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常经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的忏悔,但找不到当事人,所以面对佛像,或是面对法师,都是面对面,所以要两个人。两个人下面是一个非字,非字下面是一字,非就代表心当中有烦恼,做了种种的过失,既然是有这种种过失,就要一心痛改前非;右边是一个戈字,就是一把刀刺到心当中,这很痛;所以,过去造了恶业,心中悲痛的不得了,如刀刺心的一心痛改前非,这样子忏悔,就能消罪、灭罪,「忏」字就有这些道理。

  

  悔字,一个心字,一个每字,意指每时每刻都要忏悔,念兹在兹,只起善念,不起恶念,这样就真正是忏悔的意思了。这样去理解就是消文,就把「忏悔」二字消掉了,马上能心领神会,所以就知道这消文很有道理。

  

  消文之后是释义,不要依文解义,还要进一步的解释,就是依名昭德,来解释经中的意义。这个意义,有真谛、俗谛,还有中道第一义谛,看看经义是归属于哪一种?消文、释义之后是显理,这个理是什么理?有真空、有实相、有菩提和涅槃,也有事,也有理。显理,就是看看这部经显出的是哪一种道理出来。

  

  举证,这部经的道理这么好,是否有人根据这个道理去修证过?要举出证明来。找一个历史上的公案,证明某某法师、某某大德依据这个道理去修行,结果真正是成道证果了。例如佛讲四谛也是如此,三转四谛,佛也是依着众生根机来三转四谛。上根的人,只要一讲,马上就契悟;下根的人,除了讲以外,还要举证,说明这些都是很真实的。

  

  消文、释义、显理、举证,这些通通都能够了达了,最后还要劝修。劝,就是劝导大众,这道理这么好,古人依据这个道理修行,成菩萨了,大众要有信心,如果我们也根据这个道理来用功、来修行,一定可以增福、可以增寿,也可以成道、证果。依据这些原则来讲经、讲开示,乃至于写一篇文章,不仅架构完整,内容也很充实。所以现在根据祖师五法来讲经,是最适合于现代人,如果是学术研究方面,则要用五重玄义解释。

  

  明白了讲经的这一些原则,再来了解《佛说无常经》,这个经题的大意。佛是能说之人,说什么呢?无常,这部经是讲无常的道理。无常,有大期无常、中期无常、小期无常、生灭无常。何谓大期无常?整个世界,有成、住、坏、空,这是一大期无常;这一大期里,不管是动物、是植物,最后都要归于死亡。人有生老病死,动物也有生老病死,植物也有生老病死,这样去观无常,明白了无常,就知道要用功;假使不知道无常,一天到晚悠悠忽忽,得过且过,心里看这个不顺眼,看那个不顺眼,只知道往外看,不知道往内看;如果能往内看,用功都来不及。我们这念心有生住异灭四相,心也是无常。时时刻刻念念不断,前念后念,后念前念,始终是生生灭灭,所谓「诸行无常」,所以这部经就是讲无常的道理。

  

  在中国有句俗话:「天有不测之风云,人有旦夕之祸福」。原本好好的,忽然一下病了、或是死了,这就是无常。不管任何人,都逃不过无常,所以称为无常杀鬼。任何一个人,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,除非是证到禅定,悟了实相,才能脱离无常。所以,这部经就告诉我们,一切世间是无常,一切人也是无常,所有一切都是无常。最后,要在无常当中契悟真常,真常就是涅槃。在《无常经》中,佛就是说这些道理。

  

  经,是共通的名字,一般有贯、摄、常、法的解释,任何一部经都包含有这些道理。何谓「贯」?贯就是把它连贯起来。以前的经,是以竹片一块一块的连串起来;印度有贝叶真经,是用贝叶树的叶子写的经,一片、一片用线连接起来,所以过去的经,又称之为线经。除了在事上讲,还有理,一个字不能称为经,一个字没有什么意思。一个个字串起来,就称为一句,所以这一句是由一个字、一个字连贯、串连起来的;一句还是不能够完全说明经上的道理,所以又把每一句连串起来,一部经从开始一直到最后,都是由一句一句连串起来的。有了句,还要成段;有了段,还要成章、成节。所以,在理上也是一字、一句、一段这样串连起来的,就称之为经。所以贯,有贯串的意思。

  

  何谓「摄」?经里面的文字既然是贯串起来了,而且已一张、一页的把它装订成册,就成了一部经,或者是一部论、一部书。每一部经都有理上的贯串、事上的贯串的意义存在。贯串以后,再看看这一部经的内涵是否能摄受众生。摄的意义,是上要与诸佛所说的道理相契,下要普度众生,要摄受众生的根机。假使一部经没有摄受众生根机的道理、方法,这部经就失去它的意义。虽然是摄,而且还要与佛所说的道理是相应、相符合的。

  

  像这部《无常经》,确确实实有贯、有摄,和佛讲的道理是相应的,佛告诉我们:「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」,就是证明这部经是符合佛讲的,也是摄受众生的根机。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是无常,身体是靠不住的,所以有一句俗话说:今天穿了鞋子,明天不知道穿不穿?这就是在说明无常。今天这一口气存在,明天起床时,这一口气存不存在还不一定,这就是无常。所以这一部经,是上契诸佛所说之理,下应众生所度之机。无论大乘、小乘一定要知道无常,假使不知道无常,修行学佛绝对不会有成就。因为每天悠哉悠哉,混来混去,过一天算一天;如果知道无常,就会广集福慧资粮,现在不广集福慧资粮,等到明天可能动都不能动了,念佛也不能念,诵经也不能诵,打坐也不能打,拜佛也不能拜,做功德也没办法做。明白无常的道理,修行都来不及了,就会知道要赶紧把握现在,积极建功立德,广集福慧资粮。

  

  何谓「常」?不因为时间、空间的变化,这部经就受影响。这一部经从过去到现在,从现在到未来,这当中的真理都是实实在在的,是历古今、历百世而常新,这就是「常」。无常的道理从过去到现在都存在,从开天辟地到现在,有没有过去的人到现在还存在的?没有,因为人也是无常。不要说是从过去开天辟地,所谓「一朝天子一朝臣」、「沧海桑田」,无常的现象马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,所以这就是摄受众生,一切都是无常,要赶快发心,修福德、修智慧,建功立德,广集福慧资粮。无常,就是常理,它是不变的,不管是中国人、外国人,这些道理都是实实在在的,谁也推翻不了。假使不明白这个道理,就会一天过一天,虚度一生。

  

  法,是一个轨则,说明人生有这一个轨则,根据上面这些道理去用功,就能了解人的生命、生活与生存,自然而然就找到这么一个轨则。上面所说,就是这部经所显示的道理,有贯、摄、常、法这四种真义。如果身口意三业,依据这些道理来起心动念,来作为,就能够使我们到达涅槃,脱离无常。

  

  「经」还有一种解释,经者,径也,就是道路。人生总是要找一条路,找一条什么路呢?找一条大路、光明的路、一条直接的路,而不是小路、黑暗的路,也不是远路。《无常经》告诉我们一条菩提涅槃的大道,这就是一条直路、大路、一条光明的正路。明白这些道理,就知道《无常经》里面所讲的,都是最真实的道理。

  

  

  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

  (三)940109

  

  

  释人题

  

  经题明了了,进一步,研究这部经究竟是何人翻译的?这一部经是由义净大师所翻译。义净大师是唐朝时代的人,俗姓张,名文明,出家法名为释义净。义净大师非常仰慕唐玄奘大师和东晋法显大师的高风、修行,因为受他们的影响,所以,也前往印度取经。

  义净大师到印度取经的过程,历经种种艰辛,学成以后,在回来的途中又是经过一番辛苦。传记中说,义净大师要把经取回来时,所搭乘的船在海上忽然遇到飓风,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台风。这风和浪实在很大,船都快要翻了。当时,船上有一位邪知邪见的人讲:「我们今天如果翻船,一定是有原因的,因为我们当中有一位出家众,和我们都不一样,而且这一位出家众运载了很多的佛经,如果把这位出家众和佛经丢到海里去祭拜海龙王,这条船一定不会翻船,大家就都能保全性命。」

  

  义净大师千辛万苦取了很多经,乃至于佛像、舍利,好不容易要回到中国了,还要历经这些辛苦。幸亏,人有诚心,佛有感应,当中有一位护法居士,不但了达佛法,又学了一身的武功,就站出来说:「你们要把这位大师和佛经扔到海里面去,可以!你们要有这个能耐,先把我扔到海里面去。」这位居士站出来这么一说,就降伏了这一次的魔难,义净大师才得以通过这一关。

  

  义净大师艰辛求法的一番辛苦感叹,由他所写的一首诗得以窥见,「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长安,去人成百归无十,后者安知前者难。路遥碧天唯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,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」这确确实实是他这一生求法的写照。「去人成百归无十」,一百个人到西天去取经,能回到中国来的不到十个人,确实是如此的。以义净大师来说,原先跟他一起去取经的同参道友一共有三十多位,都想到印度去取经,跟着义净大师一齐走,结果要上船的时候,只剩义净大师一人,由此可知,这当中历尽了多少的千辛万苦!

  

 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部经,实在是很有福报、很幸运。如果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这些道理,不知道是个福报,不知道珍重,自己实在是空度一生。古人对于佛经是非常的尊敬、恭敬,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,都要修行、求法、弘法,及印经、流通经。所以过去古德有这些成就,有种种的感应,都是由于有这种至诚恭敬心和大悲大愿心,才能成就功德,成就自己的道业。义净大师写的这首诗,实在是很好,希望大众把它背下来,多多去…

《无常经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喜施获福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