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如来于无上正等菩提,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, 是名无上正等菩提。
如来所得无上正等菩提, 于是中无实无虚。
诸法实相, 不可宣说, 佛为有情方便显示。
一切法性皆毕竟空, 不垢不净, 不生不灭, 无能宣说, 毕竟空故。
何谓无上正等菩提? 一切法真如, 是谓无上正等菩提。
诸佛无上正等菩提, 无增无减。
诸菩萨摩诃萨, 依止无增无减, 无所有为方便,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 由此为门, 集诸功德, 便证无上正等菩提。
菩萨摩诃萨, 住一切法自相空中, 为度诸有情, 入三三摩地, 大悲愿力所引逼故, 依此三定成熟有情。
菩萨摩诃萨, 成就二法, 一切恶魔不能障碍, 何者为二?
一、 观诸法皆毕竟空。
二、 不舍弃一切有情。
菩萨摩诃萨, 观法空时, 先作是念: 我观诸法, 诸法皆空, 不应作证, 我为学故观诸法空, 不为证故观诸法空, 今是学时, 非为证时。
心住一切法, 则有罣碍, 罣碍故有退没, 退没故劣弱, 心劣弱故, 便生懈怠。
菩萨摩诃萨, 除空、无相、无愿解脱门, 更无有余要所学法, 何以故? 三解脱门, 总摄一切妙善法故。
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, 上从诸佛下至傍生, 施尊贵下贱亦尔, 平等布施, 无所分别, 不观福田胜劣有异; 菩萨摩诃萨, 了达一切自相皆空, 空中都无上下差别, 故无异想, 无所分别而布施, 当得圆满一切相智。
菩萨摩诃萨, 要具足圆满一切善法, 方得无上正等菩提。
菩萨摩诃萨, 若有一善法未能圆满, 而得无上正等菩提, 无有是处。
菩萨摩诃萨, 于一切法无所取着, 能从此岸到彼岸故; 若于诸法少有取着, 不能从此岸到彼岸。
菩萨摩诃萨,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 与空相应, 最为第一, 最尊最胜, 无能及者。
大乘都无所住, 以一切法皆无所住, 何以故? 诸法住处不可得故, 如是大乘以无所得而为方便, 住无所住。
譬如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 不虚妄性、不变异性、 平等性、离生性、 法定、法住、实际、 虚空界、不思议界、
非住非不住; 大乘亦尔, 非住非不住。
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, 一切恶魔不能留难, 何等为二?
一者如说悉皆能作。
二者常为诸佛护念。
依胜义理分析诸法,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, 依此义故, 名为般若波罗蜜多。
观一切法平等平等, 皆以无性为性。
于诸法相求正
知, 说明菩萨; 若至究竟, 即名如来应正觉, 于一切法自相共相, 照了无暗, 清净具足。
住因位时, 名为菩萨; 若住果位, 即名如来。
通达诸法都无实事, 性相俱空。
自圆满无上佛道, 亦劝他圆满无上佛道, 欢喜赞叹圆满无上佛道。
离本性空, 无有一法是实是常, 可坏可断。
诸法真如, 是谓无上正等菩提。
诸法本来自性清净, 是菩萨摩诃萨, 于一切法本性净中, 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 如实通达,
心不沉没, 亦无滞碍, 远离一切烦恼染着。
诸佛说法, 随众根性, 虽说三乘而实一道。
佛无上正等菩提, 能证所证, 能知所知, 一切寂空, 是故无上正等菩提, 非难信解, 非难证得, 以一切法无不皆空, 如是信知, 便证得故。
性离文言, 心行处灭, 是名为法, 一切法性皆不可说, 若有所说, 即是虚妄, 虚妄法中, 都无实法。
如来常说诸法平等, 不可攀缘。
诸佛赞叹三事最为无上, 何等为三?
一者发菩提心。
二者护持正法。
三者如教修持。
菩萨最初发心, 超阿罗汉, 应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妙供养故; 菩萨第二发心, 超独觉地, 普觉我法二空,
所显平等真法界故。
如来觉一切法毕竟空寂, 证大菩提, 随顺世间假立名字, 故称为佛, 非为实有, 若有若无, 不可得故。
诸法性相, 不可表示、不可分别、 不可取着、不可造作, 一切有情, 设能如实了达诸法皆如幻化, 应本已证无上菩提; 然由有情于一切法, 不通达诸法皆如幻化, 故于诸去生死轮回。
为初学者说生灭如幻, 不生不灭不如幻; 为久学者说生灭不生灭一切如幻。
不着一切法, 而学一切法。
众生及诸法, 非以入无余涅槃时乃空, 从本以来常空。
菩萨不学一切法, 不能得一切种智。
五蕴如梦无自性, 响、影、焰、幻化皆无自性; 若法无自性, 是法无相, 若法无相, 是法一相, 所谓无相。
若一切法不空者, 菩萨摩诃萨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一切诸法中, 定性不可得, 但从因缘和合起法, 缘起毕竟空故。
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、 菩萨不可得、 行亦不可得、 行者、行法、行处, 亦不可得故, 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不行般若波罗蜜多, 一切诸戏论不可得故。
无上正法, 佛为根本, 佛为导者, 佛为所依。
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 何以故?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, 所以者何? 诸法自性空故。
菩萨观一切法毕竟空, 不生悭贪心, 何以故? 毕竟空中, 无有悭贪, 悭贪根本断故。
缘起、法住、法位, 不关如来出不出世。
众生实不知诸法自性空故, 不得脱六道生死。
行菩萨道而无所着, 诸法本空, 如幻如化, 无染无惑无动, 是名行菩萨道。
菩萨摩诃萨不净佛国土, 不成就众生, 不能得无上正等菩提, 何以故? 因缘不具足故, 不能得无上正等菩提。
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法可生疑处, 如五蕴乃至无上佛道, 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。
般若波罗蜜多, 是诸菩萨摩诃萨道, 乘是道,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当知诸法一性, 即是无性; 诸法无性, 即是一性; 如是诸法一性无性, 是本实性, 此本实性, 无造无作。
菩萨观一切法空, 无法性可见, 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 何以故? 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《性空世界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