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定要做杀猪的行业呢?」
其中一位老板说:「过去杀猪是很残忍的,而我们很慈悲,研究出如何使猪死得快乐,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要杀猪,而是有许多人要吃猪肉,我们不杀,其他的人也会杀的。」
我说:「不管你们如何慈悲,把猪杀了总是真的。」
「法师!如果你真正慈悲的话,就叫那些爱吃猪肉的人不要吃,那我们就可改行。」
正在此时,另外有两位先生在一旁听到我与养猪、杀猪的人的对话,我便问他们两位是否吃猪肉?其中有位说:「师父,我们没有一定要吃猪肉,可是我们不论走到哪里,都是卖荤食,不吃肉很不方便。最好叫他们不要养猪、不要杀猪,我们就不会吃了。」可见养猪杀猪的谋生方式,对修行佛法的人而言,乃是必须终止的。
又如以偷盗方式来谋生的人也不是正命。不予而取,谓之偷;强夺豪取,谓之盗。世界上每样东西都是有主的,凡是不属于自己的,都不可以偷取或抢夺。曾有一件发生在台湾国家公园的案子,有一群人组织了一个公司,专门至高山上挖掘一种特殊的小石材,还捡了一些树根,结果经人告发,这个公司的人抗辩说:「这些石块与枯树根在山上太多了,都没有人要,我们不捡,石块变成废物,枯树根会烂掉,岂不可惜。我们公司是把它们变成有用之物,化腐朽为神奇,为国家社会增加财富,为何要禁止?」结果法院还是判决他们盗窃国家财物,因为这东西是属于国家公园所有的。
正命,是依据慈悲和智慧的原则来从事各种行业,否则就不是正命而是邪命了。在家人的家庭和事业,其生活方式能够持五戒就可以了,就算是正命。而出了家的比丘和比丘尼,就更严格了,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所需,主要是由信众供养,自己不需要从事以及经营谋取资生之物的行业。
但由于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,各地佛教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差异。在印度,出家人的生活全部都是靠信众或者王臣来布施;而中国的出家人,有供养习惯的信众不多,因此中国的出家人必须种田,以求自耕自食。在印度,出家人种田是邪命;在中国,出家人种田则是正命。
又例如,在中国古代,经典是不可以卖而是布施的;还有在我年轻时的中国大陆,比丘弘法讲经要收门票的话,会被人骂说是在贩卖如来,将佛法当货品贩卖,这是邪命。可是到了西方社会,弘法演讲不卖票,场地费从哪里来?像达赖喇嘛在西藏寺院内弘法不卖票,可是他到了美国、欧洲,凡是来听他演讲都需要买票,而且票价很贵。
去年春天,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了一场演讲,因为没有卖票,以致于筹措各项经费时颇为辛苦。今年我们又准备再办一场演讲,但是预计来听经的人需要买票,因为自给自足,由听讲者自己付钱。这是社会环境使然,不算是用佛法换取金钱,所以这还是正业、正命,而非邪业、邪命。
六、正方便
正方便,又名正精进、正治,或名「谛法」。
有了正见、正思惟的慧学基础,又有了清净的身、口二业的戒行,自然能得身安心安,接下来便可以勤修正念和正定,而趣于证得解脱涅槃了,故名「谛法」。
正精进,便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二科四正勤:(一)未生的恶法,使之不生;(二)已生的恶法,使之断除;(三)未生的善法,使之生起;(四)已生的善法,使之增长。
正精进通用于三无漏学:(一)戒学,努力于离毁犯而坚持净戒;(二)定学,努力于远离定障的五欲及五盖;(三)慧学,努力于远离邪妄知见及各种烦恼障碍。正方便又称为正精进,便是于诸道品,一向精勤,勇猛向前,专着不舍,勉力不退,伏烦恼心。
正精进涵盖了全部的八正道,也就是努力不懈地远离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的障碍。然而仅仅远离还是不切实,必须积极地去修诸道品,才能伏除各种障碍。
七、正念
正念,又名「谛意」。
正念是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,令不忘失。即是依四圣谛理,顺念、遍念、忆念、念诸道品。若以四念处为例,即是忆念观照「身、受、心、法」的自相及共相,以对治净、乐、常、我的四种颠倒,由四念虑而生起念根、念力、念觉支。
身念处观自相是观自身相不净。其共相则是观自身是苦、空、非常、非我,以对治身净的颠倒想。受念处观自相是观自己欣求乐受,结果却生苦受。其共相则观自己所受是苦、空、非常、非我相,以之对治乐受的颠倒想。心念处观自相是观自己能求之心不住。观其共相是观不住之心,是苦、空、非常、非我,以之对治心是恒常的颠倒想。法念处观自相是观一切法,皆为因缘所生,无有自性,即成观法无我。观其共相是观一切法,无非是苦、空、非常、非我,以对治把一切法执之为我的颠倒想。
正念,是与无漏慧相应的,故又名为「谛意」。事实上,八正道虽然是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七科,但是它最完备,也可以独立运作,因为它涵盖了前面的六个科目。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们修行时,最基本的佛法就是「四圣谛」与「八正道」,而八正道中的第一项「正见」,即为四圣谛。因此,八正道里有理论、有方法,也有平常生活实践之准则,以及如何到达修行智慧和禅定的目的。
若以六念法门为例,一心忆念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天、念施,便是正念。若以净土法门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为例,念佛念至临命终时,能够心不颠倒,意不错乱,便名之谓不失正念。
八、正定
正定,又名「谛定」。
正念修习成就,即能成就正定。即是离五欲及五盖的恶不善法,成就初禅乃至四禅。由世俗有漏的世间禅定,依四圣缔的「苦、苦思惟、集灭道、道思惟,无漏思惟相应」,便是趣向涅槃的胜定,故名正定。依正定而起现证缘起寂灭性的无漏慧,那便是涅槃智,也就是断烦恼、了生死、得解脱。
正定,是八正道里的第八项,也是三十七道品的最后一个道品。三十七道品一开始是四念处修观,而后修四种神足的禅定,而正定便是与四神足、定根、定力、定觉支相应的解脱定。
禅定的定义为「心一境性」,性质是念头止于一个境界,止于一点上;是由五停心,特别是数息及不净二观,另有八解脱、八胜处、十遍处修习而成。
定是有层次与阶段的,正定是最高而殊胜的出世间禅定。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,心能够比较稳定,情绪不易受到波动、起伏,似乎有点定力、定功,似也可以称之为定,但不是禅定。真正修行禅定的方法而得较深的定,共有「四禅八定」的层次,四禅是色界的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每一禅就是一个定的层次;而入第四禅后又有四种深定,是无色界的定;实际上就是四个禅天之中,有八个层次的定。
在佛法所见的凡夫世界分为三大层次︰(一)欲界︰欲界的众生执着于贪恋的享受,追求五欲,不离五盖等恶不善法,以物质世界为自己的生命,若欲界众生能够次第修九住心,而与舍受相应,即入未至定,成为初禅的前方便。(二)色界:已进入禅定的境界,感觉到住在定之中,而被物质负担释放了的觉受。它有四阶︰初禅离生喜乐、二禅定生喜乐、三禅离喜妙乐、四禅舍念清净。(三)无色界:更深的禅定,属于第四禅天里更高层次,也有四阶︰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;但即使到达了这个层次,如果因为执着于禅定的经验,执着于禅定的寂静,所以仍未得解脱,若有无漏慧相应,如此便可由四禅而入第九次第的灭尽定,便从三界永得解脱。
我常在禅修期间告诉来参加的禅众们说:「用度假的心情、用享受的态度来修行。」这对于没有参加过禅修的人而言,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,整天都在打坐,又不准讲话,食物与睡觉的地方也都不像餐馆和旅馆,怎么可能抱着这种心态呢?可是很奇怪的,许多参加过禅修的人,他们多半会一次又一次的再来,一些在家居士,只要有假期能安排出时间,一定会不断地再来参加禅修。他们真的把禅修当成度假,当成享受,这就是得到了禅修的好处。
没有参加过禅修的人,我鼓励大家来试试看。如果我们每天都有一段时间练习禅修的方法,这一天的心情都会平稳、和谐;如果每星期、每个月、每年,都能有较长时间的定期修行,自然而然会体验到禅修的好处。如果能进入禅定,便能经验到轻安︰初禅得语言灭轻安,二禅得寻伺灭轻安,三禅得喜灭轻安,四禅得出入息灭轻安。轻安的定乐,超胜于世间法中一切的欲乐,若与空慧相应,便从烦恼的我执得解脱。
大家尚末得到解脱,也未成佛,也不可能马上证得阿罗汉果,讲八正道的正定,似乎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。但是修习正定还是有用的,普通凡夫虽未修得四禅八定,也可以练习着在平常生活里,如何能够不受身心与环境状况的影响。例如最近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,她在三个星期前检查身体时,发现心脏和肝脏之间有一个拳头大的肿瘤,医生还在研究这是属于什么瘤时,这个肿瘤却在短短的时间内疾速变成了有八磅重,从外表看那位老太太好象已怀孕了七、八个月,她的家人都很恐慌,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已经不能动手术了。由于她听我讲过这样的两句话:「遇到麻烦的病症时,只有把病交给医生,把命交给佛菩萨,系念佛菩萨,自己就没事了。」她就用我的这几句话,让她少了一些不安,也算是从念佛观而得的安定力。
又例如最近我的一颗牙齿有问题,让我很不舒服,请一位医生替我治疗。当时他为我打了麻醉针,所以不觉得痛,等到回来后就寝前,麻醉药已经退失,那个部位不但很痛,而且还有些灼热,可是当时已经很晚,医生大概也休息了,我只好等到隔天早上再说。然而痛还是很痛,我…
《八正道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