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圣严法师教禅坐▪P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

  知恩报恩,是做人的基本;知恩不报恩,是忘恩负义;不知恩也不报恩,那就是禽兽不如了。

  

  如何报恩?例如我自己,受到父母、师长及各方协助之处甚多,等到我有能力回报之时,父母、师长等恩人,多半已不在人间,只有尽我的能力,帮助更多的众生,来表达对恩人的感恩。

  

  恩惠就像流水,自上而下,顺向而行。因此感恩的方法,便是顺向往前推动;简言之,即是承先启后。把从前人处所受的恩惠,再施予后人,绵延不绝。

  

  因此,当诸位对我礼拜,感谢师恩的时候,我也感谢着你们。因为你们诸位菩萨,让我有机会传授我的所知、所能。教学相长,利他便是利己,在你们得到利益的同时,我也有所成就,对我个人人格的提升及人性的发挥,又往前跨了一步。所以我们对周遭的一切,都应心存感恩;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,则不应求其回报,如有所期待,便成了有漏功德。例如此次禅修营的举办,我究竟有何功德?端看诸位能将在此所学的,有多少可以应用到各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,对各位自我之提升,各位对周遭环境之影响,到底有多深广而定。更何况禅修营的成功,除我担任指导的师父之外,尚有十多位僧尼法师以及二十多位男女义工菩萨的奉献。功德属于大家的,我们应该大家感恩大家。

  

  

  

  三宝恩

  

  作为一个佛教徒,应当常常感谢三宝恩德。铭感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以及历代祖师们的恩德。因为:

  

  (一)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,得闻佛法,乃是仰仗十方三世一切三宝之弘传佛法和住持佛法。「十方」是指尽虚空界的所有空间,「三世」是指尽过去际、尽现前际、尽未来际无限时间。众生是依靠流传于无限时空的佛法僧三宝,而得闻佛法、修行佛法。因此应该心存感恩。

  

  (二)释尊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成佛,并把他修行的道理和方法,用四十多年的时间,在印度各处传法,依各人之根器、个性,因才施教,说了种种法门,经后人结集成一本本的经典,再由出家法师像输送管那样地,一代一代依这些经论,把释尊所说的佛法,传播给有缘需要的人,因此我们要感谢释尊,修道悟道,留下了遗教。

  

  (三)释尊的肉身,仅在地球的人间,住了八十年的时间,我们现在利用的佛法,是他的法身舍利,一部部的佛经,是由一代代的高僧、祖师为中心,在家菩萨为辅佐,以他们全部的生命学习、修行、体验佛法,再一代代传承下来给了我们,因此我们亦要感恩历代的一切菩萨祖师。

  

  

  

  回向

  

  回向的意思是:1.回己向人,2.回小向大,3.回有限向无限,4.回有漏向无漏。

  

  做任何好事,不论是无形的、有形的,为己的、为人的,均有功德。如果认为该功德只应归于自己,功德便很有限,因为个人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存在。相反地,如果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人,其功德将是无限的大了;如果做了功德而不执着功德,便是做的无漏功德。

  

  《维摩经》中有一个无尽灯的譬喻:点燃自己的一盏油灯,那照明度是很小的,如能主动去点燃别人或被动的让别人来点亮他们的灯,那么灯灯相传相续,点亮的灯越多,照明度越强,照明的范围也越大,终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。

  

  所以说做人不可自私自利,千万要有自利利他的观念,自己得到了利益,不要忘了也不要吝啬,与别人分享,这叫回向。

  

  人与人的彼此之间,是息息相关而无法单独存在的,所给予别人的利益,会像空气的回流,又像日光的反射,最后又回到自己身上,这也叫作回馈。

  

  如果人人死守着个人的钱财而不活用流通,那便是冻结了社会资金,停滞了经济活动,那会使社会萧条,人人都得不到利益。相反地,如果人人能把多余的钱财存于银行,不但个人可以得到利息,也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。这也是回向的一种。

  

  有些人做了功德或念了经,回向的目的很多、很贪心,包括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以及财富、名利、权势等等,就像仅仅做了一点好事,便列了一张长长的请求单,要求佛菩萨去代为执行似的。把功德的利益回向给自己,虽然是人之常情,但是如果能将所做的功德,回向给一切众生,自己不仅无损,而且是成就了更多的功德。如果不为自己求功德而愿众生得利益,众生得了利益,也不以为那是由于自己的回向,那样的回向,才是清净无染的无漏功德,也是无边无量的无上功德。

  

  

  

  因果.因缘

  

 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具有一个共同的本质,就是「缘起性空」,缘起性空的主要内容便是因果和因缘。佛教另有一个观念叫做「妙有论」,其内容说的也是因果和因缘,是从妙有了解真空。真空并非「无」,真空存于妙有之中,即空即有,非空非有;空有二者,看似两个相反的观念,实则却是一体的两面。

  

  (一)因果

  

  因果分为两类:1.有漏因果(凡夫的因果),2.无漏因果(圣人的因果)。因缘亦分为两类:1.因缘有,2.因缘空。因缘有的「有」,是指有因有缘而产生种种现象;因缘空的「空」,是指一切现象的自性本空。自性不是哲学上所称之本体,而是说,现象的本身即无不变的自性,故称自性本空。

  

  有漏因果,可分为善因、善果,恶因、恶果,善因亦名白业,恶因亦名黑业,白业指的是持五戒修十善的善因善业,当得人天果报的善报福报,黑业则是造的十恶五逆之罪,当受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等三途恶道之果报。善因趋向光明面,恶因趋向黑暗面,实是一种自然法则。

  

  光明面是通向人道、天道,人道当然是指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。天道呢?除了六欲天及禅定天,人道中有些人身心特别强健,能力智慧特别高超,能呼风唤雨,有的夫妇儿女如神仙眷属般享有很大的福报。从某个角度看,这些人就像是天道之神仙。

  

  从反方向看,除了实有三恶道之外,世间有一些人,鬼头鬼脑、鬼心眼,他们就像是鬼道之鬼;此外,人间尚充满了酒鬼、色鬼、赌鬼、贪心鬼等。

  

  此外,动物方面从单细胞的阿米巴原虫到高等动物,也是与人类并存于世。人类中也有一些心地险恶而被称为人面兽心的人;其实动物只是福报差、智慧低,在造作恶业方面,反不如人类之中某些人的阴险凶恶。即如山王老虎、兽王狮子,通常只有在肚子饿或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会伤人、吃人;而人类一旦起了恶心,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均可做尽,可见有时候的人心比兽心还可怕。

  

  至于地狱,有些人在打禅七时,对禅期中所受身心的煎熬、感到痛苦难耐,而谓地狱大概就是这般景况了。实则地狱之苦是人所无法想象的,虽在现实生活中,也有人把惨痛的遭遇形容为人间地狱。例如在医院里,一些病重的病人,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,同时吊着好几瓶点滴,不能开口说话,不能自由行动,也没有复原的希望,其身心所受的煎熬,也有点像是陷身地狱了。

  

  造善业善因,得善果的福报;造恶业恶因,得苦果的罪报。纵然是福报,也是有漏果报。所谓有漏及无漏,就像一个完整的杯子,装满水之后,不再漏失,名为无漏;一个有洞有缝的杯子,也可装满水,但会渐渐漏失,直到漏完为止。若以无我之心修福修慧,称为无漏功德;若以追求回馈的有我之心,修行布施持戒等功德,便称为有漏功德。

  

  有漏是指一边告作善因一边享福报,不断地造因得果,生灭不已,称为有漏功德。就像我们在银行开的户头,经常存款,又经常提款,那便是有漏。

  

  凡夫众生只知「有我」。「我」存在于因果交替中,因是对果而说,果是从因而起。果从因起易知,因对果说难懂。

  

  在其他的宗教,认为神是最初的、自由的、永恒不变的存在,神是原始存在的第一因、唯一因,而宇宙万物则是神所创造出来的果。佛教则认为果从因而来,因也是由果而生。就像鸡生蛋,蛋生鸡的问题一样,是循环无端的关系,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。在我们这个世界,最究竟的问题是永远无从找到开端的。佛教重视「现在」的存在,不推究最初的过去,不空想最后的未来。过去已过去,未来未可知,重要的是「现在」的当下。唯有认真地「活在现在」,才能对自己的过去负责,面对果报,无骄无馁;才能积极地准备将来,到达成佛的境界。

  

  各位到法鼓山来参加禅修营,既是因、又是果,也是因果同时。

  

  首先是果: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,促成你们到了法鼓山的结果。

  

  其次也是因:在禅修营期间,每天从早到晚的各项学习和修行活动,则是又在造作另一个人生目标的原因。

  

  再次也是因果同时:造了这个因的同时,即是得到认识自我、肯定自我、提升自我、消融自我之结果的过程。可见,凡事都是互相循环互为因果的,所以因果既是前后关系,也是同时发生的现象。

  

  有些人富可敌国,认为其偌大家产,可供其子孙世代享用不尽。这是不可能的,依我们所见所知,能够连续三代富贵者,已属不易,何况是永远地世世代代。古今中外的许多王朝,都要历经起起灭灭之变化,更何况是小小的家族呢!因为世间现象,无非有漏,人间天上,也都是无常。世事瞬息变幻,故当你自己在享受福报时,切记不要作威作福,要知福、惜福,更要培福,如此下去,善因才能不断增加,善果方能继续保持。如能不断的知福、惜福、培福,却不享福,那么总有一天你就能够转有漏因果为无漏因果了。

  

  无论善恶,都是根据所造的因,而受相类的果。佛教徒都知道有「菩萨畏因。众生怕果。」的两句话,那是说,菩萨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,深怕一不小心造了恶因,结果损失了自己的功德,也伤害了众生;凡夫众生愚昧无知,不懂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,常…

《圣严法师教禅坐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入门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