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出家功德与利益▪P1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平稳而缓流,大海之水减了一大半,成为平原的陆地;大地无人耕种,自然五谷丰收,蔬菜水果无人种植,自然生长,开花又结果;可以说衣食所须,不用忧恼愁虑;这就是依报庄严,然依报庄严是由正报庄严所感召。

  

  同时,人类寿命有八万岁之长,身高有十六丈之高,男女五百岁才婚嫁;畜牲道,牛马猪狗,都会讲话;弥勒菩萨就在人寿八万岁的时候,示现人间成就无上佛道,那时候才称为弥勒尊佛。弥勒菩萨目前尚未成佛,果位在等觉菩萨的阶段,当今就在第四天的兜率陀天,于弥勒内院为天人演说佛法,以后示现来人间的时候,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,也就是成就佛道,那时候才可以称为弥勒尊佛。此佛在人间演说三大会的佛法,度化无量众生,第一大会度九十六亿众生,第二大会度九十四亿众生,第三大会度九十二亿众生。此三大会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龙华三会,当然中等以下的演说佛法,也是枚不胜举,多得不可为喻,这一切就是正报庄严。

  

  由以上所举的人间净土之例,我们可以知道,大家都遵守十善业,就能感召大地人间,有这么殊胜的果报了,更何况全世界的人,大家都能够出家修行,整个世界当下就会有所转变,有所变化,因为整个世界成为出家修行者,没有俗人,你想想看,能够出家修行,福报是非常大的,累积大家的出家福报,这福报之大,无量无边,这整个世界当下就会转变过来,要比弥勒菩萨来人间的净土,更加殊胜,更加不可思议;这话怎机讲呢?因为那时候,人间只守十善业,当然大地的果报,也只是蒙受十善业所感召之果而已!我们这里的情况不一样,当下就是全世界的人,都全部出家修行,出家的戒律很多,不只是十善业而已,超过二十五倍以上,当然所得到的大地果报,也就远比十善业的果报殊胜,更加无上庄严。

  

  那么,能够了解这个道理,全世界的人,全部都出家修行,我们还怕士农工商没人来做吗?不用担忧,不用害怕!诸佛是圣中圣,圣中圣就是诸佛,佛不会骗我们的,佛也不需要骗我们,佛是过来人,佛所说的话,我们深信不移,则能入道。

  

  华严经云:『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』正是此意。

  

  世间上的好话,佛都已经说尽了,佛是圣人,佛告诉我们的话,我们竟然不信,请问我们自己,谁的话才能相信呢?

  

  佛经云:『修行者,能对佛所说的道理,能深信肯定,而不疑惑,不动不摇,心能安住在佛的正法当中,此人已经累生累劫,亲近过无量诸佛,恭敬供养过诸佛,是故,今生信心不退转(梵语avinivartaniya)故!此人不久,当得证成无上菩提。』以上所说,已经略述一番,不知仁者,心里是否明白了?』

  

  这位仁者听了这一席的佛法,心里有所领会,从开始讲佛法,他的头就一直点个不停,直到我讲完佛法,他才停止点头,他闻法很专心,又很虔诚,实在是一位很踏实的在家居士,不久之后,这位精进的居士,就出家落发修行去了!

  

  

  

  

  

  出家对消极与积极的透视如何?

  

  出家修行者,往往身份比较特殊一点,所以在形象上、行动上、宗旨上,不能与在家人一概而论,所以,特别将出家修行者对消极与积极的看法,提出来

  述,俾使社会人士与佛门弟子,能对出家修行有所正见,不至于节外生枝,龟毛兔角,道听涂说,因而诽谤造业,因造业而堕落,因堕落而受无量苦,现在分别四点叙述如下:

  

  一者出家修行者对消极的看法:

  出家人看起来的确很消极,没有错,的确出家人很消极,但要要明白出家人是那方面消极,不能一口咬定说,消极就消极,就把出家修行者,当做避世、厌世、失意,受了重大的打击,才遁入空门,落发出家,清磬红?,了此残生。

  

  一般人都认为,出家修行者都是此流之辈,这种观念,绝对不是出家人本有的志愿;但也无可否认,的确有这种人物,进入佛门出家,这些人物进入佛门之后,不会有很大的建树,也不会对佛门多大的破坏,然而,社会上形成对佛门出家修行者,有若干的歧视,也就是由他们而来!

  

  出家修行者,对于造恶业很消极,他绝对不会去做的,譬如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他不做,他很消极不去做它,出家修行者不会去贪财,不会去赌博,走法律漏泂,欺诈他人,杀人抢夺,他很消极不去故它;出家修行者不会去玩粉味、戏弄女人、挑衅良家妇女,他很消极不去做它;出家修行者不会去争名誉,参与总统竞选,国大代表,立法委员,省、县、市、镇、乡、村、里长竞选,他很消极不会去做它;出家修行者不会为了吃而

  欲,吃的方面,粗茶淡饭,为了修道充饥而已!他很消极不会为食而

  欲;出家修行者不会为睡眠而贪睡,对睡眠节制的恰恰好,他很消极不会为了睡眠而过度贪睡;修行者若贪着五欲,就无法入道,无法证悟菩提;五欲如胶如漆,会染污修道者的心性,使心性不清净,因而有堕落的危机!

  

  佛门中有句话说:『五欲就是地狱五条根』即是此意。

  

  我们尚未证悟涅槃,对五欲六尘要防犯,莫染于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如避火坑,消极以对;诸佛菩萨对五欲六尘能自在,染污不了佛菩萨的心性,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功夫;我们是凡夫众生,功夫未到家,一碰到五欲六尘,心就动摇,染污自性,不得自在,所以我们要消极不去贪染五欲六尘之境。

  

  出家修行者,对消极的看法就是如此这般,对造恶业他消极不做,一做就造业了,当然他不做,总不能叫出家人去参与总统竞选,国大代表竞选,毕竟形象太特殊了,宗旨也不一样,假使参与选的话,出家和尚当下就出尽了风头,明天报章杂志,拚命的刊登,而且又是第一版的,排列右上角处,用红虚线框起来,目标比较明显,引人注目,大方的诽谤,找些刻酸的词句猛批评:『和尚六根不清净,出了家还放不下,出了家等于没出家,为名为利,看不破,放不下,跳不过,竟然还跟社会上的人,参与竞选……。』这么一来,像这种情况,出家修行者,当然对此事要消极不做它;对于给众生起诽谤之事,他消极不做;给众生起讥嫌之事,他消极不做它,这是正确的态度,别无议论。

  

  出家修行者,形象上与社会上的人有差别,行动上也有差别,宗旨上也与俗人有异,所以,出家修行者的一举一动,要遵守如来戒律,遵守如来戒律,就是消极不做一切恶业,不去做被众起诽谤,讥嫌之事,染污五欲六尘之事,消极不做。

  

  往往社会上的人士,最喜欢挑剔出家人的毛病,出家人走一步,社会上的人就把出家人算到十步去了,像这种豆腐中挑骨头的心理毛病,是不好的,会断了自己的善根,会断了自己与三宝(梵语tri-ratna)的缘份,是很严重的对不起自己,使自己堕落,永远无法听闻到如来正法,漂流在三宝门外,永受沉沦,长虑黑暗,不得解脱。

  

  二者出家修行者对积极的看法:

  现在来说,出家修行者对积极的看法,实质上,出家人常下能看破,放下、跳过、自在,这段的历程,就是发露了积极的表现,出家人能正见世间的无常,空幻不实,为解脱五欲六尘的束缚,因而积极欲达到证悟涅槃的境界;这似乎给人一种柔弱消极的意味,不能振作起精神面对现实的世间,会让别人有这么一种感受。往往善根未成熟的人,对出家修行的实际意义无法起正见,看错觉了,听错了,或者以偏

  全;实际上,我们再度冷静思惟一下,我们可以正见出家人的本来面目,出家人似乎柔弱消极,但在柔弱消极中带有坚强积极的奋斗精神,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得到的,比方说:五欲受乐会生爱染心,染污了本性,本性就不得自在,不得自在的心,就是生死心,有生死心就沉沦五欲中;难以自拔,堕落生死深渊。

  

  出家人就消极不做五欲之乐,发挥勇猛精进的心,不沾染五欲六尘,五欲之乐消极不做的当下,就是积极奋斗史,让自己不堕落生死轮回之网,这样子做是保障自己,救了自己,所以说,消极的当下就是积极,退步的当下就是进步,这个道理有几个人能会通呢?

  

  又比方说:农夫在稻田里插稻秧,一定是两腿往后退步,然后用手在前面插秧,边退边秧,只有退步才能插稻秧,如果往前走,只有踏倒稻秧的份,无法插秧,所以说,退步就是进步,退步就是成功,退步就是收获。

  

  同样的道理,出家修行者,对五欲六尘不贪恋、不爱染,表面看起来,好象是消极、逃避、柔弱、厌世、退世、悲观、等死,好象是不敢面对现实,其实这是大错特错、错得很严重。

  

  出家修行者,对五欲六尘不生贪恋,不爱染尘欲,这当下就发挥了修行者奋斗志愿,与五欲六尘的挑战,这是无形无相的挑战,是心理作战、战胜利了,心就能转五欲六尘,而得自在;心战败了,就被五欲六尘所转所惑动,而不得自在,这就是修行的功夫,心地上的功夫,活生生摆在我们眼前的功夫,这不是用嘴巴讲一讲而已!所以说,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出家人,为什么要出家呢?实在少之又少!

  

  又有几个人能明白修行境界的层次?在消极中见到积极,在柔弱中见到坚强,在厌世中见到入世,在退步中见到进步,在面对五欲六尘中见到心地的无染无贪;若能正见这个道理,则与佛有缘,与佛长相左右,去佛不远。

  

  出家修行者,除了对自己积极净化身心之外,对于弘扬佛法,兴大慈悲心,普度无量众生,更是积极而为。对于教育、文化、慈善三者之间不偏不倚,全心全力积极的推广,令圆满如来正法,普施大地一切众生,皆得如来法雨,滋润法身慧命,因而得证无上菩提。

  

  三者在家无学佛者对消极的看法:

  在家无学佛的人,往往很多人都抱着一世论,以为人死后如…

《出家功德与利益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临终遗嘱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