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喜宴的期间,大家相处时*味会很重,心里彼此对立而不喜悦,这喜宴是好事,却因你的独自决定,让大家痛苦烦恼,岂不是得不偿失。
三、全部以荤食宴客,这是儿女的共业,可说是没有福报的,家庭是复杂的,有时父亲学佛,母亲没有学佛;或是母亲学佛,父亲没有学佛,父或母其中一位,又是在家庭里是决定掌控主权时,他又是没有佛教观念,甚至无神论者,都是信自己的,信美钞台币的,这下就严重了,你在家庭里又没有份量,说话别人听不下去,又是晚辈,在这种种因素之下,几乎难关重重,无法突破之际,你就不得不顺从这股共业了,无奈又能如何呢
简而言之,结婚是好事,但为了圆满喜事,大家应该坐下来谈,如果是佛教徒,那就好说多了,如果家人有少数是无神论者,或是信仰外道(梵语tirthaka),这是很难平衡的,佛教徒仅能以尽心尽力,争取到自己心愿中的某一标准而已!毕竟!世事如棋日日新,往往你想如此,但事与愿相违,今日虽存,明亦难保,人生几何!是否考虑在苦短的人生里,少造点杀业,与自己与子孙当下为未来铺路,岂不是美事一桩!仁者试想,结婚是人生一大事没错,但是一大事之下所惨死的众生也是一大事,如果宴客时,一桌上有一只鸡,若请一百桌,岂不是要杀死一百只鸡;如果一桌上有一条鱼,若请一百桌,又要杀掉一百条鱼;如果一桌上有十只龙虾,若宴客一百桌,就要杀死一千只龙虾,以此类推,你这桩结婚喜庆是很神圣的一日,也因为你神圣的一日却杀死无量的可怜众生,它们活着好好的,自由自在的,是无辜的,它们之死是因为你的结婚所带来的庞大灾难,这浩劫是因,未来因缘(梵语hetu-pratyaya)成熟,果报岂可抹煞!
愿云大师云:千百年来碗里羹,怨深似海恨难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声。
佛陀为何要弟子履行不得杀生呢
意义何在
动机如何
有五点立场不可杀生食众生肉:
一、杀生(梵语pranatipata)害命,吃众生肉,罪业深重,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。
大智度论云:诸余罪中,杀业最重;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
二、杀生食众生肉,违背大慈悲心,因为利他度他都来不及了,岂可又加害杀它、吃它!
梵网经云:夫食肉者,断大慈悲佛性种子,一切众生见而舍去。
三、一切众生(包含六道)皆为过去生中之父母、眷属,若杀而食者,即是杀自己的父母。
四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若修行,人人皆可成佛,是故,佛陀言:汝等是未来佛,我是已成之佛。
五、因果循环故,有杀因,就有杀果,果由因而来,无因则无果。因果平等,因果不会错乱。正所谓:吃人半斤,还人八两,不增不减是也。
梵网经云: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,故六道众生,皆是我父母,而杀而食者,即是杀我父母。
法苑珠林卷九十三云:食肉有十过:一、一切众生,皆为六亲眷属,今所食之肉,无非亲者。二、众生闻食肉者之气,悉皆惊怖逃走,故菩萨度化众生不应食肉。三、食肉者,断众生信根,令生诽谤三宝心。四、修行之人,若食肉,则不能出离,故不应食肉。五、食肉之人,乃因过去之恶罗剎习气故。六、食肉者不能成咒术,况学无上之圣道。七、学道之人,应视一切众生与己无别,故不应食肉。八、食肉者诸天贤圣皆远离之。九、不净所出,一切畜牲以不净业而成不净身,食之亦不净。十、食肉者死后,还堕于恶道。
59. 人生苦短数十年间,我有心出家,但出家的意志力不坚强,如何是好?
出家(梵语pravrajyaj)修行是一件很神圣庄严之举,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没有一尊佛不出家修行而可证成无上菩提的,正因如此,如果有心出家修行,就要当机立断,不可犹豫不决,不要为了某些不足以罣碍之事而罣碍,因而舍本逐末,这也未免太可惜了,何况出家修行在于了生脱死,成佛度生!
人生的确苦短,一晃即数十年,剎那即过,不修行也由不得我们再拖延岁月,日日消逝,内心岂有可安心之处,毕竟生死无常,命亦呼吸间。如果善根成熟,因缘具足,学佛知见正确,这就是该跨出三界,欲证菩提的时候了,有因缘而空过,人生是没有几次可空过的。
世上有多少人曾经自白言:我在二十来岁曾经想出家修行,但是父母阻碍,家人劝退,有男女朋友……因素极多,也因为有因素所碍,故欲出家修行不能如愿,这是出家前之障碍,我自己愿力不坚,道心薄弱,如今婚嫁数十年矣,逐渐老迈,出家修行已成梦幻。
世人几乎十之八九会因为有种种障碍而出不得,于是陷入火宅(梵语adiptagara),到头来已迟,是故,如本常言:学佛要创造因缘,改变因缘,净化因缘,缔造因缘,没有因缘也得成就因缘,因缘是人为因素的,佛教不是宿命论,更不是定命论,十方诸佛出家之时,亦有障碍,有逆境,有难关,但他以大愿力、大智慧、大道心、大悲愿关关突破,最后成就了他的宿愿--成佛度生。
没有天生的释迦,也没有自然的弥陀,一切生死涅槃自己可以决定的,烦恼菩提自己可以掌控的,轮回与不轮回自己也可以操纵的,三界出三界自己可以拿捏的,成佛与不成佛自己可以定乾坤的,毕竟,事在人为,上升下堕自己可作主。
善导大师云:渐渐鸡皮鹤发,看看行步龙钟;直饶金玉满堂,岂免残衰老病,任你千般快乐,无常终是到来;唯有径路修行,但念阿弥陀佛。
慧经禅师云:清清净净一灵光,剎剎尘尘不覆藏,万万千千都是觉,多多少少弗思量,明明白白无生死,去去来来不断常,是是非非如昨梦,真真实实快承当。
《佛学问答(第六辑)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