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佛学问答(第七辑)

  佛学问答(第七辑)

  

  如本法师

  

  1. 金刚经云:「如来说庄严佛土者,即非庄严,是名庄严。」是何意?

  

  2. 为何如来说法四十九年,却言如来无所说,说法者无法可说,是名说法?

  

  3. 学佛后是否一定要茹素,未茹素可否诵经?

  

  4. 对于捐大体之问题,请法师慈悲开示。

  

  5. 受在家菩萨戒后不能吃众生肉,可否买肉、煮肉给人吃?

  

  6. 受五戒后却犯邪淫,内心惶惶不安,请问如何忏悔?

  

  7. 尚在从事杀生行业,不知能否入佛门归依三宝?

  

  8. 近来有人提倡大乘非佛说,请慈悲释疑。

  

  9. 受五戒是否要五条戒律全受,或者可条条戒不同时日受戒?

  

  10. 杀人是不应该的,但知有人即将危害众人生命,可否将此人作掉?

  

  11. 劫富济贫如法吗?是否要背负因果?

  

  12. 我已受五戒,在宴席上可否以茶水向亲友敬酒,在何种情况下可开缘饮酒?

  

  13. 请问癌末之人要如何安顿其身心?

  

  14. 经中提到: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而六祖大师言:定慧等持。两者是否矛盾?

  

  15. 人往生四十九天内即随业投胎转世,为何会梦见已往生多年之父亲或亲人,要眷属为他作功德?

  

  16. 未来即将发生之事竟然在梦中先上演,请问这是怎幺一回事,可靠否?

  

  17. 何谓一念万年,万年一念?

  

  18. 何谓留惑润生?菩萨为何要留惑润生?

  

  19. 为何说一切法皆是佛法?

  

  20. 何谓不二法门?如何体会空有不二?

  

  21. 人生一片白茫茫,毫无方向,就这样了此残生吗?如何是好?

  

  22. 何谓「阿罗汉之四果」?

  

  23. 何谓「四种三昧」?

  

  24. 何谓大悲三念住?作何解释?

  

  25. 请问何谓三种念佛?如何下功夫?

  

  26. 佛门所谓三种慈悲,应作何解释?

  

  27. 善根成熟不易,应如何培养善根?

  

  28. 实相念佛如何念?

  

  29. 何谓「分段生死」与「变易生死」?

  

  30. 请佛说法有四无畏,何谓「佛四无畏」?

  

  31. 何谓「实相无相无无相」?

  

  32. 既已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是否就是无事道人,不假修行了?

  

  33. 何谓「寂照不二」?

  

  34. 请法师开示水与波的关系,去体会法身体用之真谛。

  

  35. 盂兰盆会之由来为何?民间说七月是鬼月,佛教看法如何?

  

  36. 如何修行才能达到业尽情空?

  

  37. 如何才算构成大妄语,其果报为何?

  

  38. 何谓「法无有比,无相待故」?

  

  39. 经云:「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」何谓「第一义」?

  

  40. 请法师慈悲开示如何照见四大五蕴皆空?

  

  41. 璎珞经云:『有而犯者,胜无不犯;有犯名菩萨,无犯名外道。』是何意义?

  

  42. 受五戒而杀死人,与未受五戒而杀死人有何不同?

  

  43. 观世音菩萨之道场在何处?民间传说其前世为妙善公主是否正确?

  

  44. 佛教对堕胎及安乐死之看法如何?

  

  45. 「婴灵」是否存在?

  

  46. 未学佛前自视高傲,曾恶心不敬尊经毁坏经典,破口骂僧,毁谤三宝,事后甚感后悔,不知如何忏悔?

  

  47. 疑心念佛能否往生净土?

  

  48. 金刚经大意在教导人「破相显性」,请问如何破相显性?

  

  49. 禅宗教人「看话头」,请问话头如何看?

  

  50. 为何六祖惠能大师教人不可住心观净?

  

  51. 请问法师我在家中自己作早晚课,该诵何经咒?

  

  52. 请法师开示「伽蓝菩萨」之由来?

  

  53. 世人观念认为:出家应存和尚本、尼姑本,才不会吃苦菜,真有这回事吗?

  

  54. 家属往生为何暂时不能哭泣与移动?

  

  55. 出家度众生成佛是美事,但全世界人人都出家了,那岂不是人类断种了?

  

  56. 何谓「一阐提」?一阐提之人可否成佛?

  

  57. 无知造业有果报吗?

  

  58. 救了一百人之功德,杀了一人之罪,可否抵消百人中之一位,则剩九十九位之功德,如是论功过可行否?

  

  59. 如何降伏「贡高我慢」?

  

  60. 「随喜赞叹」之功德如何?请慈悲开示!

  

  61. 何谓「食存五观」?

  

  62. 何谓「三十七道品」?

  

  63. 何谓「十八界」?

  

  64. 何谓「三涂八难」?

  

  65. 佛法讲「唯心净土、自性弥陀」,是否就否定「弥陀佛与净土」之存在?

  

  66. 家属亲人如何为命终之家眷作功德?

  

  67. 何谓「耳根圆通」?

  

  68. 为何「楞严经」先灭,何经最慢灭?

  

  69. 大圣佛陀教导佛子勿生分别,是否指善恶、是非、凡圣、因果不分?佛陀所指之勿生分别其真实义何在?

  

  70. 为何「人道」是六道中最好修行之处?

  

  71. 何谓「阿修罗」?阿修罗为何那幺好战?

  

  72. 何谓「四禅八定」?

  

  73. 何谓「六欲天」?

  

  74. 何谓「业感缘起论」?

  

  75. 请问地狱是唯心所现否?

  

  76. 为何佛说「忍辱」是一切苦行所不能及?

  

  77. 佛已证涅槃,得金刚不坏身,为何还要示现入灭?

  

  78.「出家人」是否可担任公职?参选民意代表?

  

  79. 「信仰宗教」只是为了求得心灵上之寄托,此论说对否?

  

  80. 大智度论云:「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」,放生应注意哪些事项?

  

  81. 「浴佛」之意义何在?

  

  82. 出家人可否认干爹、干娘、干姊妹、干兄弟?

  

  83. 何谓四智?何谓六通?

  

  84. 何谓佛十八不共法?

  

  85. 何谓九品往生?

  

  86. 何谓「四无碍辩」?

  

  87. 禅宗只破不立,何谓「破执法」?

  

  88. 为何修行人大多数皆「栖心净土」,「心归极乐」?

  

  89. 六祖惠能大师立「无念为宗」、「无相为体」、「无住为本」,其意境如何?

  

  90. 何谓「即心即佛」?

  

  

  

  

  

  1. 金刚经云:「如来说庄严佛土者,即非庄严,是名庄严。」是何意?

  

  

   释迦牟尼佛所说庄严心佛土者,心佛土在究竟地本来就是清净无相无色无形,何来又假借造作庄严,故云即非庄严。常人以庄严为庄严,而如来则以非庄严为庄严,真空妙有,强名庄严。

  

  修道见性者,心常清净(梵语suddha),不染世缘,日日无生,月月无为,年年自性解脱,光明自在,是为庄严佛土也。虽曰庄严,不可作庄严相,自性法身本空故,故曰即非庄严。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者,实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实无有法名为菩萨(梵语bodhi-sattva),怎可取庄严相,法身荡荡,无纤毫罣碍,云何是庄严?云何不是庄严?故云即非庄严,是名庄严。

  

  如来说庄严佛土立足世俗谛说,非庄严以胜义谛说,是名庄严以中道说,一即三,三即一。

  

  

  

  2. 为何如来说法四十九年,却言如来无所说,说法者无法可说,是名说法?

  

  

   佛本不说法,真性无法可说。如来证得究竟法身,犹若虚空故,说法者实无有法,本来无法,特为众生去除外妄诸惑故而说法,此法岂真实哉!众生既悟,则不用此法也,但虚名为说法而已!

  

  如来自身已证无上涅槃(梵语nirvana),对自身何用说法,法身本自具足圆满,无法可说,运悲度生,从空出假,济度迷情出苦轮,广演三藏(梵语trini pitakani)圣典,皆为迷界而说,佛之法身究竟空寂,不染所说之法,不沾一切众生,毕竟诸法本空,无有能所对立,故曰说法者无法可说,是名说法。

  

  如来说法解脱意境,犹如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,终日着衣不曾挂着一根丝。故佛横说直说,四十九年说法犹若未曾道着一字。涅槃解脱之道唯证方知,若言如来有所说法,即为谤佛,不能解佛所说义。

  

  

  

  

  3. 学佛后是否一定要茹素,未茹素可否诵经?

  

   学佛后在思想上、观念上都会起了很大的增上变化,渐入佛之知见,了知四生六道皆有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,一旦善根成熟,依此佛性精进各个皆可成佛,如是正见,名为佛见,若学佛有此正见者,当然一定自发性顺从茹素,而且心甘情愿,欢喜心吃素,法喜充满茹素。

  

  若未明茹素真谛者,虽学佛但内心无明(梵语avidya)与习气搅局,茹素的观念不能提起,学佛后吃荤者亦颇多;若真心学佛,理应茹素,毕竟吃众生肉得无量罪,因众生皆有佛性故,杀一众生亦吃众生肉,等于杀一尊未来佛故。又与众生结下深深恶因缘,生生世世果报纠缠不止,恩怨难消,感召世世得不如意…

《佛学问答(第七辑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