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无常经
释经题
对于一部经的研究、解释,必须要通达当中的文字、义理,研究了以后,要按照经上的道理去实践、去履行,所以称为文字般若。这一念心依着文字般若修观行,来反照自心,就称为观照般若;由于观照工夫得力,与当下这一念无为心、清净心、不动心、妙明真心相应,就称之为实相般若。契入实相般若,就称之为证,证也有深有浅。
研究、讲解一部经当中的道理、意义,也有它的次第解释,第一是经题,《佛说无常经》就是经题。经题讲解、研究了,再进一步研究,这部经是何人所翻译?所以第二是介绍译经的法师和译经的大德,就证明这一部经的真实性。然后再进一步,第三就是研究经文,经文当中分有:序分、正宗分和流通分。
研究经题的目的,就是先了解这部经的内涵,知道这一部经讲些什么?如同一个人,我们还未跟对方谈话,还未了解对方,先要知道对方的名字,一叫对方的名字,循着这个名字的音声方位,马上就可以找到这一个人。人有人格、内涵和个性,乃至于学问、修行,这些是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目标。可是要了解这最重要的目标,总是先要找一个因缘知道对方的姓名,所谓名以昭德。经也是一样,我们根据这部经的经题,能了解到这一部经的内涵、方向、义理的所在。
从过去到现在,解释经题的方法有好几种。贤首宗,是以能所一对来解释;天台宗,则是用通别一对的解释方法;其他还有华严宗、密宗,乃至于其他宗都有他们自己的解说方式。既然有这么多种,我们是根据哪一种呢?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。其中,贤首宗的能所一对,天台宗的通别一对,是应该知道的。何谓「能所一对」?贤首宗的释题,是以能诠之文和所诠之义,来判别一部经的宗趣、义理。例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上面「大方广佛华严」六个字所诠的内涵,这是所诠;「经」之一字为能诠。譬如修行也是一样,有能观之智、所观之理,这些都是一种方法、一种原则。
何谓「通别一对」?天台宗,解释一部经的经题,就是用通、别两种方法来解释经题的内涵。譬如《佛说无常经》,上面「佛说无常」这四个字为别,何谓「别」?别就是有别于其他的经,每一部经都有每一部经的题,不相混淆,这就是别。何谓「通」呢?就是通于其他的经,所以下面这个「经」字,就称为通。例如《圆觉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弥陀经》,这些也都是经,所以这一个「经」字,是通用于其他的经典,就称之为通。所以《佛说无常经》,上面的「佛说无常」为别,下面这个「经」就是通。
《佛说无常经》,佛是能说之人,是这一部经的说法主;无常经是所说之法。果位上圣者分为四种层次,即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佛是圣中之圣。这一部《无常经》不是声闻,也不是缘觉、菩萨所说,而是圣之中圣,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大觉圆满的这么一位果位上的佛所说的一部经。所以《佛说无常经》不是因位当中的人所说,而是果位上的圣中之圣所宣说的法。
解释经题,通常是根据天台宗的七种立题。天台宗以一切经题不出人、法、喻三者,所谓三单三复一具足,或者是单三复三具足一,总为七种。这是什么意思?就是一个经题,把它分成人、法、喻三大项来解释,来了解这个经题的内涵。譬如这一部经的经题是以人立题,是以法立题,或是以喻来立题,是一个单项、单独的,就称之为单人立题,单法立题,或单喻立题。另外,还有双重的,例如人喻、法喻、人法;还有一种人法喻三者通通都具足的,就是所谓一具足。究竟这部经的经题是人喻、是法喻、是人法,是人法喻通通具足?这我们也要了解。所以把它归纳起来,就是所谓三单三复一具足。
进一步,我们举例来说明这七种例题:第一、单人立题,譬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佛是人,阿弥陀也是人,这就是以人立题,就称之为单人立题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佛指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是佛,阿弥陀佛也是佛,同样是佛,所以称为单人立题。
第二、单法立题,如《涅槃经》,是专门谈涅槃的道理。涅槃,这是法,是寂静法,是出世间最高的一种法,每一个人都想要追求一个不生不灭,就是涅槃。所以,《涅槃经》的经题只有法,这部经就是以单法来立题。
第三、单喻立题,喻就是譬喻,经题里没有人,也没有法,只是单独用譬喻的方法来立经题,就称为单喻立题。如《梵网经》,梵网是一种譬喻,什么譬喻?梵网,是梵天的宫殿上面有一个网装饰,这个网是庄严梵天的福德,这个梵网里面有灯,一个灯照一个灯,所谓灯灯相照,始终是没有穷尽的。《梵网经》里有十重四十八轻戒,以「梵网」代表无穷尽的意思,来说明《梵网经》里的教法是无穷尽,心法无穷尽。所以这部经,是以譬喻来立经题,就称它为单喻立题。
第四、人法立题,一个是人,一个是法,两个相重叠,这就是复,复就是双数,单就是单数。经题中人法都有,就称为人法立题。如《文殊问般若经》,文殊菩萨是人,是果位上的菩萨,是果人、菩萨、大人,而不是普通的人;般若是法,所以这一部经的题,有人,又有法,就称为人法立题。般若的道理很多,但把它归纳起来,不外乎是讲文字般若、观照般若、实相般若这些道理。
第五、法喻立题,经题中有譬喻,又有法,这就是法喻立题。哪一部经里面用法、用喻使我们能够契悟实相,所以我们看一部经的经题,就能明白这部经的作用在什么地方。如《妙法莲华经》,妙法就是法,莲华是一种譬喻,譬喻什么呢?譬喻我们这念心像莲华一样,出污泥而不染的意思;每一个人心当中都有莲华,所以称为莲华世界,这就是一种譬喻。譬喻的目的,是要我们契悟当下这念心、这个实相,就称之为妙法,实相才是真正的无上甚深微妙法。我们这念心是不是很微妙?微而难见。虽然是难见,这念心当中又有智慧、定力,又有功德、神通,这是妙,至于这个法是什么法呢?就是实相,也就是当下这一念心。所以,《妙法莲华经》是法喻立题。
第六、人喻立题,经题中有人、有譬喻。如《如来师子吼经》,如来就是人,是果人,释迦如来、阿弥陀如来、药师如来,这都是果位上的人。师子吼,是譬喻,譬喻佛说法犹如师子一吼,百兽皆伏。师子的声音很威猛,譬喻佛说法,能摄伏一切邪魔外道。《如来师子吼经》,让我们一看经题就明白、就证明这部经是佛说的,是最真实、最广大、最方正的大乘经。
第七、人法喻立题,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大方广就是法,佛是能说这部经的人,华严是譬喻;说明以万行之因华,庄严无上之果海,最后就能契悟到大方广、一真法界、当下这一念心。我们明白这个经题了,这一部经里面所讲的内涵就是如此的,这是讲一个大纲、纲领,如果想再详细了解,就必须要看这部经的经文了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一部经就是具足立题,所谓具足,就是有人、有法、又有喻。
了解七种立题后,我们来看看《佛说无常经》是属于七种立题中的哪一种?佛,是能说之主,是人;无常是法,所以是人法立题。马上我们就能够找出所要讲的这一部经题,是人法立题,目的是在这里。这个方法是由天台宗的祖师智顗法师所创立。智顗法师研究经论,把所有的经论加以归纳、分析的结果,就建立了这个方法。除了天台宗智顗大师以外,另外还有三论宗的吉藏大师、东晋净土宗的慧远大师,还有华严宗第四祖的澄观大师,他们都有研究经、讲经说法的一种方法。所以,方法是很多,但天台宗所用的这种方法,是最简单,又非常之明了,一看就一目了然。所以现在一般讲经,都是依据单三复三一具足来解释经题,来说明这一部经的内涵。这里就把《佛说无常经》的经题作一简单的介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二)940102
解释经题的内容,天台宗是依据五重玄义:释名、显体、明宗、论用、判教来讲。但依据五重玄义来讲解,要讲得很长,现在一般人没有这种耐心,心比较急,希望赶快了解经上的道理,不但要赶快了解,而且希望赶快契悟;不但要赶快契悟,而且要赶快成道、赶快证果。因为现在的人什么都是要快,如做事情要快,吃东西要快,什么都要快。所以,我们不依照天台宗的五重玄义,也不依据华严十门谈玄来讲,如果是专门研究经教义理,可以这样子解释。为了配合现代一般人的心理,所以用祖师五法来讲这部经。
所谓「祖师五法」,就是「消文、释义、显理、举证、劝修」,是祖师传下来解释经的五种原则。讲经、讲开示,乃至于写文章,根据这五个原则来写,就会感觉很有意义,不仅简单、扼要、明了,而且也很受用。
消文,消就是消化掉,就是把经里的文字,逐字、逐句的解释,这就是消文,就是把不懂的文字、字句消化掉。如果连字都不认识,或连这一句都不了解,如何明白当中的内涵?所以,必须要消文。尤其佛经都是文言文,是古文体,所以一定要消文,把字、句解释了,这样大家才容易了解。
消文当中,也可以应用「说文解字」来说明。如忏悔是什么意思?依这字义解释以外,忏悔有作法忏、取相忏、唯心识忏和无生忏,这四种忏悔的方法都要知道。除此以外,这个忏字,左边是一个竖心,因罪是由心产生出来的,所以,忏悔也必须从心忏。上面有两个人,在佛法里,忏悔要对首忏悔,犯罪一个是自己,一个是对方,和所偷、所骗的东西,使对方蒙受不白之冤,受了很大的损失。既然如此,要面对面…
《无常经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