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道实相观--九十七年夏季学界精进禅七开示
(一)980405
经云:「若人静坐一须臾,胜造恒沙七宝塔,宝塔犹须化为尘,一念净心成正觉。」禅七期间,看看自己有没有坐到好香?所谓「好香」,就是坐在这里,只有这一念心,没有时间、空间。这一念心现前了,就成无上正等正觉,就是佛。
世间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。这一念清净心要现前,必须靠平时的修行,必须靠这几天的精进用功;没有精进用功,这念清净心不可能现前。经中说,有前前,才有后后。前前,就是静坐了一天、二天、三天、四天……这是「前前」;最后,才有这念清净心现前的结果,就是「后后」。假使再把时间拉长,前前,就是平时修福修慧,诵经、持咒、忏悔业障……这也是前前;因为有过去方便的前前,才有今天的禅修。所以,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得来的,要有恒心。
禅修是最实在、最有意义的,如同现在一般人所说的「核心价值」。打坐修行,悟了这念心,就是核心价值!自己受用无穷。如果这念心还没有现前,也不要烦恼、忧愁。开悟也好,不开悟也好;有一支好香也好,没有一支好香也好,通身放下,无挂无碍,继续静坐,也许下一个钟头好香就现前。这就是一种智慧,这就是一种认识。
在七天当中,心净、心明、心能作主,这就是佛。古人说,禅堂是「选佛场」,就是选这一尊佛,不生不灭的佛。这七天在选佛场静坐,要凭什么来选?必须要有一些资粮,平时就要用功。平时用功,来到禅堂,在七天当中,就与这念清净心相应了。禅堂是选佛场,就等于考状元一样。无论是什么考试,平时就要准备;假使平时没有准备,进了考场才来慢慢练习,学写文章,那已经来不及了。
所以,修行就是在平时。江西修水县县志记载一个历史公案:黄庭坚二世奉母。黄庭坚是名书法家,与苏东坡齐名,又叫「涪翁」。黄庭坚二十五岁考中了进士,奉派到江西修水县当刺史。
有一天,黄庭坚作了一个梦,梦到从县衙出来,走到一个山坡,坡上有一间小小的房子,房子前面有张桌子,桌上有个香炉,香炉前面有一碗芹菜面,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站在香案的后面。黄庭坚看到这碗面,拿起来就吃,而且觉得很好吃,后来忽然就醒了。
第二天睡午觉时,又作了同样的梦,也是同一个地点,也是那个老太太,也是一碗芹菜面,他觉得奇怪,怎么作同样的梦呢?但是想想,就是一个梦嘛,不必在意!所谓「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」,都是心里产生出来的一种幻境。第二,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想过这一些事情,却作了一些古怪的梦,这是我们八识田中的种子。过去的种子,有善、有恶,善恶业的种子现前了,也会作梦。第三种,也会作一种感应梦。我们的心清净了,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感应,告诉我们吉凶祸福。第四种是正信三宝,护法菩萨入梦。第五种,鬼神入梦。黄庭坚这个梦,是八识田中的种子现前。
到了第三天,又作了这个梦。黄庭坚觉得很奇怪了,这不是「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」了。于是,他循着梦中的方向,去找这条路和房子,结果竟然找到了。再一看,确实有一张桌子、一个香案,香炉还放在上面。但是没有看见芹菜面,老太太也不在。黄庭坚就敲门,门一开,一位老太太出来了,与梦中所见的老太太一模一样。他就问老太太:「老大娘,您摆这张桌子在这里,是不是最近在请客啊?」老太太说:「我没有请客。」「那为何摆张桌子在这里?桌上摆个香炉又是为什么呢?」老太太说,每一年到了这个时候,她都会祭拜女儿。「我女儿临死前说过她忌日都会回来,所以每年一到了她的忌辰,我都要祭拜我的女儿。她喜欢吃素面,尤其是芹菜面,一到这个时候,我都会祭拜她,请她回来吃芹菜面。」黄庭坚一想:「这几天我都是梦到来这里吃芹菜面,难道我就是她女儿?」心里觉得很奇怪。
黄庭坚再问:「您女儿死了多久?以前是怎样生活?希望您告诉我。」老太太说:「女儿往生二十五年了,以前喜欢持斋念佛、看经,喜欢儒家,喜欢作诗、作文章。她是个孝女,我本来要她嫁人的,她不嫁,她要尽孝,没想到生了一场病就死了。」黄庭坚问:「您女儿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呢?」「有啊,一箱子都是书,还有她写作的文稿吧!这箱子从她死后一直到现在,我都没打开过。」黄庭坚继续再问:「箱子还在吗?」「还在啊!」黄庭坚跟着老太太走进房间,看到箱子上锁着一把大铜锁。黄庭坚问:「老大娘,您能把锁打开,让我看一看吗?」老太太回答:「这是女儿自己锁的,我不知道钥匙放在哪里。」
黄庭坚愈听愈认定自己就是老太太的女儿来转世的。马上把眼睛闭下来,心一定,就看到钥匙在墙缝里。过去墙是泥土造的,泥土相接的地方有很多洞缝,钥匙就在其中一个洞缝里。黄庭坚把钥匙取出,打开箱子,一看,都是佛经、儒书,和老太太女儿自己写的二十多篇文章。黄庭坚看了这些文章,发现其中一篇就是他考进士时写的那篇文章。他马上跪下来,把老太太请回家侍奉。这是黄庭坚「二世奉母」的故事。
佛法讲三世因果。不论是念书、修福德……都是靠平时的努力,到最后紧要关头,临门一脚,就成功了。打坐也是如此的。假使平时从来没有打坐过,现在坐在这里,腿又酸、又麻、又痛,坐不下去。有些人是开悟了,再来静坐。开悟后静坐,那就是把禅坐当作最大的福报。有些人知道打坐很好,没有开悟一样打坐,坐久了,因缘成熟,契入这念心,也会开悟。禅宗有一位长庆祖师,他没有开悟,就是精进地禅坐,一共坐破了七个蒲团,最后大彻大悟。不但悟,而且成了道。这就是事和理。有的人是先悟后修,有的听不懂这个道理,就是先修后悟。事做到了,自然而然就契悟理,就能成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二)980412
释迦牟尼佛历经六年苦行,每天只吃一麻一米来维持生命;如此一动也不动地坐了六年还是没有成道,就知道打坐的方法错误,因为修行要调身、调饮食、调睡眠,坐在这里是修心,不是修身。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打坐不了解,坐在这里运气,以为是禅坐。气功和打坐修心完全不一样,大家要了解。假使走错了,南辕北辙,坐一年、十年、一百年、一万年……也没办法成道,最多只是得定而已。定就是不动,像石头压草一样,缺乏智慧。
佛经里记载,有一个大树仙人打坐入定数万年,鸟雀吃的种子掉在他的肩膀上,发芽成长,最后长成了一棵大树,他还不知道。大家一看,这个仙人不得了!就称他为「大树仙人」。有一天,大树仙人出定了,准备把这棵大树除掉,一看,树上有雀子筑巢生蛋,大树仙人很慈悲,心想:「假使把树除掉了,这蛋就会破掉,雀子也没地方住了。」干脆继续入定。
过了很久,大树仙人又出定了,一出定,看见皇帝的一百个女儿在林间嬉戏。大树仙人觉得这些公主都很漂亮,如果拥有这些女子,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!管他雀子生蛋,就把树拿掉了。他到皇宫对皇帝说:「你知道我是谁吗?」皇帝说:「知道啊,您是大树仙人。」大树仙人说:「我看到你的一百个女儿如花似玉,我希望你统统布施给我、供养我。」皇帝不敢答应,但如果不答应,又怕仙人一怒灭国,于是说:「仙人,您先请回,等到良辰吉时,我再将女儿们送去供养您。」大树仙人离开后,皇帝马上对女儿们宣布:「你们今天被大树仙人看上了,你们愿不愿意去?」公主们看那大树仙人骨瘦如柴、白发苍苍,就像鬼一样!大家都不愿意去。
最后,年纪最小的公主为了不让皇帝烦恼,答应前去。皇帝便带着小公主前往树林,大树仙人看到只有一位公主前来,生气地问:「是公主们嫌我太老,配不上她们吗?」皇帝害怕地回答:「我问了一百个女儿,只有这位最小的女儿愿意来。」大树仙人就作法持咒,一分钟内,九十九个公主统统变成弯腰驼背的老太太。现在印度有个曲女城,就是纪念这九十九位公主。
因此,我们除了打坐以外,还要明心见性,要检讨反省,漏尽自己的烦恼。心当中有六个根本烦恼──贪心、瞋心、痴心、慢心、疑心、邪见。我们除了禅坐,还要检讨反省,把这些烦恼化掉。心当中的烦恼,第一个是贪的烦恼。检讨自己贪什么?贪财、贪色、贪睡、贪吃、贪名……看看哪一个烦恼最重,就要专门对治。容易发脾气,就修慈心观。贪色,就修不净观。假使师父讲这些道理,听都听不懂,所谓「道细如毛,心粗如柱」,心当中妄想太多,跟法不相应,就称为「痴」。愚痴,就要修空观,用缘起性空观来对治自己的无明、痴心。
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药,每一种药都是用来治我们的病。病好了,药也不需要了,就是所谓的「过河不需船」。我们现在就是要过河,要由此岸到达彼岸。彼岸就是解脱、菩提涅槃、明心见性;此岸,就是生死、烦恼。由生死的此岸,经过烦恼的中流,到达涅槃、菩提的彼岸。
打坐就是要下这个功夫,一个是定、一个是慧;一个是事、一个是理。佛菩萨的心是觉悟的心,凡夫的心是在迷的心,但都是一个心。心迷了,就是烦恼;觉悟了,就能了脱自己的烦恼,就能到达菩提、涅槃的彼岸。这念心迷了,念念都是生灭、邪见、愚痴,始终在苦海当中。什么是苦海?我们的烦恼就像海水这么多,始终在海里挣扎、在海里受苦受难。把烦恼漏尽了,苦海就变成天堂,就变成净土,就变成菩提,就变成涅槃,就能脱离苦海。
-----------…
《中道实相观--九十七年夏季学界精进禅七开示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