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走路都失神,差点撞上墙壁,这才知道布施不简单呢!
你看,这样如何谈解脱?如何谈修行呢?实在心生惭愧啊!惭愧是很斯文的话,真的会生羞耻心。所以我们修道要真枪实弹,不要纸上谈兵,布施不是用嘴巴说,要付诸行动,慈悲也不是口号,要付诸行动。所以我们刚开始无法多布施一点,布施太多会痛苦,那就布施少一点,布施到不会心痛时,然后再慢慢增加,最后将财施喜舍完,不会心痛的话,这个人就算入道了,这才是有功夫。
布施是如此,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这六度波罗密,亦复如是。应该如何?「无住生心而修六度万行」这样才真正是如来接棒人,问何原因?因为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这些法也是生生灭灭,既然一切法是如幻如化,不可得,不可住,得也得不住,住也住不得。因为诸法是无我空性、缘生缘灭。所以我们修道就是如此,修行就是修此幻化佛事、水月道场,在空幻的佛事当中去得去住。
的确,例如如本法师在此讲经,已将近三十分钟,这也是水月道场,幻化佛事。如幻如化、真真假假、假假真真。你说它是假,如果是假的话,有那么多人听闻佛法后,冷暖自知智慧开启,明白道理,所以不可说它是假的。你也不可以说它是真的,若是真的,那么刚才讲了三十分钟,请问这三十分钟如幻如化,如今又何在呢?不存在了。它如幻如化不可得、是假相,但是在假相当中,在言谈当中,真理在宣流变化中启发你多少善根,成熟你多少慈悲喜舍,让你见性成佛啊!所以佛陀说得对:
「转大幻化*轮,做幻化的佛事,在幻化的佛事,幻化的*轮中,令众生明心见性,开悟证果。」
如此说来,讲经说法重要吗?非常重要。因为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皆以弘法布教度化无量众生,成就他无量辩才,无量的福报,成就他无量的大智慧,无量的大慈大悲,为自己铺路,广结无量法缘。所以佛陀讲经说法时来支持他、赞助他、庄严道场的、共襄盛举的有几万人几亿人,无量无边啊!所以有一句话说:「未成佛道先结人缘」有道理。佛陀讲经的时候,听众是人山人海好几亿人,天上的天神、陆海空所有的孤魂野鬼、天龙八部、诸佛菩萨全都驾临听佛陀讲经说法。人民百姓也都扶老携幼在道场内听佛陀讲经说法,这是佛陀多生累劫和所有的人广结善缘所致,因此佛陀说「未成佛道先结人缘」道理在此。
若不结善缘,人缘、人脉就狭隘,做起事来障碍一堆。人面广阔的人,面面俱到的人,做事情能得心应手,扭转乾坤无所障碍,这是多生累劫与人结善缘,广结法缘所致。所以佛陀主张我们要多讲经说法,对自己而言能增长大慈悲、大智慧,别人听闻我们讲经说法,也能悟明见性成佛的道理,对方得大法益可开悟证果,可见「转大幻化*轮,做幻化的佛事。」重要吗?非常重要。因为非常重要,如本法师发了一个愿:「生生世世不来人间便罢,若来人间要无尽讲经说法,度化无量有情,让每一个人和我们一样,步向无上佛道,最后成就佛道。」开悟圣僧的四句偈再念一遍:
「对境无心了凡尘,无心犹非真修行,
无住生心修六度,方为如来接棒人。」
这四句偈不但庄严,且让人知道修行的门路。接下来要说佛法谈修行,要在生活中去体悟、去正觉,佛法不能离开生活,离开生活没有佛法。过去无量诸佛、现在诸佛、未来诸佛若脱离这种观念而说佛法的话,皆为魔说。事实上,十方三世所有诸佛,之所以讲经说法,无非是为了启示我们,佛法要在生活中去觉悟。所以有一位开悟证果的圣僧,他在生活当中悟明佛法见性以后,说出四句偈,我们来看他悟的理论:
「搬柴运水非别物,穿衣吃饭亦是他,
来来去去不着相,法王出世更无差。」
这四句偈非常庄严。他说「搬柴运水非别物,穿衣吃饭亦是他,来来去去不着相,法王出世更无差。」这位禅师有一天在搬柴、砍柴时心中反问:是谁在砍柴?谁在搬柴?谁在运水?谁在扛水?之后他就悟入了「非别物」。原来没有佛性,谁有办法搬柴、砍柴呢?没有佛性,谁有能力搬水、运水呢?「非别物」不是别人,是佛性支持住,你才能够搬水、运水、砍柴、搬柴,所以说非别物,这就是暗中启示我们,无佛性在搬柴运水,你只是行尸走肉、一具尸体而已。一具尸体没有精神支持,有能力去搬柴运水吗?百分之百没办法。也因为没办法,所以唯有佛性在作用,你才能搬柴运水呀!所以在担柴运水当中回光返照、明心见性。他又说不但搬柴运水是佛性的作用,乃至穿衣吃饭亦是他,谁在穿衣服?谁有能力穿衣服?之所以有能力穿衣服,就是佛性有分别、有知觉、有作用,因此才会穿衣服。没有佛性,躺在那里如同行尸走肉,如同活死人躺在那边不会动啊!怎么还能吃饭呢?参这个公案。
他说「穿衣吃饭亦是他」也是这佛性就对了。所以搬柴也好、运水也好、吃饭也好、穿衣也好,都是佛性在支使,在来来去去运筹。有人说:搬水我也会、运柴我也会、吃饭我也会、穿衣我也会啊!但是因为你没有见性,有染污,你本身既然没有见性又染污,当然就无法开悟证果,祖师也是如此告诉你,离开搬柴运水,离开吃饭、穿衣、行住坐卧等,没有办法见性,无法契会佛法,也没有佛法。意思是将佛法落实在生活当中去体会、去觉悟而已,这就是中道法、实相法、不二法门。所以他后面又加一句「来来去去不着相」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诉求。像前面所说「对境无心了凡尘」与这「来来去去不着相」有异曲同工之妙,是相辅相成的,只是名词不一样,但是方向、归属和目标都一样。「来来去去不着相」、「对境无心了凡尘」搬柴运水、吃饭穿衣、行住坐卧,当下了凡尘,不着一切相,这就是真正的功夫了。你做得到这样的话「法王出世更无差」,十方三世诸佛,来人间也只是如此,差别是他做得到。
「对境无心了凡尘」诸佛示现人间,在顺境逆境当中,他不会着相,能自性解脱,他在操作电脑的时候,如人饮水冷暖自知,他心里解脱。在日常生活中所做一点一滴的工作不会着相,了凡尘。要净化一切相,你不把它净化却耿耿于怀挥之不去,那种阴影永远笼罩在你心里,你永远要做三界的苦命儿,在六道中团团转,道理在此。如果你做到了凡尘、来来去去不着相,你和十方诸佛来人间没有两样,你就是佛,佛就是你,你和佛没有差别,道理在此。
所以今天讲这些偈颂,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,都太庄严了,全都是要令你见性的话,全都是让你入门、入道的话,让你开悟的话。所以看完后,真想把这些字吞下去。再念一遍:
「搬柴运水非别物,穿衣吃饭亦是他,
来来去去不着相,法王出世更无差。」
总之,如果你在行住坐卧、来来去去当中,你一会儿去南部,一会儿去北部,一会儿去台北、桃园、新竹、苗栗乃至到宜兰、台东、花莲,到丰原、台中、彰化、云林、嘉义、台南、高雄、屏东、南投、金门、马祖、澎湖,全部跑一遍若你没有着相,对境无心了凡尘,那就恭喜你了,你那解脱的意境、自在的意境,是光明无束缚的意境,你老人家就是圣人。相反的,来来去去着了一大堆的相在心里,耿耿于怀,你没有自性解脱,你与凡夫没有两样。
以前有一个人很有布施心,应该夸奖和赞美他,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住相住得太严重,太执着了。他有一次告诉我:「师父啊!我看到一个人非常贫穷很可怜,我布施一具棺材:::。」他「棺材」还没说完我便接下去说:「这具棺材是你布施的,你已经讲十次了呀!」他一时间很不好意思,他常常挂在嘴上,可见就是耿耿于怀,心中有相、有住、有念,挥之不去,这具棺材的相在心里,永远拿不掉,变成有病,常常挂在嘴上讲也有病啊!那一具棺材在心里压很久了,他却无法将它净化。布施是好事,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我们要恭喜、赞叹、嘉许。但是常常说,棺材把他的心压住,压了十几年,压得牢牢的,已向我说第十次了自己都不能自觉,我说:菩萨呀!你已说第十次了。所以一件事常常说是一种病。
还有一位菩萨到台北木栅动物园参观以后说:「这台湾猕猴很漂亮,屁股红红的,很会吵架打架,很会争吵。」心里一堆猴相,见人就讲,讲了很多次,说去木栅看那些猴子。诸位,心中有相,有境,有尘,要如何论修道呢?所以「来来去去不着相」这是解脱的话,意思不是叫你不要说,说一次二次人家知道就好了,不要常常挂在嘴上,说久了以后,就是没有解脱,法还在心中,境在心中,你就无法自性解脱。更严重的是晚上还会做梦,那都是住相的后遗症。以前有一位菩萨布施以后结果后悔,要把钱拿回去,我也是还给他。欠三宝是不好的,这种布施没有解脱,布施后想想后悔了,我们要还钱给他,不还他不行,否则到处毁谤就糟了,所以他收据拿来以后把钱还给他。布施也是一种修行,布施如果没有解脱,后悔了把钱要回去,真的有这种人。所以,你不要说布施人人做得到,时常布施有喜舍心的人不会觉得心痛,他知道人家需要帮忙,我们就来喜舍,帮助对方渡过难关,他正在落魄,正感凄凉的时候,我们要去帮忙他支持他,我们并不希望他一定要回馈或报恩,都不用,他要不要回馈是他的事,和我无关。多帮忙人家是好事情,广结善缘呀!所谓「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」在多生累劫的未来和人家多结法缘总是好事呀!世间人说为自己铺路,你不会赔本,佛门叫做「福不唐捐」。
总之,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,心里有相,就是没有解脱,心里若罣碍就没有解脱,心里如果还念念执着某一件事情,就是没有解脱,还有生死,这是凡夫的心境。圣人他事情发生后冷暖自知,事过就净化掉了,随用随净化这样才叫做解脱。如果用了说了做了仍然一堆相住在心里,挥之不去,无法驱除净化掉,这当然要做个「衰尾道人」(台语)了。
号称修道,却不能净化他心里的法尘,这也是一种修道的病,所以来来去去都着了一堆相,这样和凡夫没什么两样。真正有功夫的人,他遇到逆境到来,就逆来观破;顺来,他能接受,在顺、逆境当中以智慧观照,他有办法疏通,四两拨千斤,全都不会障碍他的自性,他的心不会罣碍,自性解脱,有智慧就有这种好处。所以说智慧胜过金银财宝,你看有钱人自杀的很多,有钱人痛苦不快乐的也很多,有钱人也有生死轮回呀!见性有智慧的人,有钱快乐,无钱也快乐,自性解脱啊!在来来去去当中没有执着,这就是真正的功夫了。
有一位律航法师,是一位中将退伍,做过防空司令,出家之后很用功,参禅、悟道乃至念佛,到后来自性解脱,在临命终时穿上海青,将随他出家的徒众集合在大殿说:「你们看,我律航老来能出家,我四周没有眷属在这里哭哭啼啼,不会影响到我,这是何等自在啊!我的身体没有病苦,心不贪恋,意不颠倒,我现在一入禅定,就要坐化了,我平常有见性念佛,今天才有这种功夫。」话一说完就坐下来,大家围绕在他旁边助念「阿弥陀佛」的圣号,「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:::」在大众念佛的声浪中,渐渐西逝了。「来来去去不着相」一生南征北讨,抗日剿匪,一切阴影在念佛的声浪中,一一净化,最后就坐化了,承蒙西方三圣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的接引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「来来去去不着相」「对境无心了凡尘」对律航这位圣僧而言,是最好不过的写照了。
所以修行就是修这个窍门而已。「净」,就净这个窍门而已,因此按照祖师的法语去用功修行,你我大家若不开悟证果,难矣!换句话说,大家依教奉行,听开悟圣僧这些开悟见性成佛的法门,你我大家要步上菩提,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难事,就在眼前啊!结束之前,如本再念一遍,以后这带子流传几百年以后,那时候的人说中华民国台湾宝岛有一位如本法师,说「见性成佛」这个法门,我就变成他们的偶像了,好,来看圣僧法语:
「搬柴运水非别物,穿衣吃饭亦是他,
来来去去不着相,法王出世更无差。」
《见性成佛 第三天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