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见性成佛 第四天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这样就没错了,叫做「回光返照自观自」。观照自己的心,将心守住,最后的胜利者、见性者、转凡入圣者,非你莫属。

  「回光返照自观自」接下来「历历分别原来是」「历历分别」就是一念不生,分明如是。此时你虽然观照自性,观照自性的当中,你的性,任何起心动念,不论是由体所起的作用也好,或作用归体,达到体用自在的时候,你能历历分明、清清楚楚。你参禅见达本性的时候,你的心不会含糊,能灵灵觉觉,明明白白,每一个动念你都清楚,每一个动作你都自觉,每一个思想都灵灵觉觉,此时,向你恭喜了。「历历分别原来是」全是自家宝藏,自家本地风光,全部是你本来面目,由你的佛性所起的妙用啊!「识得自家大宝藏,从斯受用无穷尽」「自家宝藏」就是你的本来面目,你的如来藏性,就是你的佛性,你已经明心见性了,从此以后一切施为动作都是由你真空自性所起的妙有,也就是由清净的本性所起的妙用,恭喜你了。四句偈再念一遍:

  「回光返照自观自,历历分别原来是,

  识得自家大宝藏,从斯受用无穷尽。」

  这是告诉我们修道不可离开心,因为心就是道,禅宗的诉求就是要「见性」。所以我们不但不可起心动念,同时要将起心动念净化掉,净化了还不够,还要见性,见性后才能起妙用。所以来看禅宗的公案,禅宗那些开悟圣僧一旦开悟本性后成就圣人,一山游过一山,一省游过一省,一乡游过一乡,一村游过一村,在全国东西南北四处云游,随缘度化无量众生。在这过程中,他的心都没有染污一切法,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此。担心的是未见性,若见性,一切都好说。

  所以如本刚才说,见性的人、开悟本性的人,这是最可贵的,最有价值的,甚至是最神圣的,世间没有任何宝物可以和见性较量。为什么?因为见性之人当下就了生脱死,他无尽的庄严福慧,成就他的无上菩提。一个未见性的人,始终是生死凡夫,在三界中周旋不出。做天神,做阿修罗,堕落地狱、畜牲、饿鬼,始终在三界周旋不出,真可怜喔!六道轮回不快活。所以明心见性才是我们的诉求,道理在此。

  梁武帝要受菩萨戒时很欢喜,他很不简单,对佛法也相当深入,经常打斋供僧,印书造桥铺路等,做种种功德,是一位具有菩萨心肠的皇帝。但他贵为皇帝身段却始终放不下来,在受菩萨戒时,照理要顶礼授戒和尚三拜,但因他没有放下身段,以致拜不下去,以现在的名词叫做「贡高我慢」。因为他心里想:「我是全国人民百姓的皇帝,今天竟要向你这位出家人顶礼,若让全国人民知道会没面子。」所以,要登坛受菩萨戒时,梁武帝将慧约禅师拉到旁边说:「师父,我在这里向你顶礼三拜,但公开场合我不向你顶礼,好不好?」因为没有拜,不能完成菩萨戒仪式。「还有,我顶礼三拜这个动作,不要向全国百姓讲喔!不然我会没面子,一国之君向你顶礼,让人知道了,我会不好意思,会被人取笑。」慧约禅师说:「仁王仁王,我会遵照你的意思,但我也有一个条件,我接下来的动作,你也不要向全国人民百姓讲喔!」话一说完,慧约禅师就运用他的神通,纵身空中,神通十八变,一会儿变成一朵很大朵的彩云,又变成一朵莲花,一会儿身体变成几十丈高,再变成佛菩萨,然后再化身一朵彩色的云在半空中飘呀飘::飘到房间里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,这个瓶子瓶嘴宽度不到三公分,慧约禅师由瓶中发出声音向梁武帝说:「殿下,我今天这种动作,神通十八变,种种的状况,你看过就算了,不要向全国人民百姓说哦!知道吗?」诸位啊!这时梁武帝心里想:「糟了,我有眼不识泰山,我拜的是一位开悟证果的圣僧啊!」他那时不知要哭还是要笑,不知该欢喜还是忧愁,心里很复杂,当下就跪下说:「圣僧,弟子我慢,我刚才所说的不算数。」居然说不算数,因为他拜的是圣僧,否则看梁武帝有没有办法神通十八变?变大变小,变成彩色的云进入瓶子里,百分之百不可能,所以皇帝如何和一位开悟圣僧相比较呢?无法比较。

  由此典故我们就可以了解,一位明心见性的圣者,是尊贵的,是人天导师,是善知识,能教我们出离三界,了办生死的明师,我们怎还会拜不下去?任由我慢心在作怪呢?所以由慧约禅师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知道,圣僧不愧是圣僧,但是圣僧也是由凡夫僧一步一步修行而来,最后见达本性,开悟证果。因此我们对明心见性的圣者是尊重的、是赞叹的,我们要向他学习见性之法,明心见性后,如果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,有四种自在。

  见性不是语言文字可以形容的。见性以后,它的好处是无量无边举之不尽,说百千劫都说不完,但是我运用经典,说明明心见性后证得八地以上的菩萨有四种自在,诸位听好。第一无分别的自在。第二剎土自在。第三智自在。第四业自在。诸位当中若有人明心见性,证得八地以上的菩萨,向你恭喜了,就有这四种自在,其他的经典则说有十种自在,我从中提出这四种自在让你了解,若要说十种自在,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第一种自在叫做「无分别自在」是什么意思呢?「无分别自在者,八地菩萨舍一切功用之行,能得到无功用行,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,而得自在。」你若证得法身,也就是见性的时候,登上第八地菩萨,向你恭喜了,你有「无功用行」。所谓无功用行者,就是本身已经达到修行用功不必刻意,不用存心作意,具有自发性,自己会生起用功修行这股强而有力的修行之心,这就是「无功用行」。同时,在一切法能远离一切分别之想,就是已经达到「平等心」,不但达平等心,而且能净化法尘而得自在。不错,有人讲经说法后,尚有法尘缠心无法净化,还有法执存在,八地菩萨没有法执,已净化了,有此自在性。

  第二叫做「剎土自在」。「剎土自在者,又作净土自在。菩萨在第八地时,深心清净能自由出生于各种国土,而且令诸剎土亦得清净。」简单说剎土自在,又称为净土自在,因为菩萨既然见性登上第八地,在其心深处,已经达到清净自在,所以他能随心所欲的选择十方世界任何一个净土去投生,其准确性很高,绝不会出生错家庭或国家,而且能更加庄严净土。所以这第八地以上的菩萨不简单喔!接下来第三叫做「智自在」「智自在者,菩萨在第九地善慧地得到无碍智,演说诸法皆称理自在。」意思是说你若见性以后,登上第九地,所谓善慧地的时候,向你恭喜,你可以讲经说法,具世间智、出世间智,达四种辩才无碍:法无碍、义无碍、词无碍、乐说无碍。因此讲经说法滔滔不绝,如行云流水般,亦如涌泉之不绝,度化无量众生,是为说法无所障碍,如此度众生才轻松啊!

  一些未见性的人讲经说法道理不通达,说此碍彼、说彼碍此,不然就是以偏概全,只说方便法,如此一切智慧尚未成熟就没有办法度众生了。度众生总是受限,无法让众生得到了义法、圆满法。你看唐朝清京国师,他有「七皇帝之师」之称,皇帝都向清凉国师顶礼,他能够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,众生要听什么法,他有他心通,能为众生说其欲听之法。譬如我们这里有几千人在听经闻法,我将法一说下去,只有一音而已,用我们自己的母语去讲,那声音在上海人来听变成上海话,广东人听了变广东话,北京人听了变北京话,福建人听了变福建话,德国人听了变德国话,日本人听了变日本话,美国人听了变美国话,德国人听了变德国话,变得如此殊胜、庄严,「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」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用母语说完后,每一位众生听到之后,变成我专门为他说法,他想听四圣谛就变成四圣谛法语,想听十二因缘就变成十二因缘的道理,想听六度波罗密就变成六度波罗密的法音,想听三十七道品就变成三十七道品的梵音,想听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就变成我为他演说六百卷大般若经,这样才称为殊胜庄严微妙啊!第九地以上的菩萨就有这样的本事,叫做「智自在」。要得到「智自在」,先决条件要经过见性的阶段。所以,修行无论如何要回归原点,要「回光返照自观自」。

  再来,明心见性以后,证得第八地以上的菩萨四种的自在中,第四种叫做「业自在」「业自在者,为菩萨在第十法云地时,于诸烦恼业缚,悉能通达更无障碍。」简单说,你若修得明心见性。证得第十地法云地时,比起前面的第九地、第八地乃至前面的第七地是更加殊胜,其一地比一地的境界更高,最后进入等觉成就佛道。在第九地时,所有的贪瞋痴无明烦恼都逐一净化,束缚不了菩萨,其见思惑早就断尽,尘沙惑也已净化完毕,要进入等觉菩萨的时候了。烦恼无法束缚菩萨,一切都可以净化疏通开来,一切无障碍叫做「业自在」,这样诸位明白了吗?所以「明心见性」就可以得到这四种自在。如本再念一次,明心见性八地以上的菩萨有四种自在:第一无分别自在。第二剎土自在。第三智自在。第四业自在。

  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,要好好用心参禅悟道,这绝对没错。所以在修道的过程中,你若能见性一切都好说,尤其你见性以后,要讲经说法不必看讲稿,讲经说法滔滔不绝啊!就像沸腾的开水一样源源不绝。讲经很有体系、思想、组织,滔滔不绝而说,你看释迦牟尼佛自己说:「我已经辩才无碍,虽然讲了四十九年的佛法,但是佛法还没说完喔!」他说了四十九年的佛法,这些佛法仅仅如大海中的一滴海水而已,未说的佛法还有如大海的水那么多。所以能讲那么多的佛法,那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了,可见「见性成佛」这个法门,为佛弟子怎么可以将它疏忽和马虎呢?太神圣庄严了。

  见性先决的条件要回光返照!因为道在心里,离开心并无道,道就是心,心就是道。开悟圣僧才告诉我们这四句解脱庄严,教我们如何入道入门的道理。再念一遍:

  「回光返照自观自,历历分别原来是,

  识得自家大宝藏,从斯受用无穷尽。」

  你若能按照这四句偈颂去修持,要见性成佛,要得到实相无相之…

《见性成佛 第四天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