在地狱中,不论是在八寒或八热地狱以及其他各种地狱,都有种种痛苦来袭击的。观音菩萨见到地狱众生受苦,不忍他们长期陷在重重痛苦的包围中,于是动起『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』的悲愿,示现地狱众生的身相,到地狱中去教化他们,令他们出离地狱的苦恼,而获得身心的解脱!

  

  以饿「鬼」说『这虽有无财、少财、多财——如血食之神——的差别,从饥渴苦迫得名,常称之为饿鬼』。堕在饿鬼道中,常常经过百千万年,听闻不到浆水之名,何况其他的饮食?所以趣入饿鬼,是很苦的。观音菩萨见到饿鬼众生在受苦,特别示现鬼王面然大士,引起佛说焰口来普救一切饿鬼,是为现饿鬼身而为说法令得解脱。

  

  以「畜生」说:这在现实世间明白所见的,有在空中的飞禽,有在陆地的走兽,有在水里的鳞毛等。堕入畜道的众生,或是还债而来,或为偿命而来,经常受诸不堪忍受的痛苦。观世音菩萨,见到畜道的众生在受苦,就示现各种不同的畜生身相,以去度化它们,使它们舍离畜生的果报,而获得身心的解脱!

  

  以人类说: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的四种大「苦」,不论是有钱没有钱的,不论是有地位没有地位的,谁也免不了。不但人类,就是天上有情,亦同样不能免。如古德说:『人间难免四相苦,天上何曾免五衰』?观世音菩萨,见到人类以及天上众生在受苦,同样示现人身或天身,来为我们说法,使我们离苦得乐!

  

  总之,在三界之内的众生,不论是属那一趣的,只要你有苦存在,只要你一心称名,观音菩萨大慈大悲,都会现在你的面前,为你说所能接受的正法,使你依此正法去实行,就可渐渐的令你消灭痛苦,所以说「以渐悉令灭」。这在长行说三十三应身中,已详细的叙述。

  

  以上两颂八句,是总颂现身,所以科为身业普应。

  

  戊二 意业普观

  

  真观清净观,广大智慧观,悲观及慈观,常愿常瞻仰。无垢清净光,慧日破诸暗,能伏灾风火,普明照世间。

  

  这是观音菩萨的意业普观。观有「真观、清净观、广大智慧观、悲观及慈观」的五观。以此五观,显示度化众生的根本。依向来所说,前三观是属于自利的,后二观是属于利他的,所以五观即含有自利利他的两大部分。如以五观为应化的殊胜方便来说,应说那是属于利他的。而且从前文接下来看,渐令消灭众生的痛苦,究竟怎样渐灭法子?因而现在就说五观以灭众生之苦,何况科文是显游化方便,当更以度脱众生为运用五观的方便。

  

  有人这样解说:由观音菩萨生起真观的观慧,照见众生的妄业本空,根本没有业性的自体可得;起清净观的观慧,照见众生的自性本来离染,从未受过杂染之所染污的;起大智观的观慧,照破众生的无明痴暗,显发众生的本有光明;起大悲观的观慧,拔除众生的无量痛苦,不再受诸痛苦的逼迫;起大慈观的观慧,给予众生的一切安乐,使众生永远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。依于这一解释,可说前三观重在摧毁众生的惑业,后二观重在为众生拔苦与乐,是以五观都是利他的。因此,古人用真、净、智三观,配合天台空、假、中三观来说,我们认为不必要的。

  

  观音菩萨既以五观度化众生,我们就应「常愿」菩萨慈悲予以救济,使我们真能离苦得乐;同时亦应「常瞻仰」菩萨的妙相庄严,顶礼景仰以求摄照!所谓瞻仰,是以恭敬心而仰见的意思。法华经方便品说:『瞻仰两足尊』。维摩经说:『瞻仰尊颜,目不暂舍』。都是此意。

  

  以上四句,乃颂结显观智。显示菩萨应物观照,所以有此五观差别。

  

  菩萨应物观照的五观,一一都是清净无垢的,从清净无垢的观中,发出大智慧光来,所以叫做「无垢清净光」。而这大智慧光,朗然照耀,能够照破一切烦恼黑暗,犹如日轮高悬在晴明空中,照破大地一切黑暗一样,所以说「慧日破诸暗」。无量寿经说:『慧日照世间,清除生死云』;法华经方便品说:『慧日大圣尊』,都是此意。众生的无知无明,叫做诸暗。清净智光,能照世间的盲冥,故以慧日譬之。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说: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,此经亦复如是,能破一切不善之暗。』慧日的光辉,不但能破诸黑暗,而且「能伏灾风火」。灾兼一切的困厄,惟风火是诸灾难中最大的灾难。风火大灾能伏,其余的灾难,自更不成问题。众生之所以有风火等的各种灾难,严格说来,不是外面加到众生身上来的,而是众生烦恼之所招感的。烦恼的黑暗既已照破,各种的灾难当然能伏。伏除灾难、照破黑暗的慧日光辉,像太阳一样的照耀世间,照得普遍光明起来,所以说「普明照世间」。

  

  戊三 口业普益

  

  悲体戒雷震,慈意妙大云,澍甘露法雨,灭除烦恼焰。

  

  这是观音菩萨的口业普益,亦即赞叹观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情形。虽说是口业普益,而实际包含三业的活动,亦即显示观音菩萨的三轮不思议化。

  

  「悲体」者,悲以拔苦为义,诸佛菩萨的悲心,广大无比,所以叫做大悲。佛菩萨以大悲为体,所以名为悲体。如说:『佛心者,大慈悲是』。『菩萨但从大悲生,不从余善生』,都可作此悲体的说明。而这悲体,亦可说是大慈悲的法身体,是从持戒而得的,因此,戒与慈悲有着密切的关系。『例如不杀,不使一切有情受杀生苦,也是给一切有情以安全感。进一步,更要爱护有情的生命。戒,不即是慈悲的实践吗』?观世音菩萨,用大慈悲戒体,身轮现通,示现三十三应,神通妙用之力,骇动犹如雷震大千,惊醒世人的迷梦,所以叫做「戒雷震」。德清古德说:『法身无体,以悲为体,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。故将说法,先以雷震,惊动群机,以慈意而兴广大法云』。

  

  「慈意妙大云」,是显菩萨的意业。菩萨不特以悲拔除众生的痛苦,同时亦运用慈给与众生的快乐,当欲以乐给与众生时,是即名为慈意。佛法,凡欲褒美不可思议之法,就称为妙。有说:『妙名更无等比,更无过上义』。佛及菩萨的大慈,遍缘法界一切众生,如彼大云普荫一切,所以名为妙大云。

  

  「澍甘露法雨」,是正显菩萨的口业说法。法华文句说:『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,食者命长身安,力大体光』。注维摩经七说:『什曰:诸天以种种名药着海中,以宝山磨之,令成甘露,食之得仙,名不死药。生曰:天食,为甘露味也。食之长寿,遂号为不死药也』。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灭的妙法。妙法能滋润众生,所以譬之如雨。无量寿经上说:『澍法雨,演法施』。法华经序品说:『雨大法雨,吹大法螺』。涅槃经二说:『无上法雨,雨汝身田,令生法芽』。又说:『唯悕如来甘露法雨』。这是以甘露法雨,譬喻如来的教法。观音菩萨为众生宣说妙法,令诸众生普得法益,所以叫作澍甘露法雨。

  

  能令众生得到什么利益?众生具有烦恼,而且烦恼炽然,如大火焰一般,用其他的东西,没有办法可灭众…

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(演培法师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