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禅與悟▪P1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做這種夢的人,多少帶些神經質。神經質未必不好,只是易于接收靈力的感應罷了。如果過分重視夢的預兆,便會遭受到生活中的困擾。因爲預告性的夢,畢竟不多,故也不必大驚小怪地去找人解夢,凡事謹慎,多存善心,勤念彌陀或觀音聖號就好。

  

  夢的産生,以唯識學的觀點來講,是獨頭意識的活動;獨頭意識是屬于第六意識的其中一種。

  

  識有八名,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神經有關而各別作用的,稱爲前五識,即名爲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。與腦的中樞神經相應的作用,稱爲第六意識;業種的儲存及引發再生作用的,稱爲第八識,又名藏識;把藏識執著爲永恒之我的,稱爲第七意識。其中第六意識若與前五識同時生起作用,稱爲五俱意識;若第六意識不與前五識相應而獨自活動,就稱爲獨頭意識。做夢時名爲夢中獨頭,入定時稱爲定中獨頭。因此,睡時若把手壓在胸口上,或手被身體壓住,或某部分的肌肉受到刺激,産生夢境,便不是獨頭意識,而是五俱意識的作用。

  

  二、夢的種類

  

  一般人做夢的情況,大致可歸納爲四:1.睡足之後尚未清醒之際,易于做夢。

  

  因身體已得充分的休息,此時所做的夢較清晰明朗。2.剛睡而尚未睡熟,身體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息,這時很可能做亂夢,或是半糊塗、半清楚的夢。3.已睡醒卻賴床不起,翻個身蒙頭再睡時,也容易做夢。4.靈體或超心理力的托夢,夢中所見所聞,是來自于外在的靈力溝通;此如前面所說,不是人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,出現之時,通常都很清楚。然而,照一般的經驗說,前半夜所做的夢多不會應驗;充分地睡足之後,托夢的預告率較高。學佛的人,特別是禅的修行者,對于夢境,是以妄想或幻境處理,縱有托夢的事實,也不致引起困擾。

  

  預兆的夢,是做夢者對尚未發生而必將發生的事情,預先得到消息。比如老鼠預知火災,螞蟻預知下雨,傳說臺灣的某種闊葉草能預示臺風,若幹犬只能預報凶訊等。這都是因爲在事件發生之先,業力已經發動,因緣已經具足,因果已經成熟,無法避免其出現。以現象而言,都是尚未發生的事;以其潛伏性而言,早已完成了。對于有預知能力的人,或是由于意識比較敏銳,或者對特定事件有特別的緣分,便會在夢中夢見將要發生的事件情況。

  

  用打坐的方法,也可産生預知、預感、預見的能力。當你坐到妄念稀少,腦中一片清明時,在聲音或景象未發生之前,即可能預知;但這不是神通,而是靈敏度高。記得馬來西亞的繼程法師,有一次在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的禅七中,當一炷香結束前,護七人員尚未敲引磬,而他已預先聽到了引磬聲,好象時間倒流,先後倒置,令他很驚奇。這樣的模式來解釋預兆,便不必故弄玄虛地說神說鬼了,否則即流于迷信。的確也有鬼神的存在,神經較敏感的人,接受系統必然靈敏,所以對鬼神發出的力量易于接收,但預兆和預感並不全是仰靠鬼神的供給,只要自己本身比較有心力,也會産生這種力量。因此,在凡夫夢境之中,清醒的、預感性的夢,多半是自己身心反應所顯示的一種現象。

  

  以上所說一般人的夢,是在生死夢中更做夜寢夢。

  

  現在另說未出叁界、未成佛之前的生死夢。未出叁界是做「分段生死夢」,已出叁界而未成佛是做「變易生死夢」,譬如永嘉大師的〈證道歌〉所說:「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」這「夢」主要指分段生死的煩惱夢。換句話說,在生死煩惱中的衆生,無時無處不在做夢。從無始以來,若不出生死,便得在六道中流轉,仿佛長夜漫漫,惡夢連連,永無盡期。

  

  叁、美夢易醒

  

  ,  當, 然,在叁界之中,偶爾也做到美夢,例如生于天上或處于定中。只是「春宵苦短」,美夢剎那醒;福盡定退之後,也將再度進入漫長無際的生死惡夢中。如莊周的「蝴蝶夢」,另有「邯鄲夢」,都是美夢、幻夢。佛教的史傳中,也載有許多大德在修行過程中的夢境,像虛雲老和尚夢「升兜率天」;憨山德清夢「赴文殊浴池」;袁中道夢「受其弟袁中郎的西方淨土之邀」等。這些夢境無不曆曆如繪,究竟是真是假?說是假,有夢皆假;說是真,乃真代表著修行者的心境,唯不過既知是夢,當然早已離開了夢境。

  

  最近,有位林顯政居士,帶一位女居士來看我,他告訴我說:「這位女居士,在不久前,曾因病住進榮民總醫院,由于病曆奇特,群醫束手無策,每天僅以注射及從鼻孔灌送流汁維持生命,終致于在她身上已找不到可以注射的血管,而且肌肉組織也已萎縮如蟻巢,最後失去知覺,被醫生宣告爲無藥可救的植物人。就這樣躺在病床,經過六個月之後,奇迹出現了,她從悠忽中慢慢醒過來,覺得身體可以動了,也能輕聲說話了。但她是從另外一個世界回來的,她已不是父母所生的那個人。」

  

  以下是這位女居士告訴我的故事:「那六個月中,以我的經驗感受,卻只是一會兒工夫;我很輕巧地到了一個無憂愁、也無人煙的世界裏,那兒沒有塵土,沒有髒亂,沒有煩囂,所有的花草樹木以及土地都是金銀珍珠等衆寶所成,人世間所有的寶貝也無法用來比喻、形容,只覺得是那麼地堅固、清淨、微妙。當時心念一動,爲什麼這個地方沒有泥巴?很想摘朵花回去;轉念想,既然一切都是這樣完美,摘花也是多余的事,所以又把手縮了回來。在那無人世界裏,內心快樂實在難以言喻。不一會兒,我就離開那個花樹世界,來到一座山上,在山頂遇見一對男女,女的走在前面,已身懷六甲,不知怎麼突然跌倒,于是我趕上前去將她扶起來,而那位男的也到了跟前,我就將扶起的孕婦交給後來的男人。接著,我悠悠然飄下山來就醒了。蘇醒後由家人告訴我,才知道已六個月不省人世了;然而在我自己的感覺,只是短短一會兒。夢境那麼地短暫,爲何醒來已經六個月的時間?我百思不解,特地來請求師父告訴我,我夢中的境界究竟在哪裏?」

  

  我說:「我不會解夢,但依照我所讀過佛經的記載,這種情形,類似于《無量壽經》中所描述的邊地胎生,以自然化生的蓮胎爲宮殿,小者百由旬,大者五百由旬。在此大宮殿中,以西方樂邦的時間五百歲,不見佛、不聞法、不見菩薩、不見聲聞聖者。那是由于雖願求生佛國,卻又心生疑惑的緣故,因而生此寂寞宮殿之中。」

  

  這位女居士何以去而得返?大約是情障太重,雖修福積善,而不懂佛法,不能斷情,所以舍不得丈夫、孩子,因此又回到人世間了。

  

  接著她說,她在病後,的確又爲她的先生生了一個相當健康的男孩。

  

  四、諸佛的夢

  

  從這個例子中,我們看到夢裏的時間很短,人間竟已曆時六個月,可知美夢苦短。但也有以人間的短時間卻在夢中變成長時間的情形,如「邯鄲夢」。其原因是──通常的時間標准,是以太陽的出沒和身體的運作來計算,在有形身體和環境的雙重限製下,給予共同的標准,一旦我們離開了有形的肉體和所依的世界,時間便沒有一定的標准了,而是依自己心念的感受,可長可短;心念活動多,便覺得時間長,心念活動少,就覺得時間短。

  

  因此,對我們初機學佛的人來說,此刻,正在做無始劫來的漫漫長夢,而且做得非常地痛苦。若從已解脫的聖位佛菩薩來看,他們根本沒有感覺到時間的存在;因爲如來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;定中無妄動,當然無時間。衆生感覺有時間的長短,正因爲正在夢中做夢。

  

  前天,我的一位弟子憂憂戚戚地來勸告我說:「師父!您得小心保重。因我昨晚在夢中夢到師父死了,我想師父還不太老,不該這麼早離開我們,所以難過得大聲哭喊:『我的師父怎能死呢?』結果哭醒了。」

  

  我說:「你真愚癡!你夢境中的師父是死了,夢境外的師父並沒有死,我根本和你的夢境無關。」

  

  另一個弟子問:「常有人在夢中夢見師父教化他們,幫助他們,難道也和師父無關嗎?」

  

  我答:「夢境是真實的夢到,在夢的當時也真是師父,那是他們自己心中的事,甚至從未見過我的人,也有夢到我的可能,我根本不必進入他們的夢中,卻跟他們一塊兒做夢。」

  

  同樣地,諸佛菩薩和已得解脫的人,知道衆生做生死夢是苦的,衆生也見到諸佛菩薩來生死海中做大救濟,諸佛菩薩則無必要陷入衆生的生死海中,同受苦難,所以已經離苦。對諸佛菩薩而言,衆生在諸佛菩薩的清淨性海中,雖然存在,等于不存在;而對衆生來說,諸佛菩薩在衆生的生死大夢中,雖不實在,卻覺其實在。

  

  五、大夢誰先覺

  

  當衆生聽聞了佛法之後,依法修行,特別是修習禅法的人,便容易察覺自己是在生死中做夢;一旦知道自己在做生死大夢時,他便已走向出離生死大夢的邊界了。爲什麼?因爲有了禅定的力量,易于省察過去的心是迷的、亂的、混濁不清,如做亂夢。因此,只要從佛法的修持中得到一點受用,這個人就會對現實生活看得更清楚,也更能精進修行,再加上無我、無常、無自性空等佛理的指導,便能喚醒自己的迷夢。

  

  已確知自己正在做著生死大夢,就要尋求出離之道,不僅出離苦難的夢,也要出離歡樂的夢,因爲快樂的時間最容易過去,苦難的時間無有盡期。

  

  我曾在某雜志上看到過一篇報導:有位部長級的官員,祖孫叁代,都居要津,有人說:「這位部長與衆不同,家世好,後臺夠,背景強,所以一帆風順,鵬程萬裏,直上青雲。」一般人以爲生于富貴之家的王孫公子,自小過的是宴樂生活,能夠隨心所欲地想怎麼就怎麼,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際遇。可是這位部長自己的感受就不同了。他被訪問時說到──他不是生出來就能當部長的,他從小雖不愁衣食,未受饑寒之苦;可是生爲望族世家的子弟,除了來自家庭、…

《禅與悟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聖嚴法師教禅坐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