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见性成佛 第三十九天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到,也在此作用啊!分分秒秒都现前,没有看到吗?就像太阳处在虚空当中能普照,寂而能照,照而能寂,寂照不二,清清净净光光明明,处处无所着如日处在虚空,就这么潇洒显现在你的前面「分分秒秒皆现前」,这就是佛祖见性之后,苦口婆心所讲出来的开悟法语。再念一次:

  「真性心地藏,无头亦无尾,应缘而化物,处处无所着,分秒皆现前,如日处虚空。」

  嗯,这就是我们要听的话了。

  「性」到底在那里呢?「性」,对一位开悟证果的人是自由自在的。「性」,不偏不倚不靠,「性」不可靠向任何一边,不可靠近任何一方,不可倚靠在十法界中的任何一界,都不靠不倚,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脱。你若靠彼粘彼,处在此处被此处粘住,靠在彼处又沾了一堆尘埃,如此处处依处处靠,那么自性就没有出世解脱染住了。所以无靠无依无偏,这才是佛性本来的面目,你若有靠有染当下生一切病,生死流转就浮现了。所以运用一位开悟圣僧他这么说:

  「不作佛见,不落佛边;不作众生见,不落众生边;不作有见,不落有边;不作圣见,不落圣边;但无诸见,即是无边身,不落法尘。若有见处,即名外道;见而不见,不见而见,诸佛现前。」

  这就是我们修道要用功的所在。有一天你成就佛道以后,不作佛见是名不落佛边,成佛后他也不会说:喔,我成佛了,有相,成佛以后有形有态,这样就有问题了,不落佛边才是真正的成佛。

  「佛说佛道非佛道是名佛道,佛说庄严非庄严是名庄严,佛说解脱非解脱是名解脱。」

  不可落边,一落边当下就被边染着、拘束住了,不自在不解脱,有染了。

  所以不作佛见是为佛的境界,虽然处在佛的境界,他没有贪染,不以为我在佛边,那么当下就是佛。佛说:「佛非佛是名佛」就是这个道理,不可落于一边,若有倚靠有偏有沾染着,又有着于一边者,这就是你自己没有解脱。他又说「不作众生见,不落众生边。」一切森罗万象现有的世界,你不作有见不落有边,成就圣人以后,你不作圣见不落圣边,如果你真正不落一切见,不落任何一边,就向你恭喜了。「但无诸见,即是无边身。」身体像观世音菩萨一样,三十二应身、无量百千万亿化身。无边身,处处无所着,处处自在叫做无边身,观世音菩萨就是这样。若落佛边就被佛绑住了,落声闻缘觉呢?被拘束住了,落菩萨边被菩萨绑住了,他就无法应现居士、应现宰相、应现比丘、比丘尼、应现优婆塞、优婆夷,就无法应现牲畜了。怎么说?因为他被一边绑住,染着了拘束住了。所以,我们不被任何一边拘束住,如此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脱。

  「但无诸见,即是无边身。」好庄严的话。因为他不落法尘,不被任何一边的法尘拘束、绑住、染着、拉住,说到极致就是这些话。如果真的有边可见有边可住,当下就是外道了。所以外道执着有解脱、有圣人可求一切都落入有,落入有边就有生死了。外道不能开悟证果,心里处处有所染,如此不名解脱。所以不落任何一边、任何一个见解才是真正进入圣道中。到最后见而不见,不见而见,嗯,诸佛现前。所以越来越精采道理在此,听这些话,我们终其一生要找的答案,都在这里显现,一生中一堆的滞碍打不破,现在滞碍打破了。一生当中许多观念思想无法突破的现在突破了。很多死结、迷惑现在完全解开了,解开这神秘的面纱,所有的答案全都在此处展现。当初如本看了这些法语以后,当下就悟入。「但无诸见,即是无边身」,「见而不见,不见而见,诸佛现前。」好庄严的语录,再念一遍,太庄严了太解脱了,那是我们一生的诉求,我们的目标。

  「不作佛见,不落佛边;不作众生见,不落众生边;不作有见,不落有边;不作圣见,不落圣边;但无诸见,即是无边身;不落法尘。若有见处,即名外道;见而不见,不见而见,诸佛现前。」

  这太庄严了,光是念就可以念到开悟了,何况经过如本法师将它拆开来,有思想有体系有组织的分析,你若没开悟证果实在都不行,都难了。那是教你不可处处着,这样才能见到无边身,自性才能解脱。

  现在要讲「见性」如何见?如何会?在六根当中就可以契会了。「性」在六根当中运筹分别作用,你有没有见到呢?若没有见到,我运用开悟圣僧的法语,他要教你如何契会、如何见:

  「圣人种种分别,皆不离自性,应用无穷,应眼见色,应耳闻声,应鼻嗅香,应舌知味,乃至施为动作,皆是自性之用。」

  圣人种种分别,圣人种种说法,讲经度化众生,全部没有离开他的自性,应用无穷。要慈悲就能慈悲,要喜舍就能喜舍,要讲三十七道品就讲三十七道品,要讲六度波罗密就讲六度波罗密,要讲实相中道就讲实相中道,要讲不二法门就讲不二法门,要接人待事就接人待事,要赞叹一切众生就赞叹一切众生,应用无穷、自性妙用。「应眼见色」以眼睛而言,可以看黑的、红的、青的、白的形形色色在眼能见,你看到了吗?在耳朵来说,应耳能闻声,耳朵能听到是非、人我、音乐、旋律、毁谤、赞美全都听得到,应耳能闻。对鼻子来说,鼻子能嗅香、臭,你嗅到没?应着舌头而言,吃到甜、苦、涩、淡、辣,它都清清楚楚,你会到没?乃至你施为动作当中,全都是你的自性之用,你契会到了吗?你吃了一辈子,你契会到你的「性」了吗?你看了一辈子看了四、五十年六、七十年了,你会到你的「本性」没?你听到这些声尘对你毁谤对你赞叹,听到轻音乐,你契会到你的「本性」没?所以终其一生当中,听也听过,看也看过,吃也吃过,施为动作也在那边运动,如果你没有契会到,你真的要努力用功夫,这些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施为动作中,要让你会见本性的语录。再说一遍:

  「圣人种种分别,皆不离自性,应用无穷,应眼见色,应耳闻声,应鼻嗅香,应舌知味,乃至施为动作,皆是自性之用。」

  我们修道这样修就对了。所以如本法师讲此「见性成佛」的法门,渐渐要进入尾声,越来是越精采,越精采中进入高潮,突然就顿住,最后就停止不讲了,无非就是要你好好的参悟,让你彻底自见自性。所以要好好珍惜爱惜这光阴,爱惜这时段,不然一闪身就过了,瞬眼之间就错过了,错过后想要时光倒流再来听的话难啊!来世要听到?来世你不知到那一道去了。所以,难道可以随随便便来浪费光阴,错此机会吗?好好珍惜时间喔!

  我们修道要见到自性佛,你要记住一句话,要空掉「妄想」,空到没有一个妄想可空的时候,那时你的自性佛就显露了。来看圣僧怎么说,开悟圣僧云:

  「本源清净,佛上更不着一物,自性荡荡,沾染不得。人不敢忘心,恐落于空,无捞摸处,不知空本无空,法身堂堂而住。」

  「本源清净」是指我们的「法身」而言,法身就是佛。「佛更不着一物」像如本常说的万法不立,一尘不染,清净光明。「说似一物即不中」说佛性是什么东西,就不中,说错了。「说似一物即不中」何况佛性那能沾染一尘一物一境呢?「佛上更不着一物,自性荡荡」光光明明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沾染不得。空,空到无物可空。顿断,顿断到无可顿断,此时光明的本性就显露了。我们人总是如此,叫你空掉你的心,忘了你的心,你忘不了空不掉,甚至有人走上断灭,叫他空掉一切心,他就紧张起来,哇,空掉心不就没心了吗?变成断灭了,否认心的存在,他就紧张起来了,叫做「恐落于空」。其实这样不对,大空大有,不空就不有。

  空,是空掉你的分别意识、妄想之心、污染之心、贪瞋痴之心全部空掉,如果贪瞋痴的心没有空掉,还有一物沾染在自性里,这样还有法尘没有解脱。所以我们人总是害怕落于空,不敢忘掉他的妄想之心,怕无捞摸处。他说「空掉一切心如同虚空一样」,抓不到摸不到感觉不到,没有捞摸处,他反而紧张害怕,恐怕落于空寂当中,顽空断灭空里,让世间很多人害怕。所以空掉心,就是空掉妄想意识、杂乱之心、分别之心、污染之心的意思。但是你清净光明的本性并未空掉「法身堂堂而住」他不知道。「空而不空、实相无相、无相无无相」他不知道。「真空妙有」他不知道。「体即是用、用即是体」他不知道。他以为空掉一切心,害怕落入顽空而紧张起来,无捞摸处那还得了?连个佛性都没有了,他当然紧张啊!他不知「空而不空」、「法身堂堂而住」他不了解。所以你可以彻底空掉你的心时,向你恭喜了「法身堂堂而住」并未不见,并没有闪失,并未丢掉,它仍然堂堂而住。

  所以越空越有,不空就不有。十方三世诸佛就是越空越有,空到无可空时,他的慈悲喜舍光明的本体显露了,证大空得大有,不空就不有。我说过,你不空,不空就是有妄想,有贪瞋痴、有见思惑、无明惑、尘沙惑,三惑不能顿断,既然不能顿断,这些贪瞋痴乃至三惑拥有、占有你的心,不空,那就完蛋了,就是凡夫众生了。你空掉这些废物、这些杂心,越清净越光明,就像水很混浊、有杂质、有灰尘、有污秽,全都捞干净过滤,清洁过滤干净,并不代表水就没了,是杂质没有,是脏东西不见了,它清净的水质,H2O并没有不见啊!我们人的心也一样,大空大有就是将你妄想之心全都顿断、空掉,但是清净光明的本性堂堂而住,它并没有不见和水一样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
  法身是住而无住,无住而住。一切善恶之性,是空无自性的,也因为空无自性,才能真正达到进入法性。我运用一位开悟圣僧他这么说:

  「譬如虚空,虽以无量珍宝庄严,终不能住,佛性同虚空,虽以无量功德智慧庄严,终不得住,不住而住,住而不住,一念顿脱,豁然贯通,彻见自性,涅槃现前,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。」

  他说我们的心如同虚空,你看那虚空,你用金银钻石玛瑙来挂在虚空,挂不住。你用很庄严自国外进口的花朵来挂在虚空,也挂不住。用台湾的玫瑰花、菊花来挂,挂不住。你所喜爱的珍宝之物来挂虚空也挂不住。用油漆去泼也粘不住。你对它称赞、赞美它,它也如如不动。虽然虚空用无量的珍宝财宝来庄严,它始终不能住,住不了。佛性和虚空一样,虽然无量的功德来庄严,也庄严不住,用智慧来庄严也不住,用愿力来庄严也不住,你研究三藏十二部教典,也庄严不住,你来称赞、赞美它也不住,始终不能住啊!但是不住而住、住而不住,佛性和虚空是一种譬论,只是佛性与虚空较相似而已。

  但是虚空不是心,心不是虚空,虚空容易形容。但是佛性不可思议,住而不住、不住而住,你说用智慧来庄严自性,真的庄严得了吗?有,但无自性。虽然无自性、空性,但是你要用,用得出来。从来不懂佛法的人,你讲佛法给他听,他明白他清楚有开悟啊!他要用时用得出来,但要他拿出来让你看,就拿不出来了。「不住而住」不住就是无形无相,但是无形并非代表无,如果没有,为何如本法师讲经说法,没看讲稿没看经文,淘淘不绝一直讲出来,是从那里出来的?自性生智慧啊!叫做不住而住,但是叫我拿出来给你看,我拿不出来,拿不出来但要我讲又淘淘不绝啊!智慧来庄严也同此意思。不住而住、住而不住,智慧如此慈悲心也一样,慈悲拿来我看一下,拿不出来看不见,但是你可分析慈悲心。有学问、有庄严,拿不出来看不见,但是要用时用得出来。分明一个动作一个思想,表现出来就是要救度众生,讲经说法利益人天,那里没有慈悲心、没有智慧?那里没愿力呢?全都存在。但是虽然存在「不住而住,住而不住」这才是真正的功夫。如果你用这种功夫去用功,一念若顿脱时豁然贯通,此时彻见你的自性,马上涅槃就现前,你和十方三世所有的诸佛,同一个鼻孔出气了。如本仍然要恭喜你、称赞你,赞美你,你真正已经证成圣果的时候了。来,我们再念一遍,用最快的速度笔记下来,你终生受用不尽啊!要怎么修?你都能掌握诀窍了。

  「譬如虚空,虽以无量珍宝庄严,终不能住,佛性同虚空,虽以无量功德智慧庄严,终不得住,不住而住,住而不住,一念顿脱,豁然贯通,彻见自性,涅槃现前,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。」

  所以如本讲经说法,处处导归于「见性成佛」实在用心良苦啊!普天之下有几人能了解如本的心情呢?因为任何一宗任何一派,如果远离「见性成佛」这个法门,这一派不了义,佛门中的外道。所以学佛的宗旨就是要见性成佛,如本讲「见性成佛」是浓缩了三藏十二部教典的精华在里面,何况十方三世诸佛也是见性来成佛的。以后你我大家要成就佛道,怎可远离「见性」这个法门来成就佛道呢?

  

  

《见性成佛 第三十九天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