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八正道讲记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防工作,光是害怕、恐惧,那是没有用的。

  

  当时我刚从莫斯科指导禅修回到东初禅寺,有一位居士看到我非常疲倦,就很担心的说:「师父,您的身体这么弱,台湾又正流行SARS,七月份时您还要回去吗?」他的意思是说我的年纪大,免疫系统又差,碰到传染病时的死亡率较高。所以我也对那位访问我的记者说:「有一段时间,全世界发生空难的机率频繁,有人劝我最好不要出门。但是我说,假如我应该死亡,上飞机不是正好赶上吗?如果还临不到我死,上了飞机也不会有事!」如果我的任务已了,任何时间都可以走;如果业障未了,还需要我受罪、受苦、受难,大概就要多活几年了。

  

  因此,得正见,学佛法,首先要具备「法住智」。没有法住智,就想追求无我,追求空,追求灭苦得道的「涅槃智」,这是有问题的。凡是不相信世间的因果,还想去追求出世的因果,这是颠倒。所以务必记得两句话:「未得解脱,先尽责任;尚未成佛,先做好人。」先要深信世间因果,把生而为人的本身做好,这就是法住智。涅槃智是目标,法住智则是修行的过程。当我们修行了自知、自觉、自作证,而晓得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」,应该做的全部都已做好,具足了法住智,才能得到涅槃智。有了涅槃智,仍须有法住智来广度众生。

  

  自作证,就是证明自己已经彻底了悟生命的事实,是从因缘而生,又从因缘而灭。生灭,有一期生灭及剎那生灭。一期生灭,是从母亲怀胎具有生命开始,直到死亡结束为止;剎那生灭,包括我们的心念,以及身体的细胞组织,在极短时间之中,都是剎那生灭,所以人既会成长,也会衰老。例如两年前,我赞叹一位老太太会背〈楞严咒〉,她说这是小事情,年轻时就会背了;一年前我去看她,她背不出〈楞严咒〉,只能背〈大悲咒〉了;今年春天再去看她时,连〈大悲咒〉也背不出来,只会背〈往生咒〉了。下次再去看她,她大概只会念一句「阿弥陀佛」了,最后必然是由衰老而死亡,这便是因剎那生灭而进入一期生灭。

  

  涅槃智原则上是灭一期生灭,但并不是只有当下的一期生灭,而是从此以后就不生不灭了。并且是在未死之前,已经实证到、体验到任何一种现象,不论是身体现象、心理现象、环境自然现象,以及社会现象的自性,都是不生不灭的。如果不是每一剎那都在即生即灭,我们根本就不存在了;然其每一生灭现象的自性是空的,所以也是不生不灭的,所以当下就是实证涅槃智了。

  

  二、正志

  

  正志,又名正思惟、正思、正分别、正觉,或名「谛念」。

  

  正志,有「伺」、「念」、「望」的功能,也就是在具备正见之后,进一步作意思惟正见所见的四谛。对正见所见的,作更深入的正确观照。

  

  正见是从闻法而来的增上慧学;正志是从作意审思而来的增上慧学。看到一切是苦、是无常、是无我,因而对于名利、权势、恩怨,都能放得下了;从无我的正思惟中,趣向于离欲离执而出世间,便是如实作意的「谛念」。

  

  所有一切现象,主要都来自于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心念。身体的感觉有时似乎能带来快乐,其实有身体便是一桩苦事、一种负担,因为身体并不一定完全能接受自心的指挥及控制,它会生病,并且会产生种种生理上的反应,这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。压制反应,是件苦事;不能压制,又会制造其他苦的原因。所以要观身体是一种无常的现象,会带来苦的事实。苦,是心理的感受,如果很清楚观察到我们的身心是无常的、是空的,这就与无漏的智慧相应了。

  

  知道有苦、有无常,那是正见,之后,必须能够无常、无我、空,才能够离苦。我认识一个人,最近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,随时都可能死亡,既然迟早会死,不如自杀算了。他虽然知道苦和无常的观念,但是觉得很痛苦,以为自杀就没事了。

  

  像上述这样的人是否有正见和正思惟呢?在观念上、理论上他知道,无常应该就是无我,无我就是空,但是他没有体验到我这个身体虽然是苦,但是苦也是空的,既然苦之中没有我,那为什么一定要自杀、要逃避。他为了要逃避苦而想自杀,便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空以及无我。要真正体验到空,必须具备菩提心,空和菩提心是一体的两面,没有菩提心,只是想着:「我是空的。」这是假的空、消极的空,不能真正离苦而得解脱。

  

  三、正语

  

  正语,又名「谛语」。

  

  「正见」成就慧增上学;「正思惟」是依慧增上学,引发在日常生活中的「正语」、「正业」、「正命」的实践,成就戒增上学;「正念」、「正定」是依慧增上学成就定增上学,「正精进」则依慧学而成就戒定慧的三增上学。

  

  正语,即是以四种妙行──不妄言、不两舌、不粗恶语、不绮语,远离四种口过──妄言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。常作如实语,故名「谛语」。

  

  正见是正确的认知,正志是用正确的心念来审思正见的内容,而正语是要如何配合语言行为着力修行。正语,即为真实的语言,《金刚经》云:「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。」因此,正语必须要离开四种不好的语言:(一)妄语:说谎;(二)两舌:挑拨;(三)恶语:粗话;(四)绮语:花言巧语以及戏谑的话。除此之外,《瑜伽师地论》中又提到修学出世道的人,也不得说︰「王论、贼论、食论、饮论、妙衣服论、淫女巷论、诸国土论、大人传论、世间传论、大海传论。」

  

  语言,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、思想和智慧的,而不是用来伤害人的;与他人互动时,目的是使得他人得到幸福、快乐、安慰、鼓励,也使他人发挥智慧心和慈悲心,当他人得到利益的同时,自己必定也会得到利益。因此,即使语言的表达非常好听,但是却伤害了人,那就不是好语言,也不是正语。

  

  我们在对家人、朋友、部属和长官,对任何人在用语言表达时,让他人不起烦恼、不生邪见的就是正语,如果让他人生起邪见、邪思,或使他人困惑,甚至很痛苦,马上就要自我检讨,要来修八正道中的正语了。

  

  能够实践正语这一项修行法门,对任何人都会尊敬,跟任何人相处都是和谐的。如果遇到无理取闹的人,要知道是他在受苦,我们应该用菩提心、慈悲心,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那么愚痴和烦恼。如此念头一转,便不会用恶语相向了。

  

  四、正业

  

  正业,又名正行,又名「谛行」。

  

  正业,即是身三妙行──利益众生、广作布施、净修梵行,离三类身恶行──杀生、不与取(偷盗)、邪淫(出家众为不淫欲),清净合乎正道的行为,故名「谛行」。

  

  为何会产生这三类不正行?是由于三种原因:(一)邪见:不正确的知见,认为三种不正行是修行的法门,认为是能够使自己健康、长寿乃至生天的方法;(二)贪心:因贪财、贪名、贪男女色,而犯了三种不正行;(三)瞋怨心:为了报复,发泄自己的怨恨、愤怒而去杀、去偷、去邪淫。

  

  目前中东地区的以色列、巴勒斯坦,经常发生冲突,互相杀戮,还有美国在发生九一一恐怖事件之后,对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地发动战争,这都是因为彼此仇恨、相互报复,是很愚痴的行为。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如果能以菩提心、慈悲心来对待所有众生,这些行为便不会产生。

  

  因此,正业实际上就是对生命的尊重,保护生存环境里所有的资源及生态,绝不能为了私利而伤害到其他人,使社会、全人类受到损失。此外,要养成多结人缘、多布施的习惯,目的是让他人得离苦,使自己生欢喜。

  

  五、正命

  

  正命,又名「谛受」。

  

  命,就是活命、生活,正命是佛弟子的生活方式:在家佛教徙,要以合乎佛陀教法的生活方式,谋取各种生活所需;使用之时,不得浪费奢华,也不过于悭吝刻薄。要避免与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等五戒相违的各种职业。

  

  出家佛教徒,一向以施主供养生活所需的四事──衣、食、卧具、医药为来源。当避免五种邪命:(一)诈现奇特相以求利养,(二)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,(三)学占卜说吉凶以求利养,(四)大言壮语以求利养,(五)向彼称此,向此称彼以求利养。如《遗教经》说:「持净戒者(比丘)不得贩卖贸易,安置田宅,畜养人民、奴婢、畜生。一切种植,及诸财宝,皆当远离。」如法获取生活资源,以正确清净的生活方式接受生活之所需品、所需物,就是「谛受」。

  

  人活在世界上的第一要件是求生存,而正当的活命方式,必须要跟三无漏学相应,并以智慧、慈悲的立场来考量。智慧,是不使自己生烦恼;慈悲,是不因自己活命而伤害他人,甚至包括其他的众生。每个人都应该有工作,一般人考虑的工作是法律所允许的,但是有些在法律上允许的工作,也会让人受到伤害,对己、对人,既不智慧,也不慈悲。做为一个修行佛法的在家人而言,最好能够避免与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等相违的职业。例如以杀为业的肉品商,他们并不觉得是做了坏事,只是提供人们食物,算是一种服务业;然而拿众生的生命做为赚钱谋生的一种方式,这是不慈悲的。

  

  有一位男居士来皈依三宝之前,他家三代养猪,皈依三宝之后便改行了。这位信徒过去在一年之间都会饲养二千至四千头猪,他曾经跟我说:「师父,我只是养猪而已,我把它们照顾得肥肥大大的,我没有杀生,我是很慈悲的。」

  

  我问他:「这些猪要一直养下去吗?」

  

  他说:「不是,是要卖给屠宰场,那些杀猪的人才不慈悲。」

  

  我说:「你能将他们请来,让我见见他们吗?」

  

  这位信众带了两位屠宰场的老板来见我,我说:「你们什么行业都可以做,为什么一…

《八正道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遗教经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