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有分第二集 妙莲老和尚
第三天 - 恳切至诚即一心带业往生佛可成
正觉寺的住持––觉华法师、诸位师父、弘法会的会长、副会长、前任会长、诸位干部、老居士、大居士,以及各位莲友、善男信女们:大家好!
昨晚同诸位提到我们念佛最主要的要有信,还要发愿求生西方,有了信愿再执持名号,合乎信愿行就决定得生,万修万人去。执持圣号时要恳切,每句佛号发自至诚心,口念得朗朗爽爽,耳朵听得清清楚楚,声声佛号记得明明白白。
如何记数呢?就是每次记三句,即一二三、四五六、七八九,九品莲华为伴侣,最后再记一句,合为十声。就这样子,一念是如此,百千万念也是如此;今天如此用功,明天也是如此用功,乃至念到毕命为期,不离至诚;如此念佛,必蒙弥陀接引,带业往生西方。万事有了至诚皆能得到果报,念佛只要有恳切至诚心,就不必管它如何的散心乱心了;诚心至极,散乱心就转成佛心了啊!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,但注意至诚心就对了。
一、生死凡夫难一心
弥陀经中提到: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乃至七日,一心不乱;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」所说的「一心不乱」,大多数是解释成:「没达到一心不乱,生西方就难了。」因此,就有人被这「一心」怕死了:「我们念佛就是散乱嘛!何日能一心?甚至不念佛时倒还没什么妄想,一念起佛来妄想反而特别多,而且什么污浊邋遢的妄想都有,那么都是这样散心念佛,岂不是生不了西方了?」就这样愈想得一心,愈是求不得,徒增无奈的辛苦,反障碍了道心进展。
古人说过:「依文解义,三世佛冤」、「离经一句,等同魔说」,一句经文在某方面是这一种意思,在另一方面又是另一种解说;如果只执一种意思或错解其义,往往是走不通、徒生阻碍。世间一切事理也是如此,站在某一角度是此种看法,可是另一角度又有不同的看法;所以看事一定要站在中道的立场,要多方面的看,才能看得圆满、正确。否则自生障碍,非关事理有错,而是自己智慧不足所发生的误解;由误解而误说、误导,苦哉!苦哉!
要知道,「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佛国」,这是一种普通的说法。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特别的法门,有其特别说法,不能依一般文字的解释来说,完全要依着阿弥陀佛的大愿为指归。
到底我们念佛要不要一心?当然要一心。但要知道弥陀经所谓的一心,依蕅益大师的解释,那是指出世圣人而言,最低限度也要证阿罗汉果。若照这样解释的一心,那么我们凡夫绝分了!因为凡夫生死未了、贪瞋痴三毒未净,未证罗汉果,怎么可能不散乱?贪瞋痴这三种毒,就像枪炮子弹内的*一样,子弹里还有*,怎可能碰火不炸?如果贪瞋痴三毒已断,要散乱也不会散乱了。没有贪瞋痴,心清净了,身就不会再造恶业;好象胶漆罐已没有胶漆了,那还会有沾染的乱想纷飞呢?所以我们凡夫只要决定有至诚心念佛,要忍心耐性保持平静就对了!不必急着想得一心,急不得的!
二、带业往生身口净
既然凡夫未断贪瞋痴,不能得一心,那又如何往生西方、了脱生死呢?我一开始就已告诉大家要有「至诚心」,凡夫能做到至诚,诚之至极,那就是一心。就算你是下根,心很散乱,只要有个至诚心在,口中佛号无间断的在念,那些散乱就没有用了。就像你虽有贪瞋痴,但能至诚念佛、遵守佛戒祖规,又怎会造杀盗淫呢?所以我们凡夫就是要在身、口业上注意清净,千万不要妄想你的心里也能清净,那是「欲免烦恼徒增妄」而已。
虽意业不能清净,但是一定要把握至诚心;以至诚心称佛名号,身、口不造恶业,那到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,这就叫「带业而往生」。净土特别法门所以能三根普被的高贵之处就是能带业而往生,也就是指贪瞋痴还没有断,于是带此心境之业(意业)而往生,并不是带身、口之恶业喔!
如果你的身还在造杀、盗、淫,口还是恶口、两舌、妄言、绮语,这样的人连人都做不好,怎可能念好佛?如果你能守戒:身不乱动、口不乱说,身、口不乱,这样念佛才合乎佛陀的大愿。因为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:「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至心就是至诚心,又能欢喜踊跃的执持名号,一句佛号念得充满法喜、清净安然。此时,世俗之情完全沾染不到,这样念佛,百念百生、万念万生,决定万修万人去。如此念佛就能往生西方凡圣同居土,西方的同居土是横具上三土,这与其他的佛土不同呢!这最深广的道理,你要深入熏修才能明白啊!
如果你念佛已达一心,不为贪瞋痴所乱,证到罗汉果位,那就不是凡夫而是圣僧啰!就能往生方便有余土。证了罗汉果再能发菩提心度众生,不为尘沙惑所阻碍,以度众生的功德回向西方,就能往生实报庄严土。在实报庄严土修得清净了,就到上上实报,也就是常寂光净土,与佛同住。
三、老实至诚好修行
以上所说都是有层次,一点也不乱的,诸位之中如果没有经教基础,或未在净土法门下过功夫的人,怎能明暸呢?这是差别智,要学才会知道,不学就是不知道;有了差别智,修一切善法,就可证佛陀的根本智,那时是一通一切通、一晓一切晓,万法皆知的「大圆镜智」了。
我们现在毕竟是个凡夫,切勿自以为聪明,只要你能老老实实、安愚守分、不搞花样,做个愚夫愚妇,至诚来念佛,决定生西方。往往生西方的人,并不是要多么大智慧的人,反而是那些老实念佛的老公公、老婆婆较多;其他的大法师、大居士,口虽能说得头头是道,但是没有老老实实、至诚的心来念,凡情心根本放不下,那一切说法的功德就待下一世才结果吧!此生要想了脱生死,恐怕不可能。能说不能行的人,请慎思之!能行不能说的人,只要生西方,何愁不开悟?这不是看不起聪明人,而是要人安分老实修行。
我们还是不要在玄妙高深的道理上逞聪明,能在事相上老老实实的做到,那才有用。就像老公公、老婆婆虽然不懂道理,什么也不会说,他们就是能够至诚地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」的念,这就行了,这就合乎弥陀的大愿,亦即所谓「潜通佛智,暗合道妙」,往生必有分。
四、弥陀法王除散乱
虽然念佛时,心还是妄想散乱,可是只要有至诚心在,身、口能清净不造恶业;这时的散乱、心里的一些些小妄想,就好象在海上航行的船遇到小小的二、三级风浪一样,船只仍是航行无碍的。可是一旦你意念不能克制,身口要造恶业了,那就像遇到了九级、十级的大风浪一样,太危险了!当然随时有翻船的危机了。船一翻,身落海中,性命也就难保!所以念佛人不管妄想多大,千万要保住身口清净、不能犯戒,久之,心亦逐渐清净;心清净,身口即安然自在。功夫总是从艰苦中学成,由浅而深而圆满。
能明白此理,就不要怕念佛心散乱,凡夫不可能没有散乱,只要保持至诚念佛就对了。千万不要为了急于求一心、为了制止散乱,又招来更多的辛苦,又乱忙一遭。当然,也不可放逸妄想、不至心加功多反照。
前人有首诗:「一句弥陀法中王,杂念纷飞也无妨;万里浮云遮天日,人间到处有余光。」浮云虽能遮住日光,使白天见不到太阳,但白天仍有光明存在。妄念好比浮云,虽然心不清净,但还在念佛,仍有这句佛功德;就等于白天虽浮云遮日,可是仍有光明存在一样。但是最重要的是,不要忘记念阿弥陀佛啊!一忘了佛号,那就如处在黑夜之中,虽有满天星斗(小聪明),却没有太阳光明(大智慧),破除不了长夜黑暗啊!诸位!净心念佛固然好,当知,净心之功还是从散乱加强用功而得。不怕散乱妄想多,但怕心中忘了佛。
五、守口摄意身莫犯
我们凡夫学佛,做佛弟子总要守五戒。守五戒就是守身、口二业,只要你身、口能合乎轨道:身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,口不妄言、不绮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,就是身口清净、不犯戒。菩萨戒才谈意业,一动贪瞋痴之念就是犯戒;一念不净,第二念就要快速忏悔。念佛就是真心忏悔不净之念,所以只要仍在念佛,不必怕妄念。
平时,只要你身、口不犯戒,意业上的散乱好象是二级的风浪一样,一点也没关系。可是如果来个口谤佛、谤法、谤僧、障人道业,一语出口又似万刃插心般的伤人,这些恶口罪业有时比用刀杀人还要厉害。要是身再造杀盗淫等罪,那就好象海上刮了十级大风浪一样,这样航行的船只那能不翻呢?佛弟子若生不了西方,就等于在苦海里翻沉了船,淹死在大风浪里,这是多么凄凉惨痛!堕落在苦海中做水鬼,太令人感慨了!真是天大的冤枉呀!
佛弟子能守五戒、能念佛名号,就是上了大慈航;已上了大慈航,却在海上翻船,这多么不幸!所以大家念佛,一定要保持身、口清净。只要念佛持戒、持戒念佛,决定万修万人去。请大家要坚固道心、安愚守分、不越规则。
还有一点要注意,为什么身、口会造下恶业?你心不起恶念,身、口怎么会造?身、口所造还是心力作祟,恶念心力害人不浅啊!当你的心念都是慈悲,这就是佛种子;当你的身、口都是行善,这就是大慈航,期望大家还是多多照顾自己的好心善念。若没有道德心,就只想到杀、盗、淫,想到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这些恶念上,那当然就造作恶业了,所以恶心不可有。你多起善心,心境安然;你多做善事,受人尊敬,何乐而不为呢?恶行不改令人讨厌,何苦甘愿下劣,令父母师长失望,令魔子魔孙欢…
《往生有分 第二集 第三天 - 恳切至诚即一心带业往生佛可成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