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法門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衆,一切累贅所致,損已利人,但登五品;現在阿彌陀佛乃觀音勢至,與吾諸師友,皆來迎我,我欲舍離此土,得生彼國土,諸位同參道友,珍重!』

  

  話一說完,端坐著,如入叁昧(梵語samadhi),不隔毫端,一剎那間當下往生淨土。年壽六十七歲,是時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往生。

  

  

  △ 叁、唐朝少康和尚▽

  

  少康大師‧乃蓮宗第五代祖師,俗姓周,缙雲仙都山人,出生之後,七年之間,從未開口說話,甚爲奇特,有一日,他母親帶少康到靈山寺禮佛。

  

  他母親問少康說:『你認識這尊佛嗎?』

  

  少康和尚答道:『是釋迦牟尼佛。』

  

  他母親無意間問他,知道他從未開口說話,想不到她的兒子,輕輕的七歲而已!一問的當下,開口第一句話,竟然道出釋迦牟尼佛的聖號,深感納悶,又驚又喜,流露善根,他的父母雙親相談之下,心生歡喜,讓兒子出家修行。

  

  年十五歲,能通五部經,唐朝貞元初,到洛陽白馬寺,看見大殿中文字放光,走近一看,原來是善導大師的西方化導文,于是:

  

  少康和尚禱告雲:『假使我與淨土法門有緣分,希望西方化導文再度現大光明。』

  

  話一說完,果然西方化導文又閃爍著光明,光中隱隱有化菩薩,當下現此瑞相之際:

  

  少康和尚發誓願雲:『劫石可磨,我願無變易。』

  

  意思就是動經塵劫,今生此世,勤修淨土法門,所許下的願,永無變易遷移。于是乎,少康和尚又到唐朝首都,陜西省長安光明寺,欲往光明寺瞻禮善導大師之紀念靈堂,一走近往生之紀念靈堂,忽然看見善導大師的真像升于虛空中:

  

  善導大師雲:『汝依吾教,廣化有情,他日功成,必生安養。』

  

  少康和尚聽完此話,心裏該怎麼行化,都無可惑疑,決定依此淨土法門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,他走遍大江南北,每逢僧俗,普勸念佛,回向西方淨土;若遇年幼小孩,就誘導小孩念佛,念佛一聲,即給與一錢,把自己乞來的錢,全部發于誘導小孩念佛,日日月月,皆爲如此。

  

  因此,各地人士,不分男女老幼,富貴貧賤,家喻戶曉,每逢少康和尚,都叫他爲阿彌陀佛,因爲他行住坐臥都在念佛,上山念佛,走入街道巷尾也念佛,處處皆可聽到他的念佛聲,盈滿一切處。

  

  後來,在烏龍山建淨土道場,普勤大衆念佛,暢導淨土法門,演說無量法義,導歸西方淨土,念佛聞法者,盛況一時,所教化者有叁千多人,往生淨土者,其數甚多,不勝枚舉。

  

  少康大師每當升座說法之際,必定先高聲唱念佛號,于是大衆隨同念佛共鳴,少康和尚唱念一佛號,大衆即見有一佛從他的口中出,念十聲佛,即見十尊佛從他的口出,時常有此瑞相可見聞,因此:

  

  少康和尚向大衆言道:『現場大衆,若有見佛從我口出者,必得往生。』

  

  有一日,少康和尚知道往生日期到了,于是:向僧俗二衆而言:『修淨土法門者,應當于淨土,起增進心,欣慕心;于此堪忍世界,起厭離心;你們能此時見我光明,真我佛弟子。』

  

  逐著放異光數道,寂然而逝,蒙叁聖慈悲接引,畢此一生,功業圓滿,成就淨土之願。

  

  

  △ 四、宋朝金奭居士▽

  

  金奭居士,是宋朝人,以捕魚爲業,後來有因緣得聞佛法,當下毅然決然,改變行業,不再作殺生之業;聽聞法師說法,于是善根大展流露,斷葷食,開始茹素持齋,精進執持佛號,每日皆萬聲佛號,從來皆未間斷,有一日,他念佛功力有成,預知往生之期,因此:

  

  金奭居士告訴家人道:『我看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矣!明日我將歸淨土也。』

  

  他把話說完,自己更加倍增念佛,至誠懇切,求願生西,次日:

  

  金奭居士又開口道:『有金色蓮花來迎接我。』

  

  自己走近佛像前焚香,禮佛叁拜,而後安祥而坐,手結手印,當下很灑脫的坐化而去,此時,天樂鳴空,異香滿室,終日不散。這個時候,正是宋朝正和六年之際。

  

  

  △ 五、民國印光大師▽

  

  印光大師‧名聖量‧別號常慚愧僧,爲淨土宗第十叁代祖師,陜西合陽趙氏子,二十一歲善根成熟,投終南山南五臺蓮洞寺,禮道純和尚剃染(剃度),曾經閉關六載,閱覽藏經,以念佛爲正行,並研究大乘經典,深入經藏,妙契佛心;自己嚴持戒律,以戒爲師,自度度人,普勸僧俗二衆要念佛求生淨土,人命無常,輪回路險,老實念佛,莫換題目;修道之人,念念不忘﹁死﹂字,則道業自成。

  

  印光大師‧凡善男信女所供養之款,悉代廣種福田,捐助急赈、救濟饑貧、印贈經書五百萬部,佛像百余萬幀,維護佛教,中興淨土,創靈嚴山淨土宗道場,供給大衆共修念佛,其功德難思難量!

  

  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叁日,對大衆開示本寺沿革,長達兩小時,依常共同商量寺務,恬適如常,無諸病態,隨後自行沐浴,念佛禮佛,初叁那天晚上吃了一些稀粥,接著:

  

  印光大師向真達和尚雲:『淨土法門,別無奇特,但要墾切至誠,無不蒙佛接引,帶業往生。』

  

  話說完之後,隔了第二天,初四那日,淩晨一點叁十分,他徐徐坐起來:

  

  印光大師又雲:『念佛見佛決定生西。』

  

  言畢,即大聲念佛,二時十五分,索水洗完手之後,再度起立:

  

  印光大師雲:『蒙阿彌陀佛接引,吾去矣!大家要勤修淨土法門,精進念佛,要發願,要生西方!』

  

  說畢,即面向西方,端坐椅上,一心念佛。

  

  叁時許,妙真法師趕到現場之際,最後:

  

  印光大師囑咐妙真法師雲:『維持道場,弘揚淨土,不要學大派頭。』

  

  後來就不再說話了,只見唇動念佛,五點的時候,在大衆念佛聲中,含笑安詳西逝,如入禅定(梵語dhyana),一代高僧,就此與裟婆長辭矣!年八十歲,僧臘六十年。

  

  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,午後叁時入龛,仍然端身正坐,面色如生,經過百日方茶毗,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顆,大小舍利花,及血舍利千余粒,上下牙齒全存,頂骨裂五瓣如蓮花。

  

  一代聖僧,就此西歸,其德行感召千千萬萬人,無法稱計,可謂末法時代,大心之菩薩也。

  

  

  △ 六、民國律航大師▽

  

  律航大師‧名宗淨,別號西衲,安徽毫縣人,俗名黃胪初,畢業于安徽優級師範,及保定軍官學堂,陸軍大學一期,參與北伐剿匪抗戰諸役,曆任團、旅、師、軍正副首長、防空司令、中將參謀等職。

  

  民國二十六年,五十一歲的時候,溫彥斌將軍啓示他佛法,竭誠欽仰,感激無限;接著,朱慶瀾將軍介紹他歸依叁寶,從此之後,他的善根大展流露,猶如野馬一般的奔馳,勇往直前,不稍後顧,他在修行的精神亦複如是,即專修淨土法門,公事辦完,就一心一意念佛,日課萬聲,從未間斷,日以爲常。

  

  五十五歲的時候,受在家菩薩戒,發心茹素,從此之後,修行的意念更加深切,晝夜精勤不懈,念佛的功行日益純熟,民國叁十七年來臺,四月八日(浴佛節),禮慈航大師剃度,于臺南縣大仙寺受具足戒,即遵佛製,半月誦戒,並誦念淨土叁經,一切如法嚴持,不愧是佛門的之龍象。

  

  每當勤修禮佛念佛之際,則高聲念佛,他都是喊佛,不是念佛,其聲之大,是高韻律的,帶有淒涼的意味,阿彌陀佛聽了他的吼叫,深信阿彌陀佛馬上就會站起來,立正,不敢端坐蓮花臺,一定要喊佛喊到精疲力竭,聲音沙啞,他反而覺得法喜充滿,樂意洋洋,不在話下。

  

  平日不拘行住坐臥,佛號不離口,口不離佛號;念珠不離手,手不離念佛,看到他的手,就可看到念珠,二六時中,念珠不離手;縱然外出旅行,于車廂內坐著,車外隆隆的聲音,律航大師亦然大聲念佛,雖然大衆雙目注視著他,爲他行注目禮,他照常念佛自若。

  

  律航大師,于大街小巷,大路通道,都市鄉村,一律專心一意,一句彌陀好用功,曆曆分明無間斷,聲聲喚醒主人翁,直達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當念認得念人,彌陀與我同現,如是一來,方是念佛人。

  

  生死,吾人第一大事也。『淨土法門』,是了生死無上妙法:

  

  大集經雲:『若人但念彌陀佛,是名無上深妙禅。』

  

  曆代高僧雲:『一句洪名一寶蓮,聲聲流自心田,但教念念能相續,不怕彌陀不現前。』

  

  『淨土法門』,叁根普被,不分區域,不分種族性,智愚美醜,富貴貧賤,一律平等,皆可念佛,求生淨土,解脫生死輪回之苦,念佛法門,極爲普遍,易于入門,只要以虔誠之心,懇切之意,死心踏地而念佛,必然會使妄心止息,清淨自性顯露,命終之際,蒙叁聖慈悲接引:

  

  高僧大德雲:『一念相應,一念佛,念念相應,念念佛;清珠下于濁水,濁水不得不清;佛號投于亂心,亂心不得不佛。』

  

  由此可知,念佛法門,實在不可思議,所得之功德也不可思議,爲大地一切衆生,不可或缺之法藥也。

  

  律航大師,他晚年出家,朝暮課誦,不谙梵呗,隨衆上大殿刻誦,惟恐擾亂大衆之儀,所以在旁殿自修,訂有定課,寒暑不易:大衆師每當念到:『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』之際,精誠萬分,由衷流露,哭聲淚水俱下,可見律航大師,爲生死大事之透徹,深心有所感懷,集中心力爲往生而往生。

  

  民國四十九年春天,將慈善寺交給廣化老法師接替,自己退居靜修,預備往生資糧;五月二十八日晨,跌坐于寮房,隨大衆誦早課,念完十小咒,寂然入定,看見大法會,異常莊嚴,人數非常之多,世上所未見之大法會,又看見已往生的蓮友多人,此時,律航大師,自知往生日期將近,即謝絕外緣,一心念佛,每日又增加到五…

《淨土法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業力不可思議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