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 见相应
第一 预流品
[一] 第一 风
一~二
[尔时,世尊]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“诸比丘!因有何
由取于何
由现贪于何
而起如是之见:风不吹,河不流,怀妊而不生,日月出而不没,如柱之立住耶
”
三
“大德!世尊乃我等之法根……乃至……”
四
“诸比丘!因有色,由取色,因现贪于色,而起如是见:风不吹,河不流,怀妊而不生,日月出而不没,如柱之立住。”
五~七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八
因有识,由取识,因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:风不吹,河不流,怀妊而不生,日月出而不没,如柱之立住。
九
诸比丘!汝等于意如何
色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“大德!是无常。”
“无常者,是苦耶
是乐耶
”
“大德!是苦。”
“不执取无常、苦变易之法,以起如是之见:风不吹,河不流,怀妊而不生,日月出而不没,如柱之立住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~十二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十三
“识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。”
“无常者,是苦耶
是乐耶
”
“大德!是苦。”
“不执取无常、苦变易之法,以起如是之见:风不吹,河不流,怀妊而不生,日月出而不没,如柱之立住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四
“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知、所得、所求下意之所伺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。”
“无常者,是苦耶
是乐耶
”
“大德!是苦。”
“不执取无常、苦变易之法,以起如是见:风不吹,河不流,怀妊而不生,日月出而不没,如柱之立住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五
“诸比丘!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,于苦断疑惑,于苦集断疑惑,于苦灭断疑惑,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,诸比丘!此圣弟子名为预流,有不堕法,决定,为趣三菩提。”
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(大正藏二、四五a)。
[二] 第二 我所
一~二
[尔时,世尊]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“诸比丘!因有何
由取于何
由现贪于何
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所,此是我,此是我体耶
”
三
“大德!世尊乃我等之法根……乃至……”
四
“诸比丘!因有色,由取色,由现贪于色,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所,此是我,此为我体。”
五~七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八
“因有识,由取于识,由现贪于识,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所,此是我,此为我体。”
九
“诸比丘!汝等于意如何
色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十~十二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十三
“识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所,此是我,此为我体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四
“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知、所得、所求、意之所伺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。”
“无常者,是苦耶
是乐耶
”
“大德!是苦。”
“不执取无常、苦变易之法,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所,此是我,此为我体耶
”
“大德!不也!”
十五
“诸比丘!圣弟子于如是六处,断疑惑。于苦断疑惑……乃至……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。诸比丘!此圣弟子名为预流,有不堕法,决定,为趣三菩提。”
注1 前半是与蕴相应一五O经同。
[三] 第三 我
一~二
[尔时,世尊]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“因有何
由取于何
由现贪于何
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,此是世间,此我应于死后有,常、恒、永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耶
”
三
“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……乃至……”
四
“诸比丘!由有色,由取于色,由现贪于色,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,此是世间,此我应于死后有,常、恒、永住,为不变易之法。
五~七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八
因有识,由取于识,由现贪于识,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,此是世间,此我应于死后有,常、恒、永住,为不变易之法。
九~十三
诸比丘!汝等于意如何:色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。”
“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……乃至……为不变易之法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四
“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知、所得、所求、意之所伺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:此是我,此是世间,此我应于死后有、常、恒、永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耶
”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五
“诸比丘!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,于苦断疑惑……乃至……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,诸比丘!此圣弟子名为预流,有不堕法,决定,为趣三菩提。”
注1 前半是与蕴相应一五一经同。
[四] 第四 无我所
一~二
[尔时,世尊]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“诸比丘!因有何
由取于何
由现贪于何
而起如是之见:若无我、无我所者,当为无我、无我所耶
”
三
“大德!世尊乃我等之法根……乃至……”
四
“诸比丘!因有色,由取于色,由现贪于色,而起如是之见:若无我、无我所者,当为无我、无我所。
五~七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八
因有识,由取于识,由现贪于识,而起如是之见:若无我、无我所者,当为无我、无我所。
九
诸比丘!汝等于意如何:色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:若无我、无我所者,当为无我、无我所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~十三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识……
十四
“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知、所得、所求、意之所伺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:若无我、无我所者,当为无我、无我所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五
“诸比丘!圣弟子,如是于六处断疑惑,于苦断疑惑……乃至……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,诸比丘!此圣弟子名为预流,有不堕法、决定、为趣三菩提。”
注1 前半是与总相应第一五二经同。
[五] 第五 无
一~二
[尔时,世尊]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“诸比丘!因有何
由取于何
因现贪于何
而起如是之见:无施,无供施,无烧施,无善恶业之果报。无此世,无他世,无母,无父,无生死之众生。于世间沙门、婆罗门无有自证知、现证、宣说此世、他世正到正趣者。四大和合之士夫,命终之时,地还归于地身,水还归于水身,火还归于火身,风还归于风身,诸根转入于虚空。以四人载死人于舆床3而往,乃至火葬场,虽语其骨成为鸽色,供物成灰,布施乃愚者之所说,说死后有是虚诳妄说。不论贤者、愚人,身坏而断灭,死后为无有耶
”
三
“大德!世尊乃我等之法根……乃至……”
四
“诸比丘!因有色,由取于色,由现贪于色,而起如是之见:无施,无供施……乃至……身坏而断灭,死后为无有。
五~七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八
因有识,由取于识,由因现贪于识,而起如是之见:无施,无供施……乃至……身坏而断灭,死后为无有。
九
诸比丘!汝等于意如何,色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:无施,无供施……乃至……身坏而断灭,死后为无有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~十三
“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识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不执取于苦而有变易之法,以起如是之见:无施,无供施……乃至……身坏而断灭,死后为无有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四
“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知、所得、所求、意之所伺是常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……乃至……”
“不执取于苦有变易之法者,起如是之见:无施,无供施……乃至……不论贤者,愚人,身坏而断灭,死后当为无有耶
”
“大德!不也。”
十五
“诸比丘!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,于苦断疑惑……乃至……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。诸比丘!此圣弟子名为预流,有不堕法,决定,为趣三菩提。”
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(大正藏二、四三c)。
2 以下出长部经典(原典一、五五页),中部经典(原典一、五一五页)。
3 “舆床”。原本ayanti pahcama是asandi-pancama之误。
4 “决定”一语,原本逸失。
[六] 第六 作
一~二
[尔时,世尊]舍卫城……乃至……“诸比丘!因有何
由取于何
由现贪于何
而起如是之见:自作、令他作、截、令截、煮2、令煮、苦、令苦、恼、令恼、胁、令胁、杀、盗、穿墙、掠夺、偷夺,断阻道路,许往他之妻。妄语,虽如是作亦非作恶。以利刃之轮宝,作此地上之生类为一肉聚、一肉块,此因缘故,无恶无招恶。虽往恒河之南岸自杀、令他杀、截、令他截、煮、令他煮,此因缘故,无恶、无有招恶。虽往恒河之北岸,自布施、令他布施、供施、令供施,此因缘故,无福,无招福。虽以布施、调御、禁戒、实语,亦无福,无招福报耶
”
四
“大德!世尊乃我等之法根……乃至……”
五
“诸比丘!因有色,由取于色,由现贪于色,而起如是之见:自作,令他作……乃至……亦无福,无招福。”
六~八
受……想……行……
九
“因有识,由取于识,由现贪于识,而起如是之见:自作,令他作……乃至……无福,无招福。
十
诸比丘!汝等于意如何,色是当耶
是无常耶
”
“大德!是无常。…
《第三 见相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