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圣严法师教默照禅▪P1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程之中未得解脱,但是,在自我中心愈来愈淡时,痛苦也会愈少,渐渐就得到解脱的快乐。解脱之后,对任何一个人的爱,绝对是无条件的,没有时间性,也没有一定的对象,这种爱是平等的慈悲,是绝对的爱。但并不是把对动物跟对自己的亲人同等看待,还是人是人,动物是动物,这是智慧;如果把动物和自己亲人同等对待,这不是平等的慈悲,而是愚痴。

  

  (三)世间欲乐皆短暂

  

  我曾问过一位满胖的女孩子,问她为什么会这么胖?她说:「我也不知道,只是觉得忙时无聊,闲时也无聊,无聊时就吃东西,吃东西就很快乐,我整天都在吃零食。但是,我很讨厌我这么胖。」喜欢吃又讨厌胖,这究竟是快乐还是不快乐?

  

  在我出家的乡间,那时候大家都很穷,庙里只有到过年时,才能吃到糯米做的芝麻汤圆。就有一个愚痴的出家人,认为一年都吃不到,要吃个够本,于是连吃了三大碗,吃得好快乐。因为糯米汤圆太好吃了,他连咬都不咬,就这么囫囵吞的把一个个汤圆吞到肚子里去,结果糯米不消化,在肚里结成一团。晚上睡觉前,觉得肚子不舒服,连呼吸都很困难,他就到佛殿上抱个大木鱼,用木鱼压着肚子,边敲边念着:「阿弥陀佛,让我放个屁吧!」那时候乡下也没有医院,于是请了位中医,医生叫他吐,叫他呕,叫他泻,都没办法,最后他就死了,火化之后,结成一团的糯米变成了一个黑球。他吃的时候是很快乐,可是居然会吃到丧命,这是很可怜的事。从此以后,我只要看到有人吃汤圆,都会劝人少吃一点。

  

  以上两个例子是说,世间的乐都是暂时的,不是绝对而持久的,唯有解脱乐才是永远的。得解脱的人,不会紧张、恐惧、饥渴,饥渴又分为物质与精神的饥渴。有人问我:「师父,你在任何地方都很忙碌,工作量又多又重,你忙得快乐吗?」忙,有的是身体忙,有的是心在忙,如果学会禅修的观念和方法,就能像我们前面说过,永嘉禅师〈证道歌〉所说的「绝学无为闲道人」,那我还有什么好忙的呢?我虽然没有得大智慧、大解脱,但是我在学习着禅法,所以我不觉得有那么忙,而且还满快乐的。有时候我也会大声的讲几句重话,讲完之后就没事了;当然,尽量不要这样,因为那不是很舒服的事。

  

  (四)修行能成就无私的大爱

  

  禅修时,自然而然能够产生喜悦,这是禅悦、法喜。禅悦的产生是因为用方法使得心念集中,杂念、妄想的负担减少,此时会有一种如释重负轻安的感觉出现,轻安就是快乐。前面提到的第三种放松的乐,就是属于禅悦里的定乐。但是禅悦不一定有法喜。法喜的产生,是因为虽然自己的修行工夫还没修到这个程度,但是懂得用佛法纠正自己的观念,想法跟过去不同了,当有麻烦、有痛苦的时候,会用佛法来处理,就会快乐多了,这就是法喜,法喜是非常重要的。不论法喜或禅悦,都要比刚才讲的三种快乐都好。

  

  禅修者能否爱人或被爱?这是不用怀疑的事!当自我中心愈来愈淡,能体会到自己与环境合而为一,感受到环境与自己是那么的亲切,不容分割;此时,不仅对人,对动植物也都会有爱,会以慈悲心来对待、照顾它们,你和它们不会再有距离,彼此是完全相应的。以爱心对待动物时,它们也会很欢喜,觉得很安全、很快乐,花草树木也是如此。在我们的道场里,有位在家居士照顾花草时,花草树木都死了;后来换了另外一位居士照顾,这位居士很有爱心的照顾着这些花草,本来快要枯死的,后来都长得很茂盛。甚至有些野鸟,会在花盆里生蛋孵小鸟,小鸟飞走之后,母鸟还会来带这位居士去见它的孩子,鸟与人没有距离,这就是爱。修行的人自然会有这种爱心出现,不必担心修行之后,连儿子都不认得了。

  

  二、不期待护法神

  

  今天有人问说:「为什么打坐时护法神就不来,在拜佛、忏悔时,护法神就会来保护呢?」我说,这和你自己的心有关。心很安定、很开朗的时候,不仅是护法神,即使是动物、植物也愿意和你在一起,因为觉得很安全、很舒服。打坐工夫好,护法神一定会来帮助,如果打坐时,五行烦躁,混身都是刺,护法神当然就跑走了。不要认为护法神都是大菩萨,他们或许是跟着你的一种灵体,只要你对他有益,他就来;譬如拜佛时,他也跟着拜;吃饭供养,他也会得到些东西,护法神跟着修行的人,对他是有用的。修行好了,护法神自然会来,但是请诸位不要老是想要护法神来。

  

  我讲一个护法神的故事。大约在七十年前,有三位出家人准备结伴到西藏学法。在那个时候,从北京到西藏的交通极为不便,路上需要有护法神保护。出发之前,每天祈求护法神能够护送他们至西藏。有一天,有一位出家人被灵体附身说:「我是护法神,你们请我,我过来了。但是你们不要太欢喜,我是西山的黄鼠狼。」另外两位出家人说:「我们请的护法菩萨,怎么来个黄鼠狼呢?」它回答说:「像你们这样三个人,只能够找到我啊!」

  

  黄鼠狼还有个条件:「正好我也想去西藏学法,但去不了,既然你们求我,一路上我就跟着你们一起去。但是,你们每天就算不能够给我一只鸡,最少也要三个鸡蛋。」和尚说:「我们是吃素的呀!」它说:「我知道你们吃素,但是西藏喇嘛是不吃素的。」后来他们求黄鼠狼:「拜托,请不要跟着我们吧!我们要的是护法菩萨,不是黄鼠狼!」好不容易把黄鼠狼请走。三位出家人就暂时不去西藏,不然,一路上跟个黄鼠狼在一起就麻烦了。因此,请诸位不要期待着护法神来护你的法,说不定跑出个黄鼠狼来给你护法。因为你所期待的,必定与你的修行程度相应,修行不够,就会来个很奇怪的东西。

  

  三、踏实用方法

  

  用方法虽然是有层次、有次第,可是请不要自作聪明的认为,走了一步,就要跨出第二步;走第二步,就准备要跨出第三步,这样方法是无法踏实的。譬如说,自认为已经是集中心了,就想要进一步进入统一心;进入身心统一,就想进入内外统一,然后再进入前念与后念的统一。这种情形事实上根本没有统一,而是在打妄想。

  

  统一,是自然而然的,不是自己想要从这一层次至另一层次,而是要「放舍诸相,休息万事」,要不断地舍。但是刚开始方法不能舍,方法一舍,就变成打妄想,或者头脑一片空白。方法,是自然而然到后来好象没有方法可用,实际上仍在方法上;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打坐,虽然身体的感觉不存在,还是晓得在打坐,环境也是清清楚楚的。此时,不要去想自己是身心统一还是内外统一,念头一起,就什么也不统一,根本是在打妄想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〈第八天:早上〉直观与空观

  

  一、不分内外

  

  打坐时,只知道我在打坐,知道身体上若干部分是有感觉的,但是不要特别去分别是哪一部分,或者是特别注意某一部分,也不对任何一点产生反应。所谓知道,不是经过思考,而是直觉晓得有这样东西。如果能够做到,此时此刻,身心便是统一的。

  

  也不要觉得内外统一很难。坐在禅堂内,眼睛如果半睁着,可以看到前面的地板、人物、毛巾、垫子等,即使眼睛闭着,也可看到透过眼皮的光影,但不要被看到的东西或者光影所影响,而生起第二念。例如看到地板上的花纹,或者前面打坐的人坐的样子很奇怪,甚至于穿的衣服颜色、花纹、料子都很特别;或是耳朵听到咳嗽声、飞机声、鸟声、汽车声、风雨声,或者什么声音也没有,因为太寂静,耳朵里好象有一种「吽……」般的天籁声,对这些现象都不要感到兴趣,看到就是看到,听到就是听到,不要特别去注意它,心里不要有任何的反应,此时的你和环境就是统一的。

  

  事实上,在动的状况下也可达到统一。譬如到户外经行的托水

  ;拿着装满水的一碗

  ,但是还要走路,要特别小心

  里的水不能流出来,如果只知道平稳地把

  托好,此时心在

  上,心已经跟

  合而为一。如果觉得好累、好辛苦、好麻烦,心一烦乱,

  里的水便会流出来。要是能够觉得托这个

  非常值得,很喜欢,没有负担,没有对立,集中心与统一心就会出现。

  

  在《庄子》书中有一个「庖丁解牛」的故事,叙述庖丁在杀牛时已经出神入化,牛不会痛苦、恐惧,自己也很省力的在使用那把刀。有人问他怎么办到的?他说:「刚开始时,我看到的是一只全部的牛;渐渐地,只看牛的一个一个局部;到最后,根本没有牛了。」实际上他已经从集中心进入到统一心,没有内外,没有彼此,他已经看不到牛,跟牛是结合在一起;又因为已经对牛的身体组织、结构、关节非常清楚,所以晓得怎么做是最省力的。而且杀牛的人没有杀的心,牛也不知道是要被杀,牛遇到他,就像是安乐死。中国人有句谚语──「游刃有余」,就是形容庖丁割牛时,技巧熟练,刀在牛身上的任何部位,都不会碰到阻碍,那把刀就像在水里游一样地,非常的自在、自由。当自己的心能和身体统一,那是自在的;跟环境统一,则是自由的;「游刃有余」,就是遇到任何状况,不会受其影响,处处是自由的、自在的。

  

  我不会杀牛,也不吃牛肉,用这个杀牛的例子来比喻修行禅法的统一心,似乎是很残酷。事实上,运动员、艺术家、表演家们,在心力很集中的时候,也可能达到统一心的境界。然而统一心和开悟是两回事,必须要善根深厚,以及正确的佛法指导,也就是三法印──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,再加上练习集中心、统一心之后,才可能触发开悟的状况出现。

  

  二、不起对立

  

  许多人认为修行禅定就能得解脱,然而,修行次第禅定是绝对不得解脱的。虽然在次第禅定里有个最高的解脱定,即灭受想定、九次第定。但解脱定并不是因为进入四禅八定之后而得解脱;而是在具备四禅八定,也…

《圣严法师教默照禅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禅钥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