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认同者,你善根不成熟都难哪。如本再念一次:
「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,不出法性三昧,常在法性三昧中,着衣吃饭,言谈祇对,六根运用,一切施为,尽是法性,不解返源,随名逐相,迷情妄起,造种种业,若能一念返照,全体圣心。」
见佛闻法都是一种方便,你若开悟证果以后,见佛也好,不见佛也好,闻法也好,不闻法也好,这都是自心的分别。达到已无所见时才是你自身佛显露的时候。所以一位开悟圣僧说:
「见佛闻法,皆是自心分别,不起见者,是名见佛。」
说的好,见佛闻法都是我们自心的分别,这是凡夫众生因地的说法,是针对凡夫、初发心的人、刚学佛法初起步的人而言。尚未开悟证果的人需要听经闻法、看佛祖菩萨,因为你还没有开悟证果要依赖三宝,依赖佛、菩萨和三藏十二部教典。就如同过河,你不能不走到桥上去,因为有桥,你才能过这条溪,没有这座桥,溪水湍急你涉水而过,可能会被湍流冲到大海去淹死,所以渡河需要过桥。等你有神通愿力,有能力时飞过去,乘坐飞机过去或用其他的方法过去,这样不用桥就没关系了。但是你还没有这些种种方便的时候,桥对你而言是相当需要的。
同样的理由,凡夫众生需要见佛、见菩萨,需要三藏十二部教典,需要听经闻法,等到开悟证果以后,就不用见佛闻法,都是自己心的分别了。「不起见者,是名见佛。」你还见法需要闻法,需要修行,需要刻意用功,这全都是凡夫众生。当达到无修无证「无所见」时,自性佛显露,见到自性佛的时候了,叫做「不起见者,是名见佛。」就是说,当你还没开悟以前需要见佛闻法,因为见佛,佛为你讲经说法,开悟圣僧、善知识为你说法,不透过诸佛菩萨为你讲经说法以前,你如何了解佛理呢?佛经是文言文,佛经的义理很宽阔很深奥,有果地也有因地,你要摸清楚没那么容易,所以需要见佛闻法以此法来度生死,以此法来度过三界,跳出二十八重天来开悟证果。法有需要,在因地需要靠桥来渡河,靠佛法渡过生死。到了果地的时候,有法也好,无法也好,要用的时候随时可用,不用的时候,法就消失找不到踪影了。
「皆是自心分别」是说你若开悟证果以后,见佛也好,没见佛也好,闻法也好,没闻法也好。为什么?如果你今天开悟证果了,你们何必见佛见法呢?不用了,自性就是佛,自性就有法,何况凡夫众生的时候,你要知道佛是佛,你是你,与你有什么相干呢?不就是自己自心的分别吗?何况我在因地,佛祖在果地,在此情况之下,佛为你放光让你看到莲花,种种感应,你如果自性迷没见到本性,你仍然是凡夫众生。所以佛是佛,你是你,你还没有开悟证果,佛祖开悟证果出离三界。所以心外求佛求法,全都是自心的分别,与你的生死了无痛痒。所以他说见佛闻法全都是自心的分别,那是指在因地而言,你若开悟证果了,见佛闻法都是多此一举。
他才告诉你「不起见者,是名见佛。」达到「见无所见」,「无所见」就是见到自性的时候。因为在果地你的自性是不见一法、万法不立、一尘不染、清静的法身
虚空自性解脱。「虚空」就较好比喻,「虚空」你说半空中住一朵花,虚空增加了吗?不增。这朵花拿掉后,虚空有减吗?不减,不增不减。用水泼虚空,虚空也不会湿。用红漆泼虚空,红漆也不会着在虚空。青色的泼向虚空,虚空也不会变成青色的。用刀割它虚空也不会破。用炸弹投它,虚空也不会碎掉。虚空就是这么自在潇洒解脱。我们的心也一样,那怕用原子弹炸,全身碎掉了,佛性不伤大雅,不增不减也没有粉碎,碎的是肉体臭皮囊而已,四大碎掉他的精神界,他的佛性没有碎。你斥责他咒骂他,佛性不增也不减,也无清净也无污垢。所以用虚空来比喻佛性,比较容易了解,修道人如果可以「心如虚空」,这种形容你能了解时,你要悟入解脱之道就易如反掌了。
总之,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,你的佛性不是因果法,佛性不是黑的、红的、青的、白的,它是无颜色的,佛性是无形相的,你要了解这一点。如此来修道才有一个入门之处。他的果地是如此,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登上圣道,也就是成佛的时候,佛性是一尘不染,万法不立。如果说佛性是红的、白的、粉红色,那这个人当下着魔,不知佛祖的心境是如何。所以【楞严经】有四句名言:
【楞严经】云:「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」
修道不可以自称「我已经成佛了。」如果成佛的人他不会这么讲。「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」本性是不垢不净的,成圣就成圣了无可说。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你还有一个「我已经成圣成佛了」的心理,「若做圣解,即受群邪;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」成佛以后「涅槃的境界、不生不灭的境界、无生法忍与空相应。」这些都不能落入文字落入形式,不能落入种种形色就对了。如果还有语言文字「即受群邪」何以故?因为我们的佛性非因果法,非色非心非形,所以若成佛以后实在是无话可说了。你开悟以后实在不能讲了,若讲话只是方便而已。所以【楞严经】才说「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」道理在此。
我们用功修道的时候,「法」全都是方便之法,你若执着一切法,你这个人变成迷人了。所以「法」是让我们度过生死的方便而已,达到开悟证果登彼岸后,法要舍掉,一切都是真真假假、假假真真,不要太认真,但不认真也不行,所以这种修行的拿捏,刚刚好才是真功夫,知道假,假也能成真啊!知道真,真也是虚幻不实啊!在真真假假中,处理起来刚刚好,这才是真的功夫。
开悟圣僧云:「明明无悟法,悟法却迷人,长伸两脚睡,无伪亦无真。」
庄严吗?明明没有悟法,悟法的时候却成了迷人。这是什么意思?今天你是已见性之人,你是过来人,你是倒驾慈航的人,你是开悟证果的圣者,他知道「悟,不悟」之法对他而言可有可无。明明没有悟法啊,还有悟法者,你心里有一尘,还有法尘的话,被法尘绊住了又变成迷,又没有悟了。所以悟法、迷法,有悟、无悟,对圣者而言全都不能说了。但是圣者也可说悟法、不悟法,他的说法可以这么讲,对他的心境来说可有可无。在凡夫而言你不能不悟法,没悟法如何登彼岸呢?就圣人而言你若已悟入法,登彼岸以后,还有悟法存在他心里,还罣在那里的话,那就并没有悟,而变成「迷人」了,好庄严的解脱,没有法绑住。「长伸两脚睡」你若已开悟证果,是无事道人「梵行已立,不受后有,所做该办。」他该做的都办好了,什么叫做办好了?没有生死,没有轮回,顿断六道,是清闲自在解脱之人,世界那么广阔任他遨游,无罣无碍,自性一尘不染的时候了,叫做「长伸两脚睡」。睡在床上两脚伸直,看要怎么睡都没有关系,整个床要如何辗转,随他自由了,代表「无事道人」了。否则你想要做什么?还有修有证,还在凡夫的因地,还有次第,还没有证果。
若开悟证果以后,达到绝对无学,世间人叫「绝学」。若还有什么要学的就还在因地。「长伸两脚睡」好好睡个饱觉,因为你没事了,没什么事了?没有生死的大事。「无伪亦无真」是说你自己开悟证果以后,无伪就是非假,每一件都是真的,一真一切真,一假一切假。你今天已经开悟证果了,不假,你已见到如来藏性,见到涅槃性,见到开悟的自性你都见到了,叫做「无伪」或者称为「非假」。不能说它假,也不能说它真,叫做「非真」。你说它真,那么拿出来看看,拿不出来,佛性在那里呢?看不见。摸看看,摸不着。唯有「冷暖自知,唯证相应」,用语言文字再怎么形容,都无法形容佛性的自在,但是有善根的人,从语言文字的表述当中,去会、去见,叫做「非真」。
「无伪亦无真」我们修道就是修这个窍门而已,修到开悟证果的人,叫做「长伸两脚睡」你是无事道人,要睡就睡久一点没关系,好几百千万亿劫都没关系,没事了嘛。若没有开悟证果就不可以这样喔!你睡太多会睡出问题来,因为贪、瞋、痴三毒这条蛇,还在你的心里,你睡它跟你睡,你醒它跟你醒,赶快用智慧之
,将贪瞋痴的毒蛇
出来,净化掉,否则你没有资格睡。做佛的弟子,如果修道贪睡,因贪睡空过一生啊,浪费岁月。难怪修道人有一个心声:「还未开悟证果,他心里惶惶不安。」为何不安?因为人生无常啊,何时要「休掉、包起来」没人知道。所以在有生之年,他怎么能悠悠哉哉呢?他一定是惶惶不安很谨慎,很注意,他的心不安,他要真正能安心,需要达到「无伪亦无真」达到「长伸两脚睡」,这才真的是无事道人。「梵行已立,不受后有,所做该办。」这种人自然就是无事道人了。
开悟证果以后,他不会执着一切法,执着一切法反而被法绑住,但是还未开悟证果以前,实在需要一切法,没有法就没有标准,没有法就无法登彼岸,没有法又如何脱离三界?实在有需要。你登到二楼就需要楼梯,需要坐电梯,没有楼梯也没有电梯,用跳的用飞的窜上去,没有那个本领。所以「法」是方便法,方便法等你开悟证果以后,方便法又变成可以不用了,可以不用时,你强将他执着会变成被法绑住,又变成有生死有轮回。
所以法是对治法,我常说黑是对白,男是对女,天是对地,强是对弱,圣人是对凡夫,佛是对魔,全都是对治法,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,众生如果没有八万四千烦恼的话,如来何必说八万四千法门呢?因为众生有无量的病态,佛才说无量的法门。如果没有一切病,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多余的。如何说?举一个例子,你很我慢贡高,两只眼睛都长在头顶上,看人不够重非常我慢贡高。那么你要多礼佛,礼拜三宝,因为礼拜三宝、多礼拜的人能消除我慢贡高之心。有人看到三宝头低不下去,拜不下去,身体一拜下去全身三百六十几块骨头劈啪作响,很勉强,心拜不下去就是拜不下去,我慢贡高。看到圣人,有看到当作没看到,那种自傲、傲慢的人,佛祖教你多礼佛能消除我慢,法是对治法。
你看,有人很有学问很客气很平易近人,与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,就很喜欢和他在一起,因为他不会占我的便宜,不会我慢,不会端架子又棱棱角角,若这样就不对了。低声下气的人,这种人我们就很喜欢和他相处。有人棱棱角角的很会摆姿势︵架势很高︶,这种人就没人喜欢和他相处,走得比跑还快︵赶快离开︶。再者,你若很会毁谤人家,佛祖说你要多赞叹人家,对治法啊!有人开口没三句就开始毁谤,说人家的是非,这种酸葡萄心理的人,世间到处都是。只要还未开悟证果大家多多少少,只是强弱比较明显或不明显,有人毁谤人家较艺术化而已。佛祖告诉你都不对,再怎么艺术,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,你这句话装饰的那么漂亮,其实是在挖苦人家、毁谤人家,不论怎么装饰、修饰、包装,总是你比谁都清楚,你的心理是酸葡萄心理,是毁谤的,说得艺术点如此而已。所以佛祖说这样不对,你的毁谤,要用多赞叹人家多称赞两句,可以消除你毁谤之心。
我曾看过一个人,从来不曾称赞、赞叹人家的,突然赞叹称赞人家以后,他好几天好几夜都想不开,向人家称赞、赞叹很正常的啊。他却想不开,好象掉了一块肉,人矮了一截吃亏很多似的,觉得在大众人群中没面子。其实这样就不对,真正的伟人他很会称赞你,称赞不是虚伪喔,他会很适当的找出符合你的条件,符合你的情况给你称赞、赞叹,令你生欢喜心,这是伟人。如果讲话削来削去好象他占便宜,他赢了,其实他输得惨兮兮,你对人家削来削去,对方就反感不喜欢,他不说而已,他对你有防备心以后对你就打折了。所以向人家美言几句、称赞几句,你反而赢了。来,我说赞叹有什么好处。第一你向人家多称赞,缩短彼此间的距离,你多赞叹人家会消除彼此之间的对立,多赞叹人家的人,你心里就没有病。相对的,你嫌人家、毁谤人家、说话对人家削过来削过去,你还没伤到对方以前,你的心就先黑掉了,谁比较吃亏呢?所以毁谤对你而言,全都没有好事啊!百害无一利。所以佛祖说多称赞、赞叹别人的人,这是为自己消除毁谤之心最好的消炎药。
接下来,你很会嫉妒别人,什么叫做嫉妒?别人比我强,我就不高兴。别人比我厉害,我就不高兴。别人有一片天,别人比我强势,别人比我美貌,在台湾社会比我势力还大,因此就生嫉妒心,世间人说酸葡萄心理就生出来了。佛祖教你,要给人家随喜,就如我说的「成功有条件,失败有原因。」人家成功之所以成功,是付出多少代价,他的前因你看到了吗?你现在看到他富有,有一片天的果报,你看到果没看到因哪。你了解真相以后,要向人家称赞、赞叹,人家当初付出多大的代价劳心、劳力,拚的死去活来,你要对人家称赞啊。不向人家称赞反而嫉妒、怨妒,这种人在别人尚未给你嫉妒到时,你的心就已经生病、先黑了,你再怎么说都是吃亏了。所以,你要给人家随喜,一来可以增进彼此间的距离,人家对你也有好感。嗯,和他在一起他会为我随喜赞叹,你对他就没有防备心,对他有安全感,很喜欢和他相处,因为他会给我美言,给我讲好听的话。
例如你和一个人出来,他吃饱没事都扯你后脚、对你吐槽、对你毁谤、对你嫉妒,说一些话揶揄你、削来削去的人,你和他出去会放心吗?唉唷,在这场合不知会不会给我漏气?在这种场合不知会不会给我吐槽?因此,他走得比跑的还快了。我有一个同学,他这种人就比较有嫉妒心,比较不会替人家随喜赞叹,会给我吐槽,所以我当年就不爱和他连络。不会给我们称赞,尽在豆腐中挑骨头,当然我们怕得要死,这个人也没有朋友交往啊。所以佛祖说「我慢」的人要多礼佛,多拜三宝。会给人毁谤的人,要多赞叹人家。较有嫉妒心、怨妒心会吃醋的人,要多给人随喜。这样叫做对治法,重要吗?非常重要。所以修道如果知道门路,我们修行就知道如何入手了。
《见性成佛 第二十三天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