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个人,目的是希望大家要从因上去努力,不要一味地在果上去执着、去祈求。果上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和目标,要达到这个目标,就要彻底从因上去努力。每一个人都想身体健康,如果说不知道从因上去努力、去注意,只知天天吃补药、维他命,打荷尔蒙,反而会得富贵病。因为吃得好、穿得好、住得好,补药吃得太多了,也是会中毒!为什么?人的身体本来就有他自己的机能,只要你从因上去注意,不要乱吃东西,不要暴饮暴食,把不良的嗜好通通戒掉,还要有一定的工作时间,有正常的生活、正当的工作,身体自然就会健康。
什么叫做正当的工作?佛法讲:佛教徒应有正当的职业,所谓「正当的职业」,一种是正业,一种是净业。正业就是正正当当的职业,合乎政府的法令,合乎道德的观念,从事正当的职业就不会遭受恶的业果。什么是净业?有时候道德的观念,由于民俗、时空不一样,因而道德的观念产生出来的认定也不一样。我们选择工作,一方面要本着法律与道德的原则;二方面还要本着佛法慈悲的心法,因此,有很多事情虽然并不违反法令与道德,但是站在佛法的立场却不能做。譬如捕渔,政府提倡渔业,这虽然是符合法令;可是站在佛法的角度来看,就违背因果。杀生太多了,将来一定要受杀生的果报,所以佛法不鼓励从事杀生的职业。
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,赚钱本来是正当的,但是要符合因果的原则,也就是要不违背正业和净业的原则。如赌博、开茶室、开酒家,这些就是不清净的钱财,这种钱就不能赚,因为得到了也会失去,甚至为自身带来一种很大的恶报。这个恶报,就佛法而言,就是业。这个业不一定是在未来才会产生,一个人业障多了,心理也会恐惧;心里充满恐惧,身体自然就不会健康,甚至会产生错觉、产生恐怖。举个例子来讲,譬如车祸,有谁愿意出车祸?但是为什么就是有人会出车祸?因看到的红灯变成绿灯。为什么红灯会变成绿灯?佛法讲,这就是业障。有的人开车开到山崖下面、开离车道,这是什么道理?明明那里没有路,他看到的却是一条路,开过去就出事了,这个就是业报。业从心里面来,当业障现前的时候,心里会产生一种幻觉,这种幻觉会引导我们去受善报、去受恶报。所以我们明白了,佛法不仅是研究现在的心理,进一步,更微细地研究到未来的事情;不但研究到未来,还要研究怎么样把我们过去所造的恶业化掉。能够知道这些道理,懂得从因上去努力的人,在人生的道路上,他的生理、心理一定都会健康。身心健康就有力量、就有智慧,就有很大的希望来承担自己的事业。
佛法与医学的范围
如此思惟起来,佛法和医道确确实实是有关系的。医生都是慈悲、平等的,而且都希望解脱众生的病苦;佛法也是如此,也是平等、慈悲,也是解脱众生生理上、心理上的病苦。而且佛看得还更远,为了怕众生违背因果,未来因恶业而受苦报,因此就告诉众生现在努力的一个方向和目标。这样去做,现在也能得到好处,未来也能得到好处,同时,还可以把过去所造的业障化掉。医学只能救活人,而佛法不但要救活人,还要超荐亡灵,这更是大慈悲了。佛菩萨本着大慈悲心,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,死了的人,无论是落入鬼道、畜生道或是地狱道,仍然要去救护他。例如:地藏王菩萨曾经发了一个大愿: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,众生度尽方证菩提。」想想,人道已经很苦了,可是佛菩萨还要进一步到地狱去、到畜生道去救度众生,使地狱道、畜生道的众生也能得到解脱--只有佛法的平等和慈悲才能有如此大的心量、有这种心境。做医生的人如果能学习佛法的平等和慈悲,心量就能像佛菩萨一样广大;再配合自己的医术、药物,这样子确实就能够医好病人身心的种种病症。
信能治病
古人说:「良医治国」,实在是如此的。医生,一般说起来,有庸医、良医、名医,还有神医。神医出神入化,真正是药到病除,因为神医除了医术以外,还有医德。医德就是要有修行,就是要打坐净心、定心,像古代的扁鹊、华陀、耆婆都是神医。有道德也能治好人家的病,不要说过去,现在有很多患者相信他的医生,再困难、路途再遥远,他都要去找这个医生,为什么?因为对他有信心。现在很多医术、医理、医学,其实都差不多,可是医生有他的德行,病人有病了,就去关爱他、慈悲他、安慰他,因为知道他是个病人,病苦已经使他受不了了,所以才向医生诉苦。假使是当心理医生,就趁这个机会,安慰他、鼓励他,劝他要念佛、诵经、做善事,然后这个药一开,绝对是药到病除。病人对医生产生了信心,这个信心就能治病,这是实实在在的。好比佛门中诵经、念佛,同样是在祷告求观音菩萨,同样是在打坐,可是有的人求观音菩萨有灵感,有的人求观音菩萨却没有灵感,为什么?都是信心的关系。所以做医生也是不简单,除了医术以外,还要使病人有信心,要有修德。修德有深浅,修得很好,那实在是佛菩萨住世,就是神医,能出神入化,药到病除。
业障病
历史上有一个公案,秦国有一位神医,名叫扁鹊(注5),他不需要把脉,只是看看你的神情,马上就知道你的病。扁鹊有一次为齐桓侯(注6)(桓公午)看病,他对桓侯说:「你现在有病了,应该要吃药。」桓侯讲:「我那里有病,我身体很健康,身强力壮的,那里有病?」再过一段时间,这扁鹊一看,这病愈来愈深了,扁鹊就跟桓侯说:「你的病以前是在皮肤上面,现在是到皮肤里面、血管里面去了,要赶快医治喔!」桓侯说:「我那里有病?我没有病。」再过一段时间,桓侯知道自己病重的时候,去找扁鹊,扁鹊已经不在了。
扁鹊有一个徒弟得到了扁鹊的真传,也是一位神医。当时晋景公杀人无度,迫害忠良,因而害了大病,找遍了天下的名医都医不了他的病。当时秦国和晋国交好,有亲戚关系。于是有人告诉他:「秦国扁鹊虽然已经死了,但是他的徒弟得了扁鹊的真传,你赶快去请他来给晋景公看病。」结果真的把扁鹊的徒弟接到晋国来为晋景公看病。古代从秦国到晋国,路程须两三个月,扁鹊的徒弟还没有到晋国的时候,景公做了一个梦,梦到二个小孩子大约有一寸高,这两个小孩在他鼻尖上讲话:「明天神医要来,我们怎么办?要躲到什么地方?」(注7)他们费尽心思想:神医治病,一个是用针,一个是用药,一个是用烫的,用三种方法。到底身体的什么地方是吃药达不到,用针灸也没有办法针灸,用汤熨也没有办法的?结果他们决定躲在膏之下、肓之上。这个地方,针灸也针灸不了,药也没有效,熨也熨不了。两个小孩子说了以后,一下就从晋景公的鼻子钻进身体去。第二天,扁鹊的徒弟到了,给他一切脉,讲:「大王,你的病,我没有办法医了,在膏之下、肓之上,已经是病入膏肓了。」这个就是业障病!病有很多种类,有的病可以用医药、或者用物理治疗,若是心理的病,则可以从精神方面去辅导、鼓励,安慰、休养。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大的业障病,这没有办法用医疗的方法救,就要用佛法的方法来医,譬如诵经、持咒、修善,用这些方法来消除业障,就有希望。
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为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病
总之,佛法离不开我们的心,如果把我们的心清净下来,最低限度,在日常生活上,使心能得到安定、得到自在,我们身体就不会感染很多病。如果更进一步能够知道学佛、持戒、诵经、打坐,很多业障病也可以转化掉。总之,八万四千个法门都可以治病,宗教是治我们的心病,心病治好了,身体的病自然而然也会由于心里的愉快、希望与信心,跟着好起来。
在佛法来讲,戒、定、慧可以治病,六波罗蜜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也可以治病。布施治我们的贪病,心当中有了贪心,就会加重身体的病,所以用布施的方法,把贪心去掉。每一个人多多少少有过失,免不了会造恶业,例如从早上到晚上,这个口业是最容易犯,而心量不够广大,就容易起贪瞋,容易嫉妒,如果用持戒的方法,把这些坏的习惯戒掉,病自然就会好。我们习惯不抽烟、不喝酒、不打牌,不嚼槟榔、不赌博,行住坐卧都有正常的安定生活,这个就是戒的作用、戒的功能。心当中有妄想,患得患失,妄想多了就容易招感业障,所以要修禅定,用禅定的方法,把我们心念统一,从相对的心到达绝对的心。众生每天活在有时间、有空间、有人我、有是非的境界中,这些实在是很大的烦恼,所以用禅定的方法,使心念停止,统一起来,心达到绝对的境界,自然而然就会定下来,心定了,身体的病也会好了。再其次,用忍辱!忍什么呢?忍顺境、忍逆境。《四十二章经》讲:「忍色忍欲难」、「被辱不瞋难」,一个是色,一个是欲,一个是瞋,这些都要忍得下来,能够忍耐得住,这些毛病都可以制伏。再其次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懈怠的心,好逸恶劳。懈怠也会成病,懒病!例如美国的社会制度办得很好,失业了,政府有救济金,每个月有津贴,因此有些人干脆不做事,专门等政府来救济,这就是懒病。这种懒病要怎么治呢?就是以佛法的精进心来治疗。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,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,就是精进。例如在佛教道场中,四点钟大众一定要起床,四点半作早课,这就是精进。白天要精进,晚上也要精进,上半夜、中半夜、下半夜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无有疲厌,就能达到普贤菩萨的境界。
佛教里有一尊东方药师佛,药师佛两侧各有一位菩萨,一边是日光菩萨,一边是月光菩萨,代表什么意思?就是说明:要成就佛的果报,必须要从因上努力。白天要修善断恶,处处光明,就是日光菩萨;晚上也要修善、也要用功,就是月光菩萨。人晚上睡觉的姿势有左侧卧、右侧卧、仰卧、俯卧,这四种姿势中,以右侧卧最好。所谓右侧卧就是吉祥卧,不容易做恶梦。为什么不会做恶梦?根据医学的解释,睡觉时血液循环从心脏到肝脏,右侧卧的姿势可以让血液循环不快不慢,就能睡得很安祥、很自在。所以佛法的智慧,很符合科学的真理。
再其次就是禅定,禅定是治疗内心散乱的病,心散乱就没有智慧,不清楚、不明白,容易做错事。中台禅寺每年都举办禅七,禅七当中,师父用三个方法来治病。第一个是数息。数息就是专门对治散乱,一般众生的心很散乱,妄想很多,坐在这个地方,告诉自己不要打妄想,它偏偏要想;告诉自己不要打瞌睡,偏偏要打瞌睡。佛法说人有三个大毛病,这三个大毛病改过来就能成道、成佛。第一个是妄想,起心动念,贪瞋痴,种种患得患失,想过去、想现在、想未来,名利财色,夫妻男女之事,都是由这个心想出来的。现在社会一般人,为了追求男女的情爱,得不到就殉情,这是自己受害,扩而言之,整个家庭、整个社会都会受害。其实男女的情爱都只是这个心的妄想,如果能够把这个打妄想的心制伏下来,就有无量的功德;如果制伏不下去,里面就有种种的毛病,危害自己、危害家庭、危害社会、危害国家。所以佛法用定慧来治病。打禅七的时候,第一个用数息观,就是不要想东想西、患得患失,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。第二个,就要参话头。我们过去造了许多恶业,所以要用参话头的方法,把心中的杂毒锈秽通通提出来。第三个就是修中道实相观,达到佛的智慧,如如不动,让这念心澄净下来,进而把杂毒秽锈净除,贪瞋痴三毒的病自然就好了。所以三种法门各有不同的功能,数息是温补,好比一个人有慢性病,不能一下就开刀,要先住院,调调身体,然后才可以开刀。参话头就是开刀,把我们内心的杂毒锈秽,这些不好的思想通通转过来。就像吃泻药一样,把过去所见的、思想中了毒的,通通泻掉,泻了以后就很虚弱、虚脱了,所以最后要修中道实相观,就是十全大补。从这个角度看起来,禅堂好象是医院一样。有了病要住医院,我们现在有了病,要住禅堂,禅堂就可以治病,病治好了,我们的心就能清净,就有定慧。
要想成就佛的智慧,不仅要有定,而且要有慧。众生心中有无明、有愚痴,看不清诸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,所以六波罗蜜中最后一个就是般若。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,用智慧治疗愚痴的病,也就是用观照的方法,洞察诸法缘起、缘起性空的道理,用这些道理来启发我们的智慧,智慧通达了,就能治好愚痴的病。
所以,六波罗蜜就是治疗我们六种病,布施治疗悭贪,持戒治疗毁犯,忍辱治疗瞋恚,精进治疗懈怠,禅定对治散乱,智慧对治愚痴,这些是六波罗蜜所对治的病症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佛法和现在医理、医学、医术,实在有很密切的连带关系。如果现代医学能配合佛法道理来实践,物质、心理和精神同时并重,这样子众生的病苦绝对可以减少;有病的人绝对可以医得好!为什么?因为我们知道病的源头在哪里,病源找到了,就可以药到病除,这些就是佛法的道理,也是人生最究竟的真理。
【注解】
1. 佛祖统记卷第四十一p380/佛祖统记卷第四十二p389
2. 大正藏50.神僧传卷第九p1007
3. 明朝李时珍着,为中医的主要书籍。就本草原本(相传是神农所着,载药三百六十五味)参入诸家的学说,凡五十二卷。
4. 孟子梁惠王篇上:「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」
5. 史记卷一百五:扁鹊者,勃海郡郑人也,姓秦氏,名越人。
6. 史记卷一百五:扁鹊过齐,齐桓侯客之。入朝见,曰:「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深。」桓侯曰:「寡人无疾。」扁鹊出,桓侯谓左右曰:「医之好利也,欲以不疾者为功。」后五日,扁鹊复见,曰:「君有疾在血脉,不治恐深。」桓侯曰:「寡人无疾。」扁鹊出,桓侯不悦。后五日,扁鹊复见,曰:「君有疾在肠胃闲,不治将深。」桓侯不应。扁鹊出,桓侯不悦。后五日,扁鹊复见,望见桓侯而退走。桓侯使人问其故。扁鹊曰:「疾之居腠理也,汤熨之所及也;在血脉,针石之所及也;其在肠胃,酒醪之所及也;其在骨髓,虽司命无柰之何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」后五日,桓侯体病,使人召扁鹊,扁鹊已逃去。桓侯遂死。
7. 左传成公十年: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「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」其一曰:「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。」医至曰:「疾不可为也!在肓之下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!」公曰:「良医也。」厚为之礼而归之。
《佛学与医道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