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法門▪P1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萬聲的佛號。

  

 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五日起,令大衆每晚輪流助念,初七立遺囑,付後事;十一日上午,持衣物沐浴畢,披袈裟,穿新鞋襪,預備往生,面對西方,不忘生西,緊接著,下面就是律航大師,往生前的慈悲開示:

  

  律航大師雲:『汝等幸得信佛,又得出家,更幸中之最幸者。我今告訴你們,修行法門甚多,而以念佛最爲方便,最圓頓殊勝,汝等看我念佛二十余年,有目共睹,現在我欲臨命終,自己能達到念佛一心不亂,求生西方淨土,這是最好的證明。』

  

  他開示佛法完畢之後,即刻站立起來,舉高兩袖,甩甩手,顯示出自在自得,心中沒有任何絲毫罣礙,接著:

  

  律航大師又雲:『諸位同參道友們,我豈不是很好嗎?身無病苦,心不貪戀,意不顛倒,佛及聖衆,手持金臺,來迎接我,于一念頃,生極樂國,一點也沒錯啊!我律航老來能出家,又得汝等道友助念往生,這就是福

  因緣呀!若不出家修行,此時,被妻室兒女啼哭糾纏,怎麼能夠一心念佛呢?若不能一心不亂,又怎麼能夠往生淨土?諸位同參道友們!精勤念佛吧!我是最好的見證者,珍重!』

  

  律航大師開示完畢後,即鳴鍾集衆助念,大師亦隨衆念佛,初緊而急,漸小而止,就在大衆念佛聲中,安詳西逝,世壽七十四歲,僧臘十二年,停靈叁日,而容光煥發如生,茶毗獲五色舍利數百,頂骨現蓮花色,半露舍利。

  律航大師一生當中,由文人進入武將,再由武將進入空門,由空門再進入西方極樂世界,一關又一關的突破,艱難甚艱難;修行如戰場,修行要提起大智慧,殺盡一切煩惱賊,使清淨本性大展流露;念佛法門亦複如是,有佛念即無妄念,有妄念即無佛念,佛念與妄念不能同時,佛念戰勝妄念,即成聖者;妄念戰勝佛念,即成凡夫。佛念與妄念同此一心念,佛念戰敗佛念即成魔;妄念被戰敗,妄念即成佛,佛與魔,不一不二,迷悟有別,染淨有別,是名不二法,是名中道法,是名實相法。

  

  

  △ 七、民國倓虛大師▽

  

  倓虛大師‧名隆銜,又名今銜,河北甯河王氏子,俗名福庭,母夢梵僧求寄宿而生師,叁歲不能呼父母,惟言『吃齋』二字,師六歲之時,其母又夢師爲僧,十一歲入塾讀書,十四歲習商,當時已有出世之志,年十七歲成婚,有朝一日,于夜夢至冥司,親睹地獄(梵語naraka)極苦之狀,出世之志更爲堅深。

  

  二十六歲之時,八國聯軍入京,逃至營口,對中醫精通博深,設濟生堂藥店,師一空暇,即研討楞嚴經,深有會心。

  民國六年之春天,師四十叁歲,發大勇猛之心,決志出家,爲證悟佛道而發大心,爲普度無量衆生而立志,于是,潛赴天津,禮涞水高明寺,印魁和尚剃染,同年秋天,赴浙江觀宗寺谛閑大師座下,受具足戒,後來留寺習教,智慧高遠,悟證奇速,不愧爲佛門龍象,隨後,受付天臺宗四十四世之法眷。

  

  民國九年,與觀宗寺住持禅定法師,爲了要請大藏經,因而北上募緣,抵達營口,其俗家之藥店亦存,師即爲妻開示佛法,其俗妻當下法喜充滿,即歸依禅定法師,于是,發大信願,長年累月茹素念佛,大師俗家有四子,其第二之子,旋而出家修道。

  

  倓虛大師,生平教演天臺,行宗淨土,大師狀貌偉梧,聲如洪鍾,每當升座,弘宗演教,四衆雲集,歎未曾有;先後講彌陀經二十四遍,心經、金剛經、楞嚴等經論注疏,各數十遍,皆指歸淨土;教導後學,修習止觀念佛,逢人亦諄諄勸以念佛法門。

  

  大師一生當中,爲佛教,爲一切衆生,皆全力以赴,從未有怨言,始終一心,創建十方叢林九所,宏法支院十七所,設佛學院十叁所,造就僧才。

  

  倓虛大師門下以念佛功深,得入念佛叁昧,預知時至而往生者,不計其數;若教化學佛者,要看破、放下、自在,那麼,看破就是般若德,放下就是解脫德,自在就是法身德。

  

  大師長年累月講經說法,四十年來,直接受其熏陶,與間接蒙其影響,而歸向佛門,約數百萬人。

  

  五十二年五月十日,開講金剛經至十七分之處,忽感疲倦,飲食減少,仍談笑自如,風趣橫生,經由醫生檢查無病。

  

  六月十六日回弘法精舍,自知時至,因此,准備後事:

  

  倓虛大師對阿衆雲:『人生如戲,生如是,死亦如是,現已演完之際,應收場矣!』

  

  話一言畢,有人勸其服藥:

  

  倓虛大師雲:『藥能治病,不能治命,人命以無常爲定律,無常(梵語anitya)到來,誰亦難逃,我自己生死,自己能作主,亦自知去處。』

  

  同時,大師又對弟子等,諸多咐囑,勉各自重,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時,自撫脈膜,最後:

  

  倓虛大師雲:『脈已斷,請扶我起,我要去矣!』

  

  說畢,跌坐結彌陀印,在大家圍繞念佛聲中,安詳而逝,年八十九歲,僧臘四十六年,建佛七有四十九日,圓滿茶毗,白雲缥缈,香聞數裏,獲得舍利數千,骨花五大盤。

  

  一代聖僧,爲佛教、爲衆生、爲求得自度,身心盡瘁于叁寶,發揮了菩薩悲憫衆生之懷,乃末法時代,稀有難得之大心菩薩,值得後人嘉許,值得後人贊仰。

  

  看破‧放下‧自在,爲學佛要旨,而修淨業者,尤須看破放下,方能自在念佛,得一心不亂,臨終方無罣礙,自在往生,一旦順利往生淨土,無量劫生死大事,當下齊同了辦,斷叁界,脫六道,免輪回,證悟涅槃,圓成正覺,大放光明,普度群生。

  

  

  △ 八、民國張善德居士▽

  張善德居士‧臺灣省,臺北市人,幼年即已歸依叁寶,善根深厚,生長在佛化家庭裏,大學畢業之後,有意念出家的動機,時常跑道場,到處參訪善知識(梵語kalyanamitra),因爲經常在佛寺出入,其父母深怕孩子出家,又是獨生子,在種種巧妙安排之下,結果出家不能如願,當下結婚生子,有了家庭之累贅,他對人生之苦更有所肯定,于是勤求出離心,日益倍增,同時,也受過了在家菩薩戒。

  

  張善德居士,除了公事外,平常都以念佛爲主,日課叁萬聲佛號,持之以恒,從未間斷;佛寺裏若有法會,義不容辭,很踴躍參與法會,協助出家師父瑣碎之事,常鼓勵別人正信佛法,歸依叁寶,普勸他人放生,印佛書,建道場,其發心之勇猛,始終不變。

  

 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六日上午八點,他在家裏的客廳,念佛靜坐,得到『一心不亂』(梵語aviksiptacitta)之境,于定境中,看見極樂世界殊勝莊嚴,有七寶池,八功德水,充滿其中,空中有金碧輝煌的七寶樓閣,池中有諸大蓮華,有青黃赤白等等顔色,更以黃金爲地,極樂世界常有天, 樂鳴空;阿彌陀佛正在彼佛國土,爲諸天人、菩薩說法。

  

  出定之後,自知裟婆世界,(梵語Saha-lokad=hatu),實在太汙濁,五欲六塵易汙染修道人之心,此世界修行不易入道;難怪佛陀慈悲苦勸我輩衆生,應發大心,求生西方淨土,親聽彌陀說法,早證菩提,而後乘願再來此裟婆世界,度化有情,裟婆世界與極樂世界,實在不能對比,天壤之別,心裏有深深的感觸。

  

  自從見此種種瑞相之後,佛號又增加到五萬聲,如是持不斷,經過數月,張善德能預知時至,肯定今天要往生,就留下幾句他念佛所感應之法要,告訴其妻:

  

  張善德言道:『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者,若心無間斷,見佛不難;若間斷心一生,決不見佛,既不見佛,則與佛無緣,既與佛無緣,難生淨土,淨土不生,必墮惡道;因此,要心不離佛,佛不離心,心佛不二,則能感應道交,現前見佛,若能見彼阿彌陀佛,即可見十方諸佛,既然見十方諸佛,即可見自性天真佛,即可得自性大用現前,依此自性大用起大慈悲心,廣度一切衆生,此名淨土禅,亦名禅淨土。』

  

  他把話說完之後,于床上吉祥臥,請求大衆助其往生,在大衆念佛聲中,只見他的唇動微微,二十分鍾後,就徐徐安祥歸西。

  

  張善德世壽五十一歲,幼年善根深厚,不動不搖,甚難可得;能自知時至,留下法語,因此,自在往生,生死大事了辦,永斷輪回,生彼佛國土,永不退轉(梵語avinivartaniya),一生補處,直至成佛。

  

  

  △ 九、民國黃靜女居士▽

  黃靜女居士‧臺灣省臺南市人,老來方學佛,對佛法認識不多,禮儀不曉,就是有一個好處,她爲人忠厚善良,學佛法很低聲下氣,很肯上進,佛法聽不懂就發問,因爲她肯用功的關系,反而由不認識字中,慢慢的也認識字了;由不懂佛法之下,聽多了,也逐漸懂得佛法了;佛門禮節一竅不通,學久之後,比那些貢高慢我的人,要來得清楚了;日積月累,永恒不變,早晚一定要到開元寺上香禮佛念佛,佛寺有法會,每場都趕到,大風大雨阻擾不了她的菩提道心,照常穿著雨衣,搭乘公車到佛寺,跟一般人上下班一樣,別人上班賺錢,她說:我也上班賺錢,是賺叁寶錢,這叁寶錢是無形無相的,就是功德法財正是,不是新臺幣物質之財,是爲成就佛道的功德資糧。

  

  一旦到了佛寺,什麼工作都肯發心來作,不論是煮菜煮飯都會,排桌椅,洗桌椅,拖地板,清洗廁所等等工作,難不了她,她這麼低聲下氣,廣學佛門中事,實在太偉大了,我曾經問過她,爲何如此發心于佛教工作,我與她對答如左:

  

  我問老菩薩說:『請老菩薩,你學佛多久啦?』

  

  老菩薩答:『學佛幾年沒有用,只有十二年,發大心,解行並重最要緊,只說不行等于零,會說會行是智慧人。』

  

  我又問:『你以何心來佛寺工作?』

  

  老菩薩答:『我爲菩提心來佛寺工作,別無他心,簡單一句話,就是爲成就佛道而發心工作。』

  

  請問老菩薩:『你工作中,會有怨言嗎?』

  

  老菩薩…

《淨土法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業力不可思議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