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八关斋戒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都容易犯盗戒。偷听即耳朵犯盗戒、鼻子偷闻香味,也犯盗戒。所以,真正持守不偷盗戒到最微细,六根不对外攀缘,这念心就不动了,达到寂灭的境界,所谓「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」,能够做到寂然不动,心性本具的神通智慧自能显发。

  

  以前有一位比丘,在山上的池塘边打坐。出定了之后看见池塘里有很多荷花,花朵长得很鲜艳,这位比丘就开始欣赏花朵、闻花香。这时水神就现身告诉比丘:「你怎么偷看、偷闻我的花呢?」比丘觉得奇怪,就问道:「我刚才看到有人,不但是看、是闻,还把池塘里的花摘走了,你怎么都不讲一句话?而我并没有拿你的花,只是看一看,怎么说我偷看、偷闻呢?」

  

  水神回答:「我刚才看到您在这里打坐,一身都是光明,你现在由于偷看、偷闻我的花,身上的光明都消失了!修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,至于那位路人,烦恼习气重,讲也没有用,所以我就不讲了。」由此可知,不偷盗戒有粗细之分,能够持守到最微细,也能证到寂灭的境界。

  

  

  九、不起非份之想,知足心常喜乐

  

   弘一大师是近世的高僧,以学律持戒为人所推崇,却自认为连优婆塞所持守的五戒,都未能持守清净;这诚然是大师律己甚严的自谦之词,但却由此可看出,要将戒持守的很清净,确实不易。因为戒有粗、细之分,以偷盗戒为例,微细来说,眼睛偷看,眼睛犯盗戒;耳朵偷听,耳朵犯盗戒;一般人的心始终向外攀缘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在犯盗戒,对外攀缘生分别、起烦恼,使本具的慈悲、智慧无法彰显,就是在盗自己的功德法财。相对的,能够将戒持守的很清净,就能解脱烦恼。

  

      受八关斋戒,最基本能作到不盗他人财物,即是持戒。一切财物的范围包括非常广泛,一张纸、一只铅笔、一本书都是财物。甚至于打电话,公家的电话只有公事才使用,私事绝对不用,因为在公司打私人电话,假公济私,虽然电话费并不昂贵,还是属于偷盗。明白这些道理,处处都是道场,时时都可以修行。能够作到不偷盗就减少很多的业障,避免了很多的烦恼。

  

      一切财物只要不属于自己的,见到了以后起了偷盗的心念,并运用种种方法达成目的,构成偷盗的行为,未来就必须要受报。因此,要时时提醒自己,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起贪心,不作非分之取,以上是就消极面来说。就积极面而言,不仅不拿他人的物品,进一步还要去救济、布施、行种种供养,如此才能彻底转化自己悭贪的习气,凡事知足,自然心常喜乐。

  

  十、不淫欲戒

  

  八关斋戒的第三条戒为不淫欲戒,戒文中提到:凡与男女,身相和合,皆名之为淫。受八关斋戒时,在家人亦当断正淫,乃至不得起淫念。

  

  所谓「男女身相和合」,就是男根和女根身相接触,产生性的行为,这就称为淫。不过不仅是男众与女众,现今社会中,同性之间也会产生淫欲的行为。淫欲,在佛法来看都是不清净的,是一种贪爱的烦恼;做了这些事情,心当中就会打妄想,意识就会昏沉。

  

  我们身体当中有三把火:淫欲之火、瞋恚之火与饥火。所谓「欲火烧身」,欲火是三把火中最厉害的,大家可以注意反照自己。男众和女众之间,只要起了一个欲爱心、贪爱心,心念一动,这一念心马上就影响生理,身体就会发烧、发热,这就是欲火的作用。这三把火一烧,心中不能作主,失去了智慧、失去了理智,就会造作恶业,造了恶业就要堕落、受恶报。

  

  

  十一、欲爱是生死的根本

  

  净土宗说:「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」《阿含经》中云:「若有此则有彼,若无此则无彼;若生此则生彼,若灭此则灭彼。」有一些些就还有一些些,只要有男女的爱着,这个念头一动,就是受轮迴之因,招感未来世生死的果报,所以欲爱、色爱就是生死的根本。

  

      如果起了一念淫欲心,不知道检讨反省、停止恶念,仍继续不断地打妄想的话,这个欲火就会愈烧愈厉害,到最后没有办法停止了,就产生强暴、淫欲、乱伦等行为。所谓「色胆包天」,因为这念心被欲火所烧,会使自己失去了理智、无法自我控制。因此不仅普通凡夫要避淫欲,佛经里也讲:「菩萨见欲,如避火坑。」即便证到了菩萨的境界,看到男女产生这一种性的行为,都要赶快避而远之。

  

      欲爱是生死的根本。佛法中无论是禅、净、密、律,各个宗派都是如此提醒世人。因此,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远离淫欲。

  

  十二、心中的三把火

  

   许多医学研究证明,身体与心理互相关连,心中只要一动念头,马上就影响生理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三把火,除了欲火之外,还有瞋火与饥火。例如人在发脾气的时候,面孔一会儿青、一会儿红、一会儿白,这就是因为瞋火一起,愤怒的情绪马上影响生理。所以,要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,就要时时保持心平、心静、心定与慈悲;以慈悲心化除瞋心,心平气和,身体就会健康。如果不从净化心念着手,等到身体受损才靠吃药、打针予以补救、治疗,实在很难得到健康。所以要时时保持慈悲心,不起恶念;即使起了瞋心,也要能够马上检讨反省,熄灭瞋火,如此一来,心情平和,自然能拥有健康的身体。

  

      第三把火是饥火,一个人肚子饿了,肚子里就好像有一把火在烧。如果没有定力,忍耐不住,加上自己经济状况不佳,为了满足心中的欲望,就会去偷、去抢,如此就造了恶业。儒家所说:「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」当人们享受富贵的时候,心中耽着逸乐,就容易花天酒地、吃喝玩乐,想到淫欲之事。在贫穷时,为了三餐心生烦恼,这时看到他人享受富贵,心起贪念,就会做出抢劫、偷盗等违法行为,来满足自己。这一切的烦恼,都是因为不知运用佛法的智慧,熄灭心中的饥火,以至于造成种种过失。

  

  十三、持戒清净得出世解脱

  

  

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三把火:瞋火、饥火与欲火。这三把火当中,欲火对我们身心的影响最大,不但是异性之间,就算同性之间有了淫欲的行为,都是犯了不淫欲戒。不但是如此,就是自己使自己产生一种性的感受,也一样是犯此罪过。

  

      持守不淫欲戒能保持心清净,心清净就能得解脱。如来的心就是清净的心,因为身与心互相关联、互相影响,所以心清净,所感召的亦是清净的报身,具足无量的功德与智慧。佛经中提到:「尸罗不清净,三昧不现前」,尸罗就是戒,八关斋戒含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……等戒,假使持戒不清净,所得到的禅定都不是正定,而是一种邪定,成不了佛,却成了魔,由此可见持守不淫欲戒的重要性。

  

      五戒中有不邪淫戒,而在八关斋戒中则为不淫欲戒,在受持八关斋戒的一日一夜中,即使是在家居士,亦不能有淫欲的行为,因为持守八关斋戒是为了得出世的解脱,必须持戒清净,令心保持清净,才能出离生死轮迴,得到真正的解脱。所以,佛陀真是大慈愍者,为令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才制不淫欲戒。

  

      身、口、意不清净,造作恶业,就会堕落,人生就是黑暗与痛苦。而八关斋戒是出世的戒法,奉行受持这八条戒,能帮助我们达到身、口、意三业清净,业障消除,本具的智慧显发,就能得到出世的解脱。

  

  十四、不妄语戒

  

  八关斋戒中第四条戒为不妄语,制定大众不得说虚妄不实的话,乃至须远离口四过。看见了说是没有看见,听到了说是没有听见,或没听见说是听见了,做了说是没有做,没有做说是做了,这都是妄语。持守不妄语戒,不仅要做到诚实言,同时更进一步还要远离口业的四种过失:恶口、两舌、妄言、绮语。

  

      为什么佛要制不妄语戒?如来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其中两种相好就是广长舌相、梵音声相,因为过去生生世世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两舌、不妄言,才能得到广长舌、梵音声的果报。如果平时打妄语,或说了出家众、在家众等的过失,乃至于产生其他口业的过失,将来舌头就会很短,短到连话都讲不出来的恶报;造了恶业,就会产生诸如盲聋瘖哑的果报,所以为人处世,应当谨慎言行,切莫逞一时之快,造作来世恶报的苦果。

  

  十五、不妄语的殊胜功德

  

  

   如果有人三世不妄语,他的舌头一伸就可以到鼻尖上,相反地,如果舌头没这么长,代表前世口业不清净。佛从来不妄语,所以佛的舌广而长,能覆面至发际,称为广长舌相。此外,佛有梵音声,所谓「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」,佛陀说法虽然只讲一种语言,但世间上任何国度的人们,乃至于畜生及有情众生都能听得懂,不仅如此,而且一听到佛陀的法音,身心热恼尽消、清凉无比,当下即能契入佛法义理,可知佛说法的音声中,蕴含殊胜的智慧与功德力。

  

      此外,佛的音声没有远近,无远弗届。释迦牟尼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,为了要证明佛的音声究竟能传播到多远,运用神通力,飞了几十个国家,仍然听得到空中有佛陀说法的声音,这就是「梵音声」不可思议的功德。生生世世口业清净,才能成就广长舌相及梵音声的殊胜功德。

  

  十六、大妄语罪

  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造了口四过: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,将来招感的果报轻者如表达能力不佳,说话词不达意,或经常被人诽谤、欺骗,严重者甚至成为哑巴,所以佛陀慈悲制定不妄语戒,不仅要做到不欺骗他人,更进一步还要不犯口四过。

  

      妄语中造业最重的就是大妄语。没有开悟说自己已开悟,没有成道说自己已成道,没有得到禅定说是得到禅定了,这些都是大妄语。现今社会上,有些人说自己是罗汉、菩萨乃至于如来佛转世,或是假称自己有种种神通,藉此求取名闻利养,这些都是犯了大妄语罪。《楞严经》中佛告诉阿难尊者:「如是世界…

《八关斋戒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