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两人,到了太平间,把尸体拖出一看,尸体好好的,并无变样,再仔细观察一番,她母亲将女儿尸体的下裤拉开一看,不得了啦!果然一切如梦所闻,毫无差错,女尸阴部遭受摧残,留下凌乱痕迹,处处皆有证据可寻可验,请法医检验尸体,确实证据十足,经法庭宣判,以强暴罪判刑,一切真相大白,水落石出。
正因如此,死亡后绝对不可即时送入太平间冰冻室,这些残忍举动,对神识未脱离肉躯,仍有知觉者,可说受尽惨毒虐待,家人眷属所行所为,实在贻害命终者不浅!
十一 、 死亡在七天后火葬或土葬。
死亡后应在七天之后行火葬,理由就是深怕神识尚未离去,或者有回阳可能,所以须要七日之后,方行火葬;一般的情形,气绝之后,两三天即行火葬,那是很危险而且残忍之事,应该慎重。
如果天气太热,易于腐烂发臭,可以酌量提早;如果天气寒冷,亡者尚未变色,亦未发臭,惟恐犹有余识,可观情况延续若干日,方行火葬。
十二 、 丧事期间,不可动用荤食吊祭,应用素食。
办理丧事期间,千万不可用荤食祭典,应用素食供祭;命终者现在生中,忠厚老实,安分守己,为善乐施,命终之后,应用素食供奉三宝与亡者,这样能利益亡者,增长大福报;慎勿荤食祭典,以免障碍命终者的善根,因而无法得生善道,乃至障碍往生净土之危机!
命终者,若现生中,为人奸诈狡猾,不奉公守法,犯科累累,杀盗淫妄,五逆十恶(梵语 dasakusala-karma-pathani )者,更不应该用荤食,因为现生当中,已经造了无量罪恶,若再度为之杀生来祭典,只有增加命终者,罪恶更深重而已!
凡夫(梵语 prthag-jana )无知,广泛以酒肉五辛,吊祭亡者,这是不如法的,乃为亡者继续增加罪业;更不可为亡者焚化锡箔纸锭冥钱,勿烧纸造房屋用具冥物,这是希望命终者堕入阴间鬼道的愚昧举动,应该彻底戒除。
杀生(梵语 pranatipata )之荤食肉类,来拜祭亡者或鬼神,唯有增加亡者之罪业,现在摘录地藏菩萨本愿经,一段经文供给诸大善信,恭读熟知,分别叙述如下:
地藏菩萨本愿经 云:『地藏菩萨劝于阎浮提众生,临终之日,慎勿杀害,及造恶缘,拜祭鬼神,求诸魍魉,何以故?尔所杀害乃至拜祭,无纤毫之力,利益亡人,但结罪缘,转增深重。
假使来世或现在生,得获圣分,生人天中,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,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,晚生善处。
何况临命终人,在生未曾有少善根,各据本业,自受恶趣,何忍眷属更为增业;譬如有人从远地来,绝粮三日,所负担物,强过百斤,忽遇邻人,更附少物,以是之故,转复困重。』
由此可知,杀害众生,以众生肉祭拜亡者或鬼神,丝毫不能利益亡者,反增罪业加附亡者,让亡者负担累累,障碍投生善道,乃至遮盖往生净土。
大地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(梵语 buddha ),杀害众生的生命,吃众生肉,饮众生血,啃众生骨,当下即丧失大慈悲心,断佛性种子,隔绝善根;同时与众生结下恶缘,落入穷劫因缘果报。
梵网经菩萨戒 云:『若佛子,故食肉,一切众生肉不得食,夫食肉者,断大慈悲佛性种子,一切众生见而舍去,是故一切菩萨,不得食一切众生肉,食肉得无量罪,若故食者,犯轻垢罪。』
菩萨(梵语 bodhisattva )度化众生都来不及了,菩萨将身口意皆投入度众生,为众生着想,何况杀生害命呢?菩萨观众生苦,兴起大慈悲心的流露,穷尽未来劫,广度无量众生,悯怀着,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志愿。
在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迈进,了知一切众生,在无量劫轮回中,皆曾经与自己有结过父母之缘,兄弟姊妹之缘,眷属亲戚朋友之缘,因此,由衷邀起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之同胞爱,救度苦难众生,破迷启悟,转凡入圣。
更无杀害一切众生之理由,若杀害一切众生,吃众生肉,饮众生血,啃众生骨,当下就是杀害自己父母,兄弟姊妹,亲戚朋友与眷属;当下就是吃自己父母,兄弟姊妹,眷属亲戚朋友之血肉与骨头,是故:
梵网经菩萨戒 云:『若佛子,以慈心故,行放生业,应作是念,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,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,而杀而食者,即杀我父母,亦杀我故身。』
三藏(梵语 trni pitakani )圣典,佛陀也一再强调,佛弟子不得杀生,杀生得无量罪,有如此见证,唯愿诸大善信,于丧事祭典,千万不可以荤食(众生之血肉)拜祭,若以荤食祭典,只有增加亡者之罪业,没有丝毫功德与利益来助于亡者;若欲为亡者增福增慧,消灾解厄,为亡者着想,应如是知、如是见、是名正见,慎重!慎重!
十三 、 为亡者做功德。
为亡者做功德(梵语 guna ),是一件很重要之举,莫敷衍了事,做表面工作;对亡者丧事,要很认真,很诚恳以待,如理如法妥善办理。对尊敬长辈来说,是行孝道,有伦理道德滋润;对功德利益来说,有助于投生善道,与往生净土之助缘。
刚命终者,现在非大修行,又非大善大恶,往往临命终者一旦死亡,不会马上投生他道,在七七日中,也就是四十九天以内,尚未投胎,心里忧戚恐惧不安,于幽冥界,漂流游荡,如同孤魂野鬼一般,念念之间,极须家人眷属为之超度,为之做功德,广植福报回向(梵语 parinama )给他,让他早日脱离幽冥界之痛苦。
从死亡到投胎以内的生命期间,称为中阴身,超度就是超度中阴身,普令中阴身早日得以投生善道,或往生净土,现在摘录地藏菩萨本愿经之经文,供给诸大善信共参,分别如下:
地藏菩萨本愿经 云:『亡者神识,七七日内,如痴如聋,或在诸司,辩论业果,审定之后,据业受生,未测之间,千万愁苦,何况堕于诸恶趣等!
是命终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,念念之间,望诸骨肉眷属,与造福力救拔;过是日后,随业受报。』
佛门强调亡者神识,在命终后四十九天以内,亡灵业识,未肯定受生何道期间,是惆怅不已!百般忧苦,时时刻刻都希望家人眷属,为他广植福田,为他做诸功德,来超度救拔他。
因此,在命终者死亡的四十九天以内,家人眷属应为亡者,造诸功德(梵语 guna ),如放生、印经、救济贫困、建造佛寺、发菩提心(梵语 bodhi-citta )、喜舍布施,普令道场早日圆成,让大众皆可来佛寺参拜,听经闻法,离苦得乐,破迷启悟,证成菩提,如此护持三宝功德,一一回向给亡者,凭此造就功德力与福德力,必然可拔救超度亡灵,让亡灵受生善道,往生净土,增长福报。
恭敬三宝,礼请出家师父,为亡者做诵经超度,说法利益亡者,消业障获超升;三宝威德难思议,能为现生之人做大明灯;如灯塔,能引导迷失方向的船只,驶入港口;众生迷恋五欲六尘,三宝能净化众生,普令众生觉悟,不沾不染五欲六尘,汏而断生死,证菩提。
同样理,三宝(梵语 tri-ratna )功德力,能为亡者作归依(梵语 sarana ),为亡者做超度拔救功德力,令亡者离苦得乐,得生善道,乃至往生净土;因此命终者当气绝之后,应为亡者虔诚恭请出家师父,为亡者诵经超度,乃至说法,消业障获超升;家人眷属志心勤恳,共同参与诵经拔度,如是之人,存亡获利。
十四 、 死后神识投生何处?
空间是无边际的,时间是无穷尽的,在这广泛无边与无尽的时空中,一切亡灵业识所变现的境界如何!就感召受生如何的境界,这境界是无量无尽的,在佛法里,可分十种不同的境界,这十种境界,是亡灵迷悟染净之差别所感应,有圣人与凡夫,有解脱与业力束缚;这十种境界,有四圣六凡,也就是四种圣者的境界,与六种凡夫的境界;这四圣六凡都是自心所作,自心所现之果报,即所谓:万法唯心所造正是,在佛经有如是记载:
十地经云:『三界(梵语 trayo dhatavah )无别有,唯是一心作。』
众生一念心生即入三界,众生一念心灭即出三界,三界的受生与不受生,肯定在一心的动与不动,作与不作;出三界即出世解脱,成为四圣;入三界即染欲生尘,束缚轮回,成为六凡。
四圣即佛(梵语 buddha )、菩萨(梵语 bodhisattva )、声闻(梵语 sravaka )、缘觉(梵语 pratyeka-buddha )不出一心,六凡(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牲)不出一心,一心能生四圣,一心能生六凡;四圣与六凡皆一心作,一心所生,是名一心十法界。
十法界者,乃唯心所作,唯心所现,是每个人所能行,所能作,所能成。要成四圣,要成六凡,此十法界,肯定在我们自己所为,别人没有权利干涉,更没有办法主宰我们的成圣成凡,不能干涉我们上升与堕落;迷悟染净,全靠自己,别人不能参与我们的行为,更无法主宰我们的权利与行为,是名平等!如此一来,活得才自在,活得才快活,活得才爽快!
死后神识投生何道?就靠自己无量劫所造作的善恶行为,与今生所造作善恶行为,一连串的累积,迷悟染净,解脱(梵语 vimoksa )与系缚,来决定他投生之去处,随业流转,其所去之处,就是四圣六凡是也。四圣六凡,就是在死亡后神识所投生之处。
造什么因(梵语 hetu ),得什么果(梵语 phala ),不造因,则无果;欲得四圣之果应造四圣之因;欲得六凡之果,造作六凡之因,一切平等,无偏无缺,圆满无碍!是名佛教特色,佛教特德,佛教平等!最后恭祝诸君,往生无碍,速证菩提(梵语 bodhi ),福慧圆满,功德无量!
《临终遗嘱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