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见性成佛 第三十八天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终日喜而未曾喜,终日行而未曾行,终日住而未曾住,终日动而未曾动,终日静而未曾静,终日说法而未曾说一字。法身在涅槃中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见闻觉知,本自圆寂。」

  

诸位,我们修道要听一个诀窍,在因地当中你所有的生心都是妄想心,每一个念头动起来都流入三界中。相对的,你能灭掉所有的妄想之心当下就出离三界。所以一念心生就入三界,心灭就出三界,三界出或入?关键在你有无起心动念。所以对于心念,我们修道要渐渐将它净化,让我们光明的圣体恢复普照,唯一的途径,妄想心要慢慢净化。我们看圣僧怎么说,他说:

  

「心心心难可寻,宽时遍法界,窄也不容针,我本求心不求佛,了知三界空无物,若欲求佛但求心,只是这尊心,这尊心是佛尊,佛性不从心外求,心生便是罪生时。夫道者,以寂灭为体,修者以离相为宗,寂灭是菩提,灭诸相故。」

  

这些又是庄严解脱的话了,圣僧告诉你「心心心难可寻」心是要如何找呢?因为人人无法见到他的心、会到他的心,所以善根无法流露。以为我们人四大皆空,死后尘归尘、土归土,因此将佛性也否认掉,他不相信有一个心,叫做唯物论或断灭论者。一旦让他找到心的时候,善根大展流露,不必你鼓励不必你为他说法,他自然善根成熟,就知道要修道了,诀窍在这个地方。

  

心心心这颗心很难找啊!「宽时遍法界」当你的心解脱心中无一物,心里妄想不生时「宽时遍法界」,心包太虚量周沙界。当你的心烦恼痛苦的时候,窄到连一根针都无法包容。你想想看,真的吗?真的。譬如你对他不满你怀恨他、很气他,哦,连一根针都无法包容了,叫做「不容针」。我很生气的时候,我的心不但不能包容他,更希望天下间无他容身之处,最好一句话骂出去立刻让对方心脏麻痹,窄时不容针啊!心没解脱就是这样。我本来就要求心不求佛,其实求心求佛都一样,我说过求心就是求佛啊!当你见到心的时候,就见到佛,这时你的心要舍掉。「了知三界空无物」你会知道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这二十八层天是众生造业的场所,受果报的环境。因此你悟明三界空无一物的时候,向你恭喜了,那时就是法身显露的时候。我们就是永远清净不了这个心,空不了你的三毒,见思惑无法净化,无明惑、尘沙惑将你的心紧紧缠绕,剥不下来脱不掉、避不开闪不掉,在此情形下你的心被三界绑住了,此时,什么「三界空无一物」对你来说根本做不到。所以修道能够「了知三界空无一物」时,你的法身当然就显露了。他又说,如果你想要求佛,不必那么麻烦,但求你的心就是了。这尊佛当下就是你的佛尊,自性世尊、自性如来、自性法身、自性佛。佛性不应从心外去求,那样是不对的,一旦此心生一个念头要求佛,当下就远离见性的机会了,刚好是一八0度的颠倒。「心」是回光返照,照见本性,你不这么做还心向外去求,岂非一八0度不相同的两极化呢?不错。所以见性要从心去见就对了,不可心外求法。当你的心若生时,生什么?各人生的念头、生的业、生的妄想都不相同,感召果报的罪业就不相同,所以说心生时便是罪生的时候。因此禅宗说「明心见性」最重要的,是要向心去回光返照,这才是当今之务。

  

他又告诉你,「夫道者」道是什么?「寂灭为体」。「寂灭」是什么意思?就是说三界空无一物,自性不容任何一个妄想,此时万法不立一尘不染,就是寂灭之体。你说修道要怎么修呢?离一切相为宗,寂灭就是菩提,你能离开一切相,灭掉一切相时当下就见道了。「道」是什么?「自性」,见道就是见自性见自性如来,见自性法身,见自性佛,所以这些话要牢牢记住。再听一遍:

  

「心心心难可寻,宽时遍法界,窄也不容针,我本求心不求佛,了知三界空无物,若欲求佛但求心。只是这尊心,这尊心是佛尊,佛性不从心外求,心生便是罪生时。夫道者,以寂灭为体,修者以离相为宗,寂灭是菩提,灭诸相故。」

  

有道理。如果没有道理,过去的圣僧如何开悟证果呢?我们想要开悟证果按照圣僧所修行的法门,就不会有差错了。

  

有许多人说:「师父,我想要出家,像你一样以童子身出家。」「出家」的定义如何?以后我若得道,什么叫做「得道」?有一天我若证大涅槃得大智慧时,状况又是如何呢?来,我们看圣僧怎么说,他说:

  

「出离生死名出家,不受后有名得道,不处无明是大智慧,无烦恼处是大涅槃,迷时有此岸,悟时到彼岸,彼岸是正觉处、诸佛处。」

  

这些话是过来人的话。起先告诉你,什么叫做「出家」呢?你真能出离生死才堪称出家,出家不是一般泛泛之辈所想的,剃个光头穿一件如来袈裟,穿如来的鞋子,这样叫做出家吗?这只是形相上的出家而已,真正的出家要谈到出离生死之家。所以有人出家以后,仍在苦苦恼恼,这样不对,要出烦恼之家。有人出家后充满了贪瞋痴无明还有生死,如此你要出离生死之家。有人出家后还在三界内团团转,转不出去,要出离这六道家。你本身没有脱离轮回的话,那么你要出离这轮回之家。你出家之后仍然停顿在二十八层天三界内,这样不对,要出离三界家。出家岂是那么容易,那么简单?剃个光头穿件出家衣诵经念佛,不错,这形相上你做到了,接下来道理要充实,真正达到出离生死方名之为「出家」。所以台湾所有的人民百姓、所有的人,如果有人善根流露,也了解出家真正的意思,也就是出家要出生死家,出家要出烦恼家,出家要出轮回家,出家要出离三界家,知道出家的意思了,你来到台南法王讲堂说:「师父请为我落发,我想要出家了。」嗯,如本会随喜,我剃刀一拿起就开始要剃发了。听好:「金刀剃下娘生发,除却尘劳不净心,圆顶红袍僧相现,法王座下又添孙。」成就一位清净庄严的出家人。事相做到了道理也通达了,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家,叫做出家要出生死家。最后你道理明白,要如实如法去修行,最后要证菩提,没问题啊!「不受后有名得道」有人说被一贯道点一个「道」,就叫做得道。得什么道?什么是道?没有生死之业,不受后有,什么叫做「后有」?「来世之有」什么是「来世之有」?有来世生死轮回的业有,你不再受生死业有是真正的得道。否则死后随着你生死轮回之心、妄想和业力而拖着跑,这叫什么得道?所以得道以禅宗的术语「明心见性」才叫得道。

  

诸位,不处在无明的处所才叫做大智慧,你生活在无明烦恼丛生里面,没有智慧可言。有智慧的人他不会心生烦恼、心生无明,无烦恼之处名之为大涅槃,达到不生不灭的自性显露。当你迷惘的时候,方便说有此岸,你若开悟证果以后,也就是悟的时候,就是达到彼岸,过去那边的岸边了,那一边的岸是什么岸?是光明解脱的彼岸,没有生死轮回的彼岸,处在正觉的彼岸,是诸佛菩萨的彼岸。这样诸位清楚吗?

  

「出离生死名出家,不受后有名得道,不处无明是大智慧,无烦恼处是大涅槃,迷时有此岸,悟时到彼岸,彼岸是正觉处、诸佛处。」

  

禅宗是以「见性」为唯一的宗旨,「见性」要从那里去见呢?从「心」去见。所以见到你的心就见到道,见到道就见到心,当你见到性时,大道无言了。来看看圣僧怎么说,他说:

  

「修道人不心外求道,知心是道,若得心时无心可得,若得道时无道可得,若言将心求道者,皆名邪见;迷时有佛有法,悟时无佛无法,何以故?悟即是佛法。」

  

修道人不可心外求道,你的自性就是道。所以六祖才说「离道别觅道,终生不见道。」也就是离开你的心向外求佛,终你一辈子尽未来际,永远找不到佛。因为心就是佛,离开你的心佛向外追求外面之佛,永远都见不到你的自性佛。等你真正见到性、得到心的时候就无心可得,你见到心就见到佛,见到了佛,那里还有心可得呢?若有心可得,就变成两个个别体,有心又有佛就有两个佛了。所以见到佛时就见到心,这时心要舍掉,同时不可有两个一心一佛。当你得道时,并无道可得,若有一个道相、一个佛相又有一个心相者,不名为得道。不可净上安净、头上安头的意思就对了,见到心时就是见到佛,见到佛时要忘心,不然有心又被蒙蔽、被迷惑、被覆盖住,又多了一个心相出来,这样不对。

  

如果将心求道皆是邪见,所以凡夫在迷的时候,有佛可求有法可求,有佛可拜有法可供读颂,叫做「迷时有佛有法」。当明心见性开悟证果的人,悟时就无佛无法了。反过来说,你悟的时候当下就是佛法,你迷时是有为法一切都着相,等你见性以后破相显性的时候了。再听一遍:

  

开悟圣僧云:「修道人不心外求道,知心是道,若得心时无心可得,若得道时无道可得,若言将心求道者,皆名邪见;迷时有佛有法,悟时无佛无法,何以故?悟即是佛法。」

  

你若一念心觉、一念心悟时,你每一个心念所处的环境和世界,都是佛的世界。一念若迷、一念若不觉、一念若迷惑,你每一个念头、动作所处的时间和空间,如同在三界内如同在地狱一样,叫做「觉是佛国,迷时地狱界」何以见得呢?大家听好:

  

开悟圣僧云:「无妄想时,一心是一佛国;有妄想时,一心是一地狱。菩萨观察妄想,不以心生心,常在佛国。若不以心生心,则心心入空,入涅槃,念念归静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;若以心生心,则心心不静,念念归动,生心染尘,从一地狱至一地狱。」

  

「一佛国至一佛国」这是恭喜啊!「一地狱至一地狱」叫做糟糕了。你之所以一地狱又至一地狱,团团转转不出来就是「以心生尘,生心染尘」都构成地狱的种子。所以圣僧才教我们,当你没有妄想的时候,你这一念心就是佛国佛的世界;你有妄想的时候你这一念心当下就如同地狱。在此情形下,有心修道的行者,尤其菩萨观察这个状况,知道妄想是幻化虚妄的,所以他不会以心再生心,以妄想起妄想,以妄想生妄想,不会如此,所以时常处在佛国的世界里。如果你不再以心生心,以妄想生妄想的话,你心心入空、心心入涅槃、心心入法身,「念念归静」念念当中「一佛国至一佛国」向你恭喜了。但是相对的,你如果以心生心的时候,心心就不静了,心心就归动了,心心当中生心染尘,如此不但不恭喜你,替你惋惜了,从「一地狱入一地狱」了。所以你若知道道理以后,我们平常尽量不要打妄想,打下去你就无法收拾、无法收局。所以妄想起来时,你察觉了就醒了。所谓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」是说不怕妄想生起,只怕你妄想生起后发觉太慢,有妄想知道妄想,就已经觉醒了,不要再随顺它流转下去。你收回来安住在清净的自性里面。「一念不生,即是如如佛。」所以平时,我们在床头、客厅、林边、溪边、海边,较清净的处所,我们常常静坐一下。当你没有妄想的时候,一心何曾不是佛心,一心何曾不是佛国?当你有妄想时,一心是地狱了,混乱不堪痛苦绵延不间断。

  

所以凡夫心是「不妙」,佛的心是「妙用」。有人问佛心会动吗?也想事情吗?会,他所想的心都是利益众生的、慈悲喜舍的、普度有情的;而凡夫之心都是污染的,怎么想都是想五欲六尘之境,怎么想都是利害关系,怎么想都离不开他的事业,妻儿家庭弄得妄想纷飞。所以凡夫之心念念之间,当然是念念地狱,都是堕落之因。圣人的念头经过妄想的净化,回复他清净光明的本性,所以念念是妙用,念念都是慈悲喜舍利益群生的。因此一念有差别,迷时是凡夫,悟时是圣者的心境。所以圣僧的话,我们再念一遍是很好的警愓,是值得我们反省、具有启发性的话:

  

「无妄想时,一心是一佛国;有妄想时,一心是一地狱。菩萨观察妄想,不以心生心,常在佛国。若不以心生心,则心心入空,入涅槃,念念归静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;若以心生心,则心心不静,念念归动,生心染尘,从一地狱至一地狱。」

  

所以希望我们诸位,好好用你的清净之性,见性之后一念之间念念极乐,念念自性弥陀,念念本来风光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。若未见性之人妄想丛生、心猿意马,在此情形下心心不静,念念归动一地狱入于一地狱,这样叫做不快活,看你要选择那一个?所以平常多坐禅,观你的心是净,还是染,迷还是悟,有见性没见性,在一念之解脱啊!好好用功就对了。

  

《见性成佛 第三十八天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