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眠是障道因缘之例,对我们修净土法门之行者,有莫大帮助,与莫大的鞭策,现在叙述如下:
佛遗教经云:『汝等比丘,昼则勤心修习善法,无令失时,初夜后夜,亦勿有废,中夜诵经,以自消息,无以睡眠因缘,令一生空过,无所得也,当念无常之火,烧诸世间,早求自度,勿睡眠也;诸烦恼贼,常伺杀人,甚于冤家,安可睡眠! 不自警寤,烦恼毒蛇睡在汝心,譬如黑蚖在汝室睡,当以持戒之钩,早并除之,睡蛇既出,乃可安眠,不出而眠,是无惭人,惭耻之服,于诸庄严最为第一。』
佛陀的这一生番话,真是大慈大悲,悲心彻骨,句句鞭策我辈众生,莫以睡眠因缘,令一生空过,激发我辈众生,早求自度,『烦恼贼在我们的心中睡眠。』这句话,听起来最可怕,也是最实际的话,一日不将烦恼贼除掉的一天,就有一天的不安,那有闲功夫睡大觉!岂不是无惭无愧乎!
总而言之,学佛的同参道友,莫以贪睡因缘,空过人生,应策勉自己,早求自度,夜眠之际,应提起菩提道心,安住佛号,勿求妄念,摒息杂思顾虑,佛号字字分明,句句由心生,如是净念相续,于睡眠念佛中,即可成就睡眠念。
△ 九、克期念▽
何谓克期念?所谓克期念者,在固定日期内,选择适当静室,屏绝外缘,谢客禁语,用功加行,或高声念、低声念、追顶念、金刚念、静坐念、等等不齐,因此,开始用功激发自己,把心安住佛号上,心不离佛、佛不离心,佛号念得绵绵密密,不间不断,不杂不乱,以达成『一心不乱』(梵语aviksipta-citta)为宗旨,是名克期念。
克期念佛,其日期无一定之数,有一日、三日、七日、二七、三七、四七、七七‧‧‧‧等等不一,无有定法,因人而定;一期未证得三昧,再订后期,如是接踵下去,果能精进不懈,必定有现证念佛三昧之日。
△ 十、临终念▽
何谓临终念?所谓临终念者,一生当中,勤修净土法门,一句佛号,朝念暮念,行住坐卧亦念,乃至终日终年,念念不罢不休,一切努力所得之成果,无非为熟此临终之一念而已!是故,名为临终念。
由于可见,平日的念佛实在太重要啦!平日的念佛,念多念少,对临终往生的功夫有密切关系;平日佛号念得越多,临终往生之际,就越能念得出来,就越能自在,无障无碍的蒙佛接引,得生彼佛国土。
若平日佛号念得太少,临终往生之际,就无法将佛号念得出来,其障碍重重,欲得往生,困难即困难,何以故?因为阿赖耶识中,没有种下佛号种子,怎能佛号起现行呢?所以说:无种因,焉得有果!往生不成,是理所当然哩!
}
临终这一心念,重任甚大,要上升天堂、下堕地狱,或往生净土,皆在此一心念中;牵魂牵魄,造命生身,莫不由此一心念;六道往返不休,也是临终这一念;成佛成魔,也是临终这一心念。
临终这一念,百劫千生,在此一举,成与败,进与退,升与堕,佛与魔,都赖此临终这一念,很敏锐的分界,千钧一发,一念之差,即成千古恨,一暴百劫,再回头来是几时!
正因如此,临终之念,要刻骨铭心,千念万念,守此临终一念,勇猛念佛,念念生死苦,愿愿欲往生,早登彼岸,断生死,脱三界。
总而言之,临终念,是勤修净土法门之行者,最后之念,是生死(梵语samsara)与涅槃(梵语nirva=na)之念,是轮回与解脱之念,是裟婆与极乐之念,是成魔与成佛之念,实在太重要啦!谨慎莫放逸!愿我们净土同道们,共勉之!是名为幸!
△△往生净土诸圣贤▽▽
观无量寿经云:『念佛之人,生彼国者,莲分九品。』
佛说阿弥陀经云:『极乐国土众生生者,皆是阿□跋致(梵语avinivartaniya)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,舍利弗,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』
这意思就是说,净土法门者,若发大心愿,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,在西方净土之莲花品位,分为三辈九品;也就是说,按照各人修行的境界,高低深浅,来决定莲花品位之高低,因此,我们更应该好好努力,用功加行,使莲花品品增高,花开见佛,听闻弥陀说法,早证无生法忍(梵语anutpattika-dhar=ma-ksanti)。
大圣佛陀又说,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,若生彼国土,各个在道心上,绝对永不退转,直到一生成佛为止,往生净土者,其数目之多,无量无边,不是用数目可数知的;由此殊胜因缘,我们更应该发大心愿,求愿往生彼佛国土。
现在引录往生净土诸圣贤,往生西方净土者很多,无法一一举出,现在只略举九位,其往生自在自得之事迹,更有辉煌殊胜的一面,供给诸大善信,诸大净土行者,共参法喜,分别叙述如下:
△ 一、东晋慧远大师▽
慧远大师‧乃净土宗之始祖,出生于东晋之时,居住庐山,博通三藏,然后引经据典,综合三藏(梵语trini-pitakani),十二部经典(梵语dvadasanga-buddha-vacana),有关净土法门之圣典,合为一极,大力畅导念佛法门,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执持佛号,以一心不乱为要旨,一旦往生西方莲池,不被五浊恶世所沾染,亲听弥陀说法,得证菩提,永不退转,是故,此法门又称之为,净土宗,又称为莲宗,又称之为念佛宗。
慧远大师在中国,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,他听闻释道安大师讲般若经,豁然开悟,随后,即到庐山之地,找个适当可栖止之处,率众行道,凿池种莲,于水上立十二叶莲花,又建造西方三圣像,筑成莲社,以此精进行道,响应四方善男善女,闻风而至,有一百二十三人,据云,此一百二十三人,皆因有慧远大师之领导精进用功,有知解有行门,如鸟二翼,自在自得,最后各个于命终之际,皆得往生彼佛国土。
慧远大师本身,除了自己精进行道之外,还需要率领大众用功精进念佛,讲经说法,一年如一日,日日如此,道风极盛,僧俗云集,居住庐山三十年,从来没有下山攀缘入俗,专注净土,念佛之功极深,是故:
慧远大师曾经亲见阿弥陀佛(梵语Amita-bud=dha),身满虚空,圆光之中,有诸化佛,观音势至,左右侍立;又见极乐世界水流光明,分十四支,回注上下,演说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之法音,极乐世界之庄严,非语言文字所能表宣,赞叹莫能尽。
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云:『我以本愿力故,来安慰汝,汝后七日,当生我国。』
同时,又见莲社先往生净土者,一一可见,有佛陀耶舍、慧持、慧永、刘遗民等,皆在阿弥陀佛之侧,听佛说法。
慧远大师晚年,东晋年间,八月六日,预知时至,自行沐浴,整装衣容,集众于大殿,悲心彻骨开示道:
『我住此山中,勤于用功办道,安僧立众,曾经三睹圣像,现在又见西方三圣,吾生净土必矣!』
至八月六日,端坐入寂,上品上生莲台,年寿八十三岁。
△二、隋朝智顗大师▽
智顗大师又称之为智者大师,智者大师是隋朝炀帝为他赐封的,因为他有无量智慧,相好庄严,演说佛法,辩才无碍,度化穷穷无尽众生,皇帝尊仰他的
行高超,是故,封称他为『智者大师』;又因为他智慧深广如大海,其大如虚空,中国僧俗,对他极为尊敬赞仰,又有『东方小释迦』赞美之誉;又于浙江省的天台山,创立天台宗,也号称为『天台大师』。
智顗大师是隋朝的人,居住浙江省的天台山,创立天台宗,后来也入寂于天台山,后人尊称他为天台大师。天台宗以法华经、涅槃经、大品般若经、大智度论经为主体,明一心三观的妙理;天台宗在当时可说是盛况一时,同时,也影响整个佛教,扭转歪风,进入佛教黄金时代,其功德实在不可思议!
智顗大师,字德安,姓陈,河南省,颍川人,他的母亲当时怀孕他的时候,梦见种种瑞相,有五彩之云烟,萦绕怀抱,时常经历其事。
有一天,智顗大师在风和日丽之下,满月诞生,此时此刻,正是百花盛开之际,人间出现一位圣哲,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,在当时,满室檀香之气,盈满室内,光明洞然;眼有重瞳,卧必合掌,坐必面西,年纪轻轻,就看见佛的圣像,就知道顶礼膜拜,与出家僧人相逢,必然恭敬伏地而跪拜;十八岁那年,投湘州果愿寺,跟随法绪和尚出家,常诵法华经,兼通律藏,他好乐禅悦。
有一天,他诵法华经到药王品之经文处,『是真精进,是名真法供养如来』,此刻即时身心豁然,寂而入定,定而能照,照而能定,照定一如,证悟法华经之本怀,通达诸法相,当下大彻大悟。
隋朝开皇十四年,一生前后,建筑佛寺有三十六所,佛像有八十万尊,亲自度僧有一万四千人,创造放生池有六十余所,供给诸大善男善女放生,奏表陈递皇上,希望爱护动物,严禁打杀捕捉;是故,一切动物得到当时的保障,天龙八部致敬,诸佛菩萨欢喜,道俗倾向佛教,而受教化,佛法在那时候,非常鼎盛,可谓佛教黄金时代。
智顗大师著作很多,诸如净土十疑论、法华玄义、小止观、以及天台宗所创立的化仪四教、化法四教、合称为天台八教。
智者大师一生中,很专注一心研究经典,勤苦修行,教化一切众生,所行诸善业,不计其数;有一天,他自己知道要往生西方净土,因此:
有弟子请问他说:『请问大师证悟何等果位?此土命终,生往何处?』
智顗大师云:『我一生若不度僧领众,判研教典,专注一心,勤求佛道,必定能清净六根,得大成就;但因度僧领…
《净土法门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