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禅与悟▪P1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做这种梦的人,多少带些神经质。神经质未必不好,只是易于接收灵力的感应罢了。如果过分重视梦的预兆,便会遭受到生活中的困扰。因为预告性的梦,毕竟不多,故也不必大惊小怪地去找人解梦,凡事谨慎,多存善心,勤念弥陀或观音圣号就好。

  

  梦的产生,以唯识学的观点来讲,是独头意识的活动;独头意识是属于第六意识的其中一种。

  

  识有八名,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神经有关而各别作用的,称为前五识,即名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。与脑的中枢神经相应的作用,称为第六意识;业种的储存及引发再生作用的,称为第八识,又名藏识;把藏识执着为永恒之我的,称为第七意识。其中第六意识若与前五识同时生起作用,称为五俱意识;若第六意识不与前五识相应而独自活动,就称为独头意识。做梦时名为梦中独头,入定时称为定中独头。因此,睡时若把手压在胸口上,或手被身体压住,或某部分的肌肉受到刺激,产生梦境,便不是独头意识,而是五俱意识的作用。

  

  二、梦的种类

  

  一般人做梦的情况,大致可归纳为四:1.睡足之后尚未清醒之际,易于做梦。

  

  因身体已得充分的休息,此时所做的梦较清晰明朗。2.刚睡而尚未睡熟,身体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息,这时很可能做乱梦,或是半糊涂、半清楚的梦。3.已睡醒却赖床不起,翻个身蒙头再睡时,也容易做梦。4.灵体或超心理力的托梦,梦中所见所闻,是来自于外在的灵力沟通;此如前面所说,不是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,出现之时,通常都很清楚。然而,照一般的经验说,前半夜所做的梦多不会应验;充分地睡足之后,托梦的预告率较高。学佛的人,特别是禅的修行者,对于梦境,是以妄想或幻境处理,纵有托梦的事实,也不致引起困扰。

  

  预兆的梦,是做梦者对尚未发生而必将发生的事情,预先得到消息。比如老鼠预知火灾,蚂蚁预知下雨,传说台湾的某种阔叶草能预示台风,若干犬只能预报凶讯等。这都是因为在事件发生之先,业力已经发动,因缘已经具足,因果已经成熟,无法避免其出现。以现象而言,都是尚未发生的事;以其潜伏性而言,早已完成了。对于有预知能力的人,或是由于意识比较敏锐,或者对特定事件有特别的缘分,便会在梦中梦见将要发生的事件情况。

  

  用打坐的方法,也可产生预知、预感、预见的能力。当你坐到妄念稀少,脑中一片清明时,在声音或景象未发生之前,即可能预知;但这不是神通,而是灵敏度高。记得马来西亚的继程法师,有一次在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的禅七中,当一炷香结束前,护七人员尚未敲引磬,而他已预先听到了引磬声,好象时间倒流,先后倒置,令他很惊奇。这样的模式来解释预兆,便不必故弄玄虚地说神说鬼了,否则即流于迷信。的确也有鬼神的存在,神经较敏感的人,接受系统必然灵敏,所以对鬼神发出的力量易于接收,但预兆和预感并不全是仰靠鬼神的供给,只要自己本身比较有心力,也会产生这种力量。因此,在凡夫梦境之中,清醒的、预感性的梦,多半是自己身心反应所显示的一种现象。

  

  以上所说一般人的梦,是在生死梦中更做夜寝梦。

  

  现在另说未出三界、未成佛之前的生死梦。未出三界是做「分段生死梦」,已出三界而未成佛是做「变易生死梦」,譬如永嘉大师的〈证道歌〉所说: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」这「梦」主要指分段生死的烦恼梦。换句话说,在生死烦恼中的众生,无时无处不在做梦。从无始以来,若不出生死,便得在六道中流转,仿佛长夜漫漫,恶梦连连,永无尽期。

  

  三、美梦易醒

  

  ,  当, 然,在三界之中,偶尔也做到美梦,例如生于天上或处于定中。只是「春宵苦短」,美梦剎那醒;福尽定退之后,也将再度进入漫长无际的生死恶梦中。如庄周的「蝴蝶梦」,另有「邯郸梦」,都是美梦、幻梦。佛教的史传中,也载有许多大德在修行过程中的梦境,像虚云老和尚梦「升兜率天」;憨山德清梦「赴文殊浴池」;袁中道梦「受其弟袁中郎的西方净土之邀」等。这些梦境无不历历如绘,究竟是真是假?说是假,有梦皆假;说是真,乃真代表着修行者的心境,唯不过既知是梦,当然早已离开了梦境。

  

  最近,有位林显政居士,带一位女居士来看我,他告诉我说:「这位女居士,在不久前,曾因病住进荣民总医院,由于病历奇特,群医束手无策,每天仅以注射及从鼻孔灌送流汁维持生命,终致于在她身上已找不到可以注射的血管,而且肌肉组织也已萎缩如蚁巢,最后失去知觉,被医生宣告为无药可救的植物人。就这样躺在病床,经过六个月之后,奇迹出现了,她从悠忽中慢慢醒过来,觉得身体可以动了,也能轻声说话了。但她是从另外一个世界回来的,她已不是父母所生的那个人。」

  

  以下是这位女居士告诉我的故事:「那六个月中,以我的经验感受,却只是一会儿工夫;我很轻巧地到了一个无忧愁、也无人烟的世界里,那儿没有尘土,没有脏乱,没有烦嚣,所有的花草树木以及土地都是金银珍珠等众宝所成,人世间所有的宝贝也无法用来比喻、形容,只觉得是那么地坚固、清净、微妙。当时心念一动,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泥巴?很想摘朵花回去;转念想,既然一切都是这样完美,摘花也是多余的事,所以又把手缩了回来。在那无人世界里,内心快乐实在难以言喻。不一会儿,我就离开那个花树世界,来到一座山上,在山顶遇见一对男女,女的走在前面,已身怀六甲,不知怎么突然跌倒,于是我赶上前去将她扶起来,而那位男的也到了跟前,我就将扶起的孕妇交给后来的男人。接着,我悠悠然飘下山来就醒了。苏醒后由家人告诉我,才知道已六个月不省人世了;然而在我自己的感觉,只是短短一会儿。梦境那么地短暂,为何醒来已经六个月的时间?我百思不解,特地来请求师父告诉我,我梦中的境界究竟在哪里?」

  

  我说:「我不会解梦,但依照我所读过佛经的记载,这种情形,类似于《无量寿经》中所描述的边地胎生,以自然化生的莲胎为宫殿,小者百由旬,大者五百由旬。在此大宫殿中,以西方乐邦的时间五百岁,不见佛、不闻法、不见菩萨、不见声闻圣者。那是由于虽愿求生佛国,却又心生疑惑的缘故,因而生此寂寞宫殿之中。」

  

  这位女居士何以去而得返?大约是情障太重,虽修福积善,而不懂佛法,不能断情,所以舍不得丈夫、孩子,因此又回到人世间了。

  

  接着她说,她在病后,的确又为她的先生生了一个相当健康的男孩。

  

  四、诸佛的梦

  

  从这个例子中,我们看到梦里的时间很短,人间竟已历时六个月,可知美梦苦短。但也有以人间的短时间却在梦中变成长时间的情形,如「邯郸梦」。其原因是──通常的时间标准,是以太阳的出没和身体的运作来计算,在有形身体和环境的双重限制下,给予共同的标准,一旦我们离开了有形的肉体和所依的世界,时间便没有一定的标准了,而是依自己心念的感受,可长可短;心念活动多,便觉得时间长,心念活动少,就觉得时间短。

  

  因此,对我们初机学佛的人来说,此刻,正在做无始劫来的漫漫长梦,而且做得非常地痛苦。若从已解脱的圣位佛菩萨来看,他们根本没有感觉到时间的存在;因为如来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;定中无妄动,当然无时间。众生感觉有时间的长短,正因为正在梦中做梦。

  

  前天,我的一位弟子忧忧戚戚地来劝告我说:「师父!您得小心保重。因我昨晚在梦中梦到师父死了,我想师父还不太老,不该这么早离开我们,所以难过得大声哭喊:『我的师父怎能死呢?』结果哭醒了。」

  

  我说:「你真愚痴!你梦境中的师父是死了,梦境外的师父并没有死,我根本和你的梦境无关。」

  

  另一个弟子问:「常有人在梦中梦见师父教化他们,帮助他们,难道也和师父无关吗?」

  

  我答:「梦境是真实的梦到,在梦的当时也真是师父,那是他们自己心中的事,甚至从未见过我的人,也有梦到我的可能,我根本不必进入他们的梦中,却跟他们一块儿做梦。」

  

  同样地,诸佛菩萨和已得解脱的人,知道众生做生死梦是苦的,众生也见到诸佛菩萨来生死海中做大救济,诸佛菩萨则无必要陷入众生的生死海中,同受苦难,所以已经离苦。对诸佛菩萨而言,众生在诸佛菩萨的清净性海中,虽然存在,等于不存在;而对众生来说,诸佛菩萨在众生的生死大梦中,虽不实在,却觉其实在。

  

  五、大梦谁先觉

  

  当众生听闻了佛法之后,依法修行,特别是修习禅法的人,便容易察觉自己是在生死中做梦;一旦知道自己在做生死大梦时,他便已走向出离生死大梦的边界了。为什么?因为有了禅定的力量,易于省察过去的心是迷的、乱的、混浊不清,如做乱梦。因此,只要从佛法的修持中得到一点受用,这个人就会对现实生活看得更清楚,也更能精进修行,再加上无我、无常、无自性空等佛理的指导,便能唤醒自己的迷梦。

  

  已确知自己正在做着生死大梦,就要寻求出离之道,不仅出离苦难的梦,也要出离欢乐的梦,因为快乐的时间最容易过去,苦难的时间无有尽期。

  

  我曾在某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报导:有位部长级的官员,祖孙三代,都居要津,有人说:「这位部长与众不同,家世好,后台够,背景强,所以一帆风顺,鹏程万里,直上青云。」一般人以为生于富贵之家的王孙公子,自小过的是宴乐生活,能够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就怎么,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际遇。可是这位部长自己的感受就不同了。他被访问时说到──他不是生出来就能当部长的,他从小虽不愁衣食,未受饥寒之苦;可是生为望族世家的子弟,除了来自家庭、…

《禅与悟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圣严法师教禅坐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