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法门▪P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根之念头,起心动念皆为善念,这一切的动念,会使他生活在法喜充满中,所谓:助人为快乐之本,菩萨观看众生快乐,菩萨自己也快乐,正是此意。

  

  所以说,现生当中广种福德善根,在八识田中(阿赖耶识梵语alaya)当下就种下福德善根了,整个心田里都没有恶的种子浮现,而所流露的念头,都是福德善根之念,此人在临命终时,再加上勤念佛号,勇猛精进,为生死大业而发大心,自力功夫充足,佛力不虚,因此,自力与佛力,相辅相成,如鸟二翼,翔空自在,一剎那间,不隔毫端,瞬间蒙佛垂慈,接引往生,端坐莲花台,闻佛说法,永不退转,悟证菩提,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(梵语anuttara-sam=yak-sambodhi)。

  

  总而言之,一心不乱为正因,善根福德因缘是助缘,有互相辅助之功,有异曲同工之妙,何以得之?因为,福德善根是构成一心不乱的助缘,为了要达成一心不乱,必须广植福德善根;因此,二者之间,皆不可或缺,若缺一项,往生就有了障碍,唯愿净土法门之行者,应该有如是知,如是见,若如是知见,是名正见。

  

  

  △ △念佛法门有四种▽▽

  

  净土法门的行者,当下观三界如牢狱,视生死如冤家,又能了知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,发大菩提心,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,这就是显露菩提道心的见证;我们生于裟婆世界,苦难特别多,不如意之事,十之八九,处处皆是障道因缘,修行不易;处于五浊恶世,行道坎坷,退多进少,环境卑劣,犹如火宅。

  

  是故,大圣佛陀,开演净土法门,为大地一切众生,阐扬西方净土,显示出净土的正报庄严,与依报庄严,苦劝堪忍众生,发愿求生净土,踏实念佛,速离浊世,莫贪染世间五欲六尘之乐,应为生死轮回之苦而精进。

  

  念佛(梵语buddhanusmrti)法门极多,统摄经论于一极,普让净土法门之行者,有个正见认知,念佛法门可分四种,何等为四?分别叙述如下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△ 称名念佛▽

  

  何谓称名念佛?所谓称名念佛者,即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,于昼夜间一心专注,或一万声,乃至十万声,如是岁月既久,则念念不断,纯一无杂,临命终时,定见彼佛现身迎接,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矣。

  

  

  △ 观像念佛▽

  

  何谓观像念佛?所谓观像念佛者,即是观阿弥陀佛形象相好,口称佛名,则心不散乱,若心不散乱,则本性佛从而显现,如是念念不断,纯一无杂,临命终时,定见彼佛,现身迎接,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。

  

  

  △ 观想念佛▽

  

  何谓观想念佛?所谓观想念佛者,即是端坐正念,面向西方,心作妙观;或想阿弥陀佛眉间白玉毫相光,乃至足下千辐轮相,如是从上至下,从下至上,辗转观之,观想纯熟,三昧现前,临命终时,决定得以往生极乐世界矣。

  

  

  △实相念佛▽

  

  何谓实相念佛?所谓实相念佛者,即是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,本来平等,如是之念,即是真念,念念相续,三昧现前,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。

  

  我们佛门弟子,若能遵循此四种念佛法门而勤修,往生必成,面见弥陀,亲听法音,悟证无生法忍,圆成佛道,还入裟婆,广度无量有情。

  

  四种念佛法门中,以称名念佛,较适应于末法众生之根机,历代祖师大德,一向皆倡导称名念佛,称名念佛易于入门故,以执持佛之名号为正行。

  

  因为,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,以名召德,名

  十方,功德圆满,万行具足,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,不必更涉观想、观像、参究等行,极为简易,极为直捷;发大精进心,念念忆佛名号,肯信西方阿弥陀佛,决志愿求生西,如子忆母,无时暂忘,二六时中,净念相续,持之以恒,日久纯熟,念佛三昧,自然现前,若临命终时,蒙佛垂慈接引。

  

  称名念佛,容易实践,至为简便,不论在何时何处,皆可提起心念来念佛,让妄想纷飞之心,统一和谐,导归一心念佛,使心安住佛号中,心不离佛,佛不离心,心佛如一,无有距离,久而久之,念佛功力坚深,三昧(梵语samadhi)现前,不求自得。

  

  念佛之法有多种,现在将之归纳于一极,念佛可分十种,此十种念佛法,总摄称名念佛之法要,让修净土法门的同道,共参共研,共修共证,共登彼岸,分别叙述如下:

  

  

  

  △ 一、高声念▽

  

  何谓高声念?所谓高声念者,即在妄想纷飞,杂乱不堪,神志昏沉之际,即刻振作起精神,高声念佛,当下能把妄想纷飞之心念,一棒喝止!让妄想不起,如鼠见猫,不敢吭声,静悄悄;如是大声念佛,即有收敛妄心之功,是名为高声念佛。

  

  高声念佛,有十种功德,于业报差别经有如是记载,分别如下:

  

  

  

  高声念佛有如是功德,能自度亦能度他,利已利人;高声念佛,时间拉长,恐伤元气,致使喉咙发痛音哑,不可过久,妄想一止息,即转变低声念佛;一方面,也不会吵到隔壁的张三或李四;张三李四有善根就好,若无善根,我们念佛者,也唯有被挨骂诽谤之分,是故,要观看时机与场合,不得高声又吼又叫,不然的话,本想欲令妄想止息,让心地清净,反被挨揍,被挨骂,又增加一大堆烦恼,岂不是失去念佛的真义,唯愿诸大善信,能正见高声念佛之实义,其功德甚大,无法称计,难思又难议。

  

  

  △ 二、低声念▽

  

  何谓低声念佛?所谓低声念佛者,当精神散失,或劳碌疲惫之时,即可低声念佛来对治,令散失之神识,收敛统一,使菩提自性显露,名为低声念。在人多的场合可行低声念佛,方不至于吵到隔壁之人;低声念佛,念久以后,易生昏沉,易起妄念,亦可再转变高声念佛,可令妄念止息,任意调治妄想,无有定法,只要能达到妄念止息,那么,可随意高声、低声而念佛;『念佛法门』,其宗旨在于止妄,妄念止息,就是念佛之力,切记!

  

  

  △ 三、金刚念▽

  

  何谓金刚念?所谓金刚念者,指心气不适,体弱不堪,或人多场合不当,大声与小声念佛皆不便之时,可动用口唇,半明半默念,绵绵密密,历历分明,佛声在唇齿之间,心存虔诚,字字从心起,佛号从口出,声声从耳入,达成心到、口到、耳到,三到成就,自然容易入念佛三昧,别无疑惑,是名金刚念。金刚念是所有念佛法中,最易纯熟之法门,念佛之力较坚定,易摄妄想,易使心定下来,故名之为金刚念。

  

  

  △ 四、默念▽

  

  何谓默念?所谓默念者,若高声念与低声念,都不适合时机或场合,或心身疲惫不堪,或嫌金刚念也废口舌,或污秽不净之处,或沐浴便溺之际,不宜出声念佛,在此时此刻,默念即可用得到,将心系于佛号,用心无声默念,令心无妄,显露清净本性,名为默念。佛号太长不易念,默念四字佛号即可;默念佛号之时,心地照常听得一清二楚,音声历然,声不越窍,闻性内融,从闻入流,反闻自性,念念圆通,久久纯熟,自性显现,逐成念佛三昧。

  

  

  △ 五、记数念▽

  

  何谓记数念?所谓记数念者,人往往容易懈怠,为防懈怠之心,以及增长我们的念力,一串数珠不离手,念一声佛,手掏一颗数珠,念得分明,记得清楚,令心安住佛号,令妄心平息,自性显露,如是名为记数念。念四字佛号即可,不要念六字佛号,数字少好念,易入心;念在『阿』字上掏过数珠,或念在『陀』字上掏过数珠,以此念法,永恒不变,不得错乱,借此数珠来束心之法。

  

  昼夜不断,固定功课,由少成多,日子一久,念佛功力加深,久久纯熟,无念而念,然后记数亦可,不记数亦可;若静坐养神之际,不宜掏数珠,因为手一动,意识则动,精神不能安宁,切记!

  

  

  △ 六、摄心念▽

  

  何谓摄心念?所谓摄心念者,就是以念佛之法,统一杂思妄想为一念,令妄心平息,这种念法,无论出声默念皆可,或行住坐卧,从朝至暮,随快随慢,可自行调度,但须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听得明明朗朗,从此摄心,妄念自然止息,是名为摄心念。这种摄心念,不但能去妄念,最能养神,其利益极为殊胜矣。

  

  

  △ 七、静坐念▽

  

  何谓静坐念?所谓静坐念者,就是结跏趺坐,手结弥陀印,亦名法界定印,能除一切妄想,于静坐中,心安住佛号而念佛,是名为静坐念。如果老骨硬,可结半跏趺坐即可,或端坐亦可,只要身体自然平直,不动不摇,顺乎自然;不要硬性勉强作意将身体挺直,以免火气上升,也不要缩腰垂头,易入昏沉,舌抵上颚,有津液徐徐咽下,眼皮自然垂帘,不可装作。

  

  一切身体安坐完毕,就开始由心地下功夫,由心起念,由心耳自听,念得清楚,听得分明,由五分钟静坐起,然后再二十分钟静坐起,如是渐增时间,心地功夫,不散不乱,不昏不沉,当下可成就静坐念佛之功。

  

  依此心念心听的静坐用功法,即可都摄六根,念佛三昧现前,全妄全真,妄真不一不二,证悟菩提自性。

  

  

  △ 八、睡眠念▽

  

  何谓睡眠念?所谓睡眠念者,就是在睡眠中,心安住在佛号上,令妄想不起,为防止懈怠,勤策自己,莫以睡觉因缘,空过一生,随烦恼之业所牵绊,造业无穷,可不慎哉!睡眠之际,以吉祥卧姿势而睡,恭恭敬敬默念圣号,一字一字,一句一句佛号,心念心听;在睡眠中不可出声,一则不恭敬,二则易伤气。

  

  人的一生,睡眠耗去光阴大半,如此睡眠念佛,是废时利用,功效颇佳,念佛功深,必于梦中得见彼佛,面见弥陀,大放光明,亲蒙授记。

  

  大圣佛陀于佛遗教经,有演说睡…

《净土法门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业力不可思议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