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中谛之介说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能成就法。如果因缘不和合,纵使有因,有种种智慧、才能,身体也很健康,可是外缘不具足,时节因缘未到,什么事都无法成就。所以一个是因,一个是缘,凡事都要因缘具足,因缘成熟,才能成就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十九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17(二)刊载

  人人都有佛性,但要想成道、成佛,还是必须自己发心修行,这念发心即是「因」。以出家众来说,修行首先要跟随一位正知正见的师父,还要依止一个道场,这个道场不仅能提供修行人吃的、住的、穿的,基本生活所需;也有正知正见的同参道友,这就是具足了「缘」,善因善缘具足,个人道业便能成就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如果没有正知正见的师父及同参道友,生活也很匮乏、不安稳,要想修行有所成就,便很困难。

  修行需要因缘具足,世间上做任何事也是一样。譬如,学生希望学业成就,将来能大学毕业、读博士,自己有了这个愿心,即是具足了因。虽然因具足,可是缘不好,家庭经济不好,而且学校校风、环境、老师都很差,学业便难有所成,此即是因缘不具足。相反的,对于学业有很大的愿心,家庭经济不错,学校里面的学风、老师、同学都很好,一切因缘具足,便能学有所成。

  所以,佛法中强调「未成佛道、先结人缘」,明白了这些道理,将真理应用于生活中,广结善缘,以自己的愿心为因,配合外在的善缘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就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19(四)刊载

  《中论》中提到:「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」。所有一切法,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是因缘和合、仗因托缘所生。「我说即是空」,既是因缘所生,代表世间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独立存在,所有一切法都是空、都是假,只是一种假名、假相而已,不但人的色身如此,连动物、植物,都离不开这个空性的真理。

  举例而言:譬如在气候好、雨水少、土质肥沃的甲乡镇种木瓜,一棵树可以长出七、八十个又香又甜的果实。如果把木瓜树种移到乙乡镇,虽然是同一批品种,但假设这个乡镇多雨,木瓜树在潮湿的地方不容易生长,又恰巧土地较贫瘠,气候也不好,因缘不和合,外缘不具足,结的果实少、品质也不好。同一品种的木瓜树,在甲乡镇产量多又好,在乙乡镇却不好,这正说明所有一切法皆是仗因托缘所生。

  所以,世间上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独立存在的,我们这个世界,人与人之间、人与物之间、物与物之间,都是仗因托缘。因此,要成就任何事情,都必须因缘和合,能够具足善因善缘,无论事业或道业都一定能成就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一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21(六)刊载

  世间上所有事物,都是仗因托缘而成;有生必有灭,因缘和合而生,缘尽复灭。一切法皆是缘起缘灭、生灭的假相,只有名称、形相,而无实体,所以是空性,既是空性便不要执着。佛法中提到三假观──因成假、对待假、相续假,运用三假观来分析万法,便可了解空性、假有的真理。

  因成假,是指一切事物皆为因缘和合所生,无法独立存在,因此皆是假相。

  对待假,是指相对待的假相;譬如有晚上,才有白天,有明才有暗;如果没有晚上,白天这个名词也不能成立。这个世界所有一切明暗、内外、正邪、善恶,都是相对的境界,既是相对,也是假有、假相。

  相续假,指世间万法都是相续而成的假相。例如,时间是由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所构成,无论是一天、一个月或一年,都是每分每秒相续所组成的,仔细分析起来,并没有任何一段时间是永远停留、不会消逝的,也都是假有、假相。

  天台宗祖师慧文大师见《中论》「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」的道理而开悟,就是悟到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,万事万物,体是空性、相是假有。最后不执着空、不执着假,契入中道实相,契悟当下不生不灭、清清楚楚、无量寿、无量光的这念心,悟到如来的智慧、如来的妙心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二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24(二)刊载

  中道是思想,也是实相;思想是属于理论的部分,实相是属于修证的部分。我们不仅要了解中道的道理,还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,能动、能静,静中养成,动中磨练,这就是中道的修证。

  了解中道思想,进一步要体悟中道实相,落实修证。中道不仅是一个名词、理论、思想,还必须在生活中实践,体会到这念心人人本俱,都有良知良能,把这些道理明白了,心自然而然能安定下来。能够能够作主照顾自己的心,便能照顾大众。实现中道,生命一定很有意义与价值。

  反之,如果无法体会中道,心便很难安定下来,总是想要往外攀求。物质生活很有限,人的妄想与欲望却无有穷尽,以有限的物质要满足无穷尽的欲望,是很困难的事。中国有一句俗话「天高不算高,人心比天高」,如果不懂得善调这一念心,追随着欲望与妄想,将会把我们带入烦恼当中,带到地狱、恶鬼、畜生三涂恶道中;相反的,如果能够主宰自己这念心,心能作主,不随顺妄想与欲望,就能得到智慧、光明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三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26(四)刊载

  俗语说:「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」。水是一个譬喻,指我们的心水,譬如一条载满宝物的船开到海里,准备要到达对岸,如果海面风平浪静,没有波涛汹涌,水就能载舟,我们的生命、财产,就能达到最安全的地方。相反的,这艘船开到海中,忽然狂风大作,波浪大起,马上就会翻船,生命财产就会被海水覆灭,这便是水能覆舟。这一念心,如同海水,如果是善念,就能够通往光明的地方;如果是恶念,将来就会愈来愈黑暗。

  在佛法当中,把善分成「假观善」、「真空善」、「中道第一义善」三种层次,其中「中道第一义善」是最高的善。世间的善法属于「假观善」,因为世间法会随着民情风俗、时间、因缘的不同,对善有不同的解释。譬如有一些风俗习惯在本国认为是善法,在国外不一定是善法;在国外是善法,在本国却可能行不通。世间的善法会随时间、空间的变化而改变,善法的定义无法恒久不变,所以是假相。虽然是假相,还是要去做,因为修善能利益许多人,藉种种因缘广修善法,修善而不执着一切善,就能契入中道实相的境界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四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28(六)刊载

  「真空善」是指悟到万法都是因缘和合所生,随缘变异,本无实有,体是空性的道理,就能放下执着得到解脱,成就声闻缘觉圣者的果报。然而这种果报只能自利,很难利益众生,因为心住在真空中,没有出来度众的愿心。菩萨了解这个道理,以大慈悲心度化众生,建立因缘、运用因缘、不住因缘;观空不住空,便能契入中道实相。中道实相是指师父说法、诸位听法这一念心,不着空、有;不碍空、有;在空、有当中来去自在。安住当下这一念心,这念心能作主不动,当下即是清净心、智慧心;就能自在于空、有。

  佛法有理、有事;理就是理体,即是真空妙有的这念心性;事就是要作主,要清楚明白。能具足理和事,就能契入中道,中道是佛法中最高的层次,是如来的智慧;从假观善、真空善到中道第一义善,了解善法的层次,修行便有依循的方向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五)

  于自由时报91.12.31(二)刊载

  佛法的道理广大渊博,然而皆不离空、假、中三观,用空、假、中,体现万法真实的义理,有其绝对的意义。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」,所谓假观成就一切法,要在世间上成就一切善法,必须运用假有,创造缘起,如果离开假有,便无法成就度化众生的因缘,也无法弘扬佛法,这便是俗谛。所以中道第一义谛,也不能离开假有、俗谛。

  任何事都是众缘和合而成,必须要靠大众协助共同完成,单靠个人是无法成功的。如果错解成功是自己独力所创,虽然成就一切法,却已在假有中产生了执着,做了功德,却始终落入功德相,永远也得不到解脱。譬如一个主管,没有底下的员工,也没有办法建功立业,所以个人的成就也是大众的成就,要把功德、好事归大众,功德让大众来分享,坏事要懂得反躬自省。如此不仅广结善缘,而且透过不断检讨反省,自己的品德道业才能得到提升。

  一般人所说不居功、不诿过,就是不执着。如果能本着这道理来做人做事,成一切法,而不执一切法,一定能得到大众的肯定,成就功德道业,人生就能愈走愈光明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六)

  于自由时报92.01.02(四)刊载

  俗谛,成一切法。真谛,泯一切法,观一切法皆空性,即是真空。了解一切法,都是因缘和合所生,缘尽即灭,时刻变异,并非永恒,体是空性的道理,就能不执着、不我慢。观空是一个方便的法,「观」便是透过思惟、分析,体达一切法皆是空性,便能破除众生的执着。然而,这念心本是空性,不要另外再观想一个空,再观一个空相,就是空上加空、重床叠架,永远不能体悟心性的真空。

  体悟到空性,这念心更进一步要不住空、也不住假有,保持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动,就是中道第一义谛,就是中道善,这是最高的善法。因为中道不着空、不着有,运用万法而不执着万法,不论空、有,都不离当下这念心。

  这念心本自具足神通智慧、功德与妙有,一旦执着假有,就障碍我们发挥这念心的妙用。所以中谛,就是不执着空、不执着有,这念心始终作主、清楚明白,便能显发本具的性德,体现无量无边的智慧与慈悲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七)

  于自由时报92.01.04(六)刊载

  这念心具足一切神通智慧、功德妙用,所谓「放之则弥六合,卷之则退藏于密。」这念心无远弗届、没有障碍,不论远近都能产生感应。只因众生有种种执着、妄想,因而产生障碍,使本具的智慧、功德无法显现。

  举例来讲,譬如说有亲人离开家乡,到外地去,在家乡的亲人心里始终放不下,每天都在挂念对方的身体健康、衣食住行,甚至于他的学业、事业。想念久了,忽然一天梦到对方生病了。第二天电话联系确认,对方果真身体不适。由此便可印证我们这念心,确实是无远弗届,只要心念专注,没有烦恼妄想便能有所感通。众生只因有种种的执着、烦恼,所以产生了障碍。

  因此,佛法教导大众要化除心当中的执着烦恼,没有执着,心中便没有障碍,自性的功德显现,就能契悟到中道实相之理。

  

  中谛之介说(二十八)

  于自由时报92.01.11(六)刊载

  了解中道第一义谛的思想后,更进一步就是要去实践。将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,确实做到人在哪里、心在哪里;即说即了、即做即了,心中无有挂碍。如同释迦牟尼佛说了无量无边的佛法,到最后说自己没有说一句佛法;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,却说自己没有度一个众生。这正启示大众,最后所有一切都要归于无言无说,不可思、不可议这一念心,这念心才是真正的自己。

  人的一生从生至死,到了临终的时候甚么也带不走,假使平时能够安住在正念,安住在中道这一念心上,到什么地方都能够逢凶化吉,遇难呈祥。佛经当中提到「心净国土净」,这一念心清净了,所处的这一个地方就是净土;「心安国土安」,心安定了,整个社会自然就会安定;「心平世界平」,心达到平等一如的境界,全世界便充满了和平,没有战乱。

  所以佛法的道理,确确实实是人生的真理,可以救人、也可以救世,可以自利又可以利他。每一位修行学佛的人,如果能肯定听闻佛法是一个福报,是一件大功德,便能继续发长远心、发精进心,契悟到人生中至高无上的真理。

  

  

《中谛之介说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法与教育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