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皈依三宝的介说▪P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向修行,人生便会愈走愈光明。而佛教是含具真理、智慧的宗教,透过对佛法的信心与实践,必能得到大利益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三十五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06(四)刊载

  梁启超先生曾说:「佛法的真理,使上智的人不得不信;佛法讲因果,使下愚的人不得不畏。」因为佛法所讲的真理是绝对的,世间上再没有比佛法更真实的道理。

  所谓真理就是永恒不变的道理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皆如是,不因时间、空间、人事不同而改变;儒家提到:真理是「放之四海而皆准」、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」,如果过去认为是对的,经过一段时间就不正确了,这就不是真理,譬如在科学界发明一种理论,这个理论对当时而言是正确的,但经过一段时间后,又发现另一个新的理论,取代之前的说法,于是当初认为是正确的道理,现在来看就不见得真实。科学时时都在日新月异,新的理论与发现始终是层出不穷,现在发现的道理虽然正确,但无法禁得起时间、空间的考验,就不是绝对的真理。

  真正的至道,是绝对真实的道理,恒常不变,佛法所说的道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三十六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08(六)刊载

  学佛就是要信仰佛法真实的道理,建立正确的观念,依善知识的教导去实践,做到「依法不依人」,修行才能发长远心。譬如有些人跟随某位师父学习,觉得对方的道德、学问、修行都很不错,等到因缘改变,或者遇到一些境界,马上推翻对这位师父的看法,对佛法的信心就动摇了,甚至退失对修行的信心。其实,信心不应建立在对某个人的执着,而是信仰他所说的道理,是佛法、是真理,信仰这个道理并落实,如此修行,方可长远,终能成就正觉。

  佛法有很多真实的道理,如四谛——苦、集、灭、道的真理,过去如是、现在如是、未来如是,是绝对不变的;信仰这个真理,知道苦的根源来自种种烦恼,落实修行,断除烦恼,便能得证涅槃,涅槃是最安乐的所在。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超越生死、断除烦恼、证涅槃,有此观念,就是真正的正信。

  末法时期,邪说炽盛,如果对佛法的道理不了解,就容易为外界各种知见所迷惑,一迷惑,就容易退失信心,道业也无法成就。所以,学佛必须先皈依三宝,经常亲近三宝,受三宝熏习,八识田中的种子转识成智,回归清净的自性,彻见自性三宝,生生世世都受用无穷,才是三皈依的真正意义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三十七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11(二)刊载

  释迦牟尼佛说:「汝是当成佛,我是已成佛,常作如是信,戒品已具足。」正说明佛性本具、平等,大家都可以成佛,依照佛法修习,最后都能成就如来的功德果报;藉由皈依外在三宝为方便,亲近三宝、慢慢熏习,最后就能彻见自性三宝。

  佛陀的教导智慧、平等,希望每个人透过修行,都能达到慈悲圆满、智慧圆满、人格圆满的境界;从这个角度去思惟、观察,就会发现佛教真正值得皈依,佛法的道理确实值得学习。

  皈依有「回转」之义,我们无始以来,因为种种邪见背弃三宝,念念都是向外驰求,在生死苦海中轮转,现在听闻佛法、了解真理,马上将过去的邪见舍掉,将心念回转过来,依佛法的道理返照自心,即能化解烦恼、成就菩提。

  「佛法如大海」,海能容纳百川,无论是江、河、溪流、清水、浊水,都能被接纳汇流于大海。就如同佛菩萨心量广大,具有无量智慧、慈悲可以包容、接纳任何有情,从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。了解佛法的道理,舍离过去的邪见,依此修行,至诚皈依三宝,自能得到十方佛法僧的慈光加被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三十八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13(四)刊载

  有些人过去信奉鬼神,虽然知道佛教是正法,但担心皈依佛教会受鬼神处罚,害怕因此受到灾害,所以始终不敢皈依,这样的见解并不正确。

  佛陀是觉悟圆满的圣者,神通、智慧、功德圆满,是人天教主、三界的导师,诸护法善神皆皈命护持,所以皈依佛法,不但过去所信奉的鬼神不会瞋责,并且因为三宝的威德、佛法的殊胜,这些鬼神也会转而护持自己的道业。

  如同社会上有些人能力很好,所开创的事业潜力很大,周遭的亲友也会一起来协助,一方面让这个事业早日成就、一方面也共享这份功德与光明。同样的道理,鬼神也想提升自己,因为佛法是真理、佛是至高无上的圣人;当自己发愿学佛,亲近正法,自然有许多护法善神前来拥护。

  世间上有许多宗教虽能劝人为善,但毕竟不够究竟,无法使人得到最高的智慧、究竟的解脱。了解佛法的道理,知道以前所学的并不圆满,现在觉悟了,就要翻邪归正,皈依三宝并且发愿成就正觉,落实佛法,让生命更光明、福德更圆满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三十九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15(六)刊载

  这念心具足无量的智慧、光明,修行若能发起成佛的愿心,依此精进努力,必能成就道果。

  从前有位罗汉圣者,带着一位沙弥弟子一起行脚。小沙弥走在师父后面,帮忙背行李。边走边想:「自己发心出家,将来一定要成佛普度众生。」阿罗汉圣者有神通,知道弟子发了菩萨的大愿,就要小沙弥走前面,换自己背包袱走在后面。

  走了一段时间,小沙弥又想:「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,生生世世要救度众生,时间太长、太辛苦,还是求证罗汉果位,做个声闻圣者就好。」阿罗汉知道弟子的想法,马上说道:「现在你还是走在我后面,帮忙背包袱吧!」小沙弥感到奇怪,问道:「师父!您为什么一下要我走前面,一下要我走后面?」罗汉回答:「起初你发了想成佛的心,这种大愿,将来必能圆成佛果,这是我所不及的,所以请你走在我前面;现在你只是发愿要证罗汉果,而且目前还是未成就的凡夫,而我已证阿罗汉道,所以理应走在我后面,帮忙背行李。」

  发心不可思议,一切法皆由心生,这一念成佛的愿心,就是圆成佛果的正因。现在发心要成佛,去邪归正,过去所信奉的鬼神也会转而护持,因为自己未来成就道业,也能度脱这些鬼神脱离生死苦海。明白这些道理,知道佛法的可贵,对于过去所信奉的外道、邪见应尽快舍离,皈依三宝,依着佛法的智慧与光明,到达究竟圆满的涅槃彼岸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四十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18(二)刊载

  有些学佛的人,一生中受过多次三皈,皈依多位法师,称为「结缘三皈」。觉得所认识的法师道德很高、学问很好,因此想跟他结法缘、跟随他学习,当然必须亲近他,跟随他作师父,所以佛法中不限定只能皈依一位法师。法师受了具足戒,具足僧众威仪,能够做为佛法的代表,为发愿求受三皈者做证明,证明皈依了佛法僧三宝。所以,法师只要受过具足戒,具备德行,我们就可以皈依。

  修行学佛,目的在明悟心性,亲见自性三宝;然而,初初开始修行,道业尚未成就,就必须先皈依外在的住持三宝,藉由外在三宝的启发、引导,建立正确知见,进而脱离生死苦海。

  皈依有正名定分的意义,如同学生入学办理注册手续,注册以后,知道自己是学生,应该要用功努力;再则已取得学生的身分,受到学校的保障,可以正式在学校学习,而学校也有辅导课业的义务。同理,皈依以后,正式成为三宝弟子,跟随皈依的法师、依着佛法努力修行,人生的道路就会很光明、很有希望。皈依后能得到三宝的慈光加被及善神的护持;四大天王会派遣三十六位善神予以守护,受了三皈依,将来弥勒佛出世成正觉,龙华三会就能得度,这些都是皈依的功德与利益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四十一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22(六)刊载

  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宝,必须了解所皈依的范围,才能把握修行的方向。皈依佛者,现在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,皈依一尊佛,即代表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皈依法者,即是一切经律论皆当皈依,不限于某一法。

  然而现在末法时期,有些人知见不正确,对法产生了偏执,执着某一法门,而认为其他法门不究竟。事实上,皈依法就是要皈依一切佛法,佛法说要「依法不依人」、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」,「经」等于是学校的教科书,有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课程之分,因为小学生无法消化大学的课程;正如同小根机的人不能容受大法一般,因此,佛说法四十九年、谈经三百余会,对不同根机的人说不同的法,此即应机施教,让每位听法的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。所以学佛修行,应选择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,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法门。

  佛法传到中国后由于经典太多,祖师们将之分门别类,而产生不同的宗派,但这些都是佛所说的法门,透过这些法门,都能够让我们明心见性。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学佛,圆成佛的智慧、功德,证到解脱的境界。学佛就要归于了义经,了义经是最彻底的,见中道、见实相、证涅槃,这是属于了义经,了解这些道理以后,就不会发生见解上的偏差。修行学佛不执着那一宗、那一派,因为一切佛法都是我们的老师,要心行平等,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。

  

  皈依三宝的介说(四十二)

  于自由时报92.11.25(二)刊载

  所谓皈依僧者,僧宝有菩萨僧、罗汉僧、凡夫清净僧,上至贤圣僧、下至凡夫僧皆当皈依,不限于某一法师。佛弟子受三皈后,应以佛为师、以法为师、以僧为师;依正法修行,不再皈依天魔外道。

  「外道」是指心外求道,有些宗教虽然也有善法,但是无法明心见性,不是成道的因,所以终究无法成就道业,至多只能达到生天的功德。想要成道,就要明心见性,心外求道,没有见到真实的道理,便称为「外道」。

  「天魔」,是指六欲天中「他化自在天」的波旬。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,即将成佛的时候,天魔前来扰乱。面对魔扰,太子保持正念、心不为所动,天魔无法扰乱太子的修行,最后只好惊惶而…

《皈依三宝的介说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从苦中解脱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