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天
诸位听众、诸位菩萨大家好:
自从演讲「见性成佛」这个法门以来,受到我们全国朝野上下,人民百姓非常踊跃欢迎,大家听了觉得很亲切,听了知道见性的重要,因为十方三世诸佛,没有哪一尊佛说他未见性而能成佛的。诸佛既是见性来成佛,凡夫要成佛岂能不经过见性的阶段呢?
今天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,听法师讲经说法这是好事,如果这位法师所说出来的佛法,都着重在因果、业力、净土乃至消灾解厄种种当中,如果不能导引让你见性的话,那也和世间法没什么两样。我们修道开悟证果,达到果地时,一切净相也是不可得,何况一切不净之法?
一位开悟圣僧修到开悟证果以后,他驱除妄想证入涅槃,说了四句开悟法语:
「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;
知见无见,斯即涅槃。」
是说当他开悟见性以后,才了解「知」是修道过程中的前方便,如果修道见性以后还有一个知相,知见仍然立知,这又是起了一个无明,起了一个法尘,这也同样没有见性。所以净上不可安净,知见当中不可安一个知见,如果再安一个知见又变成无明了。所以真正的知见是无见。什么意思?就是说你知道了就知道,不要再加一个知,这样又变成无明了,所以叫做知见无见,当下即是涅槃。「知本能知,见本能见,知见立知,即是无明本。法身在果位本清净,净中不可安净,安净便成不净,皆成净相。」这样诸位清楚了吗?比方说,有一天你修到开悟见性成佛以后,你就会知道法身本来能知,本来能见。你再安一个知、安一个见,就变成无明之本了。你的法身本来光明清净自在,你起一个念头,染污世尘变成无明。所以法身在果地时,净中不可再安一个净,如果你安净或安不净,当下有一个「净相」叫做无明本。是何原因?因为法身一尘不染,万法不立啊!
所以佛问阿罗汉:「你已证阿罗汉否?」阿罗汉回答:「我没有证成阿罗汉,如果证成阿罗汉,佛陀就不会为我授记,我已经证成无诤第一,证成阿罗汉。」因为阿罗汉本来无相,无相又安相,安立假名,安立假相,这样便成非阿罗汉。法身本来是光明自在、无相、无尘,是万法不立,一尘不染的啊!再安净安不净,安知安不知,安见安不见都是两头话,还住于法尘,这样诸位了解吗?这点非常重要喔!
总之,在修道的过程中,有些是让你入道的前方便,有一天真正见性以后,这个性有分别的作用,不过在分别当中不会染污世间任何尘埃,佛性在分别作用当中自在无染污,让我联想到【维摩诘经】里面这么说:
【维摩诘经】云:「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」
有一天你已经彻底见性,见性当下你自己的性有他的妙用,得到真空的法身以后,真空的法身能得无尽的妙用。譬如说能讲经说法、能慈悲喜舍,他能照顾需要照顾的人,安慰需要安慰的人,体会那些苦难的众生,他自性能起妙用。甚至看到红男绿女、高楼大厦、人家开好的轿车,他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看到五欲六尘他分明清楚。但是在清净的自性里面完全不动,不会被境所转,能转一切境界,这才是真正的功夫所在。所以叫做「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」这是功夫啊!
但是凡夫就不一样了,看外面一切境界,心就分别,结果糟糕了。不看没关系,一看就跳到陷阱里去,就染污自性,就无法收局,陷进去了,如何叫做「善能分别诸法相」呢?他不能善分别,却被一切法染污,所以不能自主因此陷入尘埃之中。所以会修道之人、开悟证果之人,活在这个世间非常自在,活着非常快活。哪怕是处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,他的心不会被这恶劣的环境所左右,自性自在解脱。【维摩诘经】说这些话,一语道破,说出了一个开悟证果人的心境。如果你有一天开悟证果,已经自在解脱了,就是这样「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」这就说出了一位开悟圣者的心境。
我们佛门有一种文法:「知即是不知」,知就是不知。那么不知就是知啰?世间人不知佛陀说此文法的用意,他将这个文法的用意解释错误,他把它解释为:「杀人就是没杀人,没杀人就是杀人。」糟了,是非不分这样不对。佛陀的用意在哪里呢?「知而不知」是什么意思?是说他对一件事情清清楚楚而正觉,但是不会对一切尘埃有所染污的意思,叫做「知而不知」。「不知而知」是说他的自性不动但能起妙用。这么高深的道理竟然解释颠倒,把意思解释成:「我看到就是没看到,没看到就是有看到,我杀你就是没杀,没杀你就是杀。」这样真是完蛋了,把这文法用错,把这文法用到落入因果,他杀了人叫做没杀人,北京话说「那还得了!天下大乱了!」那么我抢你的钱就是没抢钱,那还得了,所以他的作法变成落入因果。我们最起码要提倡几句话:「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」,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」。违背了佛陀根本用意,歪曲他的本来动机,说出了违背因果的事情,错了!所以我们如果不知道,就要请教明眼人,请教善知识不要自误误人。
他说所谓「无见」是建立在「知见」当中,由「知见」的净化叫做「无见」。我曾说过,我了解这件事的真相,知道以后我并不会执着在这「知见」里面,叫做「无见」,可见这「无见」是建立在「见」的当中,离开「见」并无「无见」这样说才对。所以一位修道修到开悟证果之人,他不会被法尘束缚,这才是真正的功夫。譬如当我演讲完了以后,晚上到寝室睡觉时,这个法相仍在脑海里旋转,脑海里还有佛法在那边流转,这就是被法尘所束缚。我们修道能将法尘净化掉,要用时用得出来,这才是真正的功夫。如果讲经讲完以后,这些佛法还在脑海旋转,停不下来挡不住,这叫做有法尘。同样的理由,「知见立知,即是无明本。」你知道就好了,不要把这个「知」耿耿于怀,脑海里净化不了,这样就是被「知」这个「知见」将你绑住、困住了,这样又不对了。所以真正修到有涅槃境界的人,他绝对远离知、不知,远离见、不见,进入中道实相的不二法门,才是我们真正的诉求。
我们把这位开悟圣僧的法语,多听几次熏习自性,你修道就有一个入门处了:
「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;
知见无见,斯即涅槃。」
诸位这样清楚了吗?这非常重要。我们在修道过程中,了解一切法清楚以后,是值得恭喜的,但是我们不可将一切法,始终放在心里耿耿于怀,这样反而被一切法绑住了。何况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就是没有自性的,既然没有自性,它是空性、无常幻化的,你把它放在心里不是反而积了一堆病?所以说一切法不可得这是百分之百正确。既然一切法不可得,你又将一切法放在心里,这分明就是愚痴。我联想到一位开悟圣僧讲了两句话,他说:
「诸法究竟不可得,无有遗余毕竟空。」
你说世间任何一法它不空吗?哪一个法是可得的呢?你说这间房子,纵然在你这一世看不到它腐化、塌下、倒下,但是起码在经过一百年二百年甚至三百年四百年,这间房子总有塌下的时候,虽然乍看之下这间房子是富丽堂皇的,不过你放心,它是可坏性的,不是独立性的,它是无常性的,不是永恒不变的,所以诸法毕竟空。
这部车你很喜爱,刚买回来而已,但是你开出去后,何时起变化无常谁都无法预料。以前有一位小姐到监理所考试回来,考取驾照就去买了一辆很美很流线型很可爱的车,开出去经过高速公路,没考虑才刚考取驾照就上高速公路,为了超车提早转向,结果被货车辗过人车双亡,发生了这个惨剧。她当初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,车无常人也会无常!所以世间有一句话:「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」所以我们修道当中,随时随刻要有危机意识,具有危机意识,这个人多少有一点善根,做事很谨慎,会爱惜生命,爱惜他周围的一切。总之「诸法毕竟不可得」这是一切法本来面目。【大般若经】说:
「何谓诸法自性?诸法自性不可得,是名诸法自性。」
佛陀说什么是「诸法自性」本来的面目?即是说一切法它本来的面目如何?说白话一点就是这样,他说:你要知道喔!诸法本来面目当下是不可得啊!为何不可得?因为它是构成缘起,因缘所起的一切法,这种法哪里是常而不变呢?不但不是常,同时它是可坏性的,会起变化的。所以才说诸法不可得,诸法无常是诸法本来面目。「自性」是永恒不变的,但是诸法有可能吗?不可能。所以诸法的自性就是没有自性,没有自性就是可坏性的、空性无常的、不是永恒不变的,因为它是因缘所生的一切法,因缘所生的一切法,没有一个法不经过「空」的洗礼,一切法没有不经过「无常」的变化。
世间最坚固的、最硬的就是金刚,经过几百年几千年几亿年,还是很不容易腐化、毁坏,但是你放心,金刚钻石总有一天也会变成毕竟空、变成无自性,为什么?因为它是「因缘和合」,同样是因缘和合的东西。因缘和合的东西都是脆弱的、可坏性的、不是独立性的。何况我们人生活在世间,寿命有六、七十岁,七、八十岁,八、九十岁甚至一世纪上下,我们向他恭喜,纵然长寿但也免不了要经过无常的洗礼。所以开悟圣僧才说出了诸法的本来面目「诸法究竟不可得,无有遗余毕竟空。」
所以我常说:佛法就是因缘法。因为你看世间任何人事物,包含这个地球、包含一切山河大地,哪一样东西可以远离「因缘」这两字呢?实在没有了,实在找不到任何一样东西说它不是因缘和合的,每一样东西都是因缘所和合的啊!譬如说人好了,人是地水火风所和合,地者就是身体,因为较坚固的东西所以叫做「地」,骨头、头发、牙齿,这是「地大」。「水大」就是身体的水份,我们人如果没有水份,就变成死人、变成枯木了,像流鼻涕、流汗、血液这全都是「水大」。「风大」就是我们人的呼吸,我们人如果一口气上不来,哇!找他阿公吃咸粿去了︵台语,意即往生了。︶,这是由「风大」组成。我们不能没有温度叫做「火」。因为我们不是冷血动物,…
《见性成佛 第十五天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