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八正道讲记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是离四种口过;正业是离三种身过;正命是不依咒术等作为活命行业;正方便是学到修行方法之后,应当一向精进,专着不舍;正念是心顺念、念遍、念忆、忆心正不忘失;正定是心住,不乱不散,其实就是由依四圣谛等修住心而得解脱。

  

  另外依据《杂阿含经》卷二十八的第七八五经,佛陀说明八正道的八个道品的共通性,有两项宗旨,那就是「世俗有漏、有取,向于善趣」以及「圣出世间无漏,不取、正尽、苦转,向苦边」。观其内容,所谓「世俗有漏」的八正道,即是与有漏作意相应的八正道;所谓「圣出世间无漏」,即是能依无漏正见、思惟无漏四圣谛境,与无漏作意相应的八正道。例如正见的世俗有漏是:「苦,彼见,有施有说,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,不受后有。」正见的圣出世间无漏是:「圣弟子,苦、苦思惟,集灭道、道思惟,无漏思惟,相应于法选择,分别推求,觉知黠慧,开觉观察。」又如正念的世俗有漏是:「若念、随念、重念、忆念,不妄不虚。」正念的圣出世间无漏是:「圣弟子,苦、苦思惟,集灭道、道思惟,无漏思惟相应。若念、随念、重念、忆念,不妄不虚。」再如正定的世俗有漏是:「心住,不乱不动,摄受寂止,三昧一心。」正定的圣出世间无漏是:「圣弟子,苦、苦思惟,集灭道、道思惟,无漏思惟,相应心法,住不乱不散,摄受寂止,三昧一心。」(大正藏卷二,二○三至二○四页)

  

  于经文所见,《杂阿含经》的八正道,分为两个层次,一个是凡夫弟子所修,一个是圣弟子所修。凡夫弟子信有布施、有说法、有阿罗汉、有出离觉、有正语、有离身三恶行,有如法不如法的生活方式,有精进方便行,有不妄不虚念,有心住于不乱不散的定境,都是与有漏思惟(作意)相应的。至于圣弟子,是已证初果至四果的有学及无学人,是直接以思惟无漏的四圣谛来配合八正道,所以是与无漏思惟(作意)相应的。

  

  修行八正道,多是由凡夫的世俗有漏,而进入出世间无漏的。以下就用这样的角度,来解说八正道的道品次第。

  

  

    八正道的内容

  

  一、正见

  

  正见,又名「谛见」。

  

  正见便是见苦是苦、见习(集)是习、见灭是灭、见道是道。苦、习是世间因果,即是十二因缘的流转;灭、道是出世间因果,即是十二因缘的还灭。

  

  正见肯定世间因果,便是见有布施、有斋戒、有咒说、有善恶业因、有善恶果报、有此世彼世、有父母。便是见有世间之真人往至善处,见善去、善向。

  

  正见认知出世间因果,便是见于此世彼世而得成就涅槃,自知、自觉、自作证。如此见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因果法,便是如实知见。所以依正见而先得「法住智」(对因果缘起的决定智)及「涅槃智」。

  

  正见,就是依四圣谛而得的知见,即是正确的看法,故又称为「谛见」,因为谛就是如实和真实。正见与不正见是相对的,不正见,又名邪见或颠倒见。唯有与无漏智慧相应的空、无常、无我是正见。

  

  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,对自己的观点非常执着,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最正确的,例如哲学家们为了思想、为了意见,可以与人争得面红耳赤。其实,任何人的想法都不可能是真理,有的根本就没有道理,但却把自己的执着,认为是真理,这便是颠倒见。大的颠倒见会引发宗教思想及政治思想的冲突,小的颠倒见则在家庭、夫妻、朋友同事之间造成不和。

  

  修八正道能从苦苦、坏苦,而得究竟解脱之乐。一般人知道的乐,是因六根的官能受到六尘的刺激之后,会觉得兴奋、快乐;或者是因释放、发泄而舒解身心的压力所得到的快感。另一类精神品质高的人,则能体验到离开观念的苦、心理的苦、精神层面的苦,获得禅定的乐以及解脱的乐;至于谁是精神品质高的人呢?凡是愿意接受八正道的人就是。

  

  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,最早为五位比丘弟子说的,就是苦、集、灭、道四圣谛,由四圣谛可以知道我们所住的这个世间,本身就是个苦的事实。今天有位女众菩萨一边流泪一边告诉我说,她九十二岁的母亲往生了,心里很难过,我安慰她说这已经是高寿了,可是因为是自己的亲人,即使活得再长久,也是会舍不得的,这就是爱别离苦。又曾有一位电台记者访问我,他看到我在传记里写着,当我回到俗家时,发现父母均已去世,面对他们的墓碑时,我流下了泪,他问我说:「您是圣僧,怎么也会流泪呢?」我说:「我是凡夫,不是圣僧。父母就是父母,父母往生时我都不在他们的身边,回去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墓碑,对父母的感情,一时间都涌现在脑海里。无法报答父母恩,我怎么能不流泪呢?」这让我体会到爱别离苦,这就是一个苦的事实。

  

  苦从何而来?必定有它的原因,我们从无量世以来造了种种的业,受种种的果报,受果报的同时,又在造业,凡是造业就称之为「集」;凡是受果报的,便称之为「苦」。苦的事实,是因为有苦的原因,但是凡夫非常愚痴,为了逃避苦的原因,为了追求快乐的结果,往往制造出更多不快乐的原因,这也就是「集」。如何从苦的事实得到解脱,必须要「灭」苦,例如锅底正在用柴或炭在烧火,如果要灭掉火,必须釜底抽薪将柴火或炭拿掉,这样就不会制造更多苦的原因。就如同有人犯了法,判刑关在牢房里,本来刑期坐满之后就可以出狱,结果在牢里又犯法,甚至还逃狱,逃狱时又再犯罪,于是再度被抓进牢里时就被判双重的罪刑。因此,逃避果报是错误的,减少制造让自己受苦的原因才是正确、可靠的,所以要断集之后才能灭苦。

  

  但是,要灭苦、断集,并不是从此以后不做坏事就不受苦报,因为从无始以来造的种种恶业,变成了习惯,心里虽然知道要不做坏事、不说坏话,却因为习性使然,而口造业,身体也会犯罪。所以要用修道的方法来规范身、口、意三种行为,才真正能够灭苦、断集。

  

  知道苦是由苦集而来,就会知道必须在修道之后才能够灭苦,修道能生智慧而离烦恼,灭苦便是从烦恼开始灭起。一切烦恼的总称是无明,那是因为智慧的光明被无明的烦恼所掩盖、障碍;当灭了无明烦恼之后,便灭了往后的生死轮回之苦,这是生死还灭,即得解脱。

  

  修道的目的,是要从苦得解脱;修道的方法首先要以持戒来约束我们身、口行为。譬如伤害人会制造苦的因,要断苦必须持戒,持戒要先从语言以及身体行为两方面去努力。可是,仅仅语言和身体不伤害人,并不代表心就不起烦恼,要如何调心,就要让心随时随地都保持平静,不受身体及环境的影响,而产生痛苦的反应。我看到许多持戒清净的人,虽然不做坏事,可是心里还是会有坏念头,烦恼仍然很重。如何能使得心念经常保持平静,那就是要修定。因为虽然持戒清净,但由于没有修定,即使身口不犯过失,心念还有烦恼。因此,除了要修正语、正业、正命,还必须要以正精进来修炼与正见、正思惟、正念相应的正定。

  

  八正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见,必须以正见做为基础,修行其他的七个项目时,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正道。就像夜间在山路开车,没有车灯或地图时,也许碰巧能到达目的地,但是这种机会并不多。正见,就是车灯、就是地图,能够让人平安、安全、正确、快速而顺利地到达解脱的目的地。

  

  具备正见,能让我们知道修道能离苦而得解脱;如果不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种种身心的状况就是苦果,那就不可能修行了。

  

  首先要认知,凡事有因、有缘,苦能集,苦也能灭,苦集和苦灭,都是从因缘而产生的因果,其中又包含世间苦的因和果,以及出世间解脱苦的因和果。世间的苦因、苦果,是苦集;出世间的苦因、苦果,则是苦灭。不知道苦集、灭苦的人是愚痴的凡夫,已悟知苦集、苦灭的人是有智慧的圣者。知苦集就是「法住智」,证苦灭则是「涅槃智」。法住智是指如实了解十二缘起法的智慧;涅槃智是能够灭苦的智慧,这是在修道之后才能证得的解脱智。正见,就是以法住智,知道因为有因、有缘,所以有苦,必须要如法修行,修成之后才能证涅槃智而得解脱。

  

  一九八九年我到印度朝圣,当到达释迦牟尼佛悟道处的菩提伽耶,看到纪念大梵天王请佛说法的那根高大的石柱时,不禁流着眼泪跪在石柱前感恩。在我背后有位信众奇怪的问我:「师父,您的感情这么脆弱,看到一根石柱也会哭啊?」其实我是感恩佛在此说法,如果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没有说法,那么如今我们就听不到佛法,也没有机会用佛法来帮助自己了,所以当时非常感动、非常感恩。

  

  一九七七年,我的师父东初老人圆寂,当我在美国接到台湾的电话时,马上流下眼泪,我知道从此以后我没有师父了。对恩人、对父母、对老师、对儿女、对学生,对于生老病死,是什么就是什么,这也是智慧。而不是说反正都是无常的、无我的、空的,还要感什么恩、尽什么责?如果这么想,那便不是智慧,而是愚痴了。因此,以正见而言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,有责任、义务,在时间的前后关系中,从过去到现在、未来,只要未得解脱,三世因果确定是有的,否定它,即是外道的邪见;肯定它,就是正见。

  

  人们都害怕、恐惧死亡以及各种危机,担心死后不知往何处去?在生之时又不知何时会有危险降临?譬如当亚洲流行SARS期间,大家都非常害怕被感染,于是美国的东初禅寺采取预防措施,凡是从东方的中国大陆、台湾、香港等地区来的人,都请他们暂时不要进入寺内。当时有一位杂志记者采访我时问道︰「遇到恐惧时怎么办?如何才能不恐惧?」我就以SARS来做比喻,知道这种病是会传染的,如果身处这样的环境中,就要预防,而非徒然的恐惧紧张,这就是智慧。如果不做好预…

《八正道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遗教经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