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众,一切累赘所致,损已利人,但登五品;现在阿弥陀佛乃观音势至,与吾诸师友,皆来迎我,我欲舍离此土,得生彼国土,诸位同参道友,珍重!』
话一说完,端坐着,如入三昧(梵语samadhi),不隔毫端,一剎那间当下往生净土。年寿六十七岁,是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往生。
△ 三、唐朝少康和尚▽
少康大师‧乃莲宗第五代祖师,俗姓周,缙云仙都山人,出生之后,七年之间,从未开口说话,甚为奇特,有一日,他母亲带少康到灵山寺礼佛。
他母亲问少康说:『你认识这尊佛吗?』
少康和尚答道:『是释迦牟尼佛。』
他母亲无意间问他,知道他从未开口说话,想不到她的儿子,轻轻的七岁而已!一问的当下,开口第一句话,竟然道出释迦牟尼佛的圣号,深感纳闷,又惊又喜,流露善根,他的父母双亲相谈之下,心生欢喜,让儿子出家修行。
年十五岁,能通五部经,唐朝贞元初,到洛阳白马寺,看见大殿中文字放光,走近一看,原来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,于是:
少康和尚祷告云:『假使我与净土法门有缘分,希望西方化导文再度现大光明。』
话一说完,果然西方化导文又闪烁着光明,光中隐隐有化菩萨,当下现此瑞相之际:
少康和尚发誓愿云:『劫石可磨,我愿无变易。』
意思就是动经尘劫,今生此世,勤修净土法门,所许下的愿,永无变易迁移。于是乎,少康和尚又到唐朝首都,陜西省长安光明寺,欲往光明寺瞻礼善导大师之纪念灵堂,一走近往生之纪念灵堂,忽然看见善导大师的真像升于虚空中:
善导大师云:『汝依吾教,广化有情,他日功成,必生安养。』
少康和尚听完此话,心里该怎么行化,都无可惑疑,决定依此净土法门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,他走遍大江南北,每逢僧俗,普劝念佛,回向西方净土;若遇年幼小孩,就诱导小孩念佛,念佛一声,即给与一钱,把自己乞来的钱,全部发于诱导小孩念佛,日日月月,皆为如此。
因此,各地人士,不分男女老幼,富贵贫贱,家喻户晓,每逢少康和尚,都叫他为阿弥陀佛,因为他行住坐卧都在念佛,上山念佛,走入街道巷尾也念佛,处处皆可听到他的念佛声,盈满一切处。
后来,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,普勤大众念佛,畅导净土法门,演说无量法义,导归西方净土,念佛闻法者,盛况一时,所教化者有三千多人,往生净土者,其数甚多,不胜枚举。
少康大师每当升座说法之际,必定先高声唱念佛号,于是大众随同念佛共鸣,少康和尚唱念一佛号,大众即见有一佛从他的口中出,念十声佛,即见十尊佛从他的口出,时常有此瑞相可见闻,因此:
少康和尚向大众言道:『现场大众,若有见佛从我口出者,必得往生。』
有一日,少康和尚知道往生日期到了,于是:向僧俗二众而言:『修净土法门者,应当于净土,起增进心,欣慕心;于此堪忍世界,起厌离心;你们能此时见我光明,真我佛弟子。』
逐着放异光数道,寂然而逝,蒙三圣慈悲接引,毕此一生,功业圆满,成就净土之愿。
△ 四、宋朝金奭居士▽
金奭居士,是宋朝人,以捕鱼为业,后来有因缘得闻佛法,当下毅然决然,改变行业,不再作杀生之业;听闻法师说法,于是善根大展流露,断荤食,开始茹素持斋,精进执持佛号,每日皆万声佛号,从来皆未间断,有一日,他念佛功力有成,预知往生之期,因此:
金奭居士告诉家人道:『我看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矣!明日我将归净土也。』
他把话说完,自己更加倍增念佛,至诚恳切,求愿生西,次日:
金奭居士又开口道:『有金色莲花来迎接我。』
自己走近佛像前焚香,礼佛三拜,而后安祥而坐,手结手印,当下很洒脱的坐化而去,此时,天乐鸣空,异香满室,终日不散。这个时候,正是宋朝正和六年之际。
△ 五、民国印光大师▽
印光大师‧名圣量‧别号常惭愧僧,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,陜西合阳赵氏子,二十一岁善根成熟,投终南山南五台莲洞寺,礼道纯和尚剃染(剃度),曾经闭关六载,阅览藏经,以念佛为正行,并研究大乘经典,深入经藏,妙契佛心;自己严持戒律,以戒为师,自度度人,普劝僧俗二众要念佛求生净土,人命无常,轮回路险,老实念佛,莫换题目;修道之人,念念不忘﹁死﹂字,则道业自成。
印光大师‧凡善男信女所供养之款,悉代广种福田,捐助急赈、救济饥贫、印赠经书五百万部,佛像百余万帧,维护佛教,中兴净土,创灵严山净土宗道场,供给大众共修念佛,其功德难思难量!
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三日,对大众开示本寺沿革,长达两小时,依常共同商量寺务,恬适如常,无诸病态,随后自行沐浴,念佛礼佛,初三那天晚上吃了一些稀粥,接着:
印光大师向真达和尚云:『净土法门,别无奇特,但要垦切至诚,无不蒙佛接引,带业往生。』
话说完之后,隔了第二天,初四那日,凌晨一点三十分,他徐徐坐起来:
印光大师又云:『念佛见佛决定生西。』
言毕,即大声念佛,二时十五分,索水洗完手之后,再度起立:
印光大师云:『蒙阿弥陀佛接引,吾去矣!大家要勤修净土法门,精进念佛,要发愿,要生西方!』
说毕,即面向西方,端坐椅上,一心念佛。
三时许,妙真法师赶到现场之际,最后:
印光大师嘱咐妙真法师云:『维持道场,弘扬净土,不要学大派头。』
后来就不再说话了,只见唇动念佛,五点的时候,在大众念佛声中,含笑安详西逝,如入禅定(梵语dhyana),一代高僧,就此与裟婆长辞矣!年八十岁,僧腊六十年。
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,午后三时入龛,仍然端身正坐,面色如生,经过百日方茶毗,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颗,大小舍利花,及血舍利千余粒,上下牙齿全存,顶骨裂五瓣如莲花。
一代圣僧,就此西归,其德行感召千千万万人,无法称计,可谓末法时代,大心之菩萨也。
△ 六、民国律航大师▽
律航大师‧名宗净,别号西衲,安徽毫县人,俗名黄胪初,毕业于安徽优级师范,及保定军官学堂,陆军大学一期,参与北伐剿匪抗战诸役,历任团、旅、师、军正副首长、防空司令、中将参谋等职。
民国二十六年,五十一岁的时候,温彦斌将军启示他佛法,竭诚钦仰,感激无限;接着,朱庆澜将军介绍他归依三宝,从此之后,他的善根大展流露,犹如野马一般的奔驰,勇往直前,不稍后顾,他在修行的精神亦复如是,即专修净土法门,公事办完,就一心一意念佛,日课万声,从未间断,日以为常。
五十五岁的时候,受在家菩萨戒,发心茹素,从此之后,修行的意念更加深切,昼夜精勤不懈,念佛的功行日益纯熟,民国三十七年来台,四月八日(浴佛节),礼慈航大师剃度,于台南县大仙寺受具足戒,即遵佛制,半月诵戒,并诵念净土三经,一切如法严持,不愧是佛门的之龙象。
每当勤修礼佛念佛之际,则高声念佛,他都是喊佛,不是念佛,其声之大,是高韵律的,带有凄凉的意味,阿弥陀佛听了他的吼叫,深信阿弥陀佛马上就会站起来,立正,不敢端坐莲花台,一定要喊佛喊到精疲力竭,声音沙哑,他反而觉得法喜充满,乐意洋洋,不在话下。
平日不拘行住坐卧,佛号不离口,口不离佛号;念珠不离手,手不离念佛,看到他的手,就可看到念珠,二六时中,念珠不离手;纵然外出旅行,于车厢内坐着,车外隆隆的声音,律航大师亦然大声念佛,虽然大众双目注视着他,为他行注目礼,他照常念佛自若。
律航大师,于大街小巷,大路通道,都市乡村,一律专心一意,一句弥陀好用功,历历分明无间断,声声唤醒主人翁,直达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当念认得念人,弥陀与我同现,如是一来,方是念佛人。
生死,吾人第一大事也。『净土法门』,是了生死无上妙法:
大集经云:『若人但念弥陀佛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』
历代高僧云:『一句洪名一宝莲,声声流自心田,但教念念能相续,不怕弥陀不现前。』
『净土法门』,三根普被,不分区域,不分种族性,智愚美丑,富贵贫贱,一律平等,皆可念佛,求生净土,解脱生死轮回之苦,念佛法门,极为普遍,易于入门,只要以虔诚之心,恳切之意,死心踏地而念佛,必然会使妄心止息,清净自性显露,命终之际,蒙三圣慈悲接引:
高僧大德云:『一念相应,一念佛,念念相应,念念佛;清珠下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。』
由此可知,念佛法门,实在不可思议,所得之功德也不可思议,为大地一切众生,不可或缺之法药也。
律航大师,他晚年出家,朝暮课诵,不谙梵呗,随众上大殿刻诵,惟恐扰乱大众之仪,所以在旁殿自修,订有定课,寒暑不易:大众师每当念到:『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,如少水鱼,斯有何乐』之际,精诚万分,由衷流露,哭声泪水俱下,可见律航大师,为生死大事之透彻,深心有所感怀,集中心力为往生而往生。
民国四十九年春天,将慈善寺交给广化老法师接替,自己退居静修,预备往生资粮;五月二十八日晨,跌坐于寮房,随大众诵早课,念完十小咒,寂然入定,看见大法会,异常庄严,人数非常之多,世上所未见之大法会,又看见已往生的莲友多人,此时,律航大师,自知往生日期将近,即谢绝外缘,一心念佛,每日又增加到五…
《净土法门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