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他的前半生是没做好事,但在那段生活期间,他会想到自己是没做好事的人吗?会想到自己不是个好人吗?
当时如果他想自己不是一个好人,那他已经做了好事。而若他认为自己还不错,所以不需要做什么好事,那到了后半生成为慈善家时,才检讨自己前半生没有做好事,从这个标准来看,谁是好人呢?
所谓病就是身体的病,或心理的病,这二种病加起来,就让我们不自在。如果我们了解这是一种平常人的身心,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或所接触到的人,就会采取一种容忍、同情、谅解、慈悲的心态。所谓「同病相怜」、「同舟共济」,我们都是有病的人,病人看病人,彼此互助,这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。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人当成健康的人,而把自己当成病人,这可能有问题发生了,会只希望人家原谅自己,而不原谅别人。
所以,我们应该知道人人都有身体的病及心理的病,他们做了任何对不起我的事,做出了任何对不起社会的事,要给他们一份同情和怜悯,这也是佛法所讲的慈悲的精神所在。
而已经开始修行的人,他们的身心也是平常身心。因为他们修行以后,身心会有一种变化,那是平安的身体和平静的心理。虽然身体可能还是有病,但是他会比较安定,不会因为有病,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虑、烦躁。有的人生病后,胡乱投医,什么医生都去找,什么药都吃。但那就像一条船有许多船长,只会增加不安。也有很多人非常注意身体的保养,但对身体太爱护,反而使其更坏。修行之后,原则是这样:吃的粗,营养好;吃的少,吸收多;不吃很精致的东西,但要细嚼慢咽,只吃七八分饱,不暴饮暴食,这样身体自然会平安。
(二)平静的心理
平静的心理是怎么产生?即以一种修养、修行的方法,使我们的心经常保持宁静。第一个方法就是,当你生气的时候,或是非常的烦躁,以注意呼吸为方法,注意呼吸在鼻端一进一出,你的心绪就会渐渐平静下来。就如在演讲前,做几次深呼吸,可缓和紧张的情绪,这也是修禅定的基本方法。
另一种方法是移情作用,藉注意力的移转,如念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,来平缓心理的不平衡。例如面临忿恨不平的事时,不管信不信佛,念一句「阿弥陀佛」,便可把不平的情绪缓和下来。不要只认为念阿弥陀佛,就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已,其他无任何用处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里,我们以移转作用作为解除心理问题的方法,这也就是修行。这种方法平常都可运用。
有人问我说当他生气时,喜欢骂三字经,一骂气就消了,所以念佛是不是等于骂三字经?我说不一样,骂三字经,骂过后心里还是气,谩骂对方也使别人生气,二人气上加气,麻烦更多。而念阿弥陀佛,对方认为你是在忏悔,气也就消了。这不是很有用吗?
(三)日日是好日
而一个人修行到相当的程度时,其身心状况是如何呢?可用「日日是好日」来形容。我们平常人在一星期中,情绪大概三天下雨,二天刮风,另外二天则是晴时多云。日日是好日,怎么可能?这句话是云门禅师问他的弟子:「十五日以前的事不问你们,请把十五日以后的情况告诉我。」弟子们无一个人能回答他,结果他自己回答说:「日日是好日。」
我们平常见面的时候都会问一句:「你好吗?」「近来好吗?」这是问候的习惯语,关心着彼此是不是每天都过得很好?但是,真有可能每天都很好吗?伤风感冒都没有吗?不会头痛、或走路不小心碰到石头吗?搬东西时从来不会去掉一块皮吗?应该会有,那既然有,怎么可能天天是好天呢?
我曾经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法师,有一次我看到他劈柴的时候,劈到了手指,血流了很多。我就问他:「你要紧吗?」,他说:「很好,很好。」,我说:「你已经砍掉一半手指了怎么还好啊?要不要帮忙?」他说:「很好,我在消业,可能我过去杀了一条猪或一头牛,现在砍了半根手指消业,以后就没有事了。」
遇到灾难算不算好日呢?当然是了。因为身体虽受了苦,或受人家批评、攻击,但只要心里面的状态天天是正常的、平静的,不就是日日是好日吗?
二、现代人的身心
我曾遇到一位年轻人,他没注意到旁边有个上了年纪的人,一不小心就踩了他一脚,年轻人害怕得转身就溜了,而年纪大的那个人及时追赶他。我想不得了,可能会吵架了。等他追上,他抓着年轻人说:「不要怕,对不起,我的脚让你吓了一跳。」
(一)身心紧张
现代人的身心状态是怎样的情况?第一是身心的紧张,因为我们的时间感觉太短,空间感觉太小,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太频繁,相反地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。照道理来说,我们接触的人越多,应该跟人的关系越好,事实上却相反。为什么?过去的人生活环境比较单纯,所以,关系以关怀比较多,而今因为接触的人多,且现在的人太忙,不知道对那一个关心才好,所以就不再关怀他人了。那么现代的人最关心什么?关心自己。如何关心呢?就是防备,预防所接触到的人是否会对我们不利,或是挖空心思,想如何让跟自己接触的人能对自己有利。如此一来,我们便生活在紧张之中,将见到的人都当作小偷、仇人,甚至自己吓唬自己,增加自己的紧张。
例如在纽约东初禅寺时,有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来寺里,因为很久没看到他们,我就问他们好吗?他说:「师父,不谈也罢,做人、生活不容易啊!我们这几个月来都是在紧张、奔波之中,所以,今天来求平安,散散心。」我想他们该会留下打打坐或念念佛吧!结果只见他紧张的叫他的家人一起烧香、拜佛,拜完后要赶快走。我便拦住他们说:「稍等一下,你们不是来求平安的吗?怎么如此紧张呢?到这儿是希望散散心,让心平静点,结果你来了却这么紧张。来就是求平安,心要安定下来。」像这种例子是不是很多呢?
(二)物质的紧张
第二种状态是物质的刺激,所谓物质的刺激是指凡眼睛所见到、耳朵所听到及嘴巴所吃的,处处都是诱惑,五花八门,眼花撩乱,这是过去社会没有的现象。
最近有个信徒问我说,因为他有一辆宾士的轿车,所以最近很麻烦,因为台湾有一个集团专门追踪勒索坐宾士轿车的人,他说:「这车子怎么办啊?」我说:「把它卖掉。」他说:「不能卖,卖了就没车坐了。」我说:「坐计程车啊!」结果他回答说:「不能坐计程车,太不方便了。」这就是物质条件使得我们不自在。坐了宾士车害怕,不坐又不能过日子。所以,物质条件反而使我们现代人没办法得到安全感。
(三)心灵的空虚
第三是心灵的空虚,物质生活丰富的人,不等于他拥有快乐和平安。当一个人心里感到空虚,便会时时觉得有威胁,并且不易满足。心灵的空虚就好象是空中的一片羽毛,也像水上的浮萍般,处处飘,不知道何处是落脚的地方,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可依靠的。诸位可能听过「有钱能使鬼推磨」的俗语,有钱就有势,有势就有力,有力就可靠,这几乎是现代人的观念,但真的有了钱就是最安全的保障吗?其实追求钱、权,或势都是既吃力又空虚的事。
有势的人怕势力失去了,失去权势的时候,比没有得到权势前更痛苦。所以有权势的时候,他就恐惧什么时候权势会失去,因此没有权势要追求权势,等失去之时,却也是真正痛苦的时刻。所以现代的人心灵的空虚比过去的人严重,物质条件越丰富,精神生活越贫穷。
我们这一代的人是最可怜的,拿我个人来说,如果我不是出家人的话,我可能会觉得我很可怜,乃至生不如死,因为我在台湾,台湾的人把我当成是大陆人;我到了日本,他们当我是中国人;等到了美国,美国人说我是东方人;回到大陆,又说我是台胞,真不知道我究竟是那里人?还好出家人是「出家无家,处处家」,否则我就成了「天涯沦落人」。
我不是天涯沦落人,我是处处的主人,无论人家怎么说都毫无影响,所以出家很好。就如我们曾讲的如来如去,到任何地方,在任何时间都能把某一处当成自己的地方;因缘要我走,我就走,走到另一地方亦能安身立命的住下来。如此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恐惧了。
(四)失落了自己
此外,失落了自己也是现代人的问题,所谓失落,是说自己被环境所迷,亦为时代所迷,也可以说走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和环境的岔路,不知道那个方向才是归处、才是彼岸。有人问我:「师父,是谁叫你出家的呢?」
我说:「我师父叫我出家的啊!」
他又问:「你那时想出家吗?有没有后悔过?」
我说:「其实我不知道要不要出家,人家叫我出家我就出家了,出了家以后,也觉得好象生出来就该出家,所以,我没有怀疑过是对还是错,就这样,便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了下来。也许我的因缘很好,环境对我的诱惑不多。所以感觉出家很好。」
因为我知道,我大概只能做和尚了,若不做和尚,其他的事我想也不适合我做。
可是很多的人不能够了解自己,也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出路,在一生的生命过程中有许多十字路口横在前面,常常会不知何去何从。
因此就有如香港黄大仙庙的香火鼎盛、台湾妈祖庙的人潮汹涌。此外还有很多测字摊及算命仙,他们也都生意兴隆,这就是因为有许多人,常常失去方向,不知道怎么办,所以,去求神、求签、问神、测字、算命、要求指点迷津。我们这时代的人,还这么迷信。那是因为失去自信心,便不得不以碰运道心态,求助于迷信的行为。
能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者,相当不容易,如果要达成自知自信的目的,需要有二种方法:1.是用佛教的观念来引导我们…
《禅与悟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