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师不在了,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在老师的故乡为老师建一个纪念堂,我请台中莲社的同修去筹备这桩事情,他们现在也积极在进行当中,我们报老师的恩,念念不忘老师教诫之德,把老师教导我们的要发扬光大,所以你才晓得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
你们受菩萨戒的同学,戒坛上老师应当讲给你听,「大乘佛法,孝名为戒。」,什么是大乘菩萨戒?孝顺就是大乘菩萨戒,孝顺父母,孝顺师长,孝顺一切众生,这是菩萨戒的精神,这是真实的觉悟,从这地方智慧开启了。所以你说我不能跟老人住,老人很难相处,但老人是你的大善知识,帮助你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,你没有这个环境,你的忍辱波罗蜜到那里修?没有忍辱就没有精进,就没有禅定,就没有智慧。所以不能忍,你就完了,你还是搞你的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不但是佛道不能成就,人天都没份。
所以教你要和老人相处,要样样孝顺时,是修忍辱波罗蜜,他是你的大善知识,让你尽孝道,把你那些习气、错误的毛病知见磨得光光的,磨得圆圆的,你才是一个菩萨,将来才能成佛。
佛这样教训我们,中国孔孟也是这样教训我们,所以中国的教育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佛的教育也建立在孝道的基础。佛法到中国来,立刻受到中国朝野的欢迎,我们不谋而合,古人所说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。」,中国圣人和印度圣人没有见过面,没有交谈过,没有交换意见,居然教学的基础,立足的根本完全相同,这是真实的智慧。
所以「孝」这字,我常常赞叹我们中国文字,任何国家民族不能和我们相比,文字是符号。我们用的文字充满了智慧,你看「孝」这个字是会意,从这符号上,你去体会它的意思,上面是「老」,下面是「子」,这个意思就是说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,不是分开的。
现在外国人讲代沟,代沟就是没有孝道,外国人没有孝道,外国人学佛,怎么学也学不成,为什么呢?基础没有。有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感到不可思议,祖先是几百年前,几千年前的,连见都没见过面,你为什么还纪念他?还拜他?
在中国文化里,过去还有过去,未来还有未来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是一个整体,是一个生命的整体,所以父母祖先就是自己,子孙儿女也是自己,对于父母子女那份关怀爱护,就和关怀爱护自身没有两样,这叫「孝顺」。
竖的看,无始无终;横的看,横遍十方。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,是一个法界整体,法界的全体就是自己的全体。天亲菩萨在《往生论》里讲了二句话,「真实智慧。无为法身。」,这个「孝」就是「无为法身」,就是「真实智慧」。你能够尽孝是真实智慧,而孝的本体就是无为法身。
我们佛门里念佛念「法身佛」,「法身佛」是什么?就是孝,孝道就是法身佛,我们要想证得清净法身,连父母都不孝,你还证什么清净法身?你就太迷惑了,太颠倒了,所以佛法修行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今天谁懂得?谁还懂得孝顺父母?谁还懂得尊师重道?
我在大陆上,小时候念书,现在还有二个老师在,我到大陆去,我都要看看他,逢年过节我都要寄一点供养给老师,我知道报恩,我知道尽孝,孝父母,孝师长,我在佛法上能得一点受用,我做了,我不是口说。
从这个基础上,你才能做到「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,这是修行基础的基础,根本的根本,能够把这四句做到了,「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。」,你就得人天福报,换句话说,你绝定不会堕三恶道。这是基础,从这基础上建立佛法,佛法是完美的教学,究竟圆满的教育,是从这基础上建立的,也就是第二福。
第二福有三句,「受持三归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。」,这是接受佛陀的教育,佛陀的教育建立在世间教育的基础,世间教育是立足于「孝亲尊师」,所以在大乘法门里,第一部经典是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《地藏经》是佛门的孝经,不懂得孝道,不懂得尽孝,不能把孝道做到,你那个佛法是空的,是假的。
从「三归。众戒。」的基础上建立大乘佛法,「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。」,我们念佛法门是以这三个做基础,这句佛号念得有功夫,古人讲的「一念相应一念佛。念念相应念念佛。」,你为什么一天到晚念得不相应?你前面的基础完全没有,这些道理你都不懂,这些修行的方法,你没有去做,所以你的佛号就念得不相应,道理在此地。
我们明天还有一天,今天时间到了,这非常非常要紧,我会把这个事情详细为诸位报告,使我们的修行确确实实能够产生效力,就是佛念的功夫会有得力,我们的学佛就会快乐,真正幸福啊。佛法修学的目标,现前的好处,是自己得到幸福快乐,快乐的一生,家庭美满,事业成功,社会详和、强盛,世界和平,这是佛法现前殊胜的利益。不但念佛可以达到这个目标,大乘佛法任何一个法门都能达到这个目标,只要你如理如法的修学,就是与佛讲的理论方法相应,决定可以得到。
第四天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:
前面我们将净宗修学的经论简单介绍出来,昨天我们讲到修行的方法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世尊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教给我修学的基础是「孝亲尊师」,为什么以这个为基础呢?诸位必须要知道,佛法的教学是要恢复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,也就是禅宗里所讲的「彻悟自性」,我们以现代的话,诸位容易明白,概念上比较清楚,就是恢复本有的智慧德能。而「孝敬」是性德,我们今天把这个疏忽掉了,不但在行持上我们没有去做,连概念上也模糊了,这就是佛法里讲的「迷失了自性」。
这是我们在佛门里常常听到的,但是也很含糊,不甚清楚,就是「孝敬」是性德,迷失了性德,所以才有生死轮回,所以才有许许多多的苦难。我们要恢复性德就要从「孝敬」开始,从「孝敬」认真去做,所以孝之完成,孝之体性,就是佛法里讲的「真如本性」,大乘法里讲的「清净法身」,《往生论》我们刚刚讲过不久的「真实智慧。无为法身。」,「无为法身」就是孝道的本体,「清净智慧」就是孝道的认识与实践。由此可知,整个大乘佛法不但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实实在在讲是孝道的完成。
讲到尽孝相当不容易,圆满的孝道在佛果位上才究竟,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,就是孝道的欠缺,孝道没有做到究竟圆满,这是我们必需要认识的。然后佛法无量无边修行的方法门径都是要完成这桩事情,这是整个教学的概况。
从孝亲尊师的发展就是慈悲,我们现在人讲的「博爱」,其实「博爱」这个名词也是从佛经里出来的,大家念《无量寿经》,里面就有这个名词。慈悲一切,有慈悲心的力量来推动你,你才会修行十善业道,不会以行善为苦,世间人认为持戒修善是很苦的事情,受到许多约束,得不到自在,殊不知持戒修善是真正的清凉、自在,是真正的快乐,然后以此为基础,这才进入到佛法的修学。
佛法修学,一开始就传授你三归依,所以三归依是佛法的入门,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三归依的意义搞清楚。学佛就学佛了,为什么要归依?我们有没有这个疑问?从那里归?依什么?归依的目的何在?归依的好处何在?如果不把这些事实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学佛了,糊里糊涂的归依了,糊里糊涂的也受了戒,实在说呢,受了一个糊涂戒,受了一个糊涂三归,将来成了一个糊涂佛,那有这个道理呢?
所以这个搞错了,这三归依是你入佛门,老师把修学的总纲领、总方向传授给你,从今之后,无论你依据那种经典的道理,无论你用那种修学的方法,但是总不能违背这个纲领,不能偏离这个方向,这就行了。
这个纲领是成佛的纲领,这个方向是成佛的方向,因为它有三条,所以叫「三归依」。在一般术语里是「归依佛。归依法。归依僧。」,在这个世间传久了,传了三千多年了,法久了,这里面就产生弊病,这是在所不免的,所以愈传愈讹,也就是说容易引起一般人的误会,因为我们一说到佛就想到佛像,佛不在世间了,佛的形象留在世间;说到法,就会想到经典;说到僧,就会想到出家人。以为这就是我们归依处,殊不知这就错了,错误很大,不是小错。
我们从过去典籍里的记载,可以体会到这种误会由来已久了,因为我们看到《六祖坛经》,这是禅宗的经典,六祖大师距离我们是一千三百多年,他是唐朝时候人,他在《坛经》里面跟大家讲三归依,他就不用「佛、法、僧」,他把这名词换了,不用习惯传统的讲法,在我们猜想,一定是那个时候已经有错觉了,所以他就不用这个名词,他用三宝的意义,觉、正、净,诸位看《坛经》,他老人家讲的「归依觉、归依正、归依净」,他不用佛、法、僧,然后加以解释。
佛者,觉也。法者,正也。僧者,净也。这么一讲,我们清楚了,不至于发生误会,所以这是自性三宝,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。佛法称之为「内学」,在印度五明之中,称之为「内明」,这就是说佛法是向内求的,不是向外。如果向外,佛法里之为「外道」。
假如我们三归依是心外的佛像、经书、出家人,这样的归依就归依了外道了。诸位要晓得,佛法里的外道是心外求法,并不是指的其它宗教。凡是心外求法就叫「外道」,佛法是教你在内心里去求。
佛是什么呢?佛是自性觉,佛陀是觉悟的意思;觉,不是别人觉,别人觉与我不相干。释迦牟尼佛觉悟了,他觉悟,我没有觉悟啊,我要是依他,我不能觉悟,要依自己,依自己就能觉悟了。所以佛教我们归依自性佛,不能归依外面的佛。
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、去思惟,你就晓得佛法不欺骗人,佛法的确很伟大,佛法是开发我们的自性,绝对不教我们跟着别人走,这是它令人敬佩的地方,所以佛不牵人…
《念佛的功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