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佛学与医道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员外家里的人通通送到西天去。」由于木匠师傅和王员外有一些关系,所以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员外。王员外知道了之后,非常震惊:「糟糕了,这陈老头要是真正变成一条毒蛇,把我全家咬死,那实在是不得了!」于是马上请木匠师傅当和事佬,跟陈老先生谈条件。陈老先生的条件就是要求王员外向他道歉,并且要以加倍的钱财赔偿他的损失。王员外因为怕死的缘故,所以通通答应了,双方终于达成和解。说也奇怪,两人和解以后,陈老先生忽然一下呕吐,竟然从嘴巴里面吐了一条毒蛇出来,从此以后,病就好了。

  

  人的瞋心就是一种毒素,这种毒素不但对自己无益,也会连带伤害别人。瞋心经常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仇恨,如果不懂得运用慈悲来转化瞋恨之心,往往会造成玉石俱焚的后果;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这种仇恨有时不只一世,甚至会牵连好几世。

  

  例如,在佛教的忏法当中有一部《慈悲三昧水忏》,是由唐朝的悟达国师(注1)所造。历史记载:悟达国师的智慧很高,精通三藏,并且很有学问,因此获得僖宗皇帝赐号「悟达国师」。诗人李商隐和悟达国师的交情甚笃,他曾经写一首诗赞叹悟达国师:「十四沙弥解讲经(能讲经),似师年纪秖携瓶;沙弥说法沙门听,不在年高在性灵。」沙弥是指未受大戒的出家众。悟达国师十四岁就能讲解经论,连出家很久的沙门都来听他说法。一般在僧团中,十四岁的小沙弥只能为师父拿瓶子、端茶递水;而悟达国师却已能通达经中的道理,并且在大众当中讲经说法,可见他的智慧必有胜人之处,所以说「不在年高在性灵」。佛法是以道为根本,悟道不限年纪大小;小沙弥悟了道,一百二十岁的大沙门也要向他顶礼、请法。

  

  由于悟达国师的智慧高超,得到当时帝王的尊敬,可谓集尊荣于一身。唐懿宗为了表达对悟达国师的尊崇,供养他一个沉香座。悟达国师正在登座之时,生起了一念慢心。由于这一念慢心,使得他前世的冤家乘机附到他的身体,在膝盖生了一个人面疮(注2)。《本草纲目》(注3)里面就有这种病症的记载--「人面疮」的疮形极似人面,上面有嘴巴,还会吃东西,因而得名;这种病非但使人痛苦不堪,而且医药罔效。正当悟达国师束手无策之时,忽然想到:初出家时,曾供养一位僧人──迦诺迦尊者。当时这位僧人全身长满癞痢,大家都对他感到嫌恶;悟达国师不但不厌恶他,而且无微不至地照顾他。这位僧人病愈之后,住了半年就走了,临走前对他说:「将来你有困难、有危险没办法解决的时候,就来陇山找我。陇山下有两株松树,你在松树上敲两下,我就会出现。」原来这个僧人是一个已经证果的圣者。悟达国师忆起这段因缘,果真找到了迦诺迦尊者。

  

  迦诺迦尊者知道他要来,就在松树边等他。他说:「我知道你要来,现在这里有三昧水,你洗一洗,病就会好。」所谓「三昧」就是正念、正定。修行到达禅定的境界,就能得到三昧。证得三昧不但有神通,可以产生感应、产生智慧,乃至可以得解脱,超凡入圣。悟达国师得到尊者所赐的三昧法水,正当要洗的时候,人面疮竟然开口说话:「慢一点!我有话告诉你!你要知道,现在你受了迦诺迦尊者的三昧水加持,业障得以消除,从今以后你是你、我是我,我再也不找你了。但是,在这之前,我要你知道,你我过去有一段冤仇。在汉朝时,我们是一朝之臣,我是晁错,你是袁盎。你害我腰斩东市,为了报仇,我生生世世都跟着你。然而这十世之中你都出家修行,而且持戒精严,使我无机可乘,无法加害于你。如今唐懿宗送了你一个沉香座,由于你起了一念慢心,折损了你的德行,于是我就趁虚而入,附到你膝盖上面,要你的命。但是,你过去曾与罗汉结缘,所以今天你洗了三昧水,我得到解脱,你的病也好了。从今以后,我们互不相干。」

  

  关于这一段因缘,在《慈悲三昧水忏》的序中写得相当清楚,证明瞋心真的能使人与人之间结下深仇大恨。如同晁错为了报仇,等了他十世,悟达国师此世幸好遇到圣人的化解,因而解冤释结。

  

  由这个公案我们也可以了解:当业障现前时,修善和忏悔都是治病的助缘。修善能积福,而惭愧、忏悔则是由于内心的自我反省、承认自己的过错,使内心转晦暗为光明,如此,也能改变我们的生理。

  

  

  

  痴毒

  

  除了贪毒、瞋毒之外,还有一个就是痴毒。所谓「痴」,就是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,不知道人人都能成佛,乃至于不知道我们人有三世因果。痴心好比风,这个心迷迷糊糊,因为不知道这些道理,所以产生种种心念,贪心、瞋心、慢心以及种种的邪见,在名利财色种种境界之中东吹西荡,不能作主,这就是痴。

  

  

  

  三毒与外境的关系

  

  贪、瞋、痴三毒不但能引发内心的病,也会招感外在的灾难!我们这个世界有种种灾难,水灾、火灾、风灾及战争等。为什么有这些灾难?追根究底,就是由于我们心中有贪、瞋、痴等烦恼,由烦恼招感的种种业力所致。曾经有居士问:「师父!我现在想搬到巴西、搬到美国去?」「为什么?」他说:「因为台湾不安定。」台湾的不安定,是由于我们自心不安定的缘故;这念心不安定,到那里去一样都不会安定。如果众生的心都清净了,外在的环境就会是一块净土;我们的心清净了,身体自然就会健康。

  

  

  

  身以药医,心以法医

  

 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总是有动乱?这是因为众生的心是动乱不安的。心从什么地方开始乱起?就是贪瞋痴三毒。我们现在居住在台湾算是不错,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,而且有佛法的传扬。佛法教导我们这念心要得到平静、自在、安详,就必须把心当中的贪瞋痴三毒化除掉。如何化除呢?佛法当中有很多方便法门,能够帮助我们转除烦恼--诵经、持咒、打坐,思惟佛法的道理,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己的心念。烦恼一起,就用这些方法把烦恼转除。假使日常生活上不起观照,等到积聚久了,生了病再找医生,已经晚了一步。所以,除了在医学上运用药物、饮食等治疗以外,还要用佛法来治疗心中的三毒烦恼。心理和生理双管齐下,渐渐就会感觉身心很安定、很幸福、很快乐。

  

  佛法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每个人的心都是包罗万象,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。好比晚上做梦,在梦中有苦、有乐,有无量的世界。在苦乐之中,不知道是个梦,等到梦醒了以后,才知道原来是梦。做了一个好梦,以为第二天可能会有奇遇,好高兴;假使晚上做了一个恶梦,心惊胆跳,就担心第二天可能会倒楣。虽然只是一个梦,却影响我们第二天整个的心理和生理。

  

  如何才能达到不做梦的境界呢?要想达到不做梦的境界,只有以定慧,就是用打坐的方法,先使这个身体不动,使当下这一念心不起波浪。水不起波浪,慢慢就澄静下来,最后再把沉下来的渣滓也化掉,使这一杯水明明朗朗。佛法中有句对联: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。」千江有水千江月,每一个人都有一杯心水,可是这杯心水,由于有波浪,由于昏沉,里面没有月亮,所以看不清楚。如果这个心,能让波浪停止,再把渣滓沉下去,更进一步地将渣滓化掉,那当下就是活佛住世,达到如来佛的智慧。佛的智慧是莫测高深,佛的慈悲是怨亲平等。智慧之高深,或许可以测验得出来;但慈心广大、怨亲平等、物我平等,却是不简单,须要透过不断地熏习。

  

  

  

  慈心不杀

  

  如何熏习呢?第一就是不杀生。佛法基于慈悲心,基于人人都有佛性、人人都有三世因果的道理,所以绝对不杀生。如同孟子所说:「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」(注4),这就是一个大慈悲心的表现。佛法中常提到,人与人之间彼此要有慈悲心;不但人不可以杀,连动物也不可以杀。什么原因?动物也是有生命,也曾是我们过去的亲眷,所以还要把我们的慈悲心推广到动物身上。更进一步,不但不杀动物,而且连植物都不伤害,这个心就更慈悲了。连植物都不能伤害,这种观点在过去好象还有点怀疑,在现代,从各个先进国家都是极力提倡生态保护就可以证明。佛经讲一草一木都不要毁损,因为佛法讲求平等,慈悲达到最高点就是平等,不但人与人之间要慈悲、平等,对于动物也要爱护;不只对动物,连对植物也要爱护,这就称为物我平等。假使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慈悲心,那就是菩萨。菩萨在那里?菩萨就在我们心当中。佛说每一个人都能成佛、都能成菩萨,因为每个人都有心,但是众生的心不平等,而佛的慈悲心是达到最平等、最圆满的。

  

  

  

  富贵无常

  

  由于佛的心是达到最慈悲、最平等、最圆满的境界,所以佛的福报也是最高、最圆满的。世间上每一个人都想要有福报,也想要拥有富贵,可是富贵却是最无常的。一般说人算不如天算,钱财如流水,我们也许可以用种种手段和方法弄到钱,可是钱得到以后,只是暂时保管而已,因为钱是留不住的!名也好、利也好,都是如此。人为了求名,怎么样去攀缘、走小路、打通关节,想尽各种办法达目的;就算真的得到了,可是最后还是会失去的!有一个居士曾说:过去曾经有一位朋友跟他一起从大陆来,这位朋友后来好象是走了好运,刚到台湾来时还是一个上校,后来大概是有一些因缘、一些关系,所以升为少将,没想到刚刚发布命令,不到一个礼拜,竟然死掉了!大众要了解,名利富贵,在佛法而言,都是一种因缘果报,这因缘果报不是宿命论,而是告诉大众要从因上去努力,本着正业、善念、正知正见的原则修福德、智慧、修慈悲,从这个上面去努力,不但可以得到富贵,而且身体也会健康,因为身体健康也是一种福报。

  

  

  

  因上努力

  

  佛经把这些道理告诉我们每一…

《佛学与医道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中道思想之介说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