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在的,慈悲是无缺陷的,慈悲是柔和中道的,慈悲是智慧自然流露,没有装作、表现自然的,能够如此才能堪称菩萨的大慈悲心。
观无量寿经云:『佛心者,大慈悲心是也。』所以我们学佛的同道,修行的目标,终了是为了成就佛道,既然是为了成就佛道,就应该学习菩萨的大慈悲心,成就慈悲心,圆满慈悲心,绝对不能舍离慈悲心,学佛一旦舍离慈悲心,是无法成就佛道的,希望诸位学佛同道们,为了要成就我们的佛道,大家共同发大慈悲心吧!努力!努力!莫放逸。
学佛的人要发大慈悲心,也唯有发大慈悲心,才能与佛道相应,因而圆满佛道。相反的,若是想要成就佛道而不发大慈悲心,欲证成佛果者,无有是处。
学佛的人不可以用感情的心来学佛,用感情的心学佛会带来困扰,不但成不了佛,反而堕落生死的陷阱,学佛要节制感情,不要滥用感情,同时要净化感情,感情是生死的枷锁,感情束缚我们在六道流浪不停,感情的本质就是染污心在作怪,染污心就是淫欲心的演化而成,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要染污自性,不要染污自性就不要有淫欲心,不要有淫欲心就要断淫欲心,淫欲心不断,尘不可出,众生就是无法断淫欲心,被淫欲心支配,搞得头晕脑胀,身不由己,所以流浪生死。
诸位呀!要断淫欲心要下很大的勇气与魄力,有些人为了要断淫欲心,发誓不再犯,结果欲心暴发又犯了,天天都在佛前忏悔自己业障深重,天天发誓,天天犯,又天天忏悔,这就是众生的本事,佛菩萨在旁边看了之后,真是束手无策,想要救度也无法帮忙。根本要断淫欲心,要证果之后淫欲心才能断,凡夫是有淫欲心的,凡夫尚未证果而说没有淫欲心,这是大妄语,自欺欺人。
十余年以前我曾经请问过一位很虔诚的老居士,年龄已经有八十五岁高龄,一生当中都是一心一意的老实学佛,精通佛法,严持戒律,念佛参禅从未间断,早晚安排的功课都是精进努力而做。
我问:『请问老居士,自从您学佛以来已经有五十年以上之久,我也是佛教徒,如今很诚恳的敢请问老居士您一件问题,不知老居士介意否?』
老居士点点头说:『有问题请问,无妨,无妨!』
我问:『淫欲心是生死的根本,淫欲不断是无法超越生死轮回的,请问老居士您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,日夜精进学佛,到目前为止,不知老居士淫欲心断了没有?』
老居士答:『年轻人啊!年轻人!我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,五十年当中从来都没有参与淫欲之乐,一心学佛,如今淫欲心亦然存在,只是伏住淫欲心,尚未断了,淫欲心是累生累劫俱来,我的年纪一大把,见女色还是会起淫欲心,我的菩提道念坚固,能把淫欲心伏住,令不生起淫欲心而已!年轻人啊!淫欲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,佛说的话一点也没错,谨慎莫放逸!努力吧!年轻人!』
我说:『感谢老居士苦口婆心的教导开示,我会牢记在心里的,终生难忘。』
诸位同参们!淫欲心是难调难伏的,中外古今有多少君王将领,多少英雄豪杰都被淫欲心所考倒,对淫欲心束手无策,导致国家灭亡,甚至倾家荡产,家破人亡,身败名裂,因此对淫欲心要勇猛的下功夫,来减轻冲淡它,最后解脱淫欲心。
佛门中教导我们对淫欲心时常作不净观,骷髅观,因而对欲望能远离执着而不生爱染。甚至以智慧观照淫欲心,了知是缘生无性,淫欲心也是幻化无常,如幻如化,无有自性可得,见空性破执着,以达到自性自在,解脱淫欲心。
以前有一位居士学佛很虔诚,而且佛法也很有研究,精进勇猛在佛道上努力,我知道学佛若能出家的话,因缘障碍比较少,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殊胜,所以我就很诚意的鼓励他出家修行,好好办道,快马加鞭,早登彼岸。
这位居士听完之后,很老实的回答说:『师父啊!出家修行可以了道,我也觉得很不错,太好了!不过我的女朋友也蛮不错的,很好!』
我说:『很好是很好,究竟终了还是不好,一方面学佛要了道,一方面也想要有欲望,这是无法成就佛道的。』
所以说:『有道无欲,有欲无道,道与欲不能同时,一旦同时就无法了道。』
居士说:『那么该如何呢?』
我说:『道与欲是无辜的!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,你是欲与道的主人,由你来自由决定吧!欲望的解脱与不解脱跟别人毫无相关,而价值观念是操纵在自己,知道吗?』居士心里有所醒悟,默然无答,顶礼而退。
什么叫做六根门头好修行?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呢?这是佛门中的专有名词,是告诉我们,修行不能离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而修,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,就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修行的人绝对不能脱离六尘境界而独居,若能脱离六尘境界可修成佛道者,无有是处。 不修行是没话讲,一旦讲修行,就不得不讲到六根对六尘的问题;如果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,本性受不了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的迷惑,因而染于六尘境界,使本性不得自在,这样一来,我们就要受尽一切苦难了。同样的理由,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,当下不染污本性,六根当下清净无染,本性光明因此得大自在,大解脱。所以我们说,六根门头好修行,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。
诸位要明白,放光真正的意义,就是心对境界不生染污,清净自在,解脱的意思,不要胡思乱想,以为六根真的在放光,毫光万丈,照天照地,这样说是不对的。而是六根对六尘境界不生染污,本性能清净而得自在,这就是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之义,相反的,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而六根生了染污心,而且不能自在,这就是六门头常黑暗,虽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,本性也如同长夜黑暗,所以我们要明白,心对五欲六尘起了染污念,心地当下就是黑暗的世界,天天造业,迷惑颠倒,因此沉沦六道。
我希望大家都永恒不变的在放光,所放的光是光明的、圣洁的,自由自在的,能够保持现在放光,未来放光,永恒放光,现在解脱,未来解脱,永远解脱。
以前有位很虔诚的居士请我到他府上,要我放光一番,我说:『居士啊!你真是要我和尚的老命,我和尚不但不会放光,而且天天只会吃饭睡觉而已!要我和尚放光实在没办法,除非背后装上一盏五百烛的大灯泡,插上交流电才会放光。居士啊!您老人家就去准备五百烛的灯泡吧!我和尚今天晚上就到您府上放光动地,注意一点,要选择夜晚才能放光,白天无法放光,白天放的光不很明亮啊!』这位居士很老实,果然那天晚上真的向隔壁借了一盏五百烛的大灯泡,要我准备放光,那时候我觉得很愧对这位居士,居士无法体会我的意思,而且很直心,那时候我看因缘成熟,就开始为他们演说佛法。
我说:『居士们!放光就是演说佛法,开示佛法,让大地的众生得到佛法的滋润,普遍的听闻到佛法,得到佛法的利益,以达到离苦得乐,破迷启悟,转凡入圣的境地,这就放光的本意所在。』光是无染污、解脱、自在、清净的意思。放光就是告诉我们面临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而心不染污外境的意思,又称为佛光普照。
佛的本性是光明无染的,清净自在的,是解脱的,佛能面临五欲六尘,而心不染污五欲六尘境界,以达到本性解脱自在。佛在演说佛法,度化众生,纵横自在,而心不染污众生,心里不住一切相,内心清净自在,以清净心而说法,无所求、无所住、无所染,故称为佛光普照。
假使佛很慈悲,一直不停的为你放万丈毫光,但是你佛法一点也不懂,一点也不通,如何能开悟本性呢?纵然佛陀为你一辈子放光到你命终为止,你也开不了悟,证不了果。居士们!修行是靠自己的,如果不明白佛法,又不修行,佛菩萨对众生还是无奈的,是与佛无缘的。
如果佛天天为你放光,而你天天贪瞋痴,打算明天做生意好好捞一把钱财,后天缴死会的钱,大后天要到营区跟孩子会客,又想到昨天隔壁的张太太无理的骂我,我的肚子就生起一把火,诸位想想看,这样的心态背道而驰,心永远不回转过来,与佛道不相应,天天想钱,心里又一把火,这怎么能与佛法产生感应呢?我看不堕入三恶道就很不错了,因为整个脑海里装满了钱,贪心、嫉妒心、贡高心,轻视别人的心,好色心、逞强心,这些心都不与佛道相应,纵然佛天天为你放光,为你说法,加被你,而你也绝对看不见佛光的,因为你的业障太重啦!业障障住佛的放光,业障障住佛的说法,业障障住佛的加被,你又不听闻佛法,不了解佛法,又不修行,这叫佛如何与你感应呢?你凭什么与佛来感应呢?佛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,无时无刻都在放光,都在说法中,只怪自己天天造业,业障障住自己的本性,使得自己的本性暗然无光,充满了无边的业障,彼此无法沟通。
假使要得到沟通,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,自己要回头是岸,心要向佛道,不要向五欲六尘起爱染心,要回光反照,照见本性,彻悟本性,能够这样的话,比佛来放光说法,要来得实质,到时候不用佛来为你放光,你自己也能自由自在的放光,不必劳驾佛来为你放光了。珍重!珍重!
释迦牟尼佛一代的圣教不外两大门:一者生死流转门。二者涅槃还灭门。这是佛门弟子所应该具备的根本观念,同时也是佛法的总纲领。修行者能对这两大门有了正确的体悟,才能成就佛道,圆满佛道。那么众生为什么会受生死流转呢?如何从生死流转入涅槃还灭呢?
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空性,是无常法,误认一切法为实有,受一切业因业缘业果,随业缘漂流,以致于带来生死流转。
中观论云:『受诸因缘(梵语因缘hetu-pratyaya)故,轮转生死中。』众生不明白一切法无自性空,因此妄想执着外境,不知外境毕竟幻化…
《心地法门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